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

发布时间:2020-12-18 16:37:35

⑴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第一课《草原》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一小节):写大草原十分美丽,老舍对此赞叹不已
第二段(二~四小节):写热情专好客的主人接属待了"我们"
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走了,"我们"十分不舍.
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⑵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草原》主要内容

《草原》
老舍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
旗的人,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
碧草话斜阳!

⑶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蒙汉情深何忍别抄,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能忍心马上分别!于是,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何:怎能。
忍:肯。
话:说话。
别:离别。
这句话出自老舍的《草原》,这句话所描绘的意境:自古以来,蒙古与汉族就是好朋友。今天我们在这里相聚,不仅是朋友的聚会,更是两个民族友谊的见证。在这一碧千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夕阳西下,希望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253423.htm

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有

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
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
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
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老舍(舒庆春)的《草原》 课文是什么

《草原》课文主要描写了草原风光,记叙了蒙古牧民欢迎客人和蒙汉人民联欢的情景回。抒发了答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5)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扩展阅读:

《草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⑹ 五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上第一课《草原》梗概是什么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这是本文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老舍按照初入草原、欢迎远客、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话别的顺序记述,注意突出蒙古族人民远出相迎、热情款待、亲切联欢的场面,字里行间渗透着蒙汉人民间的血肉深情。
值得研究的是作者在提炼文意的过程中,把文意浓缩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两句诗,寥寥十四字,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回味不尽的余地
这篇散文描写了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⑺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课,《草原》读书笔记400字

我们学了《草原》这篇课文,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真是美不胜收。
“那些小丘的版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权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把小丘柔美翠绿的特点写了出来,把小丘比作成一幅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难怪老舍先生写道:“在这样的境界里,连老牛和骏马也静立不动”。是啊,连老牛和骏马都被这草原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又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假如我是歌唱家,我要让最美的歌声回荡在辽阔的草原;假如我是摄影师,我要用最高超的技术来拍摄这如诗如画的草原;假如……
草原上风景美,草原上人们的热情更感人。“不知怎么得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还端来了最出名的手抓羊肉。鄂温克姑娘们唱的唱,跳得跳,表达着他们对汉族人民的友好和欢迎。“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
怪不得老舍先生在文章最后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⑻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草原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草原人民喜迎远客,蒙汉人民和乐相处的画版面。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权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最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客人却不肯离别。

体现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中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不分你我。

(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扩展阅读:

这个作品被选进了北师大版的四年级上册语文书,部编人教版的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一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表达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和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⑼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

现代·老舍《草原》第一自然段如下: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9)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

⑽ 五年级下语文第一课<<草原>>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老舍先生第一次来到大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收到蒙古族人民人内情欢迎的情容形,表现了蒙汉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代表作《骆驼祥子》。
如果要好的教材软件,我建议你买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材全解,人教科标版的,十分详细。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草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