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2020-12-18 15:04:54

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课通

什么叫我们穷啊,我们是来不及了,在网上买来不及了,现在这时间上哪买去,所以才在网上找的什么叫穷啊!

Ⅱ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全部书的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启发学生回忆,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揭示课题,设问置疑。
二、自读课文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问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是解决。
4、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都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分段。
(2)学生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四、分段读课文
五、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夷”、“傍”、“颇”、“瘦”这4个字是什么结构。
2、重点指导“瘦”的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4个字写紧凑。
六、作业
1、读一读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语句,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1)在一片( )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 )了。
(3)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 )我回到住地。
3、认真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请你朗读给大家听。
二、精读课文
1、精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一根银丝”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5)小结。 游客
板书:天游峰:九百多级—— ——望而却步 半途而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
(3)出示有关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
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a、自读这段话。
b、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c、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4)小结。 扫上山
板书: 每天一级级————
扫下山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一层。
a、扫路人的工作累吗?他为何讲“不累”?
b、有感情朗读。
(3)分角色朗读第二层。
a、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b、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c、感情朗读。
(4)小结并板书
(扫路人:轻松自在 自信豁达)
三、 朗读课文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赏读佳句
(1)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根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2)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
(3)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2、填空。
本文讲述的一位老人已有( )岁了,他每天早晨( ),傍晚( )。他早该退 休了,可他觉得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 ),吃的是( ),呼吸的是( ),而且还有( )作伴。这是一位( )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二、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本文写了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辛劳,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套”、“鞋”、“吁”、“汗”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
2、“套”字书写73时要克服两个难点。
3、提醒学生注意“鞋”、“吁”、“汗”等字左右两部分的比例,把字写美观 。
4、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作业
1、读一读,再抄写。
傍晚 伴随 静寂 气喘吁吁
险峰 攀登 慈善 自在悠闲
2、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地清扫
( )的天游峰 ( )地打量
( )星光 ( )地抓住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仅……而且 ……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 )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 )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 )能呼吸清爽的空气,( )还有花鸟作伴。
(3)( )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 )心里好不得意。
五、板书设计:
13、天游峰的扫路人
游客
天游峰:九百多级 望而却步

不 (险峰) 半途而返
开 扫上山
扫路人:每天一级级 轻松自在
( 年过七旬) 扫下山 自信豁达

Ⅲ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案

[结构分析]
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
第二部分(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进而升腾起对祖国
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理解诗歌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
(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了解多少呢?
4.放录音。
《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8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交流。
三、指导写字
1.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些。
2.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 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 出示: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引读。
3. 自由读,说说读了诗句想了解什么?
4. 交流、讨论。
5. 精读第一节:
(1)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资源?
(2) 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端,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的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3) 默读第一小节,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 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比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感情。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深情。
6、精读第二节。
(1) 听录音,思考: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 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①“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②“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一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①“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②“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上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精彩片断
生:(举手)老师,我有一个地方很不明白。
师:(微笑地)噢,请讲。
生:(读课文)“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这里,“巨浪荡涤着尘埃”,“涛声回荡在天外”我感觉太深奥,怎么也搞不明白!
师:(忍不住笑了)是吗?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呀!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它。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句,四人小组再讨论讨论,等会儿把你不懂的和读懂的都说出来。
(众生品读,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老师,“荡涤”是什么意思?
生:“荡涤”就是“洗”的意思。
生:我知道“巨浪荡涤着尘埃”的意思。“巨浪”就是指浪很大,巨浪把尘埃全部洗掉了,长江水就一定很清澈了。 (众生笑)
师:(微笑着)是这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再换个角度想一想。
生:我觉得不是这样,我认为长江荡涤的尘埃,应该是长江两岸景物上的尘埃,长江一路走来,将一路的景物洗刷一新,让人感觉到处是清新的,充满了生机。
生:我同意他说的,因为文中说“我们赞美长江”,为什么要“赞美”,就是因为长江是为别人服务的,它让一切充满了生机。(众生听得聚精会神)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有深度,老师佩服你们,你们还读懂些什么呢?
生:老师,我现在已理解了“涛声回荡在天外”这一句的意思,这是说“涛声很大”。
生:老师,这一句我是这么理解的。长江向未来奔去,声音响亮,充满力量,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大家联系第1节,长江的这种精神、这种力量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什么?
生:(争先恐后地)这就是长江的丰采与气概!
师:是啊,长江正是有这样的丰采与气概,才值得我们赞美它,崇敬它,长江不愧是一条伟大的河流,让我们读好这一句吧!
(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殷晓燕)
[评点] 学生提出疑问,教者并不回避,也不直接灌输答案,而是抓住疑点,启发思考,把主动权留给学生。当学生说出并不正确的答案时,教者不立即否定,而是耐心启发其他同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体现得很充分。当学生基本读懂后,教者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揭示精髓,使学生获得认识.上的升华,实在是教学到位了。 (殷高富)
参考资料
《长江之歌》: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沿途汇人许许多多支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系。全流域的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
和江西湖口之间为中游,湖口以下为下游。
长江,无论就长度、流域面积或水量来说,都可称得上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阅读全文

与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