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两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两

发布时间:2021-02-18 21:43:08

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与测试第22课古诗两首的答案

22.古诗两复首 补充习题答案
一、选择正制确读音
全部选第一个。
二、填写诗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活水,不断学习新知识,
三、默写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填写诗句
1、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难得几回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读一读,想一想。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有志则灵,难在坚持。
六、读一读,悟一悟
1、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2、读书学习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

② 六年级上册语文22课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中华少年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9 穷人

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11 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13 只有一个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礼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17 少年闰土

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口语交际·习作五

六上回顾·拓展五

综合性学习:诗海拾贝

21 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 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25 伯牙绝弦

26 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③ 六年级22课的古诗两首诗句怎么解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示:教导、告诫;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诗意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
才取得成功的。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
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解说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
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
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
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
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
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观书有感》《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诗人: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镜。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②.渠:它。指方塘里的水。
③.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为:因为。 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代词,这里指方塘。:这样。 5.4.哪得:怎么会。如许艨艟:一种大型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⑤鉴:镜子
这两首诗人们历来皆认为博学的朱熹在表达读书学习的道理,真可谓是千古误解误读的典范。很简单,所谓‘书’乃是指‘书法’而不是‘书本’。而‘观书’其意思就是‘观阅书法’。朱熹很爱好书法,且颇有造诣,《观书有感》两首诗写的正是描绘其观摩品味书法作品的生动感受。
《观书有感》(其一)诗句译文:
书法方幅
解释: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比喻一方书法作品展开),
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比喻纸上的留白与书法线条相映成趣,飞扬生动)。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这文学作品何以如此清新隽永呢)?
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那是在于书写者内心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
【点评】: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④ 6年级上册语文书22课古诗两首第一首诗的最后一句话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绝是什么

“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绝”意思是:极、尽、彻底
“绝知”意专思是:深入、透彻的理属解。

冬夜读书示子聿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六年级语文第22课古诗两首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1)读第一行诗,疏通字词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学问:读书学习。无遗力:不遗余力。

这一专行的意思属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

(2)读第二行诗,理解诗意。

始:才。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

(3)朗读前两行诗句,把第一、第二行的意思连起来理解。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做学问要不遗余力地下苦功夫。

5.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读第三、四行诗,理解“终”、“绝知”、“躬行”的意思。

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

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⑥ 六年级上册古诗22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菊花、夜雨寄北、大林寺桃花、暮江吟、鸟鸣涧、杂诗、江畔独自寻花、江南逢李龟年、望岳、前出塞等等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古诗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