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级的寓言两则译文怎么做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注释:
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鬻:卖
4、誉:夸耀
5、曰:说
6、吾:我的
7、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8、或:有人
9、以:用
10、子:您,对人的尊称
11、何如:怎么样
12、应:回答
13、利:锋利,锐利。
14、其: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
15、弗:不能。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矛与盾的道理就是:什麽事都不能夸大其词.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矛与盾的介绍
古代兵器。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据《五杂俎》和《坚集》两书所载,“十八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头如“几”状)、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例如——《自相矛盾》中提到的矛,是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是古代作战时遮挡兵箭用的。
㈡ 世纪金榜小博士六年级上册寓言两则愚公移山答案
自己写,增长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㈢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哪些课文
《语
文》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童话寓言之旅
1.稻草人.(2)
2.寓言两则.(7)
自相矛盾.(7)
画蛇添足.(8)
3.卖火柴的小女孩儿.(10)
4*.刺猬汉斯.(16)
5*.尼尔斯骑鹅历险记.(21)
语文百花园一.(25)
《第二单元》爱我中华
6.开国大典.(31)
7*.望大陆.(36)
8.明天更辉煌.(38)
9.山海关.(41)
10*.太阳与士兵.(45)
语文百花园二.(48)
《第三单元》温暖的记忆
11永远的歌声.(55)
12秋天的怀念.(59)
1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63)
14*.花边饺子里的爱.(67)
1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70)
语文百花园三.(75)
《第四单元》民族之魂
16.古诗三首.(81)
石灰吟.(81)
竹石.(81)
夏日绝句.(83)
17.詹天佑.(84)
18*.文天祥.(88)
19.怒吼吧,黄河.(92)
20*.一句话.(97)
语文百花园四.(99)
《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
21.奇异的琥珀.(106)
22*.表里的生物.(110)
23.自然之道.(113)
24.一个这样的老师.(117)
25*.最佳路径.(121)
语文百花园五.(124)
《第六单元》名著之旅
26.将相和.(130)
27*.奴隶英雄.(135)
28.赤壁之战.(140)
29.老人与海.(144)
30*.鲁滨孙造船.(150)
语文百花园六.(154)
生字表(一).(159)
生字表(二).(161)
注:“*”为阅读课文.
㈣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寓言两则的注释是
那两则
㈤ 六年级的25课《古代寓言两则》讲了什么
是人教版的吗?
㈥ 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以上的寓言两则
小学五年级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六年级
揠苗助长,
鹬蚌相争
㈦ 六年级下册 寓言二则 预习内容
译文:
楚国有一个卖盾和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锋利的东西都穿不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坚固的东西都能刺穿。”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注释:
1、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
2、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3、鬻:卖
4、誉:夸耀
5、曰:说
6、吾:我的
7、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 , 后面的就有刺的意思..
8、或:有人
9、以:用
10、子:您,对人的尊称
11、何如:怎么样
12、应:回答
13、利:锋利,锐利。
14、其:那个这里指卖矛和盾的那个人
15、弗:不能。
中心思想:
《矛与盾》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矛与盾》的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也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矛盾或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作者介绍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矛与盾的道理就是:什麽事都不能夸大其词.使人感到漏洞百出
矛与盾的介绍
古代兵器。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据《五杂俎》和《坚集》两书所载,“十八般兵器”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头如“几”状)、叉、耙头、锦绳套索、白打(拳术)例如——《自相矛盾》中提到的矛,是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也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是古代作战时遮挡兵箭用的。
㈧ 六年级古代寓言两则的翻译谁有
矛与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 , 陷子之盾 , 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译文:
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郑人买履
古文版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郑国有个人将要买鞋子,先自己量好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上,忘记携带尺码了。鞋子已经拿到手了,却说:“我忘带尺码了”,就回家取。等到返回,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子。有人说:“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人回答说“我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