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

发布时间:2020-12-15 21:59:52

⑴ 语文综合阅读五年级(上册)读后感

写读后感要有真情实感,所以还是自己写比较好,下面提供关于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一、仔细阅读原文,认真领会文章精神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实质,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对原文都没读懂,那也就不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感想来。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⑵ 阅读心得200字五年级上册语文

今天,复当我阅读了《童制年的馒头》后,我知道了母亲的疾苦,她们是多么的劳累呀!
从我们刚出生起,从一个还不会说话的男孩到刚毅勇敢的少年男孩,哪一些不经历着风吹雨打的考验啊?对,是我们的母亲,她们每天都在辛辛苦苦地挣钱,养育我们长大成人,其实我们的父母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盼我们成大器。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是否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所以我今后要多多报答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我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却又暗含着一些伟大。母爱它就像一股暖流,渗入了我们的心肺,母爱它就像一副翅膀,带我们飞向高远的未来。
啊!多么伟大的母亲,它就像《童年里的馒头》一样呵护着我们

⑶ 5年级语文上册的阅读日记50字

人本身就是一来个磁力中心,不同的磁自力中心吸引不同的东西。你是一个好事的磁力中心,好事就容易发生在你身上;你是一个坏事的磁力中心,坏事也就容易发生在你身上。人的感激之心是好事磁力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它,好事就会不断地落到你身上。别人帮助了你,或为你做了一件好事,你心存感激并表达出来,为你做事的人也会从中体会到快乐。不断寻找快乐是人的行为规律。这个规律使得人对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情非常感兴趣。下一次,这个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帮助你。一件好事落到你头上,你应该心怀感激,感激之心能增强和延长人对好事的快乐感,而快乐又能使人的态度变得更好,办事效率更高。这样,一件好事很可能成为几件好事的起点。这样,好事会不停地花样翻新地落在心怀感激的人身上。同样,没有感激之心的人,从自己身边推走的也不仅仅是一件好事,而是成串的一系列好事。那我们何不做一个心怀感激的人呢?

⑷ 语文五年级上阅读文段答案

1、用“△”标出“我”进书店时动作的词语,想想可以换一个什么字版,换字后意思是否权和原意一样?
跨:抬脚迈步, 显示出动作幅度的大,体现出心中的急切,
走:步行, 显示比较平淡,没有特色,
2、哪几句话是作者心里想的句子,请用“_”画下来。
“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
3、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想读那本书时迫切的心情和读到那本书时贪婪,快乐与忐忑的心情,
4、请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体现了我求知的迫切欲望,

⑸ 五年级上册语文主题阅读 《一缕书香》

读书“三功”
大凡好文章都追求一种含蓄美──借物以抒情,即事以明理;情不显出,理不直指。我们在阅读时如果只是一般地“看”一下,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作品的内蕴。要想穷通作品内蕴,必须下得三种功夫。
一曰“诵”。文字是意象符号,单用眼看难以“意象全出”。诵把死文字变成活音调,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诵把眼、口、耳、脑诸感官都调动起来,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为深刻。诵读的过程,是一个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时候,反复诵读几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对美文佳句低吟长咏,会觉齿颊留芳,久之,便潜移默化而为写作的灵气。
二曰“疑”。读书是一种融进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动性行为。会读书者必会生疑。有道是“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疑,可以消除误解,使真义得以从遮蔽中敞亮起来;疑,可以使思维触角深入“三昧”,从而逼近作者,产生共鸣。在读到“在我家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秋夜》)时,一旦用心,你必然会生疑:讲究精练的鲁迅为什么要用这单调重复的语言形式呢?这和《社戏》里写“我”早年看戏,感到索然寡味却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小叫天出场的那一段类乎罗唆的描写,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反复追问探究,你定能参悟作者利用“繁笔”的语言张力表达孤独、寂寥的情绪,并使欲赞颂的枣树形象鲜明突出的匠心所在。
三曰“评”。读书不是对文章原意的简单追索或还原,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深层探索的基础上,对文章做出理性的判断,写出评价性文字,这是阅读能力的质性表现。我们读书时,常常徜徉在风光绮丽的世界里,只觉得它美,却说不出它为何美,这说明还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必然王国。明白了文章原意之后,再探究一下作者对某一人生体验的表达底蕴和表达这种底蕴的艺术方式,将感悟到的奥秘转化为可供交流的语言(文字),就会实现读书的优化效应。也只有完成这样的转化,才能获得审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气质的升华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既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这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诵,不是看,而是声情并茂地念。疑,不是一般地想,而是追问作者,同作者探讨。评,不是复述,而是评价优劣得失,揭示艺术规律。具备了这三功才能读出智慧,读出境界,读出一个灿烂的自我。

⑹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页的阅读记录卡怎么写

阅读记抄录卡

班级:五年级三班 姓名袭:梁予柔
书名:《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内容摘要:

三国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刘备、关羽、张飞,他们三个人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又齐心协力共建蜀汉,并和东吴一起打魏国。再结了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与魏国五良大将:张辽、张郃、徐晃、于禁、乐进大战直至三国鼎立,最后蜀汉降,东吴灭,曹魏亡,三国皆归于司马家族的故事……

阅读心得:

三国时期战事连绵,哀鸿遍野的战争场面及人才辈出、各领风骚的英雄时代。向后人展示了:雄才伟略,足智多谋,尽在三国。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打仗和学习一样,都是用脑子才获得战果。关羽是五虎大将之首,不幸战死、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是长寿将军,不幸战死、聪明的诸葛亮,也是死,可为什么人家是战死?诸葛亮是病死,如果每次打仗都考虑周全,或许关羽、赵云他们活的时间更长,或许能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以打仗要多动脑子。学习也要多动脑子,才会学的更好。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