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的课文。
雅鲁藏(zang)布大峡谷。
2. 2015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分段解析
一、读1~4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小鸟和树是好朋友呢?
(1)一棵树和一只鸟版儿是好朋友。
(2)鸟儿站在树权枝上, 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3)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来了。
(4)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你知道吗?
2.鸟儿和树是一对 ( )的好朋友?(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心心相印情同手足)
二、细读第五自然段
1、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他的好朋友树来了。
(1)感受春光的美好,感受鸟儿的美好憧憬。
(2)过渡段
2、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鸟儿飞回来时候的想法吧!
春天来了,鸟儿从南方飞回来了,它边飞边想:
我的好朋友——树,你也许不相信我还会来赴约实现诺言吧!可是我却来了,你高兴吗?你肯定会张开双臂拥抱我的!
我一定要给你一个惊喜,我不但要唱去年的歌给你听,我还要唱我在南方听到的新歌曲给你听。你一定会很高兴的!我们又可以朝夕相伴的在一起了!
树啊,我是你最知心的朋友,是始终如一的朋友,你看,我又给你唱歌来了!
3. 2015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未考试的作文是什么
nces in which I was informed that the deceased persons used to drink the pump water from Broad Street, either constantly or occasionally...
The result of the inquiry, then, is, that there has been no particular outbreak or prevalence of cholera in this part of London except among the persons who were in the habit of drinking the water of the above-mentioned pump well.
I had an interview with the Board of Guardians of St James's parish, on the evening of the 7th inst [7 September], and represented the above circumstances to them. In consequence of what I said, the handle of the pump was removed on the following day.
— Snow, letter to the editor of t
4. 2015年四年级上册语文小青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青石》一课主要写了小青石想到都市去,后来小青石被运到都市里拌成了混凝土,铺在道路上,最后,小青石愿意成为让所有人走的道路,决心和同伙一起支持大众的脚。赞扬了小青石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精神。
5.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观潮资料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
1: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第2—5自然段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记叙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次过程,具体描绘了钱塘江大潮奇异壮观的景象。
3: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这一段先交代观潮的时间、地点。接着描绘了江面的景象及远处的小山、近处的建筑,从而写出了潮来前的平静。之所以写潮来前的平静,是为了给潮来时的景象作铺垫,使人读到“潮来时”的景象时自然与先前的“平静”形成强烈对比,从而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在这部分的描写中“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这句话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钱塘江入海口地势的特点,才有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形成。最后写钱塘江大堤上等待观潮的人极多和人们盼望看到大潮的心情。“早已人山人海”“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足以看出人们的心情,也正说明这“天下奇观”对人们有着多么大的吸引力。
4:第3、4自然段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奇异景观。这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的重点部分。第3自然段先写从远处传来的“好像闷雷在滚动”的隆隆的响声,但“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什么变化”,声音像闷雷说明还很远,江面还没有变化却听到声音,可以想象大潮来势之大。接着再写随着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水天相接”说明是在远处,之所以看到大潮像“一条白线”,是因为水天相接的东边江面宽阔,潮头不高的缘故。
5:第4自然段具体形象地描绘大潮越来越近时的壮观景象。先写“白线”很快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大潮越来越近,水势逐渐加大的过程。接着写“再近些”时,“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从颜色和高度这两个角度写出了大潮的气势,这是由于东宽西窄的地形,使得白浪翻滚的潮水形成六米多高的城墙。最后写“越来越近”时,大潮更加惊天动地、气吞山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句,从景象和声音两个角度,形象具体地写出了大潮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真是气吞山河,无比壮观。
6:第5自然段写潮头过后的江面的景象与变化。一是写“霎时,潮头奔腾西去”说明大潮过去时急且快,可是余波未尽,“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个词写出了余波之大。二是写江面恢复平静以后,江水涨了六七米高。显然,这时的平静与潮来前的平静完全不同。这两点描写从另一角度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确实是天下奇观。
6. 四年级 上册语文
四年级语文试题 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1-01-09 21:27:20)
标签:
习题练习
杂谈 分类: 试题集锦
四年级语文试题 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_班级______分数_____
一.我能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5分)
l ù j ēng āng
依赖 漱口 崛起 铿 锵
二.我能把词语写得即正确又美观。(8分)
guī lǜ hén jì fù gài jiàn zhù
( ) ( ) ( ) ( )
xí jī kōng kuàng kuà yuè hǎi xiá
( ) ( ) ( ) (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然大( ) ( )息( )视 耀( )( )威
( )有成( ) ( )( )当然 ( )( )无事
四.按要求做题。(12分)
1.写出两个含有动物的成语:( )( )
2.写出一副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
3.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但意思不变。
见到同学们有困难,我们怎能不帮助呢?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被"字句。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把无数块条石抬上陡峭的山岭。
5.修改下列病句。
上课了,都聚精会神地听讲。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五.认真回忆学过的课文,你一定能做正确。(11分)
1.能说明观察点和角度在变化,看到的结果也在变的诗句是:
2.学了《幸福是什么》一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课外你一定还读了不少的童话故事,写出来几个(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这两句诗包含的人生哲理是:
六.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千古传颂的送别诗。( )
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指架在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一座大桥,交通便利了。( )
3."理所当然"中"当"的读音是"dāng","战车千乘"中"乘"的读音是"shèng "。( )
4.三支浆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这是一个比喻句。( )
七、认真阅读,相信你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28分)
(一) 课内阅读:(11分)
榕树正在( )的时期,好像把它的(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 ),( ),不留一点儿( )。那( )的颜色,明亮地( )我们的眼睛,(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这段话出自 ,作者是 。
2、把括号的内容补充完整。
3、从课文里找出一组近义词。( ) --( )
4、你从画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5、最后一句话应该读出( )语气。
(二)课外阅读。(17分)
疏 通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撞在一起,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一块大石头横在小街中,小溪流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一个大汉猛按车铃,厉声高喊。 一个姑娘急得满脸通红,直跺红皮鞋。 一个中年男子长叹了一声……有几个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了。
人越聚越多。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大爷,头发斑白,神情安详,声音洪亮:" 一大清早就吵架,不怕一天不顺当?快走吧!"不知怎么的,两个争吵的小伙子一下子松开了手。老大爷站在街当中,高声喊道:"东去的,右边走!前面的,别停住!快走!"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地加快。一会儿,小街畅通无阻,响起了小溪的欢歌。
1、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2、文章记叙的时间是 ,地点是 ,主要人物是 , 事件是 。
3、文中的"小溪"是指 ,"大石头"是指 。
4、下列句子应该填表在文中哪一空白处(填序号)
A:"唉!小街太窄了!" B:"喂!快走啊!"C:"急死人了!"
5、小溪又响起欢歌的原因是 。
6、题目"疏通"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说人们的思想要疏通。
八、真情习作。(26分)
发挥你的想象,把美好的愿望写下来,你可以是畅游大海的鲸鱼,可以是穿越蓝天的飞机……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想象丰富,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7. 2015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免费下载
我这有苏教版的,请下载使用,希望能帮到你
8. 四年级上册语文报纸第六期作文
人们常说,“如山”,是厚重的,沉默的爱。那么,母爱又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母爱如阳”。
以前,我特别爱踢球。夏天时,天气炎热,大家都换上了凉鞋。虽然每次运动过后,我都汗流不止。但是即便如此,也无法磨灭我对踢球得喜爱。踢球自然要用力,用力自然鞋要受损,时间长了鞋自然坏了。之后呢?你肯定会说:“自然是要扔啊!鞋都坏了还留着干什么?”不,妈妈并没有让扔,而是在那天晚上,熬了一宿,又用针线和胶水将鞋子又复原了。但我却仍不知悔改。过了几天,鞋又踢坏了,妈妈又熬了一夜,又将鞋子缝上了,我又穿着它去上学。但是,又踢坏了……来来回回五六次,我才终于意识到,妈妈是在教我学会节俭。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我却十分清楚,妈妈的身体一向不好,年年生病,而且都是大病。我不禁悔意顿生,想起我地所作所为,令身体不好的妈妈经常熬夜。但妈妈还是努力工作,对妈妈敬佩的同时又感到心如刀绞。
妈妈如此努力工作,那么我呢?除了给妈妈制作麻烦,又还会些什么呢?原以为十分幸福的我,原来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却还在迷茫。
太阳的恩德小草永远是难于报答地,那么就先茁壮生长吧,不要让太阳地努力白费。因为太阳是在用生命照耀小草,燃烧自己,成全他人。这就是母爱,如太阳般伟大、无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