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怎样评课
小学语文高年级评课参照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2.教学设计是否能够体现教研专题。
3.教学过程是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
4.学生是否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5.学生是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情感的体验。
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评课稿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试以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一次借班上课苏教版五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孙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孙悟空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能力也不是很强,开始的时候,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调动的语言实在精彩:同学们,如果你提的问题与你的同桌一样,你们都是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的问题与同桌不同,有两种办法------你能回答他的问题,证明你比他强,你当当小老师,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请你向他请教,因为他提出了你没有发觉而且又不能解答的问题。一番话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老师一声“开始”,整个课堂已经沸腾起来。可想而知,后来学生的问题真是精彩纷呈,几乎个个出采,上台写上自己问题及大名的学生达十人之多。从学生问“扫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问“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最后,面对那满黑板的问题,孙老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选一个最重要的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希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经常呼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是学生真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吗?真的会吗?我觉得孙双金老师就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这节课也的确当之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怪圈的倾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还是举孙老师这课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爬天游峰是很累的,而老人却不觉得累,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句。第二步,学生找到了“九百多级,飘飘悠悠”等词语后,体会天游峰的险峻,老人的轻松自在,并读出意思。第三步读中感悟,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赛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从以上课例可以得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四、随机点评显示师生智慧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但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下面我先摘录一些本课例中的评价语言:
1、(学生问为什么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2、(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回到住地?)笑声不可能伴随着回到住地,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思想家。
3、(生读书声音太小)你们都是悄悄地赞美,(生笑)我们放声赞美一遍,好不好?
4、(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与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为什么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何意?这个问题连我老师都没有想过。第一次写的是什么?第二次又写什么?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要做到:
①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当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②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③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
④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记得斯霞老师上课时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党的十大在哪儿召开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机里召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答案,但斯老师没有否定,而是启发道:“你是从收音机听到的吧?”小朋友点点头,老师接着启发:“收音机里说十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呢?”学生回答:“在北京召开的。”看,让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靠的就是老师的循循善诱。
⑤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⑥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❷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六课教学评课记录
16、找骆驼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准文中加拼音的字词。
2、有感情版地朗读课文,体权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表现的不同心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络驼的特点的。
4、感悟“用心观察,就能有所发现”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同学互相提问等方式学习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由读、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对老人观察到的现象和判断的结果作对应分析,弄清现象与判断、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发现的乐趣,学会具体分析观察到的现象,仔细思考,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❸ 小学三年级语文李时珍评课稿
说理念:以人为本,关注学生。
新课标说:“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逐步让学生走进鲜活的文本,感悟文本语言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学情:知根知底,因材施教
三年级的学生在识字方面,可以让他们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教师当堂复习巩固,来学习文章中的生字。学生们已经学会了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字词并通过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感悟真谛。三年级的学生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说教法:以读为本,以读促学。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教材训练为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采用多变的手段,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地去探求有趣的知识,尝试学习的成功,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学习热情。
说学法:自主探究,科学创新
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步步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学习作者观察问题的方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理解、感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的目的。
说教材:走进文本,潜心研读。
《李时珍》这篇课文是一篇简单的人物传记,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年的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事迹。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改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想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字11个,写字七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品质的写法。培养学生概括要点,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学习李时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说教学课时:2课时
说教学流程:以读为本,生动课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读课文。
3、初步学习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导语:同学们,中国是文明古国,医学发达,有着辉煌的成就。
2、出示课件2 望 闻 问 切四字诊断成为中医诊病的瑰宝。大家读读图片上四句话。
3、出示课件3
同学们请看我国古代五位著名的医生
他们分别是岐伯 张仲景 华佗李时珍 扁鹊。
4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4 李时珍简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我国古代名医,中医诊断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下文学习李时珍学医,行医,采药等事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吗?下面老师检查同学们预习效果。
1、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师: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听听这些同学读的效果。
a学生评价读书的效果。
b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集体订正。
c 开火车读生字。
d 寻找生字字形异同,提出难写的字,讨论解决。
2、出示课件4 检查学生自学新词的情况。
a 赛读词语读准音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b理解字义.说方法。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字词的能力。)
3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a下面我们快速看课文,思考每小段写了什么?(学生可以多种交流)
b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不论学生讲的多少,全面不全面都可以。
(设计意图:开放学生思维,发散课文的主题思想,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进入思维活跃的状态)
4请一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讨论交流
师小结:这一课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研究药物,写成《本草纲目》的事迹。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问题的能力。)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习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体会课文中通过事迹表现李时珍精神品质的写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培养学生学习李时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识
师:同学们,谁说说李时珍做了那些事情?
(立志学医,研究药物,写成《本草纲目》)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问题走进文本。
(这一教学设计复习旧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深入品读课文
A 、学习一、二段(立志学医)
1出示课件1 (第一段文字)
大家小声地读。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尽情地汇报。教师相机进行评价。
李时珍为什么要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穷人没有钱,李时珍的父子不是为了钱来行医的,而是为了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
教师小结:原来李时珍家世代行医,父亲同情穷人。李时珍从小耳濡目染,医生能够为病人解除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我们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用对李时珍敬佩、赞美的语气来读)
大家试试读读。
(设计意图:重在让学生知道高尚医德:救死扶伤,为病人解除痛苦。而李时珍从小就有一颗为穷人治病的博爱之心。)
2师:据说在那时候行医被人瞧不起,李时珍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可是后来父亲怎么又同意了呢?这里还有着不平常的经历。同桌一起读第二段并讨论。
交流汇报:哪儿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呢?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出李时珍留心自学医学和他学得很好的事例两句。)
师:你们夸夸李时珍。(真聪明 真棒 )
我们就用这种感情读这一段。
个别女生读。学生评价读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使学生明白李时珍小时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在医学方面天资聪明能自学成医生。)
B、学习第三、四段——(研究药物书)
出示药方课件(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药方,了解药方的药性药效要准确无误。为下文认识旧药物书的缺点。)
1、师引导: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请同学们默读三、四段思考: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用自己的语言,最好用2字来概括一下。
讨论交流(不全 不详 不准)
师: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记错了药性药效时?他想到了什么?(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
谁有感情的读这一句?
用什么语气读?(担心的)
于是他决心做一件什么事情?
(写一本完善的药物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旧的药物书的不足,并且有误人生命的危险,明白这样写李时珍要编一部新的药物书势在必行。)
2师:为了编这部书李时珍做了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第四段,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说说讲了那些事情?从每件事情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象情境。
交流汇报
(采药时的艰辛、尝药时的苦涩及危险、访药时虚心求教。)
我们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
(读出李时珍废寝忘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师范读这一段,学生听,体会文中的感情。
(设计意图:让学习从粗读到细读。从字面意思理解到想象文字深处的内涵。让学生把握人物的严谨的态度和废寝忘食的工作精神。)
C、学习最后一段。(编成《本草纲目》)
师导: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写了一部什么书?
出示课件 本草纲目
1谁来介绍这部书?
2李时珍写这部书用了多长时间?
3哪些词语写出了这部书的伟大?
4你是怎么知道的?不错对课文很熟悉啊!
课件出示 最后一段文字
那我们怎样才读出这一段的感情呢?(赞美的 惊叹的语气读)学生试读,指导读哪些地方要突出,读重音?
出示课件中强调的词语
大家再读读?个别男生读读。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本草纲目》这部著作伟大的医学价值。这充分肯定说明了李时珍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师:李时珍从立志行医、研究实践、到写成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药物书的完成无不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想想这本书从明朝到现在多少中医依据它治愈多少病人啊!李时珍为人类的医学做出的贡献有多么大啊!我们从李时珍身上学到那些优秀的品质呢?
学生从不同的点展现自己的感悟都可以。
出示课件12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篇文章中,较丰满的体会人物的思想,让学生受到启发,从而更好的学习他人优点,做好自己。)
四、课后作业:
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发现有趣的事儿。(写一篇短文)(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李时珍
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立 志: 为穷人治病 (伟大)
学 医: 处处留心 暗自记药方(观察)
发 现: 不全 不详 不准(不完善的)
写 书: 采药 尝药 问药(
《本草纲目》: 中国古代的网络全书
教学反思:
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在第一课时学习后,学生初步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深层次的问题。这三个问题:1、立志学医、2、研究药物、3、社会实践。每一问题抓住关键的句子加深理解。在第四段中,李时珍采药、尝药、问药三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经验对访药进行对话训练。由于李时珍的不懈努力,因此才编写成了伟大著作《本草纲目》,从而让学生明白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正如课标说:“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个问题板块采用不同模式进行。第一板块自己小声读,学生发现知识,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指导感情朗读。第二板块师用过渡句引导生默读思考旧的药物书不足。提出“病人吃错药多危险”关键句,从而让学生明白李时珍为什么要编一本新的药物书。进入全文的重点段第四段。出示自主合作探究要求。了解李时珍是怎样采药,尝药,访药的。第三板块抓住《本草纲目》这个关键的书名,课件出示它让学生说说相关的语句,怎样完成这本书及它的价值。
有效发挥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才能上完这样一课内涵深厚的课文。古代中医及古代名医的了解。药方的简介。实践活动的图片等等课件直观有效的帮助学生对这些遥远的知识熟悉掌握。
思考:如何让学生自己质疑解难?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研究发现学生学习的规律。
附:
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