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 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 林:树林
5、兴正浓 兴:兴趣 6、方出神
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 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
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 昂:抬。 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 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
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
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3、心神安定下来,捉
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1、写了观蚊如鹤、神
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
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 3、明察秋毫、
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
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 案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
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是,这。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
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
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
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
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
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❷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业本内容,要内容不要答案
《在山的那一边》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黑体的字注音。
痴想( )诱惑( )喧腾( )漫湿( )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隐mì( )huàn( )想piāo( )洒shùn( )间
3.解词。
①痴想:
②隐秘:
③诱惑:
4.填空。
①本文是诗歌,按体裁分,本诗属于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 。
②本文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信念,表达了一个哲理。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用大海比喻 ,用群山比喻 ,用爬山比喻 ,意象壮阔,意蕴丰富。
二、拓展创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1.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兼( )②袭( )③泞( )
2.“风雨兼程”的意思是什么?这里是什么含义?
3.如何理解“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这句话?
4.本诗蕴含什么哲理?
《童趣》
一、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果如鹤唳云端。 4、以从草为林。
5、兴正浓。 6、方出神。
7、鞭数十,驱之别院。 8、必细察其纹理。
9、昂首观之。 10为之怡然称快。
二、句子翻译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翻译: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翻译: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翻译:
三、简答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
答: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
3、写出本文的两个成语:
4、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
一、古诗默写
《龟虽寿》 曹操
, 。 , 。 ,
。 , 。 , ;
, 。 , 。
《过故人庄》 孟浩然
, 。 , 。
, 。 , 。
二、理解性默写
1、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中最能体现诗人曹操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雄心壮志)的诗句(含比喻)是“ , 。 , 。”出自本文的成语是“ ”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2、孟浩然《过故人庄》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写农村劳动生活句是“ , 。”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 , 。”
三、《名著导读》填空
1、冰心,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
2、《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3、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 ;二是 。三是 。
4、冰心原名 ,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 春水体”。
5、《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 、 、 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 ”。
8、“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 ”,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的“ ”,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 ”,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论语》十则
一、词语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 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6、温故而知新 。
7、士不可以不弘毅 。
8、“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二、句子翻译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
三、简答
1、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
2、请至少写出3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并解释这些成语的含义。
答:
‚
ƒ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
1、《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是记录 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 经典著作之一。《论语》与《 》、《 》、《 》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孔子(前551~前479),名 ,字 , 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 ”,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一、古诗默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 。 , 。
, 。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 , 。
二、理解性默写
1、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出优美意境的句子是“ , 。”
2、李白对朋友寄托满怀思念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其他你知道的表达思友之情的诗句有哪些?试写两句
。
❸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的语文作业本全部答案
1.(1)íng (2)zhā
(3)yāu (4)shùn
2.与①相比,②强调的是看到的结果一一“大海”,③强调的是“我看到大海”前要“翻过山”。
3.示例:D是上了弦的弓,是等待。
H是向上的云梯,是进取。
4.山:指困难,也可以指实现理想之路;
海:指自己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可以指一个全新的世界(或是“奋斗目标”、“未被认识的世界”)
5.想知道“山那边是什么”、“山那边是海吗”。
6.不能换。“一座座”、“一次次”表明要爬上许多山顶,战胜许多失望才能实现理想。
7.从小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之情)。
8.因为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保守、惰性的表现,它使人“疲倦”、沮丧。
9.山民遗憾的是见到大海的理想不能在他身上实现。
10.山民是闭塞、保守,但又有渴望冲破封闭、保守的强烈愿望而却付诸行动的人。
11.示例: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只要心中有海,从现在开始,努力去翻越一座座山。
课后“研讨与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一.海:是理想境界;
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诗歌告诉我们要想到达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二.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
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
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略。
绝对正确,因为是老师给的
❹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11课)的
1.和 莺 生 境
2. 春回大地 春色满园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查成语字典)
3. ③ 这坛女儿红酝酿了如此多的年头,便为着今日的喜事。面对著台下的观众我停下了演讲,酝酿了一下又继续讲起来了。
4.C
(一)
5.(1)春的颜色: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2)春的声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3)春的气味:花里带着甜味。
6.答:不同意,以为蜜蜂不是用口发出生意的所以不能用叫。
7.相似点:都是明亮的、灿烂的、星星点点地在闪烁。
野花特点:多,小,鲜艳。
(二)
8.盼春【1】
绘春【2到7】
颂春【8到10】
9.春天是勤劳和智慧栽种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10.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人。
11.(1)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同学我也是一题一题差的你看在我这么幸苦的份上能多给我点分吗?
❺ 浙江教育出版社7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1. 姿 炼 斑斓来 2.月光倾泻下来,园子里自像蒙上了一层轻纱,朦朦胧胧的如梦似幻 3.潮平两岸阔 枯藤老树昏鸦 老骥伏(木历) 烈士暮年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4.略 5.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们6.文中引用这个句子,更能表现出春风柔和的特点 7.空中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的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8.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应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春天在人们心中代表这希望和活力 9.烦躁的鸭群 愤怒的鹰()这个字在文章中你自己找一下吧,我打不出来 10.草木沐雨图 雏鸭游牧图 11.朱自清 钻字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生命力 12.写秀丽的故乡风景,是为了跟憔悴的北风景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雨”的盼望,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给点分吧,我打了那么久的字
❻ 浙江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整片的答案
http://wenku..com/link?url=-
只有到23课求采版纳权
❼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一课答案
答案如下:
1、(1)ning (2)zha 第一声(3)you(4)shun
2、2强调的是看到的结果大海 3强调的是要翻过山
3、M是两座知识的大门,是学习
4、海:理想奋斗目标,全新的世界 山:重重困难
5、无意中产生的一种信念
6、不能,‘一座座’‘一次次’说明‘我’战胜了许多困难和失望
7、表现了诗人渴望、坚定、兴奋、欣喜的感情
8、因为他想有那么多座山,要有多少代的子孙才能见到大海
9、他遗憾他的祖先没有像他那么想,不然,见到大海的就是他了
10、我认为山民是一个对任何一件事情都充满期待和渴望的人
❽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长什么样子
每个学校的不一样
❾ 七年级上语文课堂作业本散文诗两首答案
七年级上册24课答案
1.B
2.动人 迷人 天真 天籁
3.泰戈尔 :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飞鸟集》 有哲理版的文章
冰心: 现代著名权作家 《繁星》、《春水》 小诗集、有生平经历
4.时间顺序写的,当你沐浴后,当你吃过午饭,当你黄昏时
5.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暗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6.不妥当,用你更能表达诗人的情感,体现了孩子对妈妈的爱。用它则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7.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坏”是完全否定的意思,是责骂,着了的责骂的语言,没有任何责骂的意味,而希望除了疼爱和亲密的感情贬词褒用,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8.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9.有些烦闷 不宁的心绪散尽
10.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自己,心中的雨点象征人生中坎坷,遇到挫折,只有母亲才能保护自己渡过难关,抒发了母爱无私之情。
别忘了投票哦(⊙o⊙)!!!!!!!!!!!!!
❿ 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给我题呀,语文作业本我有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