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莲山课件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16*《母鸡》 ★★★
16*《母鸡》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09-9-27 13:33:34
16*《母鸡》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 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及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1-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1-1.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1-2.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1-2.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1-2.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1-3.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1-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1-3.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4.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5.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5.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课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6.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1-6.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1-6.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1-6.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7.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1-7.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
第二单元《溶解》
2-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1.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2-1.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2-2.高锰酸钾是紫黑色的固体小颗粒,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需要用小匙来取.
2-2.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极少数溶解,沉入水底.轻轻摇晃杯子以后:水底的高锰酸钾减少了,杯中的液体变成紫色. 充分搅拌高锰酸钾后:全部溶解、变成了均匀分布、紫色透明的高锰酸钾溶液.
2-2.观察和区别“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方法有:颗粒大小的变化、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是否有沉定、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2-3.胶水或洗发液进入水中的状态:先浮在水面,再下沉,然后一缕缕的扩散,轻轻搅拌部分溶解,充分搅拌全部溶解,最后变成胶水或洗发液溶液.
2-3.食盐、小苏打、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了透明、稳定的溶液,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是混合物.
2-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
2-4.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2-4.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2-5.切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6. 在10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量是有限度的,大约是36克.
2-6.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2-7.给杯子中的盐水加热,可以分离食盐和水,需要的材料有: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火柴、湿抹布.
2-7.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2-7.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第三单元《声音》
3-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1.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 ,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
3-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 产生波纹 ,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音量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音高 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 幅度 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 快慢(频率) 决定的.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
3-3.拨弹橡皮筋时, 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
3-3.拨动琴弦时, 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 也会改变 ,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出的声音越 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 低 .
3-5.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 物体产生振动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 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的.
3-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 不一样的 .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 不能传播 声音.
3-5.在月球上,由于 没有空气 ,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 ,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3-6.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的 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的振动 ,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3-6.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 产生振动 .
3-6.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3-7.耳朵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3-7.噪音对人的伤害:声音 过高过强 ,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
3-7.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 远离噪声 、 控制物体发声 .
(资料:声带越紧,声音越高.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的女子声音低.)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4-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
4-1.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工作时总是由多个部位 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4-1.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 ,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 ,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4-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 .骨骼 支撑着 我们的身体, 保护着 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不能独立运动.
4-2.人体的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4-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4-3.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 、 肺 等.
4-3.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4-3.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4-3.经常锻炼身体,会提高我们的呼吸能力,增大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4-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4.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4-4.心脏的心肌收缩,血液离开心脏,心肌舒张,血液回到心脏.
4-4.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4-5.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管、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管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 的,在小肠里被 吸收 .
4-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4-6.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我有 个)、犬齿(我有 个)、臼齿(我有 个).
4-6.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4-6.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4-7.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4-7.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4-7.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❸ 四年级语文学生情况分析怎么写
配合课题研究内容的深入,完善课题活动的主题,加强课题活动的掌控。我对学生的各个阶段学习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
一、 课题展开前学情分析
本三年级学生总数23人,男生17人,女生6人。综合成绩在全镇名列全茅,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掌握扎实,语段方面有所欠缺。为了指导学生的语言积累,我特地在字、词、句、段方面进行了检测分析,查缺补漏,具体分析如下:
1、 字的积累检测
我着重从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进行测试。结果出乎意料的差。同音字合格率占50%,形近字合格率占60%,多音字稍好70%。主要原因我想是平时上课生字时没能引导分析掌握,课后又没及时巩固,在批改作业中没有及时纠错导致现在的结果。
2、 词的积累的检测
我对形容词、动词、名词、结构词、归类词予以及成语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测结果显示(1)词语掌握牢固,有错别字。
(2)词的积累贫乏,还是停留在书面上。
(3)成语的积累也肤浅,只集中在雪过的成语故事上,课外收集不够。
(4)对词语的意思不能理解,张冠李戴,弄巧成拙。
分析评估存在的问题是在上课时,对词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等方面不够具体,课后也为让学生多查字典,多背、多记。
3、 句段方面的检测
我对学生的好句、好段(课文中的为主)进行了测试,评测结果为:
(1) 基本句子掌握良好,如:像、一会儿……一会儿……、也……也……、如果……就……、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2) 固定好句掌握不够扎实,积累也较少。比如:歇后语,记住前半部分,忘记后半部分;记住后半部分,忘记前半部分。原因是喻意不够清晰。名人名言有错字,弄错名人的姓名,积累的也少。谚语、俗语方面掌握还较好,但在分类别上还有模糊不能正确区别类别。
段方面是书本中要求掌握背诵的问题比大,但还是有个别忘记。课外积累较少,原因在于段的整体理解不透,归类描写收集不够。
综上所述,分析研究前活动开展前(1)学生只掌握部分文中的字词句段,对于字词的理解还不透彻。(2)句段的理解归类不够。(3)课外积累少之又少。
二、 研究活动开展对策及方法
对策:1、课前让学生对生字词进行多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等手段,对字词充分展握。
2、课堂上对生字词(难度稍大)重点讲解、积累;句段重点分析、讨论,已达到知其意知其理,更知其情的效果。
3、课余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积累,可以是电视、生活口语、报刊杂志、词典……内容尽可能丰富,形势尽可能多样,只要是好的都可以
❹ 小学4年级语文雪之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❺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阅读题《雪》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全文通过对江南雪景柔美和北方雪景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的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更加体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❻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全语文教学反思
《普罗米修斯盗火》教学反思
让学生生动活泼的探究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学科教学中急需探讨的话题。如何围绕文本组织学生探究,这一直成为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难点,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以情境创设为突破口,找到了一条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现以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来谈谈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只有维持儿童的这种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深入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情境,这就保证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之前,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伊始我给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远古时代,每到夜晚地球上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既不能做饭,也不能取火。只能以动物来充饥,只能以树叶来遮挡风雨。(电脑展示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许多人被子饿死,许多人被冻死。望着这样的悲惨的景象,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是谁为人类取来第一粒火种呢?
课前的这一富有儿童色彩的童话情境叙述,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激情,从而激烈地想知道人类第一粒火种的由来,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化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探究文本意境。
学习动机激发起来后,儿童会兴致勃勃地学习文本。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探究的主题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火种?为什么要盗取火种?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角**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但是这些情境都不能抓住文本的主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这课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合成一个整体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我根据文本内容,整合成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以驶过的画面,也包括那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动态场面以及当时的场景图,但是就是缺少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在教学时,我用制作好的服饰让学生穿上,分别扮演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坚强无畏与大英雄赫剌克勒斯的强烈的正义感。为了使电脑媒体与人物表演融合恰到好处,我让他们自己分别设计人物的语言,以便表演时增强效果。下面观看表演的同学,充当当时的古人,让他们想一想,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抓走后,以及看着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时自己的表情。这样表演者、被表演者与多媒体融为一体,增强了情境的感染力,为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无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情感的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也由难变易,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
三、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促进思维发散。
学生们通过情境有情有意地感知文本,但语文教学绝不能以此为终点,还要在此过程上,竭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兴奋点的提升。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发情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儿童的创造性才易于突发表现出来。
学生在获得情境体验后思维被激活了,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一发不可收拾。现将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记录如下:
生:“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去盗火,他怎么不向宙斯要火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大家刚才在情境体验中就想问这个问题,是不是?
生:(齐说)是的。
师:哪位同学已经思考出答案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同学们只要细心再读一读课文,就能找到。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
生:(开始认真读课文,一会儿,不少学生抬起头)
师:谁知道了,先来回答。
生:我认为宙斯是不会把火种给普罗米修斯的,宙斯那样凶残,说明他缺乏同情心。这从他惩罚普罗米修斯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有道理。
生:如果宙斯把火种给普罗米修斯,他看到人间烟火袅袅,怎么会立刻追查盗火者呢?他那样生气,肯定不会把火种给人间的。
生:其实,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要是宙斯肯给的话,人类就不会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了。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要火种宙斯是不会给的。
师:(惊喜的)真的吗?具体说说看。
生:这一段说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决心”就说明有困难要克服,如果要给的话,就不用“决心”了。
师:太好了。同学们,你们从课文的情境体验中感受这么多的东西,你们真会学习。
……
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这是教师凭借文本情境,恰当的引导所产生的结果。
巧设情境,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探究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的单一形式,针对了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文”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终于获得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❼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我的事冀教版
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