1. 小学四年级语文园地四(小小新闻发布会)
哦,你也为这事发愁,我也在查找这些资料,我也是四年级的学生。
近乎半个月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还在交火,流血一直在发生... 为什么会爆发以黎战争? 以色列建国于1949年,是犹太人建立的民族国家。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功后,以色列为了维护本国的安全,先后与周边国家进行过五次中东战争,并且最终大获全胜。黎巴嫩真主党诞生于1982年,当时以色列正大举入侵,导致近60万什叶派穆斯林难民涌入黎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渴望返回家园。于是,在当时的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支持下,真主党在贝鲁特诞生了。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在反抗以色列的过程中,打出了“开展武装斗争,把以军赶出黎巴嫩”的旗号,获得了当地人民的广泛支持,被视作抗击以色列侵略的顽强斗士。经年战争积蓄的仇恨、民族矛盾以及宗教问题,最终导致了以黎之间的战争。 目前的局势如何? 7月12日以黎发生武装大规模冲突以来,双方的军事行动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冲突也一步步升级,局势也在进一步恶化。截至14日凌晨,已经有47名人员在冲突中丧生。13日晚间,真主党动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以军则对黎实行陆海空全面封锁,以军总参谋长更是宣称要将黎巴嫩的时钟拨回20年前。就双方实力而言,以军无论在军队规模、武器数量和质量、得到的国际支援等等方面均优于对手,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 美国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如何? 美国与以色列是十分紧密的盟友关系。在几次中东战争中,美国都站在以色列一边,支持以色列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军事行动,并且为以提供经济支持,出售先进的武器给以色列。这次也不例外,在战争爆发后,黎巴嫩呼吁国际社会迫使以色列停战,但是美国否定了这一决议,反而支持以色列自卫。实际上,美国的这种态度是可以预见的。由于美国在中东地区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所以,美国需要以色列作为自己在该地区施加影响的“桥头堡”,并试图通过以色列对中东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同时,在美国国内政界存在着一股势力强大的犹太利益集团,他们的意见常常左右着美国政府的决策。所以,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将是一贯的。 其他国家对于这场战争持怎样的态度? 相对于美国一边倒的支持以色列而言,阿拉伯世界普遍对真主党的武装袭击持支持态度。叙利亚执政党7月15日称,叙将全力支持黎巴嫩及真主党抵御以色列的袭击。而伊朗总统内贾德则表示如需要时会全力支持黎巴嫩。同时,阿拉伯政府已经同意派遣他们的外长周六前往开罗,就以色列对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袭击问题召开紧急会议,展开讨论。此外,欧洲国家与俄罗斯都积极为武装冲突的解决进行斡旋。联合国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磋商以黎局势,其派出的代表团已经到达开罗同各方商讨解决危机。在这场冲突当中,中国强烈呼吁中东地区有关各方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和冷静,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当前危机,并且强调,以暴易暴是没有出路的。 外国人包括中国人有多少滞留黎巴嫩?他们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由于目前双方的交火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界,而当地华人华侨主要集中在特拉维夫等大城市,所以目前相对比较安全。虽然昨日晚间真主党动用两枚火箭弹袭击了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但是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不过也不排除今后几天冲突会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同时,在黎巴嫩大使馆网站上也并没有关于中国人员伤亡的消息,所以,可以说中国公民目前在黎巴嫩还处于相对比较安全的状态,但是中国外交部也提醒在黎以两国中国公民注意安全。
2. 4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到语文园地四语文答题
语文园地一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几行红专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属)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语文园地二
关于诚信的古诗文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3. 4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的作文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4.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中所有成语的解释。
望子成龙 望:盼望。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中国封建社会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比喻高贵杰出人物。盼望儿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显耀人物。
"来龙去脉"一词,现代汉语是这样注解的:原为风水迷信用语,指山势脉络的来源和去向。现指一件事情前后关系的线索。那么,这个最初为风水用语,后来借指事情的来历和发展的"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意思是说,群龙没有领头的~ 但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
见群龙无首,吉! 意思是在这群龙里没有首领,没有说谁是老大,老二。不说谁大谁校大家都是平等的。表示是一种和平,和谐的状态。
龙飞凤舞
典故: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如虎添翼
〖解释〗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
骑虎难下: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事情时进行下去有困难,但中途不能停止,陷于进退两难。
照猫画虎 ( zhào māo huà hǔ ) 解 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天马行空 ( tiān mǎ xíng kōng )
【解 释】 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不拘一格,流畅自然,也指思维的不同寻常的跳跃,还指不切实际的想法。天马在空中飞驰,比喻思想奔放,任意驰骋,后来也比喻浮躁不安
汗马功劳 ( hàn mǎ gōng láo )
解 释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马到成功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牛刀:宰牛的刀;小试:稍微用一下,初显身手。
比喻有大本领的人,先在小事情上显示一下身手。
笨鸟先飞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行动笨拙的鸟要先飞。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后,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呆若木鸡
拼音:dāi ruò mù jī
释义: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胆小如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胆子小得象老鼠。形容非常胆校
5. 语文 四年级下册 人教版 语文园地四 作文怎么写
这是给你参考的,不要抄袭哟。你自己照着这个例子来写就行了。
1937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
“轰”的一声巨响,火车站的候车室瞬间倒塌了。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
这时,从被炸的候车室的废墟和碎片中传来一个幼儿的哭声,闻声过去,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正坐在废墟里,他的周围都是血肉模糊的尸体,他身上也都溅满了血。那男孩显然已被周围发生的一切吓怕了,他一脸惊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都是灰尘,还张着大嘴拼命地哇哇啼哭着,连脖子、脸上的青筋都露出来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在用他那拼命的哭声找寻自己的爸爸妈妈,找寻自己熟识的亲人。然而,这凄惨的哭声没有惊动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惊动他的亲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亲人已被日本侵略者的炸弹夺去了生命。
头顶上敌人的轰炸机还在盘旋着,一枚枚炸弹继续攻击着,地上的人们死的死,伤的伤,小河里血流成河悲惨得难以想像。就在这时,他听到他旁边的废墟里,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他知道,这是他妈妈的声音。于是,他拼命爬过去,手上、脚上都被碎片划破了一道道口子,鲜血在流,可他全然不顾,一个三四岁的孩子一下子仿佛成了一个懂事的小大人,因为他有一个希望,一定要看看妈妈,一定要把妈妈救活。终于,小男孩爬到了妈妈身边,看到妈妈一脸的鲜血,小男孩赶紧伸手去帮妈妈擦,妈妈从牙缝里挤出两面个字“孩子”就断了气。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轰炸,这个孩子成了孤儿。
这个孤独、可怜的孩子,他以后的生活又会如何?相信他会记住这段历史,发奋读书,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
6. 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四作文怎么写
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看图作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看图能力,细心观察,从中提取此次作文的核心信息。
2.当堂完成情景描写练习。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利用文本提供的资源,激起学生对和平的关注和向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些人物吗?(演示课件)
有战争年代时苏联的小夜莺、中国的小雨来、朝鲜战场中的黄继光,还有一位中国的小朋友,他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了一封语重心长的信。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经历也不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相同点,同学们在学习时发现了吗?
生:他们都和打仗有关。
生:他们为了战斗的胜利流血牺牲,都是英雄。
师:在他们的言行中,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二、看图悟情
1.回顾中国的历史,侵略者的铁蹄曾使这片神州大地蒙羞。世人震惊的南京大屠杀,使得多少中国百姓骨肉分离,流离失所。一位外国记者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幕幕令人心酸的情景。(出示图片,从各个角度演示图片)
师给学生留出1分钟的观察时间。
2.看到这张照片,第一眼看到了什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根据学生发言顺序,引导深入理解。
(1)小男孩的衣着
生: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衣着,他肯定是没有亲人的关心了,衣服都破了,光着两条腿,太可怜了。
师:就是这样的衣着。(板书:衣着)不仅如此,这个孩子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炸弹就在他的身边爆炸,此时已经分不清身上哪里是泥哪里是血。
(2)小男孩的动作
生:我先注意到的是孩子的小手,他大概是太害怕了,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只有他一个人,他的两只手因为害怕都紧紧地攥在一起了。
师:多么无助的孩子,这位同学关注到了孩子的动作。(板书:动作)
(3)小男孩的神情
生:最先吸引我的是孩子的神情,他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恐惧,我想刚才发生的事情太可怕了,他张着嘴正在拼命地哭喊着。
师:说得多好呀!(板书:神情)想想这可怜的孩子大声哭喊着,他会哭喊些什么呢?
生:他会哭喊着:“妈妈,您在哪儿?怎么不来抱我,我害怕极了!”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要在这里待着!”
生:他会大声喊:“妈妈,我疼,我想回家,你到底在哪儿呀?”
师:他的妈妈在哪儿?他的家又在哪儿呢?有同学对这张照片有了解吗?
师出示:
1937年“八一三”事件之后,8月28日正午,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了正在车站等车的市民2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一个浑身是血的小孩,坐在被轰炸过的铁轨上号啕大哭。一位供职于美国报系的中国摄影记者赶到现场,在已经成为废墟的站台上拍摄下了这个幼小的幸存者。
看来这张照片中的唯一人物牵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
(4)周围的环境
生:我还关注到了周围的情况,结合刚才的资料我了解到,这里原来是上海火车站,应该是非常热闹的地方,可现在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瓦砾,我想远处肯定还有爆炸声,小孩的父母可能就在这场爆炸中死了,而且他可能就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眼看着亲人死去,是多么痛苦呀。
师: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几分钟前有可能还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几分钟后却失去了亲人,这是何等的痛苦,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让无数天真的孩子成了可怜的孤儿。
三、写话传情
1.师过渡:有人也称照片为凝固的历史,让我们根据大家刚才的交流,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让所有有同情心的人都记住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吧。
2.生独立完成片段,师巡视。
3.同桌交换阅读,互相提出意见。
4.推荐汇报。
生:一看到这张照片,那个小男孩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他是那么无助,一个人坐在冰冷的铁轨上,身上的衣服已经破成一条条的了,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脸上、身上青一块红一块,已经分不清哪里是泥哪里是血,他就这样坐在这里,五分钟,十分钟,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他大声呼喊着:“妈妈,妈妈,我怕,我疼,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呀!哥哥,姐姐,你们怎么那么狠心,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呀……”
师:这位同学推荐得好,你读得也好。其他同学听后有什么想法吗?
生:他观察得非常仔细,孩子脸上、身上都是青一块红一块的,说得特别好,我的作文中就没写到这一点。
师:那请你根据他的提示把你的作文补充一下吧。
生:我觉得他的话挺感动我的,我觉得这个小孩真可怜。
师:看起来感动我们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叙述中浓浓的深情。
师:每个同学都出声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看看你的这份深情表达出来了吗?有不满意的地方请马上修改。
四、情感升华
1.师过渡:这张名为《中国娃娃》的照片,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使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战争中的平民的处境,也使隔岸观火的美国民众了解了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本质,从而促使许多美国人开始同情并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2.师:看到这张照片,除了对儿童的同情之外,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我觉得战争太残忍了,让许多人死去,没有了家。
生:有什么事非要打仗,只有像希特勒那样的疯子才会喜欢打仗。
师:只有远离战争,人们才能过上快乐的生活。
3.还记得这段话吗?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让一名学生读读这段话。
4.师: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心声,我们呢?
生:我们要维护世界的和平,让战争远离我们。
生:我们可以多进行体育比赛,通过另外的方式来进行竞争。
……
师:同学们的愿望是多么美好,让我们用心浇灌“和平之花”,让爱满人间。(出示一组图片课件:孩子们在海洋中、沙滩上、树林中欢乐游戏的情景)
五、教师小结,布置习作
1.布置习作。
和平是我们所向往的,和平也是人们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今天我们由一张照片说起,谈了很多,说了很多,就请你利用下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刚才聊的也记录下来,完成一篇习作。
2.理清结构。
师:想想这篇作文应有几部分内容?
生:两大部分,一是照片中的内容,还有是由此自己想到的要和平。
3.确定题目。
师:那为这篇作文命个题吧。《夜莺的歌声》全文紧紧围绕夜莺的歌声来写,那我们这篇作文呢?
生:可以从小男孩的哭声来写。
师:想得真好。其他同学也应该根据自己作文的特点,像这位同学一样,拟个合适的文题。就让我们把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寄予这真切的语言之中吧。
【课后自评】
一、以文为本,以图为据
人教版小语教材每组作文的设计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强调读与写的结合,学与练的结合。读后有感而发,学后运用知识。作文不仅是要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要学生积累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在作文教学中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组课文分别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还有选读课文《黄继光》,不难看出本组课文都是让学生去了解战争给孩子带来的苦难,聆听他们对和平的呼唤。
本次作文,学生很容易将学习课文时的感受进行迁移,使情感在作文中得以释放。因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文本,围绕一张《中国娃娃》的照片展开,让学生把看到的与感受到的相融合,展开联想。
二、以情贯穿,说写互补
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是他们习作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从激发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我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情贯穿,导入时的激情,学生观察汇报时的悟情,习作时对情感的再次体验,最后使得学生将对小男孩的同情转为对和平的渴望,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浅入深。
根据本次作文的特点——看图作文,在动笔写之前让学生充分交流是必要的。交流中学生对照片的观察由点到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看到的、感受到的相融合,达到看图、叙事、表情的目的。课中拿出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写一个片段,这样将学生的交流落在实处。交流为习作做铺垫,习作又是对前面交流的提升。说与写相结合,体现出作文课的特点。
三、以学定教,大胆取舍
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四组作文练习,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既要考虑中年级的特点,又要兼顾向高年级过渡的需要。此次看图作文,教学重在指导学生看图叙事,但与以前的要求不同,除了在观察中要有序、细致之外,还要将自己的感受融进叙述中——一边叙边议,在教师层层深入的指导下,学生对这种写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高年级夹叙夹议作文训练做好准备。学生在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对和平的向往时,教师提供素材、提供方法:读读学过课文中的语句,这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那我们呢?展示一组孩子们自由自在生活的照片,使得课文中的情景真的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文中的语言也一定会出现在他们的头脑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从受害儿童、快乐儿童多角度来看待和平,在语言表达上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谈心说理的方式或以《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诗歌抒情的方式都可以,在表达内容上、形式上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