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文最后一段写体会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课后题2怎么写
文中最后一句话是: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版也不是全都对的。权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伽利略用事实转变了人们的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衬托出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我也明白了,我们要有质疑精神,上课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要思考老师说的话。平时也不要尽信一些书或报章上的报道,要懂得分辨是非好坏,过滤一些不良的信息。
2.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5课描写中华不振的句子
他们急忙抄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样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欧了,我们老师讲的。
3.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25课HAOJUHAOCI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 (含拼音)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课文生字词
盼望
美盼
腊梅
莫名其妙
浑身
品德
丰满
飞舞
传说
5. 八年级下册语文25课 课文
25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内吟闻笛赋,到乡容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 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课文内容(人教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消息很快传开了。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是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还是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7.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s版第25课里面的天堂是什么意思
详细解释
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跟“地狱”相对。
常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8. 四年级下册语文25课小练笔,我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了下来,还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文中最后一句话是: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内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容。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伽利略用事实转变了人们的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衬托出伽利略敢于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我也明白了,我们要有质疑精神,上课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要思考老师说的话。平时也不要尽信一些书或报章上的报道,要懂得分辨是非好坏,过滤一些不良的信息。
9. 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二十五课课文
人教抄版小学六年级第25课是《伯牙袭绝弦》。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
10. 按照四年级上册第25课的一篇课文写一篇作文
星期五上午的语文课我们举行了“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第八单元课文朗诵欣赏会”。上场表演的有四个小组,分别是第二小组、第四小组、第五小组和的六小组。
首先上场的是我们第四小组,我们表演的是第25课《伯牙绝弦》。伯牙有陈正东饰,钟子期由魏子淳饰,道具由黎杰君负责,旁白由王宇君做。因为王宇君朗诵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认为旁白做的最好。我们的动作、神态表演地维妙维肖,老师、同学都对此赞不绝口。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是多么深啊!他们互相了解,是真正的知音。而在现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看着看着,我不禁陷入了故事的情节之中。
接下来上场的是第五小组,他们表演的是第26课《月光曲》。皮鞋匠由马?菘凳危?す媚镉陕榔肫胧危?炊喾矣刹讨竞绞危?园子闪钟弊觥R蛭?钟崩仕械煤苡懈星椋??晕胰衔?园鬃龅米詈谩K?堑亩?鳌⑸裉???硌莸梦┟钗┬ぃ??侨幢任颐锹允ひ怀铩6??母智偕?⑶逵牡脑鹿狻⑽⒉?贼缘暮C妗⒉ㄌ涡谟康拇蠛?hellip;…我陶醉了,陶醉在了旁白那极富感情的声音中。我想:贝多芬与盲姑娘何尝又不是一对知音呢?
最后上场的是第二小组和第六小组,他们分别表演了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和第28课《我的舞台》。虽然他们的表演都比较好,但是却使我哭笑不得。因为他们是即兴表演,所以大部分都是朗诵。在他们表演的同时,我认识了艺术的另一种美,这种美就是朗诵的美。
是谁说过,艺术一定是一场高雅的音乐会、一幅昂贵的世界名画呢?我认为,一句幽默的话语、一片短小的笑话,它们都是艺术,艺术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