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翠鸟

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翠鸟

发布时间:2021-02-28 16:21:15

A. 《翠鸟》说课稿

1 《翠鸟》教案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靠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者: 218.57.65.* 2005-9-23 10:28 回复此发言

--------------------------------------------------------------------------------

2 《翠鸟》教案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

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 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 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作者: 218.57.65.* 2005-9-23 10:28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翠鸟》教案
《翠鸟》教案

作者:闪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487 更新时间:7/17/2003
北大附小 冯玲萍

课文说明:

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我们”对翠鸟的

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在读清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一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总 分” 的方法写一段话的方法。

4、练习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分清主次,找出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抓住段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板书课题: 18翠鸟

齐读课题。

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我们就带着大家的问提,深入学习课文。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3、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予,联系上下文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课文是怎样把翠鸟

“颜色非常鲜艳”讲具体的?

4、课文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的几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6、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一段有几甸话?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每句话讲的什么意思?

(1)“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说明什么?

(2)“尽管……可还是”说明什么?

(3)“苇秆摇晃,水波荡漾”都与翠鸟的哪些动作有关?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3、分组讨论:(投影)

(1 )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指导有语气地朗读裸文。

5、按“ 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投影)填课文内容填空:

四、学习第三自然殷。

!、齐读第三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们”喜爱翠鸟?

4、指导有语气朗读课文。

五、放录象。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六、齐读全文。

七、小结。

板书设计:

颜色鲜艳小巧玲拢

18 翠鸟 目光锐利动作敏捷

住在石壁上不容易捉

习题: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又鲜明又美丽 ( )

飞得很快 ( )

眼睛感觉灵敏( )

只可以看到,但看起来不很清楚一~长( )

形容时间极短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颜色( ) 羽毛( )眼睛() 水波( )

B. 谁有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说课稿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三、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C. 急求一篇三年级《翠鸟》的说课稿!!请帮忙

http://www.zhyww.cn/xxja/rjb/snjs/200807/9670.html

我给你找的网址,没病毒哦 我看过了回 你下文件就行答

D. 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免费说课稿

四下说课稿
《忆江南》
一、说教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唤起人们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反问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诗,更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同时,“词”这种体裁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觉中国经典诗词的无限魅力。
二、说设计思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灿烂奇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自己都曾切身体会到:教师激情有余,学生悟性不足;教师情有独钟,学生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往往由于教师在教学上的情感灌输,造成学生的情感距离,未体现经典诗词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本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语文新课标中“以读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字;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渗透古诗词教学“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力求营造一种“简约而不简单,随意却不随便”的和谐语文课堂。
本首词的教学过程我设定为四个环节: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二)“胖”读全词,古词新谈。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忆”导入,情境揭题。
1、(师生问好后,教师板书“忆”字)
①师:请同学们读这个字。能给“忆”字组几个词吗?
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这个字的呢?
(课件一:演示“忆”的演变过程)
②师:由此,你想到了“忆”的本意是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回想、思念)。
③师:古往今来,有人思念家乡,有人思念亲人,也有人思念故友,今天,我们将和诗人白居易一同去“思念江南”。(板书:江南,学生齐读课题)
2、师: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二:江南风光视频:小桥、流水、垂柳、凉亭……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的录音伴奏)。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配上乐曲可以唱。词不同于诗,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为长短句。《忆江南》这首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人白居易50多岁时曾在江南的苏州、杭州任职做官,江南的秀丽风光给他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以后,他对江南依旧魂牵梦萦,67岁那年,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忆江南》。
(教师配着古乐范读)
[设计理念:教师巧妙地把词、作者和写作背景与江南美景融为一体,在这种无意注意之下,教师细腻、传神、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心中荡漾起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种渴望要了解,朗读这首诗的心情,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热情。]
(二)“胖”读全词,古诗新谈。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教师刚才的范读已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求知欲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胖”读全词,不在于质好,只在于量大,让学生在反复自由地读字、读词、读句的训练过程中,先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悟诗的意境。]
这一环节分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1、学生自由朗读并提出循序渐进的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通顺,争取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出示课件三:重要词的注解。
要求:
①根据注释读懂词的大意,不懂的地方能质疑提问并作上记号。
②书写“谙”字两个,在自己与同伴都认为美观的字下画“☆”。
(三)“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设计理念:一个既浅又俗的“好”字,包罗了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作者的赞扬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只因“好”字之甚,方能“忆”之不休,“好”和“忆”二字在词中相互验证,相得益彰,实为绝妙之笔]
1、品析佳句,引导想象。
(1)江南好,好在何处?(景美)
(2)词中写了哪些景物?用“ ”把它画出来。(太阳、花、水、春天)
(3)分别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写?(色彩)
教师引导学生口头填充:
( )的花儿 ( )的江水
( )的太阳 ( )的春天
课件四出示:“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①轻读句子。
②说说这个句子写得怎样?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③把词中的“胜”换成“似”、“像”,比较朗读,进一步理解“胜”的妙处。
④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花为什么会绿如蓝呢?
(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
⑤心诵词句。(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
课件五:出示江南美景图:日出→江花→江水→全景。
①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这时的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②如果你身临其境,你会怎么说?会怎么做?(会大声感叹,会把它画下来,拍下来,会流连忘返……)
2、搜寻词眼,品读“江南好”。
师:刚才,大家解译词意,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不知不觉就把这首词读“胖”了。如果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全写下来,那该是多长一篇文章啊!但我们看这首词,它只有几个字?(27字)。这就是词的优美、简洁、凝练、含蓄的魅力所在。
想把这首诗读“瘦”吗?请再放声地读读全词,看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词语?找找整首词是围绕哪一个词来写的?
提问引导学生质疑:江南好,除了景色美,还好在哪些地方呢?(引导学生说:天气好、人好、人杰地灵、美食多……),师:一个“好”字,包罗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和向往之情,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当时赞美、回忆江南的表情、神态来读,或者想像诗人作诗的心情,大声的赞诵读,或小声的感叹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四)牵引“忆”线,拓展延情。
师反问:对比洛阳,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叫诗人怎“能不忆江南”呢?
1、对比句子,说说更喜欢哪句?为什么?
出示课件六:能不忆江南?
应该忆江南。
2、创设情境,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对他和他的感情非常深厚,在他辞官离任时,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出示课件七:引导学生读一遍,课件更换一种字体。
师: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师: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
生接着读——“能不忆江南?”
再次对着你对《忆江南》的独特感受,齐读全词。
3、结束语:同学们,古诗词是我国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好的古诗词、好的现代文一定要背,我们正处在背诵诗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我的老师曾送给我一句话,今天我想把它送给大家:谁拥有了语言,谁就拥有了智慧。谢谢大家,下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望洞庭》说课稿

【说教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 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 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 “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 “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揭题 1、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 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略) 3、 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 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动听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如此美景,也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5、 多媒体出示诗和音乐,师范读。(设计意图: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社会上去观察、调查、访问。例如要求学生课外查询有关洞庭湖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如课外书籍、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获得信息。另一方面,我们要把大世界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根据教育目标对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与调整,沟通学生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桥梁,为学科课程提供广泛的感性背景,为课本知识的运用提供实践的平台。例如在教学中播放洞庭湖的图片等。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迷人风光,并配以和谐的音乐,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协调。)二、精读会意 1、 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 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一)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 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二)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设置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常见的大盘子,但它使用白银做成的,银光闪闪,随后老师说:“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你看到了吗? 这是你有什么感觉?”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与书上的插图比一比,像吗? 这里,诗人把月夜下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设计意图:朗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教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使学生对古诗有更为具体的直观感受,设置了一个想象的情境,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氛围,与儿童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追求的是儿童在课堂中的快乐生活。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一读再读,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切实体会到这个比喻的精妙,并且在读中培养语感。)
三、朗读悟情让学生连贯诗意,描绘意境。洞庭山水美,而这首诗写得更美,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配乐指导吟诵。(设计意图: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并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并配以优美和谐的古乐,更有韵味了。)
四、延伸拓展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都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这样的美景又引来了一位大诗人——孟浩然,他由景感怀,写下了《望洞庭赠张丞相》,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学一下。(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程度,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延伸,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延伸,引领其向更远更广阔的境界提升,拓宽学生施展各自才能的天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
五、总结同学们,洞庭湖风光无限,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ィ煤玫亓炻砸幌伦婀慕跣宸绻猓?
六、作业 1、 用钢笔描红 2、 想象《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说课稿
启慧编辑
浙江省青田县城东小学 叶如丽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省编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2.教学目标
(l)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美的情感。
(2)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提纲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
(4)能仿照句式写景物。
3.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2、3自然段,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具体报写的写作方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的难点。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会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和课文的意思。学习课文第一段。完成课堂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李习课文第二段,理解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读熟课文。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4、5题。
第三课时:学习课文第三段,总结全文。按课后练习题3的提纲背诵课文。完成第7、6题,听写词语。
5.教具准备
小黑板一块,写有重点句段投影片若干张、投影仪、《桂林山水》录像带、录像机。
【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2、3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板画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理解重点词句。
2.举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学要求相同,运用举一反三法,通过反复训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朗读体会法:通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说学法】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说程序】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桂林去玩。我想,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迷蒙云雾,那里的绿树红花,一定会使你以为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上课一开始,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I.请同学们看《桂林山水》的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丽风光,课文语言的优美。
2.提出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
(2)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3)课文可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3.检查预习情况,轮读课文。
4.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疑难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三)举一反三学课文,品词赏句悟感情。
1.学习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自然段,提问:“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它和全文有什么关系?在一定的语境中辨析近义词“观赏”与“欣赏”。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①用“。。。”圈
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语。②用“~~~”划出具体描写特点的句子。
(2)检查思考题①,板书:水:静清绿
(3)检查思考题②,投影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①小黑板出示句子,读读比比它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②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试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组句子,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理解“瑕”、“翡翠”的意思。
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漓江的水写得这般奇丽?
④教师设计—组举—反三的句子训练,投影出示句子:
a.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b.教室里真安静啊,安静得()。
(4)课文第一句还写了大海、西湖,它们美在哪儿?
这一段写漓江的水,为什么还要写大海、西湖?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描绘得非常生动、形象。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的?讨论后板书:读——找——品——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悟学法,使学法得到真正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运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用“读、找、品、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板画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4.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5.指导朗读,激发情感。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描述生动、形象,有利于朗读训练。再次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四)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复习阅读提示,明确单元训练重点。
2.出示段意。(课后题2)
3.学生归纳、讲评。
(五)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1.按照板书,小结全文。
2.运用课后思考题3提供的提纲,指导背诵课文。
学生练习背诵。通过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组背等多种形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指导背诵,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形象直观,新颖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说课稿
启慧编辑
福建省南安市水头中心小学陈熙玲
【说教材】

阅读全文

与四年级语文下册说课稿翠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