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18课《颐和园》是谁写的
严寅亮(1854-1933) 贵州印江县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清末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
⑵ 求仿写小学4年级上18课《颐和园》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景点。最好是故宫,急急!!!!!!!!!!!!!!
最好方法就是:上网查啊!!~
我也是小学,也是上网查的!!
你知道风景名胜的对联吗?
知道告诉我哦!!~
好了,拜拜!!~
888
888
88
⑶ 模仿四年级语文第18课颐和园写一篇作文怎么写
暑假里,我去了杭州的西湖。
先是去白堤上游玩。我看到了西湖:水是那么绿,是一种深沉的绿,是一种轻柔的绿,绿得看不到湖底。这种绿色和对面山上的翠绿的树木连在一起,湖旁那一排排杨柳,互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湖的一边有很多的荷花,争奇斗艳地开放了,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之下显得更加美了,更红了。一片边着一片,那一个个大大的莲蓬看起来真让人流口水。今天我终于理解到了诗句中写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情景。
走过白堤,又漫步苏堤去游玩。那里有几家专卖杭州的特产,各种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是玲琅满目。走完苏堤,我们到了湖心岛,这里有杭州市和浙江省的博物馆,因为是暑假,已经免费向学生和游人开放了。接着,又去了一个景点:那是一个公园。我和父母和父母的一个朋友上去了。那个公园的名字我忘了,只知道海拔5米。可真是个避暑的好地方。树木十分的密集,只有几丝阳光照进来,显得十分的静。看到这里的风景优美,我们在公园照了几张照片。
去最后一个景点的时候,我又看到了西湖,湖上划船的人多了起来,微波泛起了,显出了西湖那种妩媚,怪不得文人墨客为之写下无数文章。
夕阳来临了,我不得不离开了,西湖,你是多么美丽呀,我永远不会忘了你!
⑷ 四年级上册语文十八课颐和园的原名叫什么
颐和园的原名叫(清漪园)
拓展阅读: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1998 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人文景观: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三。这座古典园林素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而享有盛名。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寺观、佛塔、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100 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外,还有浩瀚的昆明湖,巍峨的万寿山等。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颐和园在历史上曾遭到两次严重的破坏。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重新修建,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重修,即成现在规模。
东门是颐和园对外开放的主要出口,聚集着较多的公交车站。你不用担心找不着地方就餐,这里到处都是小卖部、茶室和餐馆。
漫游颐和园
东宫门:颐和园正门,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中间正门供帝、后出入,称为“御路”,两边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太监、兵卒从南门北两侧边门出入。匾额“颐和园”三字为光绪皇帝御题。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龙为皇家尊严的象征,又是谕旨和敕令的标志。
仁寿殿: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它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听政的大殿,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褶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
德和园大戏院:建于大型院落“德和园”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它高21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天花板中心有天井与上层戏台串通,中层戏台设有绞车,可巧设机关布景,上天入地,变化无穷。
乐寿堂: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东内间为更衣之处,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四只镀金九桃大铜炉和青花瓷大果盘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六合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画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本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不仅保留了西湖风景画,还增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画14000多幅,使长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廊。
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约60米,传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排云殿: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部,是慈禧做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殿前有排云门,二宫门,两边分列紫霄,玉华,芳辉,云锦四配殿。排云门与二宫门之间有一方形水池,上架金水桥,正殿左右两侧均有耳殿,中间有复道相连,横列共二十一间,全部建筑均用游廊贯穿,并用黄琉璃瓦盖顶,为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殿内陈列多为慈禧七十寿辰时各地督抚大臣所献的寿礼。
四大部洲: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西藏桑鸢等成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水,风,火。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曾经局部修整,近年大加修复,再现乾隆时的规模。
佛香阁: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陡坡高21米的巨石台基上。它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佛殿,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彼此呼应,蔚为壮观。1860年佛香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照原样重建,是座宗教建筑。
石舫:原称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舫上原有中式的舱楼,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仿外国游轮重建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合名“清晏舫”。船体长三十六米,用巨大的石块堆彻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为慈禧夏日游玩观赏昆明湖小憩之处。
南湖岛、十七孔桥:南湖岛在昆明湖的东南部,与万寿山遥相对应,占地1公顷左右,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月波楼等,假山上的涵虚堂,为岛中的主体建筑,三层望檐阁,是观看昆明湖水军操练的地方。清光绪时改建为单层,慈禧曾在此观看北洋水师演习,龙王庙常作宫中祈雨之所,后称广润灵雨祠 。慈禧由水路入园时均先在祠前码头下船,进入祠内烧香。
十七孔桥与南湖岛相连,清乾隆年间造,是园内最大的石桥,由十七孔圈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状如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引人。
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起。牛背上还铸有八十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
昆明湖西堤:西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部景点长堤上,是清乾隆时仿杭州西湖苏堤建造。堤上有界湖桥,避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合称西堤六桥,其中的玉带桥最为著名。堤上除6座小桥外,没有任何高大建筑,显得深邃沉静,与万寿山前山热烈浓密的风景区形成强烈的景观对比效果。
玉带桥:西堤上六桥中唯一拱圈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建,光绪时重修。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拨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玉和汉白玉雕彻,清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
谐趣园: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苏无锡慧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心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改称今名。后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重修。为慈禧观荷垂钓之所。园中央为荷花池,环池有涵远堂,瞩新楼,知春堂,澄爽斋等十三座楼台堂榭,并用百间迂回曲折的游廊相沟通。室外廊边花木扶疏,竹影参差,山泉急湍,富有江南园林情趣。
苏州街:苏州街又称《买卖街》,在颐和园后湖中部两岸临水列肆。清乾隆时仿江南水乡构筑,帝后常泛舟游遨,店伙均为太监充任。咸丰十六年(1860年)被毁,后仅存泊岸遗迹与小桥两座。还有鸣佩斋,吐云号,步云斋等三十余家铺号。1990年,对苏州街重新修缮,按原样恢复了部分的景观,使苏州街成为颐和园娱乐购物的好去处。
⑸ 人教版小学语文书四年级上册第18课“颐和园”第:3、4自然段
1、写出下面的近义词。
耸立(屹立) 葱郁(葱茏) 痕迹(陈迹)
2、用“_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过渡句是: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昆明湖的特点是:静 和 绿。
4、在这两段话中,做这些了 万寿山 、 佛香阁 、 排云殿 、三处景物,最详细写的是昆明湖,它的特点一是“静”,作者用“镜子”来比喻它;二是“绿”,作者用“碧玉”来比喻它。
5、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边 向下望 、抬头一看、正前面三个方向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空间方位非常清晰。
希望能帮到你o(∩_∩)o(我也是四年级的相信我撒~)
⑹ 关于小学四年级18课《颐和园》的小练笔答案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今天带领你们游玩的导游,我叫赖乐颐。今天,我们要游玩的地方是颐和园。
让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那里有美丽的景色等着我们去看。这是颐和园里很有名的长廊。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长廊是不是很长?你们先猜一猜长廊有多长,要是等一会儿你们猜不出来,我就告诉你们。你说是230米,你说是480米,你说是500米,哈哈,你们说的都不对。长廊有七百多米,分成了273间呢,让我们去看看长廊里是什么样子吧。看,那是什么,哦,原来是横槛上五彩的画。告诉你们吧,长廊里有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画是相同的,这可都是画家的心血。你们看长廊两旁是什么,那么多的花是不是很好看?有玫瑰花,有牡丹花,还有牵牛花......
现在我们走出了长廊,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让我们抬头向上看,有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让我们爬上佛香阁。我们往下看看,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看那葱郁的树丛中隐藏着什么?对了,仔细看可以看见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看正前面,昆明湖是多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它又是多么绿,绿得像一块碧玉。你们知道吗?清朝乾隆皇帝诗曰“何处燕山最畅怀,无双风月属昆明”来赞美昆明湖。
让我们从万寿山下来,正前面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看,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
让我们到石桥上去。这石桥有十七个孔,所以叫十七孔桥。看,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石柱上还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神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好了,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你们今天是不是很开心呢?好了,明天还有更好的景色等着我们,再见。
⑺ 游览活动作文 仿照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18课颐和园写 怎么写
记一次春游
雁来了;草绿了;花开了;青蛙也爬出来了;杨柳泛青;小麦吐绿;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笑容……春天来了,美妙的春天来了!到大自然去走走,去看看,去听听,去想想……感受和品味那勃勃生机,观赏那春意盎然的人间万象,心里将会产生别番滋味。这不,大队的活动内容就是——春游碣石山。
一大早,我们都到了学校,七嘴八舌的讨论春游时玩什么、吃什么。
“同学们不要说话了。”老师喊了一声,同学们马上安静下来,老师讲了春游时的注意事项及行走路线,然后就带我们上了汽车。春游车队出发了。
车队时快时慢的行进着,同学们有的听音乐,有的闭目养神,有的做游戏,我则望着车窗外的景象,心里想:“今天一定要玩个痛快。”
车队终于停在了碣石山麓下,同学们喊着叫着跳下了车,像一群脱了缰的野马四下里乱跑起来。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新鲜,稀奇,我们觉得眼不够用了,腿不好使了。
突然一声哨子响了“同学们快回来!”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都奔向老师集合。
“跟我走,不要掉队。”老师带着我们开始爬山了。
不知不觉间,同学们便爬到了半山腰。哇,好美呀!碣石顶峰挺拔巍峨;山泉流水丁冬;白色的梨花,红色的桃花,到处是花香鸟语,好一个仙境般的碣石山!
这里有一个缓坡,很宽敞、很平坦,上面便是一片桃林,红色的桃花,朝霞般灿烂。花冠上满是金黄色的蜜蜂在采花粉。这时候,调皮王李强突然大声喊道:“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植物?”同学们跑过去,李强用手指着“你们看,”一条毛毛虫爬向一株草,草的形状象瓶子,毛毛虫很快就爬上了草的瓶口,没想到那瓶口很滑,毛毛虫一下子就掉到了瓶底,瓶口叶片一下子收拢,毛毛虫便被困住了,大概也就成了小草的一顿美餐。大家喊起来,“这是什么草呀?”老师过来,看了看笑着说:“这叫猪笼草,肉食植物。”
说到肉食,同学们这才感到饿了,喊着要吃东西。其实,我的肚子也早就打鼓了。老师看了看天又看了看手表,对大家说:“大家不要动了,就地吃午饭。”
我们排成一排,席地而坐,各自拿出自带的午饭,大家带的东西多种多样:饮料、肉食、蔬菜、水果、面包……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同学们你吃一点我的,我吃一点你的,毫不客气。这顿野餐吃得真有意思。
吃饱了,歇够了,老师开始带着我们向顶峰爬去。山路陡峭,我们爬得很吃力,我们边爬边歇着,大约一个多小时了,我们才爬上了山顶——仙台顶。这里好高,东望,我们看到了兰色的大海,看到了机帆船点点。下望,山谷里有一条小溪由上往下流淌着,象一条白色的练。近处,有一洼山泉水,清澈见底,同学们用泉水洗手,泉水中的小手,白胖白胖,好可爱。
这时候,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啊——”山那边立刻传来了“啊——”的回音,真好听。我便大着胆子喊道:“李——卓——正——”山那边立刻传来了“李——卓——正——”的回音,于是,同学们你喊一句,我喊一句,快活极了。
太阳落山时分,我们也下到了山底,坐在汽车里,用心灵体会山中美景,一阵阵陶醉。
这次春游我看到了春天的象征,春天的希望,春天的美好,春天的欢笑。但愿学校今后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怀,不是更好吗?
记一次游览活动
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盼望已久的温州春游活动终于举行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们首先来到科技馆,大家争先恐后地跑进大厅,东张西望,这些高科技产品,看看这个,有趣;看看那个,也好玩。在二楼,有一个迷宫,很有意思,走错了就亮红灯警告,走对了就亮白灯。还有一个大规模产品,铁路上有一辆遥控火车在上面蜿蜒盘旋着,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往里走,那数不胜数的“星星”,让人眼花缭乱。
参观完科技馆,我们又来到博物馆,走进大厅,抬头一看,展现在眼前的是几幅巨大的雕像,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正中有一艘大龙舟,水里漂浮着几朵荷花,水底下,活蹦乱跳的金鱼游来游去。龙舟后面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故宫模型,翠玉雕刻而成。我们来了二楼,又参观了自然馆,自然馆里有各种动物的标本,栩栩如生。最有意思的是点按钮,你只要按下和动物标本相对应钮,上面的灯就会照在那个动物标本上,并且发出与这个动物标本相对应的动物叫声。
离开博物馆,我们穿过世纪广场来到了绣山公园。绣山公园里有壮观的瀑布、好玩的小博士乐园,还有安静的茶楼。最引人注目的是观鱼台,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加入了钓鱼的队伍。虽然我只是在观赏,但也乐在其中,锦鲤鱼、金鱼和红尾鱼在池塘里蠢蠢欲动,时而招呼着我们,时而东躲西藏。我们用的鱼饵跟橡皮泥差不多,当小慧扔下去,几条鱼就拥蜂而上,一下子鱼饵被吃掉了,可鱼一条也没上钩。小慧把鱼饵做的再大一点放下水去,却一条鱼也没跑来吃鱼饵。原来鱼饵太大,鱼吞不下去。“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几次尝试,小慧也掌握了钓鱼的技巧,不一会也钓上好几条小金鱼。
时间过得真快,是我们该回去的时候了,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绣山公园。我们把钓来的鱼带回了家,也把快乐带回了家!
八月十五游泰山
去年的八月十五那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去爬山,我第一次领略到了泰山的美。
山上开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小姑娘摘一朵黄色的野花送给她的奶奶,奶奶接过花会心地笑了。山上的松树千奇百怪各不相同,一株有一株的特点,有的像弯弯曲曲的鞭子;有的像风烛残年的老人;有的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游人上上下下络绎不绝,卖伞的商人把伞撑开了,一把把的大伞就好像一朵朵的彩云飘在山间,把泰山打扮得更加美丽了。
迎客松站在半山腰,伸出它的胳膊,像是要拥抱来泰山游玩的客人呢!一块块儿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如同泰山的无数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世界。甘甜的泉水从山上流下来,捧起来喝一口,啊!那味道,略带些甜、有些花香,还有些山的味道,就像孙悟空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一样,舒服极了。还有些野果在风中把头一点一点的,像是喝醉了酒。
泰山顶上有许许多多的寺庙,“玉皇顶”处于最高处,寺庙里有一些非常古老的石桌、石椅供游人休息,坐在石椅上感觉就像来到了天上一样。在南天门的石洞里休息,如同在水中嬉戏,清爽自在。
最壮观的要数日出。太阳刚从云海里露出小半边儿脸,人们便欢呼起来,太阳被吓得不敢出来了,待了一会儿它一下子就跳了出来,顿时霞光万道,它的脸如同一个红红的苹果,那么讨人喜爱,周围的天空也被染得通红通红的,云彩的四周都像镶了金边的丝巾,那么美丽,一群鸟儿过来,扯了一块儿丝巾披在身上飞走了……
⑻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怎么仿写
千佛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从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专的石雕罗汉。他们属有的好像在背诵经书;有的紧握双拳,怒目圆睁;有的凝视远方……
走着走着,很快,到了卧佛面前。这尊卧佛,约有 10米长。他 双眼微睁,头枕着右手, 好像在思考什么?
离开卧佛,很快到了唐槐亭,这里有一颗苍劲的“母抱子槐”,老槐树的树干里长出一棵小槐树,据说是秦琼当年拴马的地方。沿着西路继续往上攀登,很快到了“齐烟九点”,这里由于山上树木茂盛,已经看不全齐烟九点的美景。 继续沿山路拾级而上,迎面就是兴国禅寺。进入寺内,首先看到钟鼓楼,万年宝鼎和大雄宝殿。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古色古香。出了兴国禅寺,前面就是历山院,院内烟雾飞腾,还有一个书法大石壁。
很快到了山顶。一阵清风吹来,真舒服呀!放眼望去,整个济南市尽收眼底。远处,黄河像一条明亮的飘带飘向远方……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千佛山真不愧是济南的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