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22《古诗两首》可后第五题答案
是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吧,可没有第五题 我也是六年级的
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23课 古诗两首 诗意 字义!
古诗两首之一:《石灰吟》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5.13-1457.2.16),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四年召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变,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太上皇得归。天顺元年谦以“谋逆”罪被冤杀。弘治谥肃愍,万历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中心思想】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
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古诗两首之二:《墨梅》
【原文】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王冕(1287~1359)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放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古客、江南野人、山阴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梅叟、煮石道者、闲散大夫、老龙、老村、梅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
【注释】(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2)吾:我。(3)吾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有句话叫“三百年前是一家”。(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6)痕:痕迹。(7)清气:清香的气味。(8) 乾坤:天地。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清香的气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节操。也是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⑶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第20课古诗两首
一. 石灰吟画第二个 焚烧画第一个 吾家画第二个 磨痕画第一个
二.默写古诗自己抄书 1.明 于谦 石灰回 不同流合污答,坚决同恶势力斗
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1)石灰:所经受的磨难 作者:不惧怕恶势力的
打击 (2)石灰:清清白白 作者:高尚的情操
三.古诗抄书 1.元 王冕 墨梅 鄙视流俗,贞洁自首的高尚情操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四 一.都是咏物诗 二 都是七言绝句 三 都表现了作者的志向,都是托物言
志
发展练习
一.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1.B 如果说琴可以发声,那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有了声音?
2。C 如果说声音是手指发出的,那为什么不能通过耳朵靠过手指直
接听到乐声呢?
3.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因为光有琴不行的,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⑷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评价手册《古诗两首》相关答案
四、古诗两首
[预习导航]
1.略。
2.
古义
今义
涕泪:
眼泪
鼻涕眼泪
妻子
老婆和孩子
老婆
青春内
明媚容的春光
青春时期
3.杜甫:唐朝诗圣,大诗人,诗集被誉为唐朝盛衰的“诗史”
陆游:浙江绍兴人,抗金爱国大诗人“上马击狂胡,下马革军书。”
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公元755~762,八年
郭子仪,李光弼
[巩固课堂]
一、1.(听见)(闻风而动、闻过则喜)(广泛之黄河以南以北地区)
2.(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欣喜若狂)
3.(更加突出刻画、表现了陆游爱国之心的坚定,表明度祖国未收复的遗憾使他死不瞑目)
二、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爱国之情的深切!
不同点:杜甫的诗是通过无比喜悦的心情来表达;而陆游则是以悲痛欲绝的心情来表达的!
望采纳,也希望其他人不要抄袭,谢谢
⑸ 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练习册的第20课《古诗两首》第64和65两面,最好要拍下来的照片
一.石灰吟画第二个 焚烧画第一个 吾家画第二个 磨痕画第一个
二.默写古诗自己抄专书 1.明 于谦 石灰 不同流合污,坚属决同恶势力斗
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1)石灰:所经受的磨难 作者:不惧怕恶势力的
打击 (2)石灰:清清白白 作者:高尚的情操
三.古诗抄书 1.元 王冕 墨梅 鄙视流俗,贞洁自首的高尚情操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四 一.都是咏物诗 二 都是七言绝句 三 都表现了作者的志向,都是托物言
志
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 1.B 如果说琴可以发声,那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有了
2。C 如果说声音是手指发出的,那为什么不能通过耳朵靠过手指直
接听到乐声呢?
3.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 光有琴不行的,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
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石灰吟:写作者想像石灰一样有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的思想感情。
墨梅:写作者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