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四年级语文《生命 生命》一文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真爱生命,互相友爱,乐于助人。
Ⅱ 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法有哪些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意味着语文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回,而且肩负着提升他们德育的重任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德育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意义,主要从语文教材、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小学德育目标及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目前小学德育的内容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并简要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第三部分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本文在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的同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学习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
Ⅲ 小学语文怎样渗透德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1世纪的学生,首先是爱国、守法,有健全的人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把“德”放在首位。可见“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一个人道德品质不好,而智力很高,学富五车,对社会的危害比一般人要大得多。而反之,一个人道德品质很好,而智力较差,对社会是有益的。因此,从小学开始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治基础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材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政治思想教育,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广泛性
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葡萄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新风尚的,《英雄王小二》《珍贵的教科书》《小英雄雨来》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反抗的民族气节,《北京亮起来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等等。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一个个德育教育整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小学语文教材是语言文字和思想情感的结合体
(一)语言文字是思想情感的载体
小学生学习语文,是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领会思想内容。因此,我们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语言文字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中。对于课文中那些准确、生动而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言,重点指导学生进行品析就能很好地把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陶治学生的情操。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做好德育的渗透就应该明确:语文教材是通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或景物来反映社会、反映生活,提示事物的某种属性的。这种形象的、直观的教育,比抽象的说教更有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渗透上下工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政治思想受到洗礼。
有些课文,可以通过讲解中心句、难句,去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对比,在领会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如《邱少云》一文中“我不忍心看,但又忍不住看”一句,通过第三人的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邱少云为祖国的解放,为了完成人民交给他们的任务,他宁可被大火活活烧死。表现了他遵守纪律,对祖国的热爱。在帮助学生理解邱少云行动的过程中,英雄人物对祖国爱的火种,也会点燃学生心灵中爱国的火花。再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在文中重复出现三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感情一次比一次加深,而第三次,强烈的爱国之情达到了高潮。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接受教育。
(二)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的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在课前教师就应该深挖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和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让学生在富有情感的、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素材中体验什么是情什么是理,什么是美和丑、是与非、爱与憎,从而陶治情操、净化心灵、丰富精神世界。这种激发情感式的教学应让学生多说、多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三、小学语文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教育信息的含蓄性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观点较为含蓄,教育信息往往隐含在语言文字之中,让读者自己去深思、去挖掘。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自觉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的素材,但不可以随意拨高,更不能牵强附会。
教材中的典型事例、场景,特别是采用了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的手法或采用了比喻等修辞的,既形象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都要求我们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细心阅读。同时,还要抓住词、句、段的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四、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教育途径的立体性
教育途径的立体性要求既重视课内以延伸课外。语文课的教学形式多样。但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也并非仅限于课内,课堂是语文课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教师要抓住理想、道德、情操和审美观念等具体的内容,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把这些形象化了的德育因素迁移给学生。这在课堂教学的各种形式、各个过程都能体现。如阅读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恰当地选取重点、难点和疑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启迪。通过这样的教育可以把学生原来的具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文章中的人物、事物,体会德育内涵,进行德育教育。
延伸课外就是将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活动与广阔的社会活动中去。如开展语文课外调查、了解社会新人新事、收集广播电视的社会新闻。正确认识现象,深挖德育因素、陶治情操,广泛地接受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