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课藏戏怎么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第二段(4---7自然段):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建造了58座铁索桥,同时也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第三段(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并简略说明了藏戏的其他特色。
第四段(21自然段):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得以传承和发展。
(1)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怎样分段扩展阅读:
藏戏演出形式
藏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开场仪式戏“阿若娃”、正戏“雄”和吉祥收尾仪式“扎西”。开场仪式又称“温巴顿”或“甲鲁温巴”,其内容主要是净场祭祀,祈神驱邪,祈求祝福,并介绍剧情。出场人物一般有:甲鲁二人,温巴七人、拉姆七人。
传说这三种人物是根据《曲结洛桑》剧中人物演变而来。甲鲁是王子,温巴是渔夫或猎人,拉姆是仙女。表演时先是温巴戴着面具又唱又跳,然后甲鲁领着一群仙女出场歌舞,借以介绍演员,讲解正戏的剧情,招揽观众。
“雄”是正戏,先由“温巴格更”(即戏师)用快板韵白介绍故事情节、地点、环境、人物造型、唱词等,然后人物上场。演出时间长则三天三夜,甚至六七天;短则二三小时,皆由戏师控制决定。
其表演形式为:全体演员,不论是否扮演剧中角色,全部出场,围成半圈,轮到自己表演时,即出列表演,其余时间参加伴唱和伴舞。其基本演出格式是:先由戏师介绍一段剧情,然后由一个角色出来演唱一段,然后所有演员共同起舞或表演技巧,依此循环。
其演出不分幕和场次,剧情讲解者和伴唱伴舞实际上起着分幕的作用。由于传统剧目一般都是流传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经典之作,所以大多数观众都熟悉戏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他们观看演出主要是欣赏剧中唱腔、舞蹈和特技等。因情节发展由戏师介绍,剧中人物可专心演唱或表演绝技。通过戏师巧妙安排,一台故事动人、唱腔优美、特技表演扣人心弦,并有同台演员帮腔伴舞的精美艺术形式就展现在观众面前。“扎西”是藏剧演出结尾时的集体歌舞,意为祝福吉祥。
『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怎么分大段
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回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答。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
『叁』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十课怎么分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写吴王不听大臣的劝阻,准备出兵攻打楚国
第二部分(第二~十一自然段)写少年告诉吴王螳螂捕蝉的故事及道理
第三部分(第十二自然段)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北京的春节》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写得详细;腊月二十三和正月十九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伍』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匆匆》怎样分段
第一来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段意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自第回2到答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段百意:写时间在我们的身边悄悄的逝去,令人感慨度。第5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段意问照应开头,再次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答 这一问题
『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分段写段意
第一段
第一小节
段意:5月12日,谭老师和平常一样,早早赶到学校去上班。
第二段
第二小节--第七回小节
段意:地震来答临时,谭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死死护住4个学生。
第三段
第八小节--第十小节
段意:谭老师誓死护学生的英雄壮举令人们永生难忘。
第四段
第十一小节--第十二小节
段意:谭老师用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精神千秋
总结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本文从正面描写了谭老师的英雄行为,通过救援人员的话,从侧面烘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
『柒』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如何预习
先找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分段:
主要内容: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专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属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中心思想:分段:1至2为第一段,讲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做准备了。
3 4为第二段,讲孩子们准备过年的欢喜心情和大人的忙碌。
5 6为第三段,讲怎样过腊月二十三。
7 为第四段,讲怎么过除夕。
8至10为第五段,讲初一初六的情景。
10至11为第六段,讲元宵上市的情景。
12为第七个段,讲春节结束,大人们干活,小孩子上学。
中心:本文通过描写北京春节的特点,写出了北京地区过春节时的欢乐,祥和的喜庆气氛,使我们又一次得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体验
『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8课怎样分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8课全诗共三节,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分为三段。版
第一段:权
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段:
回顾了香港人民饱受的沧桑,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段: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香港饱受沧桑的关爱之情,赞扬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玖』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怎么分段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内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容定了感情基调,同时也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倾吐心声,表达了自己失去母亲时的巨大痛苦。
第3~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崖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把对两位母亲同样地敬意,同样地爱慕表达得淋漓尽致。
第13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呼应开篇,说明作者对两位母亲有着同样的情怀,那就是崇敬、爱慕、怀念。
『拾』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分段
人教版四复年级下册第六课制《万年牢》,一共分为4段:
1.第1自然段:父亲做的糖葫芦在天津很有名。
2.第2-4自然段:讲父亲自己经营做糖葫芦选用最好的材料,讲究制作的工艺、过程,以确保高质量的产品。
3.第5-6自然段:讲父亲受雇于老板后,因不满老板偷工减料,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行为而辞掉工作。
4.第7自然段:父亲的认真,正直,诚实的品格无形之中影响和教育了下一代,为孩子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10)六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怎样分段扩展阅读:
1.四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万年牢》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课文通过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讲述了一位父亲真诚做人、踏实做事的故事,赞扬了父亲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2.《万年牢》的作者是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1927年1月26日生于苏州。评剧演员,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
3.糖葫芦又名冰糖葫芦,是将野果(尤其以山楂为佳)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