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六年级上语文,詹天佑这篇课文的问题!谢谢了!
7 詹天佑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分为四部分,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然后,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后,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要挟,以及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以后国内外的反应)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接着,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卓越才能相结合的产物。在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时,着重说明,他的创造性的工作,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通过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二是以詹天佑这个人物或以铁路建设为拓展点,引导学生练习收集有关的资料。“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是从本组开始的一个新的读写项目。教师在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二、学习目标
1
B.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文
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二百千米,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也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xié),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位。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轰动,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yōnɡ)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kān)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wěi)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suì)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shèn),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jùn)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给了藐(miǎo)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塑像。
C. 詹天佑课文一共分为几个部分(六年级上册)
1部分(抄1段)概括的说袭詹天佑合他的主要贡献。
2部分(2~3段)讲了詹天佑任命为总工程师的时代背景合国内外的不同反应。
3部分(4~6段)讲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4部分(7~8段)讲了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战天有的怀念和赞扬。
希望可以帮到你!
D. 谁能给我詹天佑课文的批注,六年级水平
《詹天佑》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中国工程师詹天佑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带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以创造性的艰苦工作,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课文歌颂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全文共有7小节,可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小节)先概括地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以及他的功绩。第二部分(第二小节——第四小节)描写了尽管帝国主义者不断地阻挠,詹天佑仍然受命成为修筑铁路的总工程师。第三部分(第四小节——第六小节)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写詹天佑不畏艰险,创造性地工作,克服了工程上的不少难题。第四部分(第七小节)写了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文章选材典型,条理清楚,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在具体叙述时又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课文紧紧围绕“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中心句展开,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
爱国之心的体现。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遭受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欺侮。“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看似是为修筑铁路而争执不下,但事情的背后却隐藏着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侵略我国的狼子野心。他们甚至要挟“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讲不再过问”,原以为这样的要挟,中国的铁路就没法子动工,到头来还得依仗他们。就在这危难之中,詹天佑挺身而出,承担了修筑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任务。在帝国主义的眼中,中国人要来自己修筑铁路那是一个笑话,甚至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道:“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那是因为修筑京张铁路的环境险要,一路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连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们也“不敢轻易尝试。”可想而知,这条铁路难铸啊!这么艰巨的任务,詹天佑却顶着沉重的压力,欣然接受了任务,那是心底那份爱国的信念支撑着他啊!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杰出才能的展现。詹天佑才能出众,被誉为是杰出的工程师。修筑紧张铁路遇到了令人胆怯的困难,但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悬崖峭壁上定点,测绘“,夜以继日的工作着。他身先士卒的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让人深深的折服,使他带领着工人们掌握了第一手的勘测资料,保证了工程顺利地进行。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的设计,进一步反映了他的杰出才能。面对重重困难,詹天佑想方设法地去克服、解决。他发现“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他便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工地上没有抽水机”,他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八达岭的隧道长1100多米,他就“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巧妙的办法,硬是将工期缩短了一半,却提高了效率。“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爬不了这么高的坡,怎么办?詹天佑又一次发挥了他杰出的才能,设计了“人”字形的线路,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
强烈的爱国之心,杰出的才能使得詹天佑用了不满四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修筑铁路的任务,给了那些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也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在事实面前,我们可以看见的是詹天佑的确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的这两个特点,通过理解词语句子,来细细品味。
本文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伊始,介绍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结尾处讲述了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以及后人对詹天佑的纪念。这样的结尾,不仅强调了京张铁路修筑成功所带来的意义,而且进一步表明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结尾照应了开头,首尾呼应,给人以完整、严谨的感觉,在阅读时,感受到全文内容前后连贯,紧凑集中。这样的写作特点可以为给学生独立写作提供带来启示。
E. 六年级课文詹天佑缩写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不畏惧帝国主义轻视,以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国人的智慧,终于建成了我国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我在课堂上就是这么说的)
F. 小学六年级课文詹天佑作者简介
现在很难找到吕行华的个人资料,只知道《詹天佑》是他写的。 他没出过其他文章,就这一篇,所以可能大家对他记得不是很深,现在能找到他资料的几乎为零。
G. 小学六年级下 詹天佑课文内容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H.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詹天佑》一课是采用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采用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是总写,2到6段是分写.
肯定正确,老师讲的!
I. 小学6年级人教版教科书上册第5课詹天佑作者
推荐詹天佑简介 (zhanTianyou1861—1919) 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1872年(同治十一年),随中国第一批幼童飘海赴美留学。1878年(光绪四年)以优异成绩中学毕业,考取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道工程学。1881年又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学士学位回国。然而当时的中国,由于封建顽固派极力反对修造铁路,以致英雄无用武之地,被迫改学驾驶海船,耽误了七八年。
1887年,“中国铁路公司”在天津成立。第二年,经留美同学邝孙谋推荐,才得以干他精通的铁路工程工作,成为中国第一名铁路工程师。开始负责修筑塘沽到天津的铁路,仅用80天就完成铺轨工程。后又参加修筑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需要在滦河修一座铁桥,面对英、日、德工程人员建造这座铁桥相继失败,毅然挺身承担造桥任务,最后出色地完成了全部工程。最大贡献,在于他成功地修建了京张铁路。
1905年,担任京(北京)张(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这条路穿山越岭,全长200多公里,工程之艰巨为他处所未有。他亲自勘测,选定路线。在北京青龙桥东沟,采用人字形轨道,用两台大马力机车调头互相推挽的办法,解决坡度大机车牵引力不足的问题。又与工人一起,采取各种措施,解决隧道工程中渗水、塌方等困难。
京张铁路于1909年完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总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价的五分之一。后受聘川汉、粤汉铁路会办或总理兼总工程师。辛亥革命后,任汉粤川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督办等,克服种种困难,修建了从武昌至长沙365公里的铁路。晚年编写出版《京张铁路工程纪要》、《京张铁路标准图》等工程技术书籍,以及《华英工程词汇》这部我国最早的土木工程辞典。
1919年逝世。中华工程师学会为该会第一任会长詹天佑在青龙桥车站建了一座全身铜像,永远纪念这位杰出的爱国的铁路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