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模仿语文六年级上册的19课

模仿语文六年级上册的19课

发布时间:2021-03-07 07:58:35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9课,一面,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要跟小学教材全解这本书里的一模一样

是本文通过讲述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达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抒发了“我”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Ⅱ 哪有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的19课课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体会钱学森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体会钱学森放弃优厚待遇,回国为祖国的腾飞发展作贡献。
2、体会钱学森冲破阴碍,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不断努力献身。
教学用具:挂图、录音机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设置悬念
1、揭题谈话,简介人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吗?老师这里有一点资料,请同学们读读。(出示有关资料)
2、设下悬念,为自读作铺垫。
钱学森学什么要放弃在美国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自己的祖国呢?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反馈纠错
1、一读课文。
(1)明确一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检查效果。
分自然段检查,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二读课文。
(1)提出要求:让学生边读边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能流利地读课文。
(2)检查效果。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三读课文。
(1)明确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弄清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粗分段落。
(2)检查讨论。指名说说各自然段的意思。
分段,理清课文脉胳。
一(1)二(2)三(3~4)四(5~6)五(7)
三、分段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垠、艘、额、裕”这4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左右部分的比例怎样?
2、教师示范指导“艘、额”这两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自读了课文,大家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文中有关主人公钱学森的语言你们画下了吗?这节课我们精读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细细品味,体会钱学森的话语中饱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钱学森说的话。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默读。
圈画出这一段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内心活动的词句,结合书上的插图,读一读,体会钱学森归国时的心情。
(2)抓住重点句品读。(投影显示)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火箭的舱壁啊!
(3)感情朗读。
钱学森乘一艘巨轮返回祖国,15天的海上航行魂牵梦绕的祖国就在前方,他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喜悦啊!
2、精读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2)出示钱学森的话(投影显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为什么钱学森要强调“我是中国人”?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诵读中领悟,他牢记自己的祖国是中国,他要为祖国人民多做点事。)
②钱学森在美国时做怎样的准备?目的是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知道他在美国发愤攻读,是要将来回国为祖国做贡献。)
③朗读加深理解。
(3)小结。
3、精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导语:在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归国的愿望越怎样,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品读感悟。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勉励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①这段话是钱学森对谁说的?“这一天”指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③这段话表达了钱学森怎机关报思想感情?(引导生从读中全会主人公对祖国的眷念、热爱。)
(4)感情朗读。
(5)小结。
4、精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
(2)读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军官的话,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感情朗读。
(4)小结。
三、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准备新授
1、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什么?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2、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在我国政府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终于归国了。那么他回国后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精读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超出一般)
为什么说钱学森的贡献是卓越的?
(引导学生理解钱学森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为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能明白“中国导弹之父”这一高度评价的内涵。)
3、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本文具体地记叙了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他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他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2、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读,加以体会。
参考资料:http://xy.eywe.com/Article_500/2007729111618705-1.html

Ⅲ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9课内容

是“一面”吗? 一面 课文讲述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19课一面的主要内容

〈一面〉
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能从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老战士
作者简介:阿累,生于1909年,原名朱一苇,现名朱凡,江苏涟水人。阿累尼乌斯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附近的威克,从小就喜欢数学,8岁进入教会学校,充分表现出在数学和物理上的天赋。现在南京金陵大学附中、上海立达学园上过学,后考人上海同文书院学习日语,最后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人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因参加卖票工人罢工被捕,两年后经人保释出狱,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客孔学校教书。后返上海从事写作和翻译。抗战后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和地方做文教工作和行政工作。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1983年离休。《一面》是作者193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而作,最初发表于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
文章主题:这篇文章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我”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课文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二是引导学生揣摩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②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

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作者阿累当时是“左翼剧联”成员、**地下党员,养成了高度警惕的习惯。“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的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

③“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对词语的理解。

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在课文里有鲜明的意思。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莽撞:鲁莽。指言语、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摩挲:用手抚摩。

颓唐:精神不振作。

打眼:引人注目。

憎恶:憎恨,厌恶。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殷勤、失业、窘相、厚实、苗头、面孔、轻视、陡然、艰苦、软绵绵、牛毛细雨、结结巴巴、大病新愈”等词语。

2.进一步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三、教学建议

1.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或句子,理清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稍作介绍。

2.在通读课文、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作者同鲁迅先生见面的部分,可以抓住外貌描写展开教学。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激活想象,感悟鲁迅置健康于不顾,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句子的含义。如,“精神抖擞地直竖着”和“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这寥寥几笔,既是鲁迅外貌的特征,又显出了刚毅坚强的性格。

3.课文以《一面》为题,可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感悟文章主旨:这“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这“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

4.注重朗读,读悟结合。本文写的虽然是作者四年前的往事,但鲁迅先生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因此,在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作者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文中有不少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适宜通过朗读体会其中感情。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又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吸引得读者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Ⅳ 仿六年级19课对人物描写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文点评】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在卫生学校当老师。她浓浓的眉毛下面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爱唠叨的嘴,胸中却有一颗爱关心人的心。

妈妈十分关心我。有一次,天气已经凉了,可我还去游泳,一回家来就感到头昏。妈妈给我一试表,体温39℃。妈妈放下体温表,急忙背我上医院,边走边唠叨:“我不叫你去游泳,你偏去。这下可好了,生病了不是?”妈妈背着我累得气喘嘘嘘,我几次要她放下我,可她就是不肯,仍然唠叨着:“你发着高烧,昏沉沉的,自己怎么走得动呢?……”我只好趴在妈妈的背上,眼泪不断往妈妈背上流。到了医院,医生给我打了针,开了药。回家后,在妈妈的精心护理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妈妈不但很关心我,更关心她的学生。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一进门就闻到一股香味。原来,妈妈正在厨房里烧鱼呢!这正是我最喜欢吃的蒜瓣鱼。我兴奋地跳着嚷:“吃鱼喽!”爸爸说:“不是我们吃的鱼。这是你妈专门买来烧给她的学生吃的。”“什么?买鱼烧给她的学生吃?”我不高兴地说,“为什么?”这时,妈妈从厨房出来了,她说:“我有个学生生病了,当老师的应该关心照顾,怎么能像你那样不通情理呢?”我没有话说了。吃完饭,我也跟着妈妈去医院看她那个学生。妈妈问长问短,真像那个学生的亲妈妈一样。看着那个学生感激的目光,我不由得对妈妈肃然起敬。

回家的路上,妈妈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没让你吃到鱼,明天我一定烧给你吃!”我眨眨眼说:“妈妈,不用了。您已经给了我一件最有‘营养’的的东西了。”妈妈不解地问我什么东西,我笑着说:“就是您关心人的心啊!”

【简评】文章的开头简单交代了妈妈的身份和外貌特征后,用“有一张爱唠叨的嘴”和“一颗爱关心人的心”为总启句统帅全文。接着,用妈妈关心“我”和她的学生两件事,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妈妈爱“唠叨”,爱关心人的特点。结尾一段,用对话的形式既照应了前文,又点明了中心,说明妈妈关心人的品质,已深深教育了“我”。

人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有外貌上的特点,有语言、行动上的特点,也有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但最根本的是思想性格上的特点。这篇习作好就好在抓准了妈妈思想性格上的特点,所以妈妈的形象感人至深。

【佳作赏析】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是湛江瓷厂的技术员。她四十出头,高个子,一张鹅蛋形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嘴角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显得格外和蔼可亲。

然而,更使我们喜欢的是妈妈对工作极端负责,一丝不苟。她从来不干损害工厂和国家利益的事,而且见了有害公共事业的行为,就坚决进行抵制。

记得去年的一天下午,工厂里的下班铃声响了,妈妈正在化验室里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忽然,她的好友陈玲阿姨急匆匆地跑进来说:“廖大姐,请您慢走,厂长叫您去验收一批供销部门买来的陶瓷原料。”妈妈听了二话没说,拉着陈阿姨就往原料检验处走去。

妈妈站在一堆陶瓷原料前,轻轻地拿着一块土黄色的原料,仔细地端详着。她看着看着,眉头紧锁起来,心想:这原料颜色不对头呀?这准是一种劣质原料,是不合格的。随着妈妈神情的变化,供销部门的一些人的心情也紧张起来,刚才还哈哈大笑,现在却哭丧着脸一个劲地吸烟。原来他们勾结外地一些投机倒把分子购买了不合格原料,想趁下班把它运来,蒙混过去。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妈妈对工作是这样的认真负责。妈妈继续想:这虽然是劣质的原料,但空口无凭,必须拿出准确数据。于是,妈妈对厂长说:“厂长,这些原料我想化验一下,行吗?”“好!”厂长答应了。妈妈拿着样品离开检验处。供销部门的人一见厂长批准妈妈去化验,心里更慌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连忙跟了出来,走到妈妈跟前,笑嘻嘻地说:“唉,唉,小廖同志,厂里下班了,你也该回家吃饭了。原料嘛,保证没问题,何必自找麻烦呢?”妈妈不理睬这一套,用淡淡的目光盯了他们一下,严肃地说:“吃饭事小,公事公办!”他们听了,只好灰溜溜地走开了。

妈妈回到化验室,先把原料放入天平上称了称,然后装进放着试剂的试管里,再倒进烧杯,放到烧炉里烧。过了很久,妈妈才打开炉子拿出原料。妈妈把烧杯里的原料倒在手上一看,确实是一种劣性原料。妈妈立刻向厂长作了汇报,厂长当即拒绝收货,为工厂、为国家避免了损失。

每当看到妈妈工作台上玻璃下压着那张“优秀化验员”奖状时,我感到无比自豪,情不自禁地说:“妈妈,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简评】本文不是从妈妈对儿子温情的角度反映母亲,而是选取妈妈坚持原则,坚决顶住不正之风,维护国家利益的一事去表现妈妈的品质,因而文章的立意很高。文章语言朴实,既没有空泛的议论,也没有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而是让事实说话,以形象感人,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邻居张阿姨

我的邻居张阿姨是忘我劳动的清洁工人。

张阿姨是上个月从农村调来的,她丈夫在粮站工作,给她找了个在粮站门市部当售货员的工作,可她知道环卫站正缺少清洁工人,就自愿走上了清洁市容的工作岗位,那时我想:有好工作不做,偏要干这满身灰尘,被人瞧不起的下等工作,真贱!

一天早上,我和几个同学跑步回来,一边走一边乐滋滋地谈着,忽然一阵灰尘迎面飞扬过来,我们连忙捂着鼻子,我转过头一看,只见张阿姨穿着一身素净的工作服,戴着白口罩,在认真打扫马路。糟糕!要是她认出我向我打招呼怎么办?让同学们知道我认识个扫街的多不好意思啊!可偏偏张阿姨叫了我一声:“恒春,”唉,这回要出丑了。我干脆装着没听见,闭目塞耳地拉着同学跑到公路的另一边去。没走几步,像有一条无形的绳子缠着我一样,想往回走向张阿姨道歉,但又停止了脚步,我脸红了,这样做多没礼貌啊。

中午放学,我闪电般地溜进屋里,免得和她见面。刚放下书包,就听见一阵争吵声,我跑到张阿姨家的窗前一看,原来是她女儿的声音。“爸爸让你当售货员,你不干,干吗要去当个扫街的,让我们丢脸呢!”张阿姨微笑着说:“当个清洁工人有啥不好,你看那街道,到处堆满垃圾、树叶,苍蝇到处飞。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市容一片肮脏,我能看得过去吗?”张阿姨女儿没法,赌气走了。张阿姨眼里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失望和委屈,咬了下嘴唇,回厨房做饭去了。我看到这情景,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法了。

第二天,我背着书包上学去,看到张阿姨已经准备回家了,她像往常那样向我打个招呼。我走上去问:“张阿姨,你干吗偏要当清洁工人呢!”她笑着说:“要美容城市,需要清洁工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不怕累,不怕脏的。”望着张阿姨,我顿时醒悟了……

【赏析】本文一开头就交待了人物的身份,以此展开。通过对具体事例以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作细致描写,来反映人物的优秀品质,同时能联系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思想变化来阐述,使文章显得丰满。

我的外公

你乍看我的外公,一定说他是个朴实的老农民。真的,我不骗你,他总是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布衣,和农民的伯伯一模一样。

原先,我也很纳闷,外公一个人生活,每月三百多元工资,花得完吗?我曾问妈妈,妈妈告诉我:外公每月只拿五、六十元生活费,剩下的钱都交党费。我听了,惊奇得直吐舌头,干嘛交那么多党费呀,妈妈一讲我才明白。外公年轻时就研究土壤,他看到祖国那么穷,人民那么苦,决心建立我国的土壤学,立志“土壤救国”。可是旧中国没人关心这种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志愿才得以实现。残酷的现实教育了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此,外公毅然投身党的怀抱。

如今,外公已白发苍苍,年逾古稀,仍旧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他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六年前他被诊断患了胃癌,需要动手术,他唯恐失去研究土壤的工作能力,没有同意。六年过去了,外公还健在,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的名字——侯光炯登上了《人民日报》。他是怎样生活过来的?翻开外公的日记,有这样一段话:“无论是怎样,我总是愉快的,满意的,因为我在过去的历史中,已把土壤学的种子,深深地播入不少青少年的心中,随便我是死是活,这点种子是暴风雨所消灭不了的。”外公没有被病魔征服,他的生命之火仍在燃烧。

我要做外公那样的人,可做起来挺难的,有些事我都不理解。比如,他那么疼爱我,却一点儿好东西都不给我买,不是太小气了吗?

有一次,外公出访归来,我和妈妈到机场迎接。只见外公满面春风,提着大旅行皮箱,从飞机上走下来,可把我乐坏了。心想:有门儿,准保给我带好东西来了,我连蹦带跳地跑上前去问:“外公,给我带什么好东西来了?”外公愣了一下,伸手捏了一下我鼻子,笑呵呵地用四川腔调说:“小财迷,想要啥子好东西呀,录音机、大彩电?”我红着脸俯身打开箱子,一看,妈呀,带的什么呀,黄的、黑的……尽是土。

“真是个老抠门儿。”我一下说走了嘴,外公像没听见,一边走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这些“宝贝土”对改变祖国农业落后面貌的作用。外公说得激动起来,眼里放射出光彩,他抚摸着我的头和蔼地说:“外公给你好东西,只能美了你一个人,我带回珍贵的土壤标本,将来能为亿万人谋幸福,楠楠,外公是老抠门儿吗?”

看着面颊消瘦,饱经沧桑的外公,我羞得低下了头,心里说:“外公啊,您可不是老抠门儿!您是一心为事业的土壤学家,您是祖国知识分子的代表,您是我最好的外公。”想到这里,我双手抱起大旅行皮箱,跟着外公高高兴兴地走出首都机场。

【赏析】这篇习作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事例典型;二是特点突出。

小作者选择了外公把大部分工资交党费,出访外国归来没有捎回任何生活用品而带回大量的土壤标本这样两件典型事例来写。这些事是作者亲自目睹的,感受很深,所以才写得这样具体、感人。

小作者在选择材料上很注意突出外公的特点。如外貌描写及出国回来带的东西。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出这位老土壤学家对事业的热爱,更反映出外公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

我们的好班长

“鞋儿破,帽儿破……”每天,你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是他——我们的好班长李明上学来了。李明长得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衬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机灵活泼。他的心里装的是每一位同学。

一天中午放学后,李明关好班里的窗户,锁好门,正要回家。忽然看见班上的陈玲同学正坐在操场的旗杆下发愁,便赶忙跟上前。“陈玲,怎么啦?为什么还不回家?”“我的钥匙丢了,开不了自行车,怎么回家呢?”陈玲着急得差点要哭了。“嘿,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李明习惯地挥了挥手说,“你家里还有钥匙吧,我把自行车借给你,不就行了?”“不行,你家比我家还要远几倍,你没有自行车,回不了家呀!”李明连忙说。“没关系,我中午在学校买饼干吃,下午你再还我自行车就可以了。”“你爸爸妈妈不找你吗!陈玲总觉得过意不去。“我爸爸妈妈今天去看外婆了,你尽管骑我的车回家好了。”“我……。”陈玲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李明已把钥匙塞进她手里,转身跑了。望着李明远去的背影,陈玲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含着泪水,呆呆地站着……

“我是班长,是同学们的勤务员,我要做一个合格的勤务员。”这句话是李明的口头禅。一天,李明捧着一叠新书走进教室,同学们一看,正是盼望已久的英语练习册,大伙儿那股高兴的劲儿可高呢。一个个伸长双手,想拿练习册。“同学们,别急!个个都有份儿,请大家坐下来,我顺着发给你们。”班长说话了,同学们连忙坐在座位上等着。李明捧着练习册,一本一本地轻轻放在同学们的桌面上,发着发着,突然,李明皱了皱眉头,把上面的一本练习册偷偷地放在最下面,然后继续微笑着给同学们发练习册。但他这个动作自然逃不过同学们的眼睛。同学们感到很奇怪:“李明平时也从不自私呀!这次他怎么给自己藏一本呢?那本练习册一定比别的漂亮。”一会儿功夫,练习册发完了。李明拿着自己的那本。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李明,能把你的练习册给我们看看吗?”不知道什么时候,李明的身边已围满了同学,“有……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和你们的一样。”李明吞吞吐吐地说。“哼,那你为什么要偷偷地把这本练习册藏在最后面呢?”一个男同学问道。“对呀,你这是为什么?”“说呀!”同学们七嘴八舌地问。“我……我……。”李明一个劲地说“我,”却说不出别的话来,脸憋得通红。“我看看。”一个同学把手伸去要拿那本练习册。李明一急,举起手来阻拦,两手一碰,练习册便掉在地上。“呀?”同学们都叫了起来。原来,那本练习册因为装钉得不好,书皮已经破了一个大口子,难看极了。同学们一切都明白了,望着李明,一下子呆住了。突然,同学们把李明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李明,好样的!”“向你学习,我们的好班长。”同学们都高兴地叫了起来。然而,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这个“流血不流泪”的男子汉,却激动得掉了泪。

【赏析】本文以小见大,文意深刻,围绕“他的心里装着的是每一位同学”这一中心,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典型琐事;详略得当,语言、行动等描写生动逼真;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善于设置悬念,波澜起伏,既衬托突出中心,又吸引读者;结尾耐人寻味。

【习作提示】

▲《一个爱做好事的人》

提示:这篇作文人物的涉及不是两个,要不能是更多的。事情是好事,是这个人自觉去做的,题目说“爱做”,就是自动自觉去做。弄清了题目要求之后,还要设计一个情节,最后还要考虑层次和词语的准确性。

▲《我班的小能人》

提示:所写的人必须与自己同班。要通过一、二件事具体地表现出你所写的人的特点,一定要在“能人”上下工夫。注意选择的事件要集中地反映“小能人”的特点。

▲《学习的榜样》

提示:通过一、二件事写出最熟悉的一个人的好品质,好思想,并加以渲染,使读者心悦诚服地认为确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Ⅵ 六年级语文上册19课的内容

爱读书爱看书

Ⅶ 六年级上册语文19课

1、“我”为了避雨,进入内山书店去避雨。“我”想买《毁灭》这本书,版却因为自己缺权钱而露出了窘相。“我”与鲁迅先生短暂而令人激动的见面,鲁迅给“我”推荐书并且赠书的经过。“我”与鲁迅见过的“一面”,一直影响和激励着“我”。
2、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疾恶如仇,顽强奋斗的战士。

Ⅷ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要讲了什么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内山书店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事。
课文分两部分,先回忆版“我”同鲁迅权先生的一面之交,后讲述“一面”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回忆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交是课文重点展开叙述的。先写作者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交的原因:因为要等早班车回来,为了避雨,因此到内山书店去躲一躲。再写内山先生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窘,为鲁迅先生的出场作铺垫。接着重点记叙作者与鲁迅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这里既有对先生的外貌描写,又有对先生推荐书、送书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阅读全文

与模仿语文六年级上册的19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