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1 06:45:51

Ⅰ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麦哨》阅读感想50字

《麦哨》阅读感想:抄本文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玩耍嬉戏的情形。本文意境美,语言美,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儿童在田园无忧无虑玩耍的欢快场面,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的动人,田园生活的惬意。文中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许多语句都值得去品味积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知识与能力训练的24课最后一道题怎么做(写两句就行了)

常求抄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袭——谢觉哉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给予别人,少从别人那里索取。——高尔基

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头。——华罗庚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陶铸

笑话给予我们快感,是通过把一个充满能量和紧张度的有意识过程转化为一个轻松的无意识过程。 - 弗洛伊德

Ⅲ 小学四年级上册学期,语文学习与巩固,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课的答案告诉我好不好

你可以上作业帮去拍题作业,帮拍题的答案是免费的,你可以看一下。

Ⅳ 读完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我联想到的画面是什么

我以为四年级下册第21章古诗第三位,两点到的很多

Ⅳ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给予是快乐的》主要讲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原文(节选):

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

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5)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课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给予是快乐的》出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科书,作者是美国作者丹·克拉克。

《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男孩面对新车的种种表现和保罗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交替叙述,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文章结尾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有助于理解课文。

作者简介:

美国作者丹·克拉克出生于1940年,他一生有四十多种著作,这些著作以三十多种文字出版了一千万册以上。代表作有其《童年的终结》(1950)、《城市和星星》(1956)、《2001:太空探险》(1968)、《与拉玛相会》(1973)、《天堂的喷泉》等。

Ⅵ 小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我想对那个男孩说什么

我想对男孩说:“你真的是个好哥哥,你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美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Ⅶ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dì)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shěn)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fàn)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huò)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xún)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rǎng)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lán)褛(lǚ)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chēng)腰,惩(chéng)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zhào)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上修身课,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zhū)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yǒng)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kēng)锵(qiāng)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xiào)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líng),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课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