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中 访 友》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本单元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情,从而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眼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更加关注自然和环境,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也是本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们长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题目、作者)
二、 整体感知:
1、 正音: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小黑板显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 唱和(hè ) 湛(zhàn )蓝 栀(zhī )子
玄(xuán )奥 清澈(chè ) 禅(chán)心 犬吠(fèi )
憔(qiáo )悴( cuì ) 树冠(guān ) 凝(níng )静
2、 教师范读: 初步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感情。
三、研读与赏析:
(1)、“我”在山中主要拜访了哪些“朋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2)、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3)、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讨论后明确: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5)、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四、体验与反思:
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附: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李汉荣 (构思新奇)
古桥 (暗喻) 古老坚韧
(联想丰富)
热 树林 (移用) 植根民众
爱 一首没有韵律的诗
大 山泉溪流白云 一支没有音符的歌
自 (拟人) 保护自然 一幅没有图案的画
然 瀑布悬崖云雀
石头落叶小花 (排比) 回归自然 (充满童趣)
雷雨柏树蚂蚁 (博喻) 以爱待人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2、 品味重点语句,理清思路,了解文章的新奇的构思;
3、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情感,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心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猜测作者创作内容。
教师总结:
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作者,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感悟内容:
1、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作者都是怎样称呼它们的?
2、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老桥——老朋友 树——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蚂蚁——小弟弟
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真像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大宅院、一个村落墟里,作者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员。哲人们在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曾作过最高意义上的概括:“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这种哲理性的话也不难理解,人这所至,无不打上人的印记;人的发展理应符合人的自然本性。从自然景物幻化成亲朋好友来看,我们看到了自然的人化;从作者身心彻底放松,对自然景物的亲近与赏识,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然化。人的自然化就是与自然同化,即通过回归的方式进入同化的境地
研读赏析:
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语句令你有所感触,请你找出来,与同学们一同交流一下。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合作探究:
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进山看了一路美丽的风景,可作者为什么却说成“山中访友”?
在物质文明急速发展的今天,能有一次回归自然的远足该是多么的珍贵,能在心田里保有一片清朗纯净的“自然”则更是珍贵。在自然野地里筑起围墙、栅栏,树起表示“文明”“文化”的各种标牌,由导游引来成百上千人践踏、污染,这种地方不再是自然之地;在柏油马路旁边或在水泥地中间种上一片红绿花树,这种“保留地”也不是自然之地;带着各种欲念进入自然场地,拍张照片表示到此一游,这不是回归;即使带着画家、诗人的眼光,心想“作品”,却只是像旁观者似的张望一下便回家“创作”起来,也不是真正的回归。最重要的是端正或净化心态与意向。人们啊,不妨一试,“不骑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几段小曲,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面对山水林木飞禽走兽呼唤一回亲朋好友,放下红尘负载轻松自然地进入精神涅境界,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不知我之为物抑或物之为我,这才是真正的回归,或曰与自然同化。人生有一次这样的回归与同化,足以永铭心间。
课后记: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帮助学生们树立一种环保意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学生很喜欢这篇文章,让学生仿写一篇小文章,他们写得很生动。
2.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ppt下载
网络文库多的是,搜一下就有了~!
3. 六年级山中访友ppt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老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 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玄(xuán)奥 栀(zhī)子 津津(jīn)乐道
清澈(chè) 树冠(guān ) 湛(zhàn)蓝 凝(níng)静
犬吠(fèi) 吟(yín)咏 憔(qiáo)悴 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 “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 请概括上面第一节的内容。
⑵ 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 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 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 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完这篇散文之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美读课文,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角色,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写(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4. 读了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山中访友》的体会或感受
作者将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是用心在感受。大自然在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作者捧回起一块石头,轻答轻敲击,想到石头由火山爆发的岩浆凝结而成,从石头敲击的声音中,他仿佛听到了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感受到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是自己的挚友,从而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篇抒情散文描写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都是自己的挚友,从而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5.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概括主要内容
一、《山中访友》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构思奇特、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动情的眼光,独自到山野林间进行一天的游历,探访“山中的众朋友”。文章用独具匠心的叙述方式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课文赏析
《山中访友》是著名散文作家李汉荣先生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一篇文章。这篇散文篇幅短小而述事简略,用充满亲切、优美的语言描绘作者进入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们”,与“朋友们”互诉心声的新奇景象。这些“朋友”并不是真的人物,而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等一系列自然界的朋友。
作者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可爱亲切。
三、作者简介
李汉荣,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3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作品《山中访友》被选入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6.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人教版山中访友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版情散文。作者“权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叙述方式上,本文独具匠心。题目《山中访友》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作者要到山中去寻访一位朋友,但读到文章的第3段时,读者便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要访的是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友。
通篇以这样的方式叙述,使读者也进到画面中,进到作者的心境中,仿佛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们每一位读者的,于是更加感到亲切。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还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叙述,有时感情强烈了又以第二人称称呼,从而使情感表达得更加充分。
7. 六年级上期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主要内容
以下是我个人切身学习体会,写下来与你交流,并请高人批评指正。
一、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山中访友这一主题,以“欣然决定—盎然交心—卓然收获”为结构脉络,以与山中“好友”惺惺相惜、真心相待为表达重点,满怀欣喜地对“老桥、鸟儿、露珠、树木、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等“好友”进行了真情探访,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作者与“好友”间饱满真挚的深厚友情,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与“好友”间令人愉悦沉醉的贴心关爱。整篇文章流畅自然、引人入胜,语言简洁朴素、传神动人,情感真挚细腻、质朴无华,真切表达了作者感恩自然、珍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分析举例
以文章第三自然段为例,共有二个层次。第一层写树林中的鸟儿、露珠和树木与作者双方进行的传神交流;第二层写作者本人与林中的树木双方进行的灵犀沟通。这段文字有力刻划了作者与山中“好友”间无人能及的深情厚谊,描写精彩异常,让人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三、学习启示
(1)写作要紧扣文章主题。何为朋友?在作者看来,能够与自己进行心灵沟通的山中的一切都是自己的朋友。我们访问朋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就是渴望在访问朋友过程中,与朋友相互交流思想和认识,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融。本段文章描写林中的鸟儿、露珠和树木与作者互相进行心灵沟通,又描写了作者本人与林中的树木相互进行心灵沟通,集中表达了“访友”的主题。
(2)写作要有自己真情实感。阅读本段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到,林中的鸟儿、露珠和树木非常喜爱作者本人,它们“呼唤我的名字,和我交换眼神;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都在望着我”。而作者本人将这些凝聚着浓浓亲情的笔墨用在林中这些动植物的身上,也正深切反映了作者自己对林中的鸟儿、露珠和树木的喜爱之情。这种真情实感最能打动读者,最能穿透读者内心世界。
(3)写作要重视作品的说服力。也许你会说;“我与山中的一切也是好朋友。”人人都会说自己与小动物、花花草草是好朋友。可是好到了什么程度?你与它们之间是怎样沟通交流的?只是简单的“我与它们是好朋友”这句话有说服力吗?再看本文,作者说自己与山中的一切是好朋友,文章为了印证这一主题,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与山中的一切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这些就是作者与山中一切为好朋友的充足证明。通过阅读本文,我们重重感受到了作者与山中一切惺惺相惜的深厚友情。
(4)写作要掌握表达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本段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在写作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人与自然等方面的文章时,尤其是在描写双方进行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时,至少要分二个方面来写:一方面自己是怎样和对方进行沟通交流的,另一方面对方是怎样和自己进行沟通交流的。包括双方的语言、动作、声音、表情、心理等等方面。本段文章的二层涵意,恰恰描述了作者与对方之间怎样互相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朋友的真情喜爱和以心相待的深情。
四、体会总结
学习语文,在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明析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后,若想取得更大突破,须下更多功夫。一要用心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看作者想表达什么,是怎样表达的,每句话是不是最传情达意,选取的文字是不是酣畅淋漓表达出了自己所思所想;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观察研究它们是怎么共同表现文章主题的。二要用心体会作者的精巧构思。可以把自己当成作者本人,如果要自己去写同一篇文章,自己将怎么下笔写;自己会如何确定主题,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自己选取的角度是不是最能体现文章的主题和特色。三要努力认识作者本人。学习本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一位朴实无华、胸襟清彻、真情贴心的李汉荣,他的作品流畅自然、引人入胜;语言简洁朴素、传神动人;情感真挚细腻、质朴无华。细细品味他的文字,我们感到他近在咫尺而非远隔万里。学习其它文章,你又会遇到什么特色的大家?
8.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山中访友》预习内容
1《山中访友抄》预习要求(2009-08-30 10:03:00)转载标签: 作业教育 分类: 班级平台
1`生字见生字表查字,组词,写注音本,记牢。正确读写8个词语:清爽、吟诵、唱和 瀑布陡峭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 理解词语: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做答
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
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3 区别形似字,组词
激() 邀() 缴()
瀑() 暴() 曝()
躯() 呕() 抠()
津() 律()
侠() 颊() 挟()峡()狭()
4 找出文章中的修辞,体会作用
拟人: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往往表达的感情更浓烈,常常表达对某物的喜爱之情,读后使读者深受感染倍觉亲切。
排比:在描写和抒情的句子里使文章更加流畅优美,在议论的句子里是语气更有力量不容辩驳。
比喻:使描写更形象生动。
5 思考
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好朋友?你从哪些句子看出作者把它们当成了朋友?
你喜欢哪些句子?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9.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山中访友的主要内容
《山中访友》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