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五年级下册语文学习了严究报告,你有什么收获作文
遨游汉字王国这个星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和同学们一同去遨游了汉字王国,感受版到了汉字的无穷魅权力。在本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阅读了许多则阅读材料。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甲骨文的发现》。这篇文章建德市清朝光绪年间,有一个叫王懿荣的学者,在生病服药时发现有一味叫“龙骨”的药,上面可有似字体的痕迹。经过他再三的研究,发现这的确是一种文字。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成为“甲骨文”,随后出土了一大批“龙骨”,于是,我国文字领域就又多了一门“甲骨学”。读了这则阅读材料,我觉得王懿荣是一个十分细心留意生活的人。因为,生病服药有用到“龙骨”的,肯定不只他一个,可为什么只有王懿荣一人发现了“甲骨文”呢?因此,我懂得了: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应该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就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除此之外,我还学习、认识到了关于汉字的字谜、谐音、来源以及演变过程等知识,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奥妙。在此,我不得不称赞汉字: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贰』 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收获和感受,急!要五百字的。好的悬赏十分
我的语文学习收获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需要有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之门的金钥匙。 学好语文,要注意培养 学习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烂文”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0”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就是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财富,弱者的万丈深渊”,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建筑师。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习惯成自然”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则又给我们敲响要“学”“思”结合的警钟。“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建筑材料。 说学习方法,其实与学习习惯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很浓,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 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学习 要重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上述皆为鄙人愚见,多为浅薄之言,其实每人都有他的一本经,都有一套未发掘的(有的当然发现了)学习秘籍。 朋友,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后,掩卷沉思时,希望能使你有所受益。为语文功底差的人,改变现状,为功底好的人锦上添花。
『叁』 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语文什么收获100字
这学期抄的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组和第七组。
第五组主要是们让我们前去感受古典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了人物形象,体验了阅读名著的乐趣。在我们的脑海中增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勇有谋的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廉颇,嫉妒心重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的武松,活泼的孙悟空......
第七组课文重点体现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正面+侧面、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一组让我们认识了聪明果敢、争强好胜的小嘎子
『肆』 五年级下册语文你从中收获了什么200字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五年级下册语文,我语文成绩也有所提高了。在写内作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安排容材料、如何构思、如何遣词造句,这学期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另外,这个学期,由于老师要求我们大量阅读名著、经典等课外书,我的阅读能力也增强了不少,这全赖老师教导有方,而在字词句方面我也有不少进步,平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听写词语、摘抄优美句子的作用已渐渐显现出来,现在我可以说是出口成章了。除了知识增长了,我还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感恩教育,课文中的一些英雄人物、爱国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质,无一不让我深深感动,他们都是我的榜样;从他们身我学会了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大自然……
『伍』 人教板五年级下册语文书1到8单元的收获和体会
“交流平台”提示了三个不同方面的交流内容,现分别解答如下:一、交流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了解到的异域风情。例如:介绍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木偶戏”——来西西里,千万别错过了这里的木偶戏。首府帕勒摩有许多木偶剧场。舞台上灯光,布景都很讲究,木偶比我国一般木偶戏的木偶大些,服装都比较漂亮。古代武士们的满身盔甲都是用亮晶晶的金属薄片缀成,配上色彩鲜艳的战袍,显得既威武又华丽。剧场没有乐队,剧中所有歌曲和配乐伴奏,都是由磁带录音放送的,效果很好,简直就像真人在当场演唱一样。西西里木偶用提线操纵,动作自然、流畅,表演者皆具有高超的技术。木偶是西西里岛的旅游纪念品,在商店和摊头都可以买到。它们制作得都很精美,造型各式各样。其中尤以顶盔贯甲的古代武士最多。他们头盔上缀着各种颜色的羽毛或绒缨,手里拿着宝剑、盾牌,在商店和摊头上长长地排成几排,五彩缤纷,闪闪发光,确实相当好看。如果去西西里岛,千万别忘记带一个小木偶回来啊。 如果想了解“意大利西西里岛”更多的风俗民情,请点击:http://ke..com/view/6812.htm二、交流本组课文表达上的特点。1.本组四篇课文表达上的共同特点:抓住景物、风情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2.各篇课文具体表达上的特点如下:《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在描述奇丽景色的同时,也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让人读后深受启发;《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小艇)的特点、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并把人们的生活同景物结合起来描写;《与象共舞》跟《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相同,都是选取最能体现景物风情特点的事物,并把人的活动和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息息相关;在泰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大象);《彩色的非洲》围绕中心句“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采用总分结构的方法,介绍了非洲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生活,段落层次分明,语言文字通俗易懂。三、交流本学期自己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体会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与打算。比如:先可以结合本组课文的学习(也可以结合其它组课文的学习)来谈自己在“作文”上的收获:这学期,“我”学到了“描写景物的方法”:既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又要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等方面来写。然后,可以表示:今后,“我”将在自己的习作中尝试运用这些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最后,希望上面的解答对你的学习有帮助,祝你学习进步!
『陆』 五年级下册语文的学习收获作文
我这一辈子,已经经历了不少新鲜事了。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烧不坏的的手帕这一学期中,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准备物品:一块手帕,一碗掺有70%酒精的水,一个打火机。开始做实验了!我们全班同学都屏住了呼吸,教室里面鸦雀无声,大家紧盯着老师的手,只见老师将手帕放入碗内,浸泡约3分钟。3分钟后,老师将手帕捞起,并用打火机点燃。火苗迅速往上窜。老师说“这手帕不会被烧坏。”什么?不会被烧坏?大家都不相信。过了10秒钟后,教师将火吹灭,让我们看手帕,哇!真的没有被烧坏!同学都很好奇。最后老师揭开了谜底:“手帕之所以不会被火烧坏,是因为碗中还有30%的水,水和火可以互相抵消。”原来如此!“不要放开游泳圈,你还不会游泳!”记得有一年暑假的一天,温度高达40℃,爸爸带我去游泳。我套上游泳圈,下了河。爸爸因为游泳技术高,所以直接下河游。河上有许多居民也在游泳,我兴高采烈地游来游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放开了游泳圈,忽然我的身子迅速往下沉。“完了,我溺水了!”我绝望地想着。突然,我觉得自己的身子在慢慢地往后退,之后便浮出了水面,我终于又看到了蓝天白云。待我上岸后,爸爸便对我说“你还不会游泳,不可以轻易放开游泳圈。今天幸好有这位叔叔救了你,不然……从此以后,我也就再也不敢下河游泳了。
『柒』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我得到了许多收获作文400字
我收获了成功
俗话说:“有耕耘,就会有收。”我们会收获快乐、收获果实、收获信心……我非常地对你们说:“我收获了成功。”
那是一个有趣的暑假!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滑板,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我迫不急待的要去试试,,并幻想着自己潇洒滑行的样子,看到其他小朋友自如地滑行,我以为滑滑板很简单,也开始照着他们的样子学起来。可是一开始把握不好平衡,滑板也不听我的话,总是不能平稳地站到滑板上,但经过我反复练习,终于能够勉强站到滑板上歪歪扭扭地滑几米了,接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到楼下练习,总幻想着当天就能熟练地滑行,但实事却并非如此,我只能走走停停,心想:“终于,我学会了,能够熟练地驾驭着不听话的滑板,潇洒地滑行了。心想;一定是自己的方法不对,于是我有想到了一个办法,在下坡练习动作,并模仿其他小朋友。我把重心降低。回忆一下别的小朋友滑滑板的动作。倒了又爬起,爬起又摔倒……我坚持着终于,我学会了,能够熟练地驾驭着不听话的滑板,潇洒地滑行了。我收获了成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你像我一样持不懈,锲而不舍,刻苦,努力,的做了,记住,败乃成功之母,你一定会成功的!
『捌』 (五年级下册)在语文学习上的收获和体会,说说今后打算怎样继续努力100字
一学期的时间转眼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收获了许许多多。那么现在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五组和第七组。
第五组主要是们让我们前去感受古典文学作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我们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了人物形象,体验了阅读名著的乐趣。在我们的脑海中增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有勇有谋的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廉颇,嫉妒心重的周瑜,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猛的武松,活泼的孙悟空......
第七组课文重点体现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心理活动、正面+侧面、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一组让我们认识了聪明果敢、争强好胜的小嘎子;吝啬、爱财如命的严监生;口齿伶俐、不拘小节、阿谀奉承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以貌取人、见钱眼开、献媚讨好的老板和托德。
这些鲜活的人物是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和精练的语言才描写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向作者学习,平时认真观察身边点滴的小事。处处留心皆学问。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在收获,收获着一些不经意发现的价值,只要我们能把自己收获到的记录下来,相信收获的果实将是丰硕的,收获的知识将是无穷无尽的。
我收获的太多了,我一定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把日积月累的知识,变成运用自如的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玖』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5课收获体会 200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2.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③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2)对词语的理解。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二、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三、教学建议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作者有所了解。2.教学时,可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突破重难点。下面这两种思路供参考:其一,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再引导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回读全文说说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或者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读后感,或者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引发课外阅读季羡林作品的兴趣。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其二,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3.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1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各自“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2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3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想象)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第4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4.本课有7个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字形结构都比较复杂,笔画较多,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书写,可采用师生范写、上台板演等方式进行指导。另外,要注意“莞”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四、教学案例引发想象,广泛联系,读中激情,熟读成诵——第3自然段课堂教学实录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生:……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师:×××同学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生:我听到她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读得较重,这样就突出了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景色。师:评得好,请大家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两生说成语意思)生:我认为她读得有感情,声音有低有高,表达了作者惊奇、赞美的语气,最后两句适当拖长,给人一种“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味道。师:你愿意像她那样读给大家听吗(该生感情朗读)师:是的,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我们默读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学生默读)生:课文前面说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十分肯定地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你结合上文理解,很好。生:我想课文最后一段说的“多么奇丽的景色”就是指我们刚才想象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就是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师:你说得真好!这就叫会读书。请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师:你谈得很深刻。生:我想到了我们班捐书设立图书角,如果大家都不捐,就办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到“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师:你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谈得好。实际上,生活中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很多,请大家接着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生:……师:读懂了这一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课文自己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