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九课课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九课课文

发布时间:2021-02-25 05:42:44

Ⅰ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9课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9课《生命生命》
【近义词】
跃动──跳动
骚扰──干扰
强烈──猛烈
鲜明──鲜活
包含──蕴含
震撼──震动
【反义词】
强──弱
短暂──长久
有限──无限

Ⅱ 语文四年级下册关于第19课的知识

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 19 生命 生命(集体备课初稿)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它属于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文章。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具体到对《生命 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手段,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生命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2、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师:学习了《触摸春天》,我们已经知道:安静虽然是一位盲童,可她的生命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阅读了《永生的眼睛》,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关注他人,人生会更有意义。关于生命,我们还有太多的话题。

2、板书;生命 生命 齐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3、生谈论交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的表达效果。

4、师总结: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文章的标点符号、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能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评议朗读情况。

重点读好以下词语:(随机学习生字词语)

欲望 不屈 震撼 茁壮 糟蹋 听诊器 有限 骚扰
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a.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b.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c.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d.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的情感。

3、生默读课文,思考:生命是什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到了生命的存在?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

4、反馈交流读后所得。师生梳理总结课文的三个事例,并随机板书:

⑴ 飞蛾求生欲望强烈。

⑵ 瓜苗破土不屈抗争。

⑶ 心脏跳动令我震撼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1、齐读课文。
2、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幻灯片出示填空内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香瓜苗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心脏 ;

四、 小结本课

1、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就是香瓜苗不屈的抗争、茁壮地生长;生命就是我们心脏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生命是一首诗;生命是一支歌。我们赞美它,更要珍爱它。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
附: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生 飞蛾求生的欲望 强烈

是 瓜苗破土的不屈 顽强

么 心脏沉稳的跳动 震撼

Ⅲ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乡下人家》思维导图怎么写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乡下人家》思维导图如下:

《乡下人家》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了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

Ⅳ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9课内容。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读31个字,认识字形,读准字音。会写35个字,正确掌握字形,能按田字格里的范字写
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2.理解课文,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家的崇高品质增强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3.在阅读中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表演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感悟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式,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用“并且”造句。
掌握与“宛如”、“约莫”意思相近的词语。继续运用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的方法进行阅读,深入理解课文。
5.通过收集资料、说、写调查报告,促进学生接触、了解社会,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口语表达
和写作能力。
6.促进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收集并记忆科学家名言。
7.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认真观察每一个会写字,指导学生写好生字。

知识架构
本单元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文艺性的说明文,有故事,有调查报告等。《卫星比武》通过孩子们观看的电影介绍了几种人造卫星的特点和用途;《巴斯德征服狂犬病》介绍了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征服狂犬病,造福人类的故事;《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通过对小树的死因的调查、分析及所得出的结论呼吁人们增强环保意识,避免人为地破坏绿化成果。《绿色记事本》则通过小奥茨和同学们的环保周记,教育孩子们环保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语文百花园”中的积少成多、阅读平台和语文大课堂也都是围绕着科学、环保这一主题设计的。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

2. 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3. 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

4.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课时划分
9、卫 星 比 武 2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2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2

12、绿色记事本 1

语文百花园三 3

Ⅳ 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9课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3、学会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摇篮”、“掺和”、“装饰”等主要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学法指导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体会维也纳的历史、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音乐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学生收集有关音乐家及关于维也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多媒体播放欧洲古典音乐〕

同学们,悠扬的旋律让我们心情舒畅,激昂的旋律让我们振奋,音乐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有一个地方被人们称作——音乐之都,那就是维也纳〔板书课题〕。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维也纳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学目标:

⑴、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⑵、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⑶、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汇报自学效果:

⑴、出示生字,指名读,注意正音。

⑵、指名学生领读。

⑶、同桌互读正音。

⑷、质疑,解疑。

三、自主学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第一段,想象维也纳是什么样的。〔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听后交流心目中维也纳的样子。

3、你们想欣赏维也纳风光吗?〔多媒体视频欣赏〕

4、看了这么美的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

5、“音乐之都”就坐落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之中,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维也纳的美丽。

(二)学习2-4自然段

1、自读2-4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称维也纳为音乐之都。

2、各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理由一: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①摇篮是什么意思?文中为什么这样说?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看,为什么把维也纳称为古典音乐的摇篮。

③用“摇篮”造句。

④指导朗读。

理由二: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①“装饰”一词什么意思?

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③〔多媒体播放维也纳录相片段〕,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④再读课文,抓住“到处、就连……也……”等词语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理由三: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学生自读课文,媒体播放不同旋律的音乐让学生感悟。〕

②“掺和”是什么意思?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芳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③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维也纳的人们特别喜爱音乐,离不开音乐呢?〔引导学生找出: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也都要奏一曲,这几乎成了习惯等地方感悟〕

④〔播放音乐〕品读课文,体会在维也纳音乐的无处不在。

四、总结并学习写法

同学们,2-4自然段中每一段都有一个中心句,大家能找出吗?(学生回答……)这样先总写,后分写的写法称为“总分”结构。下面请同学们以“我爱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中心句,结合本节课学习的课文,用“总——分”的结构,来说说自己喜爱维也纳的理由。

〔学生练笔并交流〕

Ⅵ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十九课二十课的生字分别是什么

扰(打扰)(扰民)。

欲(欲望)(欲求)。

屈(屈原)(不屈)。内

茁(茁壮)容(茁实)。

诊(诊断)(诊所)。

撼(撼动)(摇撼)。

蹋(蹋地)(蹋蹋)。

限(有限)(无限)。


(6)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九课课文扩展阅读

一类字举例如下:

1、一画:

一、乙、〇

2、二画:

二、十、丁、厂、七、卜、人、入、八、九、几、儿、了、力、乃、刀、又

3、三画:

三、于、干、亏、士、工、土、才、寸、下、大、丈、与、万、上、小、口、巾、山、千、乞、川、亿、个、勺、久、凡、及、夕、丸、么、广、亡、门、义、之、尸、弓、己、已、子、卫、也、女、飞、刃、习、叉、马、乡。

Ⅶ 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第十九课的课文。

十九课是写名胜古迹的?

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笔记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文章没有背景的渲染,像是素描直接进入肖像描画,这一句勾画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突出了他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下文就这两个特征展开描述: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脸膛;眉毛宽约一指,朝上倒竖;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分别描述之后,又用一句作结:“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总结之后再一次突现特点:托尔斯泰的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一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但不给人以嗦重复之感,反而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这就是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而浓墨重彩的描绘,又来自于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大肆铺排: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些句子中不仅有比喻,而且比喻中有夸张,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作者先用“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去除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并且凭借托尔斯泰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荡开一笔,仿佛要撩起托翁的胡须让读者进一步逼视他的面部“造型”。这一段作者同前一段一样,仍是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刻画托翁的面部特征: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就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等等。总之,托翁的面部“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作者写道:“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作者抓住托翁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毫无避讳,展示出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从穿戴方面看,“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从职业方面看,既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可能同一帮酒徒鬼混;既可能是面包商,也可能是大主教。事实上,托尔斯泰在真实的生活中与普通人也没有区别,作者进一步写道:做学生的时候,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与他的战友没有什么两样;在乡间生活,也雷同于乡绅角色;坐在马车上,谁是马车夫,会叫人猜错;与农民交谈,就俨然是位农民。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详见参考资料)。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作者生动描述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通过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一段同时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上来。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一块玻璃。”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心情的变化引起了眼神的变化。”“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灿然笑意。”在这一段里,作者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有时比喻中有夸张,而且连续运用两组排比句式描写托尔斯泰的“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最后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至此,我们对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才豁然释怀,原来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作者进而写道:“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一段都是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身后编成的全集多达90卷。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有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也就理解了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出如此的评价。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Ⅸ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9课课文

19.生命复 生命
我常常想;制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即使他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有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绝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九课课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