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手抄报“趣味语文”
手抄报是中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直接参与编辑、撰写、制作等的全过程,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重大的节日我们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或祝愿或庆祝或歌功,比如迎元旦、迎“五四”、庆“七一”、庆国庆等。最近由中央教科所教育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共同举办的“2003年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手抄报大赛” ,许多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这里,我与大家谈谈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作者: 长顺6321 2007-3-18 10:35 回复此发言
--------------------------------------------------------------------------------
2 〖趣味语文〗手抄报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本次政教处举办的手抄报比赛是要求为《江西日报》大小,即半开);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 大致为:版面设计、抄写过程、美化过程。
(1)版面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并画好格子或格线(一般用铅笔轻轻描出,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擦可不擦)。
(2)抄写过程:指的是文章的书写。手抄报的用纸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书写宜用碳素墨水;字体宜用行书和楷书,少用草书和篆书;字的个头大小要适中(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字写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关键在于书写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标题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毕后,即可进行插图、尾花、花边的绘制(不宜先插图后抄写),将整个版面美化。这个过程是手抄报版面出效果的关键过程。
手抄报可以是黑白的,也可是彩色的。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专题性的。手抄报的制作设计与黑板报制作设计要求和步骤大体是相同的。
,锻炼锻炼自己,动手编绘出一份属于你也属于大家的手抄报吧
怎样进行手抄报的设计与制作,大体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美化与设计的步骤;
二、报头、插图与尾花的表现;
三、编辑抄写描绘制作过程。
一、美化与设计
手抄报的美化与设计涉及的范围主要有:版面设计与报头、题花、插图、尾花和花边设计等。
1、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出好手抄报的重要环节。
要设计好版面,须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本期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选用有一定意义的报头(即报名)。一般报头应设计在最醒目的位置;
(2)通读所编辑或撰写的文章并计算其字数,根据文章内容及篇幅的长短进行编辑(即排版)。一般重要文章放在显要位置(即头版);
(3)要注意长短文章穿插和横排竖排相结合,使版面既工整又生动活泼;
(4)排版还须注意:字的排列以横为主以竖为辅,行距要大于字距,篇与篇之间要有空隙,篇与边之间要有空隙,且与纸的四周要有3CM左右的空边。另外,报面始终要保持干净、整洁。
2、报头
报头起着开门见山的作用,必须紧密配合主题内容,形象生动地反映手抄报的主要思想。报名要取得有积极、健康、富有意义的名字。
报头一般由主题图形,报头文字和几何形体色块或花边而定,或严肃或活泼、或方形或圆形、或素雅或重彩。
报头设计应注意:
(1)构图要稳定,画面结构要紧凑,报头在设计与表现手法上力求简炼,要反映手抄报的主题,起“一目了然”之效;
(2)其字要大,字体或行或楷,或彩色或黑白;
(3)其位置有几种设计方案:一是排版设计为两个版面的,应放在右上部;二是排版设计为整版的,则可或正中或左上或右上。一般均设计在版面的上部,不宜放在其下端。
3、题头
题头(即题花)一般在文章前端或与文章题图结合在一起。设计题头要注意以题目文字为主,字略大。装饰图形须根据文章内容及版面的需要而定。文章标题字要书写得小于报题的文字,要大于正文的文字。总之,要注意主次分明。
4、插图与尾花
插图是根据内容及版面装饰的需要进行设计,好的插图既可以美化版面又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插图及尾花占的位置不宜太大,易显得空且乱。尾花大都是出于版面美化的需要而设计的,多以花草或几何形图案为主。插图和尾花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需要的,并非多多益善,应得“画龙点睛”之效。
5、花边
花边是手抄报中不可少的。有的报头、题头设计可用花边;重要文章用花边作外框;文章之间也可用花边分隔;有的整个版面上下或左右也可用花边隔开。在花边的运用中常用的多是直线或波状线等。
二、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
报头画、插图与尾花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线描画法和色块画法两种。
1、线描画法
要求形象简炼、概括,用线准确,主次分明。作画时要注意一定的步骤:
(1)一般扼要画出主线----确定角度、方向和大小;
(2)再画出与图相关的比例、结构及透视;
(3)刻画细部,结合形体结构、构图、色调画出线条的节奏变化;
(4)最后进行整理,使画面完整统一。
2、色块画法
除要求造型准确外,还须善于处理色块的搭配和变化关系,而这些关系的处理要从对象的需要出发,使版面色彩丰富。作画时,可先画铅笔稿(力求造型准确),再均匀平涂大色块;后刻画细部;最后进行修整,使之更加统一完美。
线描画法与色块画法,通常是同时使用,可以是多色亦可单色。不管是线描还是色块画法,最好不要只用铅笔去画。版面上的图形或文字不能剪贴。
三、手抄报的编绘制作的步骤
编绘制作是落实由设想到具体着手完成的重要步骤。
其步骤有二:一是准备阶段,另一是编制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是各种材料、工具的准备。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棒纸(大小视需要而定,有半开,四开,八开等,本次政教处举办的手抄报比赛是要求为《江西日报》大小,即半开);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文章宜多准备些);书写、绘图工具等。
2、编制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 大致为:版面设计、抄写过程、美化过程。
(1)版面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并画好格子或格线(一般用铅笔轻轻描出,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擦可不擦)。
(2)抄写过程:指的是文章的书写。手抄报的用纸多半是白色,故文字的书写宜用碳素墨水;字体宜用行书和楷书,少用草书和篆书;字的个头大小要适中(符合通常的阅读习惯)。字写得不是很漂亮不要怕,关键在于书写一定要工整。另外,文章或标题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毕后,即可进行插图、尾花、花边的绘制(不宜先插图后抄写),将整个版面美化。这个过程是手抄报版面出效果的关键过程。
手抄报可以是黑白的,也可是彩色的。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专题性的。手抄报的制作设计与黑板报制作设计要求和步骤大体是相同的。
❷ 语文手抄报,内容:名人名言、四字词语、成语故事、趣味语文、作文、三字经、字迷、资料袋、生活常识等
你就根据有关内容,上网络搜一下,然后拼凑就成啦。
❸ 语文趣味小报是什么意思
语文小报是手抄报的一种,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版一种形式。在学校,它权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和黑板报一样,语文小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形式
趣味性小报
主要内容有:成语故事、语文知识、好词好句等。
❹ 趣味语文手抄报内容。
语文手抄报资料 修辞趣话——和珅求匾同学们知道吗?清朝乾隆时期,我国有一位大学问家,汇集我国三千年典籍、很好地保留了我国重要文化著述的《四库全书》就是他主编的,这个人的名字叫纪晓岚。纪晓岚官拜礼部尚书,是当时的名人。他为人一向耿直,与和珅格格不入,经常巧妙地戏弄和珅。这个故事 就发生在和珅与纪晓岚身上——一次,和珅求著名学者纪晓岚为自己新建的花园大门题写横匾。纪晓岚欣然答应,提笔写了“竹苞”两个苍劲大字。和珅以为纪大学士取的是“竹苞松茂”这一成语来盛赞他园林中青翠欲滴的竹丛美色,得意非常。一天,乾隆皇帝莅临和府。和珅急忙邀请乾隆去自己园林观景,其实是想向乾隆皇帝炫耀求之难得的纪晓岚横匾。果然,乾隆皇帝一到和府园林,就看到了这幅精神八方的横匾。但乾隆皇帝不看则已,看过后不觉大笑起来。和珅连忙问:“万岁爷,您为什么大笑呢?”乾隆皇帝说:“和珅,纪晓岚是在捉弄你呢!”和珅不解。乾隆皇帝解释后,只把个和珅气得嗷嗷直叫,忙叫人将匾取下来砸碎了。朋友,你知道纪晓岚是采用了修辞格隐语中的哪种拆字隐语吗? ——参考答案:更多语文趣味题网址: http://www.shengxin118.com/zuowen/xiezuosucai/纪晓岚采用的是用拆散字形结构的偏旁笔画来暗示本意,以达到讽刺和珅作用的。其实,他是在骂和珅一家“个个是草包”:竹苞——个个艹包。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❺ 求小学三年级趣味语文知识小报
1.可以写一些伟人的光荣事迹.特别是文人~
2.有趣的故事
3.幽默的故事
4.一些互动游戏,可以是文字游戏、填字游戏
5.你报纸的主题的相关资料等
PS.一切一定要与你的报头、主题相呼应
❻ 趣味语文手抄报三年级看图说成语
朋友,我任务,望采纳!根据图片看,答案应该是:1)翩翩起舞,这个一目了然。2)马超解释:马在跨栏,即超越,所以是马超。
❼ 趣味语文手抄报,画画
自己看吧啊
❽ 语文和英语手抄报内容,要有趣味的最好。。。急啊。。。。
趣味语文故事
巧问妙答
法国作家雨果在写完名著《悲惨世界》后,将书稿交给了一个出版商。稿子寄出很多时间没有回音,于是他在信纸上画了一个很大的“?”寄给了出版商。过了几天,出版商回信了,雨果拆开一看,上面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
雨果知道有希望了,果然,他的《悲惨世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文豪与蚊子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某地旅店投宿.人家早告诉他此地的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的时候,一只蚊子正好飞过来.他对服务员说:"早听说此地的蚊子特别厉害,果不其然,它竟然会预先来看看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了不禁大笑.
结果这一夜他睡得非常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他的房间号码,认真得做好了所有该做的事.
【趣味语文】
有趣的字谜对联
在对联的百花园中,有一种字谜对联是饶有趣味的。
字谜对联首先是“字谜”,要有包含谜面在内的内容。比如有这么一副对联,上联是“二甲底生火”,下联是“一口左带头”,上下联各打一种颜色。它们的谜底分别是“黑”与“白”。“二甲”合起来是一个“里”字,底下“生火”,四点底是“火”的变形,“里”加上底下的四点底,合成了一个“黑”字;“一口”合起来是一个“日”字,左边再带上一个头,就构成了“白”字。谜底巧妙地隐藏在上下联的字里行间。它是一种启迪智慧的生动活泼的好形式。
字谜对联其次是“对联”,要符合对联结构的基本规律。从上文对联的结构来看,它是十分工整的。上联的“二”对下联的“一”,数词对数词;“甲”对“口”,名词对名词;“底”对“左”,方位词对方位词;“生”对“带”,动词对动词;“火”对“头”,名词对名词,各部分的对应十分协调。
在与新生的见面课上,语文老师要求各位学生自报家门。有的学生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自己的姓名。有一位学生却念出了一副对联:“雨润田上苗才壮,火燃木底烟乃生。”并且说上下联各打一个字,它们合起来就是自己的姓名,让老师猜一猜他的姓名是什么。还好这位老师的功底不错,他略加思索,就说出了这位学生的姓名:雷杰。“雨润田上”,就是说“田”上加一个“雨”字头,这不就是“风雷”的“雷”吗?“火燃木底”,就是说“木”的下面加上“火”,而“火”的变形是四点底,这不就是“英雄豪杰”的“杰”吗?老师的这一番猜谜及解释,一下子就把全班学生镇住了。于是老师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起猜谜语的诀窍:首先要提取有用的信息,舍弃无用的信息。上联的“雨润田上”,下联的“火燃木底”是有用信息,上联的“苗才壮”,下联的“烟乃生”是无用的信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就这副对联而言,上联的“上”,下联的“底”是猜谜的关键,必须抓住。
在讲了猜谜的诀窍之后,老师又反将一军,说自己的姓名也可以用一副对联来表示,这副对联是“为木须结子,崇武应尚文”,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的姓名。学生参与猜谜的热情空前高涨。当然,这位老师的姓名在一些猜谜高手的努力下,也就不成其“谜”了。
然后,老师又介绍了他的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的名字恰好也可以用一副对联来概括,这就是“一口含玉韵,三金现辉煌”。让学生猜一猜这位同学的名字。经过一番周折,老师的同学的姓名终于水落石出了。
阅读提示:
读了此文以后,你是否已经猜出了那位语文老师的姓名和他同学的名字?你能将自己的姓名或名字制成“字谜对联”吗?
有趣的合字对联
金 龙
所谓合字对联,指的是由上下联的若干字组合成本联中的若干字的一种对联形式。比如有这样一副对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上联的一二两字“此木”刚好组合成第四个字“柴”,五六两字“山山”刚好组合成第七个字“出”;下联的一二两字“因火”刚好组合成第四个字“烟”,五六两字“夕夕”刚好组合成第七个字“多”。
如果只是考虑字的组合,而不考虑对联所要表现的情境,那么它充其量只是字的组合,只是文字游戏而已。它既然是对联,总是要表现一种具体的情境的。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表现的就是木柴从许多山上打来,实属不易这样一种意境,而下联的“因火成烟夕夕多”,表现的则是日近黄昏、炊烟四起这样一种宁静祥和的意境。
其实,这副对联的下联还可以这样来对:“十言成计人人从。”一二两字“十言”刚好组合成第四个字“计”,五六两字“人人”刚好组合成第七个字“从”。它要表达的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决策,必定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这种意境。不过与“因火成烟夕夕多”相比,它就要逊色多了。
在某对联网站上,有人出了这么一个上联“一木未知本末”来征下联。这个上联的妙处在于一二两字“一木”既可以组合成第三个字“未”,也可以组合成第五个字“本”和第六个字“末”。而且它还表达了一棵树不知道哪是树根哪是树梢的整体意思。要对出它有一定的难度。就在笔者绞尽脑汁之际,突然看到有一则轶闻:有一对新婚夫妇,妻子老是怀疑丈夫有红杏出墙的行为。受此启发,笔者终于对出了下联“二人天晓夫仁”。一二两字“二人”既可以组合成第三个字“天”,也可以组合成第五个字“夫”和第六个字“仁”。而且妻子怀疑丈夫的整体意思也表现出来了。
在另一家对联网站上,有人出了这么一个上联“斗胆能装一日月”来征下联。这个上联的妙处在于五六七三个字“一日月”刚好组合成第二个字“胆”。而且表达了气吞日月的豪情壮志。上联是从大处着眼,极尽夸张之能事。下联必须从小处着手。于是笔者想到了绣花女,她们用各色丝线在白绢上绣出了美丽的图案。于是下联就对出来了。
阅读提示:
根据上面一篇文章最后一段提供的“绣花”的意境,你能对出“斗胆能装一日月”的下联吗?根据你的阅历,你还知道有哪些合字对联?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姓名“好听”的秘密
金 龙
姓名要取得好听,首先要考虑其内容,也就是说要考虑姓名的用字。比如“郑重”“石攻玉”“马识途”等,就其表达的意义来说,它们分别脱胎于成语“郑重其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马识途”,寄托着希望子女或自己为人老成持重、虚心向他人学习、认准人生的目标的美好愿望。这样的名字就内容上看当然是“好听“的。
其实,名字取起来并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而且是叫在口头上的。因此取名字除了要考虑到文字的意义这个内容上的因素之外,还得考虑到它的声调这个形式上的因素。
我国古代诗词理论家把文字的声调划分为平声和仄声这两大类。要讲起这里面的东西来,不是若干文字可以讲得清的。不过简而言之,古代的平声基本对应于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古代的仄声基本对应于现代汉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要使姓名取起来“好听“,还必须注意姓名用字的平仄搭配。
其实,我们的先人在取名字时,就非常注意姓名用字在声调上的平仄搭配。这种搭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如果是单名(名只有一个字)的话,那么姓是平声,名就用仄声,如“荀况”“班固”“高适”“韩愈”“苏轼”等;姓是仄声,名就用平声,如“孔丘”“墨翟”“孟轲”“陆游”等。这里还牵涉到复姓(姓有两个字)的问题。复姓的两个字如果自能构成平仄交错的话,则名既可以用平声,如“司马迁”等,也可以用仄声,如“诸葛亮”等。复姓的两个字如果全是平声,则名一定要用仄声;复姓的两个字如果全是仄声,则名一定要用平声。
二、如果是双名(名有两个字)的话,那么姓是平声,名一般用“仄+平”式,如“刘禹锡”“辛弃疾”“关汉卿”“罗贯中”“施耐庵”等。姓是仄声,名习惯上取“平+仄”式,如“李商隐”“李清照”等。当然,也有例外的“仄仄平”式,如“孟浩然”等。这里同样牵涉到复姓的问题。复姓的两字如果自成平仄交错,则名中要有一字是仄,如“司马相如”等。复姓的两字同为平声,则名的两字可以都是仄声(至少有一个是仄声);复姓的两字同为仄声,则名的两字可以都是平声(至少有一个是平声)。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一看第一段中提到的三个姓名。“郑重”,姓和名都是仄声,违反了取名字在声调上必须平仄搭配的要求,所以叫起来并不“好听”。“石攻玉”,姓为平声,名中的“攻”也是平声,好在有名中的“玉”(仄声)来救,使名中自成平仄交错。“马识途”,姓是仄声,名只好用双平声了。
现代人取名,没有必要照搬古人的那一套。但从叫起来“好听”起见,有几条原则原则还是应当遵守的:第一,在姓名中应当避免全平声或全仄声。第二,如果希望姓名叫起来柔顺一点,就适当多用平声;如果希望姓名叫起来响亮一点,就适当多用仄声。第三,女孩子以多用平声为好,男孩子以多用仄声为宜。
阅读提示:
根据文中提到的姓名声调搭配的原则来分析,你的姓名“好听”吗?你的父母的姓名“好听”吗?你的同学的姓名“好听”吗?请你作点简单的分析。
平仄韵在词的抒情中的作用
金 龙
词和诗一样,都要讲究押韵。与近体诗押韵不同的是,词不仅可以押平声韵,而且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平仄通押,就是说在同一首词中,既押平声韵,又押仄声韵。
押平声韵和押仄声韵能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押平声韵听起来婉转动听,押仄声韵听起来响亮有力。他们分别可以用来表现词人的不同心境。因此,不同的词人在平仄韵的选用上是各有侧重的。一般说来,婉约派词人比较喜欢押平声韵,因为这种押韵形式适合表达他们闲适、平和、无奈的心境。豪放派词人比较喜欢押仄声韵,因为这种押韵形式适合表达他们内心的抑郁、怨愤与不平。
即使同一词人,处在不同时期,在不同心境的支配下,对平仄韵的偏爱也会发生改变。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抒发的是想超脱而不得、怀弟弟又不见的一种无奈心情,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解脱的平和冲淡的心境。押平声韵恰倒好处地表现了词人此刻的心情,非常适合词人此刻的心境。而他的另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怀念三国时的周瑜少年得志、建功立业来反衬自己头生白发、功名未立,表达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与不平。全词押韵的字“物”“壁”“雪”“杰”“发”“灭”“发”“月”全是仄声(“杰”和前一个“发”属于古入声,归入仄声韵部),这对表现词人此刻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同一词人同一时刻的矛盾心境,也可以从他的作品对平仄韵的处理上表现出来。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堂堂的南唐后主,过去曾享尽荣华富贵,而今随着南唐的灭亡,自己也成为阶下囚,词人心中的愤懑不平是可想而知的。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全词于愤懑之中,透出的是更多的无奈。仄声韵“了”“少”“在”“改”和平声韵“风”“中”“臭”“流”的交错使用,恰当地表现了词人此刻的复杂心境。
阅读提示:
请你运用本文的观点和方法,简要分析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押韵方式及其与抒发思想感情的联系。
要求太笼统了~就能找到这些~
❾ 初二趣味语文手抄报字迹清楚
初二趣味语文手抄报字迹清楚
❿ 趣味语文手抄报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布局合理
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