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二年级上册语文借镜子

二年级上册语文借镜子

发布时间:2021-02-24 18:40:07

1. 急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教案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 内容 思想 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 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 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 二 课 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 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 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 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 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 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 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 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 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 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 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 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 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 陈敏云 王小霞 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 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2.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复习资料(要全!)

我也是1月9日考的呢。复习资料的话虽然可能不是你想要的但应该会有助于你考试。这个虽然不是我自己打出来的但是我有看过而且修改过了。应该是没问题的。本来我打在文档上重要地方是有颜色的,但这里不能标色。

第一、二单元重点
1、山中访友
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2、课后习题:
(1)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
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这样写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3、草虫的村落
1、《草虫的村落》的作者是(郭枫)。
2、课后习题:
(1)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印象最深的有哪些。
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
3、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 ,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 ) ;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 ) ;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 ) ;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村落,原本是人聚居的地方,而课文中,作者赋予草虫人的生活形态。草虫的村落,其实无非就是(草虫居住的洞穴) ,但在作者的眼里,它和人类的生活天地没有两样。那里有(街道,有小巷,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 ,它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更有着高雅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但会享受生活,还会创造生活。
4、文章整体结构以及各部分内容:(略)

5、詹天佑
1、主要内容及中心
2、课文是从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3、(1)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课文的许多地方都表现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如.面对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嘲笑.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创造性地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等等,都体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才能。
4、默读课文,知道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什么不同方法。

6、怀念母亲
1、《怀念母亲》一课的作者是(季羡林)。对课题的理解及作者的情感: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

2、①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频来入梦”的意思是祖国母亲经常到梦中来。作者远离故土,身居异国他乡,犹如孩子离开母亲的怀抱,心中无限思念。尤其作者是第一次离开祖国,心中不断涌现祖国的身影,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所以“祖国母亲”不断在梦中浮现。
②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作者通过比较的方式,将自己对祖国母亲的怀念充分表达出来。因为作者身在异国小城,心中有忧愁、有思念;但是不断回想起故国的亲朋好友,感到他们无处不在,心中自然又多了一丝安慰、一些宽心、一点甜蜜,他们是那样牢固地烙印在自己的记忆深处,在作者孤寂时陪伴着他。所以作者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虽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③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在作者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眼睛里写满了对儿子的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思念。

三、四单元内容重点
9、穷人
1、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2、中心思想: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作家作品: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童年》 、 《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
4、课文中省略号的主要作用:
课文中省略号的作用——课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主要作用有:
(1)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如,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
(2)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如,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3)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如,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如, “我嘛……缝缝补补……”
5、理解重点语段: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 “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儿后,面对自己的五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紧张、担忧,她不知道丈夫会说什么,觉得自己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负担,觉得对不起他;她担心丈夫突然回来,不知道怎么告诉丈夫自己把孤儿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宁可让丈夫揍一顿,也要收养孤儿。课文真实地展现了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使人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的心灵。
省略号的连续运用,表明桑娜当时的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逼真地写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11、唯一的听众(作者:落雪)
2、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3、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
4、语句理解:
(1)“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
老人并没有耳聋,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她为维护我的自尊,帮我树立自信,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老人谎称自己耳聋。
(2)“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
理解:这“从未有过的感觉”就是被人肯定的快乐。而这恰恰来自于老人的陪伴,来自于老人的夸奖。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 “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

13、只有一个地球
说明方法以及作用: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 举例子具体真切 作比较突出强调 打比方形象生动 。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作者:西雅图)
1、文章结构:总分总
2、文体:演讲稿
3、课后第2题:
(1)“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
理解: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而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2)“任何降临在大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理解: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将人类的生存与大地的密切关系。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
理解: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也没有权利,也不可能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神圣的大地。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万物,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

第五单元
17、少年闰土
1、作家、及作品——(资料袋)
2、正音:“正”、“佛”、“行”、“供”、“畜”
*3、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件事,闰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参P148
要点:雪地捕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看瓜刺猹——机智勇敢;海边拾贝——生活丰富多彩。潮汛看鱼—见多识广
闰土是一个见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参P142参P143参P147 与四件事留下的印象不完全一致
4、关于“捕鸟”,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
要点:捕鸟的时间——下大雪;捕鸟的地点——沙地上;捕鸟的方法——支起大竹匾,撒下秕谷,鸟来吃时,拉绳子;捕鸟的结果——各种鸟都有。闰土聪明能干,是一个捕鸟能手。
*5、谈谈对“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
自然,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
6、四件事情,作者写得有详有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闰土的特点。
7、破折号、括号的用法——补充说明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多音字:冠、号、 数
2、四字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北风怒号、饱经风霜、失声痛哭
匆匆忙忙、马马虎虎、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作者是周晔,表达出她对鲁迅先生的怀念、热爱、敬仰之情。
*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回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文的段落以(空行)为标志,分别叙述了四件事: 谈《水浒传》(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 、 讲碰壁(伯父笑谈“碰壁”抨击旧社会 ) 、 救车夫(伯父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 关心女佣(伯父关心女佣) 。
①笑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
②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
③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④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
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5、句子理解:
(1)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理解: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语言描写中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反问句) 理解: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 “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
理解: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 ,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6、 救助车夫一段,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 ,突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
7、以空行为标志,文章分为几部分?说说第一部分与其他部分的联系。
要点:五部分;第一段是总述——深受爱戴,后几段是分述——受到爱戴的原因。 参P154

第六单元
重点背默前4首古诗及书下注释。

第七单元
21老人与海鸥
1、字音:塑料、饼干、撮起、亲昵、啧啧、滇池、旋涡
2、主要内容及中心:课文主要讲了(每年冬天,一位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为海鸥送餐,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老人去世后,海鸥们不约而同地为老人送行)的事,表达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
*3、意想不到的事指什么?
要点:①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②纷纷落地、站成两排、肃立不动,③朝遗像扑过来、大声鸣叫,翅膀扑得那样近。
*4、重点语句理解:
(1)“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要点:老人喂,海鸥吃,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谐! 海鸥有节奏地翻飞着雪白的翅膀,那场面,像一幅灵动的画,更像一首美妙的歌。使我们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美好的深厚情感。(细节描写) (2)“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要点:海鸥用“鸣叫”、“扑”、“飞”成“漩涡”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舍不得离开老人,表达对老人的留恋,表现出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美好的深厚情感。(场面描写)
5、体会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23《最后一头战象》
1、正音:势不可当、摩挲、扑喇喇、浴血搏杀
2、积累词语:焦躁不安、漫不经心、久别重逢、横遭不幸、震耳欲聋、浴血搏杀、
炯炯有神、威风凛凛、排山倒海、 泣不成声
3、作者是 沈石溪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第七条猎狗》(课外书屋)
4《最后一头战象》以 时间 为序,依次记叙了英雄垂暮、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四个感人情节。歌颂了战象嘎羧忠诚 、善良、重情义 的高尚情怀。
*5、(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的具体描写,突出嘎羧忠诚、善良的高尚情怀。)

第八单元
25伯牙绝弦
1、相传愈伯牙和钟子期是春秋时代的人,《伯牙绝弦》讲的是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让我们感受到朋友间真挚的感情。
*2、背默课文、注释,对照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1)伯 牙 鼓 琴,志 在 高 山,钟 子 期曰:“善 哉,峨 峨 兮 若 泰 山!”
句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体会:俞伯牙琴艺高超,钟子期很会欣赏,他们两人相互理解、欣赏是知音。
(2)伯 牙 所 念,钟 子 期 必 得 之。
句意: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一定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3)子 期 死,伯 牙 谓 世 再 无 知 音,乃 破 琴 绝 弦,终 身 不 复 鼓。
句意: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体会:伯牙为失去知音而悲痛欲绝,弃绝专长爱好,表示悼念。表现出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对知音的理解;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26 月光曲
1、《月光曲》又叫《月光鸣奏曲》《月光》。贝多芬弹奏了(三十七)支钢琴曲?第(十四)支是《月光曲》。
2、想一想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人兄妹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女孩热爱音乐、善解人意感动了贝多芬,走进屋弹奏一曲;失明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激发了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所以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3、.听着琴声,皮鞋匠兄妹好像看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答: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 。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 ,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舒缓流畅—快速有力—逐渐增强—高亢激昂)

3. 鲁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课 课件或教案 急求!!!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人手1份短文材料(提纲);
2、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概念入手,揭示课题。
明确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哪些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二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三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一)复习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
1、复习课文
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2、讨论,小结,让学生明确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如:连接各部分意思,提问题想答案……)
(二)复习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
1、复习课文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到的思想,要求学生思考:怎样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课文 内容 思想 从重点词句段体会
《荔枝》 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一夜的工作》 讲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一篇稿子时,目睹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
2、讨论、小结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即:边读边问为什么(抓住主要词句段)]
三、综合运用,拓展延伸。
1、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抓住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
2、分发提纲,出示短文《借镜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3、师生共同评议、交流。
4、师小结,鼓励:瞧!大家已经能够把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了,真聪明!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回去请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运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第 二 课 时
(三)复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1、复习课文(仍以上述课文为例),想想这些课文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小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阅读课外短文,要求运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

突出复习特点 发挥主体作用
——“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阅读复习课设计说明
安溪实小 林毅斌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以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为教学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体会、归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并学会灵活地运用,做到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教学的重难点,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指导思想,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现说明如下:
一、营造和谐环境 激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此,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
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复习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内容丰富,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文体各异,有记叙、说明、议论……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存在差异。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复习中去,我们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选相结合,通过推荐典型性的课文,如11册的《开国大典》《荔枝》《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鸟的天堂》,12册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詹天佑》《草船借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让学生选择;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文复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习
语文学习活动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显性的自主参与活动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亲身体验,弘扬个性。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努力把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统一起来。独立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确确实实地读书思考,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表达的思想。合作性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思想的见解。在学习方法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复习课文,既可以按照自己平时养成的习惯进行学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时最常用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复习课文时,可以是默读、轻声读、诵读等等,也可以是边读边画、边读边想、边读边议等等。
二、把握复习重点 启发自主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促进学生真正掌握“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并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于阅读实践活动之中,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来引导:
1、从自主复习中 引导感知方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读书思考,梳理学习的过程,从中感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2、从自主交流中 引导领会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对概括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方法已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合作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获取有关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信息量,并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归纳、梳理,对有效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帮助学生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既可以采用连接各部分的意思,也可以采用提问题想答案等基本方法;从内容体会文章思想的常用方法就是边读边问为什么,也就是抓住课文的主要词句段来体会的方法。
3、从自主练习中 引导运用方法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规律,方可形成能力。因此,仅仅指导学生从学习的实践中领会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方法是不够的,还应指导学生把领会到的方法运用于练习实践之中。如,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方法后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复习资料和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运用所学的方法。
三、优化复习过程 促进自主学习
依据《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把优化复习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加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综合的重要手段,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1、明确概念 把握要求
上课伊始,我们依据小学阶段的训练重点,从概念入手,明确提出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做到:(一)抓住主要内容(第七册读写例话);(二)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第八册读写例话);(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十一册读写例话),旨在引导学生把教材内容由点串成线,为促进学生的系统化学习和在自主化学习中提高复习的效率打好基础。
2、联系课文 自读自悟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读自悟,是复习课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学生增强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复习课文,促进学生在边读边想,边读边画等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之中,自我反思学习过程,自我发现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和从内容体会思想、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3、交流反馈 归纳方法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和班级的交流活动,一是可以拓宽复习课文的面,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到尽可能多的课文;二是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同一篇课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除此之外,在交流中通过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学生从自读自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归纳出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并为学生的学以致用和灵活运用提供可能。
4、合理强化 迁移运用
强化练习是复习课中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增强练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方法,我们采用以下两点强化策略:一是结合县编的复习资料强化。让学生通过阅读《借镜子》这篇短文和独立完成短文后面的两道习题: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从短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来检查学生是否能活用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二是结合课外作业强化。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文章,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准确把握短文的思想内容。合理的强化,不仅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知识内化,而且有助于灵活运用,发展能力。

回顾整合 综合提高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习作整合课教案与说明

安溪三小 陈敏云 王小霞 李明伟
【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 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①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②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深化整合,综合提高(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作文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并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等地方强调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表述,就是要求学生“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必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依据课程标准精神,本节课着眼于对平时阅读感悟、习作经验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会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已经注重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而且,在平时习作指导和评改过程中也已注重引导学生感悟和积累一定的习作经验,对于“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积淀。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回顾整合。为此,本节课首先通过回顾、梳理、归纳,让学生从比较理性的层面概括出最基本的表达方法,使知识抽象化;然后,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有关课文和平时的习作,从正面、反面以及自己的习作进行例证,使知识具体化;最后再进行拓展练习、巩固提高。这样设计习作整合课的课型结构,体现了认识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有利于学生回顾整合习作经验,综合提高习作水平

4.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借镜子学生分析

没明白您想要问什么,请追问描述清楚

5.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作文

路io

6.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的目录,需要知道每一单元有那几课。谢谢!

来自老百晓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家园——

阅读全文

与二年级上册语文借镜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