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二年级孩子语文理解能力差

二年级孩子语文理解能力差

发布时间:2020-12-20 12:07:10

『壹』 二年级孩子理解力差怎么办

二年级数学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难题”,如何突破这个“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在主要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不能正确理解把握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明白事理。
(2)、看问题。关注所求问题。
(3)、选择算法。根据问题,运用加、减、乘、除的意义选择算法。
(4)、列式计算,口答。
(5)、有序反思解题过程。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借助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我基本能围绕“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这一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有些题目除老师演示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模拟,画图练习。可以利用圆磁片当做教具在黑板上让一些学生动手操作,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学生借助直观演示,再结合以前所学生的知识,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模拟解决问题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题意。
三、 注重对数量词、数学用语的理解,重视对数量关系分析。平时的教学中要适当培养学生多认识一些数学用语,注重对数量词、数学用语的理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如“增加”与“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作适当的改编,对学生可能误解的词语要事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通过加强语言文字的处理能力,减少语文知识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学要像语文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题中每个字、词、句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引导学生为铺”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贰』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博尔赫斯说:天堂是一座图书馆的样子。阅读,不仅是对孩子语文学习的熏陶,让孩子直接体味母语的美和力量,更是精神上的提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今天给孩子最好...

我们的母语,你们把它搁哪去了

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我为什么把语文叫母语,这个我反反复复地讲过。因为我们没有权利不热爱自己的母语。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

我们现在对语文的理解和敬畏,都还缺一点点。我们孩子也发生过一些小故事和笑话,比如用“陆陆续续”造句,学生说:“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你到底有几个爸爸?同时,还有“我弟弟长得欣欣向荣”这样的笑话。

日有所诵,必有收获

有个孩子特别有意思,现在是北大中文系博士,非常了不起。小学五年级时,期末考试考作文,没考好,因为他写成了一篇驳论文,他认为作文题目“记件有意义的事”非常没有意义,建议以后不要再出这样的题。我把他批了一顿,第三天他送了我一首词,是他自己创作的,叫《独笑傲》——

泪眼已过,朦胧,成绩难留心中。

风光还是旧时同,恰似一场梦。

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必见伤痛。

荣辱成败瞬念空,仍笑,明朝春风。

我至今还珍藏着这首词,那时候他才11岁啊。大前年,我们见面,他个头高,一下给我抱了起来,然后把手搭我肩膀说,“最近看了你博客啊,比以前有进步了,继续努力啊”。我就想起陶行知那句名言,“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培养出自己崇拜的学生”,我真的好崇拜我的这些孩子。

还有太多太多好的诗篇,我希望家长也一起来好好品、好好学习,能不能睡前在床头领着孩子读一读。日有所诵,必有大获、必有大德。我希望希望,拜托拜托各位家长,你就这么坚持坚持,您孩子的语言就是他思维的外壳,他的语言就是他的情感态度。

一句话,琅琅书声,就是孩子的朗朗乾坤。

『叁』 孩子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让孩子朗读这样孩子就不得不把阅读速度放慢,使自己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所读到的信息。此外,孩子不但能够看到,而且也能够听到所阅读的内容。家长可以跟孩子轮流朗读。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读物确保孩子进行大量的难度适中的阅读练习。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孩子应该能够认识90%的字词。如果生字生词大于这个比例,孩子为了搞清这些字词的意思就会停顿较多,影响对整个文章大意的理解。
3.重复朗读,提高流利程度为了培养语感,并且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义,孩子需要快速流畅地朗读,这种技巧被称为流利程度。二年级结束时,孩子的朗读速度应该达到200字/分钟。
重复朗读使孩子觉得阅读材料熟悉而简单,既有助于孩子深刻地理解字词,又能够使孩子读得更加流利。
4.带着问题阅读漫无目的的阅读,是一种懒惰的阅读方式。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第一步,就是培养他有目的的阅读习惯。孩子一目十行,对什么都一翻而过,这不能算真正的阅读;只有带着问题、带着笔记的阅读,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
在阅读之前,家长可给孩子布置几道具体、简单的问题,告诉孩子,阅读的目的就是解决这几个问题。读完文章之后,可让孩子回答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孩子带着问题阅读,对他以后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好处。
5.做标记和做笔记做标记可以使用颜色标记,也可以使用特殊符号标记,如画波浪线等。做笔记的方式主要有:评价式笔记,疑问式笔记,总结式笔记,抄录式笔记,感想式笔记。要求孩子按照上述5种笔记方式做笔记,然后根据各种笔记的质量,对孩子的成果做评价,可促使孩子提高笔记的质量。做标记和做笔记的意义,不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这种好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6.孩子每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就让他用自己的话简单讲一下原文内容,或者让孩子口头描述一件事情,可以是电影、电视情节、记忆中的人、事、物、家庭、学校、孩子喜欢的歌曲等等,这不仅能积极调动大脑思考,还能完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肆』 我孩子上小学二年级语文理解能力差怎样辅导最好

我认为多读课外书对于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很有益。

『伍』 二年级理解能力差如何提高

多训练思维,让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多与同学讲话,另外就是多阅读一些课文和名著等。

『陆』 二年级小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差报什么补习班好

和孩子一起多看看课外书,要他复述给你听。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二年级的孩子不用报班

『柒』 二年级小男孩对学习态度不积极,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很差父母应怎么做

《都知道阅读好,但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 困惑1:孩子为什么迷电视不迷书? “我的孩子看电视津津有味,还特别迷恋卡通书,对科普知识的书不屑一顾。我怎样才能让他爱看书呢?” 【原因】 从小没有培养阅读的兴趣,等孩子上小学后才来培养就比较困难了。 家里整天开着电视机,每天花上三个小时看...电视的儿童都不喜欢看书,如果迷上了打怪兽等计算机游戏,而不懂得控制时间,他也是不会喜欢看书的。 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有些家长时常会无意中打击了孩子的读书积极性。最常见的是孩子在书店想买书,父母却说:“家里那本你还没看﹗” 【措施】 “尽早阅读就是一切。”从孩子几个月开始就可以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爱他就陪他阅读吧!”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到图书馆。 家长应以身作则,让孩子留意到你的阅读的习惯。 对孩子的读本表示兴趣,并多加留意孩子阅读什么刊物。 尝试与孩子一起讨论及交流阅读的心得。困惑2: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吗? “我的孩子5岁了,每天晚上我都给他讲一个故事,可是,孩子听过的故事就不愿意听第二遍了,这样我得一天换一个故事,我该怎么办呢? ” 【误区】 亲子阅读就是给孩子讲故事,不需要让孩子参与阅读。 【正确的做法】 尽早让儿童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亲子阅读不是给孩子讲故事,而是给孩子读故事,家长在为孩子逐字朗读的时候,可以一边用手,指出书上的字,引导他注意到每一个字的字形,这样就把听到的字音和看到的字形一一对应起来,这是一种比单纯的识字教学更有价值的教学手段。 让孩子试着跟随大人一起朗读。随着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孩子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语言。于是,在大人朗读的同时,他也开始试着跟随大人一起朗读。 通过这样的模仿,孩子开始从被动地听故事,一步步参与到阅读中,并最终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大人还可以把以前阅读过的故事拿出来再次阅读,这时由于曾经接触过这个故事,孩子会像遇到一个老朋友那样兴高采烈。此时的分享阅读,已不需要家长的太多参与,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即可,孩子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地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困惑3: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 “我经常给孩子买书,孩子也很爱读书。可是孩子还总是缠着我问书里的东西,搞得我很烦。我认为阅读就是孩子自己看书,对吗?” 【误区】 家长忽视了早期阅读与对话、游戏、讨论等社会交往活动的结合,忽视成人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和示范作用。 【正确的做法】 亲子阅读很重要。阅读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幼儿的阅读,与其说是一个掌握知识的过程,不如说是一个与家长共同游戏的活动。 孩子的好问,代表他们有足够的好奇心。父母是孩子生命里的第一位老师,当然应该解答孩子的疑问。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 困惑4:看图画算不算阅读? “我的孩子7岁了,还特别喜欢看那些很幼稚的图画故事书,正常吗?” 【误区】 早期阅读指的是年幼的孩子,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画、相应的语言文字以及成年人的语言讲述,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正确做法】 图画故事书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本书,阅读图画故事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可帮助学前儿童具备大量的知识、经验和策略,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想象、思维、情感及审美能力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利用好图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字,并结合上下文和图画学习生字词。因此,即使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图画故事书仍然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困惑5:早期阅读 = 识字? “我经常给孩子买一些生字卡片或看图识字之类的书,现在我的孩子刚满4岁,她已经能认600多个汉字了!我这样的做法对吗?” 【误区】 早期阅读不等于识字。 识字和阅读不可分,不能脱离阅读谈识字。现在市场上的识字卡片实际上就是脱离了阅读的识字。在阅读中自然识字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 孩子会识字,但不一定会阅读。有些孩子认识了很多字,但缺乏阅读兴趣。他们即使认识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却不能把所有字的意义连贯起来,完成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表现出阅读理解能力差的问题。 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 家长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让年幼的孩子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并不在于让他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基本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后的正式阅读。 困惑6:阅读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 “孩子还没上学,还没有一定的识字量,怎么可能阅读?” 【误区】 一是忽视早期阅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二是过于强调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忽视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伴随学习。 【正确的做法】 有关研究表明,早期阅读的起始时间以9个月到1岁为宜。如果家庭教育的方法适当,孩子早期阅读能力就可能较早出现。 有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史上危害最大的错误认识,即各种阅读教育都应当放到孩子6岁以后进行。”众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儿童的早期阅读至少具有以下5个积极作用: 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和阅读兴趣;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孩子智慧发展的钥匙;有助于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技巧;有利于儿童的健康发展。 文章摘自:金色雨林

『捌』 二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差怎么办呢

这个急不得,你要多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他,多做一些逻辑思维强一些的游戏,多让她自己在生活小事上自己做出判断,这样慢慢改变……

阅读全文

与二年级孩子语文理解能力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