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和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0分)
一
、看拼音,写词语。(5分)
jìng
pèi
jù
jīng
huì
shén
chéng
fá
jīng
zhàn
mǐn
ruì
(
)
(
)
(
)
(
)
(
)
kǎi
xuán
zhèn
hàn
hé
xié
biàn
lùn
jiě
shì
(
)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5+2)
一丝不(
)
(
)心悦目
胆大(
)为
(
)名其妙
气急(
)坏
笑(
)颜开
(
)不可及
鱼(
)而出
疲惫不(
)
响(
)云霄
我还能够用画线的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5)
感激
感动
感情
聪明
高明
精明
1、普罗米修斯的不屈行为()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2、人类非常(
)普罗米修斯冒险拿取火种的行为。
3、读了《扁鹊治病》一文后,我知道扁鹊不仅是一个绝顶(
)的人,而且他的医术也很(
)。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只有……才……
4、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
)为了自己,(
)为了地球上的人类。
5、(
)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
)世界并不太平。
四、把下面的词语、句子补充完整。(12)
1、把歇后语补充完整。(2)
早开的红梅—
(
)
(
)—后来居上
2、写上对应的成语。(2)
知己知彼___________
运筹帷幄___________
3、把名言补充完整
。(2分)
a、精诚所加,
。
b、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补充谚语。(2)
a蚂蚁搬家蛇过道,_____________
b天上鱼鳞斑,_____________
5、填写诗句。(3分)
a、采菊东篱下,
。
b人闲桂花落,
。
c、我能从“
,
”想象出小孩在树阴下学习种瓜的场面。
五、给下面加“____”字选择正确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4分)
“拜”:A一种见面表示敬意的礼节
B用于往来,表示麻烦人办事
C表示与人结为某种关系
D见面行礼表示祝贺
1、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
)
2、每逢春节,我都去爷爷家拜年。(
)
3、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
)
4、请你帮忙照看我孩子,拜托了。(
)
六、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1、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了祝福和快乐。
2、秋天的宁波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七、我会判断。(对打
“√”错打“ⅹ”,5分)
1.《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是两则引人深思的寓言故事。
(
)
2.“罗丹的嘴里叽里咕噜的,好象在跟谁说悄悄话似的”是个比喻句。(
)
3.《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
4.“手不释卷”说的是吴国大将鲁肃挤时间读书的故事。
(
)
5.
荷兰,是树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
)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
一、按照课文内容填空。(8)
1、他有时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
地画下来,像姑娘
;有时又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2、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
,
,
,
,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显出
。
3、虽然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
体现出
。
4、谁都有
,谁都可以创造一个
。
二、阅读《普罗米修斯》片断,完成练习。(11)
众神的lǐng
xiù(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fēn
fù(
)火神立即执行。
火神很敬佩普罗米修斯,悄悄对他说:“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ráo
shù(
)你。”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火神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只好把普罗米修斯押到高加索山上。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痛苦。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1、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3)
2、宙斯知道了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取走火种十分愤怒,可以从(
)
这个词看出来;他十分愤怒后是这样做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从此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
3、“尽管如此”中的“如此”指的是(在文中划上“______”线)。(1)
4、普罗米修斯不归还火种的原因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
5、你最欣赏普罗米修斯的哪些精神?(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着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就不能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啊。”
爷爷看我(
)(
)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
)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入手嘛,那些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
能体会文章的情感,
可以牢记妙词佳句。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难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把文中的词语补充完整。(2)
2、
文中“煮书”中的引号作用是
。(1)
3、
爷爷说的“煮书”指的是
。(2)
4、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种说法。
(2)
6、
爷爷告诉“我”应该怎样“煮书”?(2)
7、
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理解。(2)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一、口语交际(5)
今天是小军值日,但是小军忘了扫地就回寝室了,班长只好请小明先帮小军扫。假如你是班长,该怎样对小明说,让他同意。小明又会怎么说呢?请写一写。
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二、题目:我忘不了他(她)(25)
这个人是谁?是什么原因让你忘不了他(她)?请你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突出这个人的优秀品质。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自己踏踏实实的考吧,虽然我考过,但是忘了,建议你去书店买一些复习卷来做做
『叁』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怎样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就个人知识的获得来说,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这些构成了个人知识的一小部分来源。另一方面则是直接把人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继承过来,把社会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知识,这是中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或大部分来源,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体都必须亲自去体验,这不再是必要的了;他的个体的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的历代祖先的经验的结果来代替。”在继承知识的各条途径中,可以说阅读是一条主要途径。
实际上,在校学习时,仅仅依靠上课是无法理解全部知识的。可以说,学生时代的学习一天也离不开阅读,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用书,离开书,离开阅读,学习就会十分困难。要知道,老师上完课就走了,而书籍却始终伴随着我们。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要珍惜这无忧无虑、精力充沛的宝贵时光。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多读点书,多继承点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雄厚的基础。同时在阅读活动中增长起来的阅读能力,将为一生中不断地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要不断改进阅读的基本条件
阅读需要哪些条件呢?
(1)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
阅读就是要通过与字、词、句、段、篇打交道,从中获取知识,如果不掌握这些知识,那么,阅读就变成看“天书”了。
中学生如能掌握5000个字,阅读一般文章就问题不大了。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还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家用他们的亲身体会,明确地指出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有一位数学家说:“很难想象一个文理不通、错字连篇的人,能把逻辑严谨的数学内涵表达出来。”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学好数学都有很大好处。”人们赞誉苏步青为“数学诗人”。
(2)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
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方便,甚至困难重重。有人说,到了21世纪,如果不懂生物化学,不懂生态学,可能连报纸都看不懂。现在报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化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3)要会用工具书
在阅读时难免有些字不认识,也有的一时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手头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就可以及时地查一下,以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当然,根据阅读的需要,准备一些相应的参考书籍,准备随时查找也是必要的。
如果工具书齐备,查找熟练,阅读起来就会顺利得多。当然,通过查找工具书,又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起来。
(二)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
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
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三)要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广泛地看书,目的是针对书的内容作一般了解,以发现书内精华的部分和急需的知识。广泛阅读可以博采众长,正如鲁迅所说:“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观大略的方法是: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到书店选书就是用这种办法;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几段和结尾几段,以掌握书的大概内容;也可以用快速阅读法,就是用较快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的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的书中选出一本最好的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的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要多动脑筋,要反反复复地读,还要认真做读书笔记。
数学家张广厚在谈起学习一本数学小册子时说:“这篇论文一共20多面,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老用手摸这几页,白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线。这样反复学习,对我们研究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的爱人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和吃书一样。’”
精读过的书,要做到:一懂,就是对书的基本内容要达到理解的程度;二记,就是要记住所理解的内容;三会,就是会运用这些理解了的知识;四熟,就是能熟练地将从书本内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或运用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是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阶段,因此要把精读的目标指向教科书和主要参考书。
(四)要勤于思考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就是说,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
英国诗人柯勒律曾把读者分为四类:第一类好比计时的沙漏漏沙,注进去,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类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类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只是豆渣;第四类像开掘宝石的苦工,把矿渣甩一边,只要纯净的宝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综上所述,阅读时,要竭尽全力,力求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力求理解
读书应当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理,阅读时,应当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章内容。
(2)理清思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著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规律、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结论,尤其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博士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
(3)要能提出问题
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义或补充;一类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一旦发现问题,再深入阅读有关书籍,并且深入思考,收获会更大,还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获得新的见解。
(4)要独立回忆,学会准确表达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一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查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只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顾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小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五)要记好阅读笔记
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忆马克思》一文中说:“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任何时候总要工作的。就是去散步,他也要带一本笔记簿,并且时时在上面写点什么。”为了写《资本论》,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马克思就摘录了70个不同作者的著作,写了24本有关政治经济学的笔记。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有100多本。
马克思在笔记的封面上写明做笔记的时间和地点,编上笔记的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每本笔记都编有页码,为了日后查阅方便,很多笔记都做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黑格尔读书学习,也有一个独特的习惯,就是把读过的书,按语言学、美学、几何学、心理学等分类,把它们放到贴有标签的文件夹里。这样,当需要什么材料时,随时可以拿到。这种习惯,他坚持了一生。
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光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张。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
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肆』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A.街(gāi)道鞋(hái)子湖(hú)泊B.牛角(jiǒ)学(xiǒ)习没(mò)得C.茅厕(si)娘(niāng)娘(niang)眉(méi)毛D.酿(rǎng)造旮(kā)旯(ka)药(yò)品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__A.冲壳子(吹牛皮,侃大山)扯靶子(逞强,说大话)B.颤翎子(爱逞强、出风头、炫耀自己的人)瓜娃子(笨蛋,头脑不灵活的人)C.扯垛子(撒谎,找借口)涮坛子(开玩笑,找乐子)D.欠耳子(爱搞恶作剧、捣蛋的人)夹舌子(口吃的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1)暴雨过后,村旁的小路上____尽是水(2)喝了娃哈哈,吃饭____香(3)自从请了个小保姆后,我们两口子____多了A.凼凼就是安逸B.凼凼硬是撇脱C.坑坑硬是撇脱D.坑坑就是安逸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语助词,最能表达句子意思的一组是__(1)喊你得嘛,没听到__?(2)听清楚了就整__!(3)这下晓得了不,__?A.吗啊嗯B.哇嘛嗯C.嗦唦咹D.哇唦咹5.下列词语或词组,没有相同意义的一组是__A.婆娘堂客B.宝器憨包C.日白日脓D.撇火怪经6.谐剧是四川的本地艺术表演形式,其创始人为__A.王永梭B.沈伐C.刘德益D.李伯清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补全下列歇后语(1)癞蛤宝吃豇豆儿——________(2)驼背子滚阳沟——________(3)坟园里头撒花椒——________(4)老鼠儿别手枪——________2.伴随重庆球迷而走向全国的词是____。3.著名四川作家流沙河有一个以四川风味写作的系列小品,其名字为____________。4.“粑(应为火旁一个巴字,因无法打出,故以此代替)耳朵”在四川话中具有两个含义,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5.有两部以四川话方言配音的电影分别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其名字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6.把别人卖剩下的东西一次全部买走,四川话说________。7.写出下列词汇的四川话叫法(1)土豆:________(2)卷心菜:________(3)蟋蟀:________(4)蜻蜓:________三、阅读下列对话或短文后回答问题(共22分)(一)甲:“吔,你娃头儿不落教哈,喊你把这低低儿整了,你跑去改手,搞了妈半天才出来。”乙:“哎呀,未必哪个还敢跟你扯水嗦?”甲:“啥子,还在哄我喃,少扯谎聊白的!你觑下子你那个心口儿板板,浠洼浠洼的,上头是啥子,咹?”乙:“哈呀,刚刚儿洗手的时候,水龙头儿烂求了,弄求妈一身。”甲:“哄娃娃儿嗦,我晓得你去咋子了,坐倒,今晚上你不整完就走不脱。”1.甲乙两人的对话是关于什么的?________________(2分)2.“落教”和“耍水”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4分)3.将划线的句子翻译成普通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老人们摆农门阵时,说过这样一个故事。非加久以前的一天,在青羊宫门外前,坐了个老娘儿,面前摆了张纸飞飞儿,高头写起“哦呵,2分一个”。路过的人些看了都觉得神崴崴的,心头都想卖啥子哦呵哟,哦呵都能拿来卖嗦,都认为那个老娘儿肯定脑壳头有乒乓,是疯儿动。有些胆子大点儿的人喃,就跑及问:“太婆,你的啥子哦呵哟?看出来觑一下嘛”。那个老娘儿基本不开腔,最多说一句:“你买一个唦”。围到看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闹热,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但就是没得人及买。有个娃儿喃就不信,说了一句:“啥子哟,我来搞一盘!”说到起掏出2分钱走了过及。那老娘儿接到钱,从身后的背兜头翻出一个*纸包包来递给了那个娃儿。这下大家都挤拢来觑稀奇,只见那个娃儿拆开了纸包包儿后,里面又有一个纸包包儿,拆开后又是一个,但是里头好像有点儿啥子名堂。等到最后一个一拆开,只见一个苍蝇儿“嗡”地一声就飞走求了,这下只听到大家都说了一声“哦呵”。1.“哦呵”的词性是什么,它通常表达什么意思?上文中老太婆卖的“哦呵”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脑壳头有乒乓”是什么意思,其中的“乒乓”如何读(写出其拼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在四川话中,叠词的运用非常普遍,如上文中的“纸飞飞”、“神崴崴”,其后面的重叠部分并没有实际的意思。根据这种结构,另外写出两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四、作文(30分)“假打”是四川话中的极常用词,包含的意思非常丰富,常常用以形容社会上一些不太良好的人和事物。请以该词为议论主题,发表你的看法,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伍』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阅读题答案
题目 水滴石床 瓢泼大雨 隔一段距离有一个小窝
雨点的力量虽然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在这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成这样的小窝
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