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发布时间:2021-02-15 23:25:51

A.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有哪些课文

买一本鄂教版的语文书,你就知道了。

B.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的课文陈述了哪些内容你对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和大家谈谈感受。

你说的是《北京欢迎你》吧?!
课文分别陈述了5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欢迎词版(从开头一直到“权2008年你们将在北京度过愉快的时光”);
第二个内容是北京的体育传统(就是写蹴鞠那一自然段);
第三个内容是写北京在奥运期间精彩纷呈的事情(“他们将向您和您所领导的奥林匹克运动尽情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这一自然段。)
第四个部分写的是奥运会的文化计划(从剩下的段落到“事实上,今天我们向您展示的也仅仅只是北京的一部分。”);
第五个内容是总结发言(就剩下的那一自然段)。

第四部分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一部分写出了我们的具体计划,在短短的2分钟内竟可以把我们的文化计划介绍的这么清晰、语言简洁。从这里我体会到杨澜在写欢迎词这一部分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马可▪波罗说的那一句话中,让人感到有说服力。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北京的魅力所在。身为中国人,这的确是一件让人为之骄傲的事情啊~!

楼主,我只能答这么多了,剩下的,你自己好好完善吧~!(*^__^*)

C. 小学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书,第一课少年旅行队的课后习题2.3.5题怎么做,要标准答案啊!急急急!

绝对标来准!!

2 1)“少年旅行队源”是指渴望得到知识的、在生活和知识的海洋里探索的少年儿童
2)探索是他们一直更坚强,心胸更宽广,热情更汹涌。

3 表达了作者对亲历的大山、河流、大海的赞美和讴歌。

5 第一句与后三句为总、分关系。
都到齐了吗?炊事班来了吗?尖刀连来了吗?山炮营来了吗?

D. 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15课 壶口瀑布 课后题解

这是一组排比句,即用一连串内容相关、结构类似的句子来表示强调和一层层的深入,课版文中还有权:第三自然段【那声音好像……放炮开山】第五自然段【那升腾的水雾……扑朔迷离】第六自然段【我忽然领悟了……誓师出征】第八自然段(第一处)【以前,我曾经……平稳的漫流】(第二处,含两句)【而在这壶口……得到了它的真传】(第三处,例句)【它的威力……在我眼睛里闪动】
希望可以帮到你!

E. 小学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本 谁有电子书啊

去当当网上买一本就是了。

F.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夏午,要求写出文章主要内容,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可以写一下每段体会

写了作者童年时逃避午睡,在后花园里享受自然世界的精彩,以至于成年以后仍然逃避午睡,牵挂自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充满生命快乐的自然世界的无限热爱。

G. 语文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至四单元容易写错的字

教材分析:
《海的颜色》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对四处海洋不同颜色的描写,说明了海的颜色其实也富有变化,并用自已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对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命题,也可以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文章以“海的颜色” 为题,并以此为线布局谋篇,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读来条理清晰,真实可信。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理解“湛蓝”、“肃然起敬”、“汗毛倒竖”、“心醉”等词语。
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句子,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海洋颜色富于变化的知识。

教学难点:
结合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特点,领悟不同表达方法的不同效果,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 促学。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海吗?跟大家说说你见过的海是怎样的?
生1:我见过的海是一望无际的。
生2: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海是蓝色的。
生3:我在海南见到的海非常平静、温柔。
生4:我还见过波涛汹涌的海。
……
师:大家在感受海的变化时,是否留意过海的颜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王蒙,一块去感受一下海的颜色吧!一起读读课题。(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由读文。
2、小老师教学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
4、说说课文围绕“海的颜色”写了哪些内容。
5、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3自然段)作者对“大海的颜色是蓝的”这一命题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第二段(4—8自然段)采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渤海、西沙群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及摩纳哥的海不同的颜色和给作者带来的不同感受。
第三段(9自然段)无论海是什么颜色,海水都是无色透明的。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
生:为什么作者估计多数人认为海是蓝色呢?
师:谁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听爸爸给我讲过,好像是因为太阳光折射形成的。
师:你真棒,知道的可真多!我们来看大屏幕。
师讲解:因为海水的颜色主要是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即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反射和散射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复合而成,七色光波长长短不一,从红光到紫光,波长由长渐短。其中波长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穿透能力强,最易被水分子吸收;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穿透能力弱,遇到纯净海水时,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的眼睛对紫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光比较敏感,。于是,我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出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师:所以作者说:“估计多数人会回答:蓝的。”
师:还有少数人会怎样回答呢?
生:还有少数人不一定会回答是蓝色。
师:是啊,作者就对海是蓝色提出了置疑。
2、(小黑板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师:谁来问一问?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生:什么蓝?怎样的蓝?一定是蓝色吗?
师:作者也和你们一样有这么多疑问。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生:什么蓝?怎样的蓝?一定是蓝色吗?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1—3自然段。
2、师:海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究探究吧!
二、以“导” 促学。
1、请翻开课本65页,自己读一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观察到的海的颜色吧!
(生自读课文。)
2、那课文到底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海的颜色呢?
生:课文给我们介绍了渤海、西沙群岛、意大利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的颜色。
3、请大家再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写这四处海的颜色的词句。看看哪里的海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课文4——8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写这四处海的颜色的词句,并在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师巡视指导)
4、老师发现很多同学读书都非常认真,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见解。现在把你的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并试着填一填课本68页的这张表格。
师:谁先来说说,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注意:起来交流的同学要求先说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再读一读你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生1:渤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第4自然段。)渤海平时基本上是草绿色,阴雨天又是灰蒙蒙的,浅海处还是黄褐色,真是变幻莫测。
师:多么神奇的渤海呀!它的颜色居然还会变呢!对于渤海的颜色谁还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吗?
生2:阴雨天海天相接,仿佛天与海连为一体,那是多么壮观哪!
师:此时分不清哪是天,哪是海,海天一色。
生3:风浪特别大时,上面是白色浪花,下面是黄褐色的海。色彩那么分明,多么惹人喜爱。
师:多么亲切、自然的颜色啊!
师:渤海的颜色真是千变万化!为什么浅海处是黄褐色呢?课文是怎么写的?(教师引读:因为……因为……因为……因为……)
师:现在请四位同学读一读写渤海这四种情况下颜色变化的句子。
(指名四位同学分别读渤海四种不同情况下,不同颜色的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还会说海是蓝色的吗?
生:不会。
师:难怪作者会说“例如在渤海湾,我就没有获得过蓝海的感受”。那渤海到底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生: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
师:为什么渤海的颜色会令作者觉得温暖,亲切,随和呢?
生1:因为“草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让人觉得亲切。
生2:因为浅海处是黄褐色,黄褐色让人觉得温暖。
……
师:是啊,渤海不仅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还有那里沿岸的水比较浅,适合爱海的人玩耍、嬉戏,所以让人觉得随和,愿意接近。谁再来读一读课文第5自然段?
(指名学生读。)
师:“渤海那么温暖,亲切,随和,就像亲人抚摸着我们,就像朋友等待着我们,让人愿意接近”。女生一起读一读。
(女生齐读第5自然段。)
5、我们接着交流,还有哪里的海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生1:西沙群岛的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读笫6自然段。)西沙群岛的海是深深的湛蓝色,海面上的军舰令我向往。
生2:阳光洒在西沙群岛的海上,金灿灿的,真美!
师:“湛蓝”是怎样的蓝?“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生1:“湛蓝” 是深蓝色。
生2:“肃然起敬” 是流露出十分恭敬、钦佩的神情。
师:为什么这湛蓝色的西沙群岛会令人肃然起敬呢?
生1:那里有我国的边防战士驻守边疆,保卫祖国。
生2:海面上有海军战士驾驶军舰巡逻。
师:大家知道的真多!你们还知道吗:西沙群岛是我国龙卷风最常发生的海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有报道说:“在西沙群岛生活,连狗都会发疯。”但就是在这里,长年驻守着我国的海军和边防武警官兵。食物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常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他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忠诚地履行着保卫国家主权、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天职。你们能想象一下西沙群岛的战士们的生活吗?
生1:我看到一个战士在海边站岗放哨,四周荒无人烟,只有一条狗与他作伴。
生2:我看到战士们缺吃少穿,生活用品又运不过去,战士们的生活非常艰难。
生3:我看到过年了,战士们思念亲人,但又不能与亲人团聚,只有用书信来缓解相思之苦。
……
师:这一切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呢?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读。)
师:男生一起读。
6、师:西西里岛和摩纳哥的海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读一读,简单谈谈体会,并依交流顺序完成表格的填写。)
师: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这个句子在表达上有怎样的特点。
(小黑板出示句子:只是游到深处的时候,往下一看,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不由得让人汗毛倒竖。)
生:作者看到的景色让他感到害怕。
师:哪是作者看到的?哪是他的心理感受?
生:“一片漆黑,漆黑中似乎有几根乱草在水中浮动” 是作者看到的;“让人汗毛倒竖” 是作者的感受。
师:女生读前半截作者看到的,男生读后半截作者的感受。
师: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师: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三、以“学” 促学。
师:感受了这四处海的颜色,再请大家回过头读读课文开头的三个自然段(齐读1——3自然段),你想说点什么?
生:海不一定是蓝色,就算是蓝色也不尽相同。
师:所以说“海的颜色是富于变化的。”(板书:富于变化)
师:生活中,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做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即使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东西,我们也不能人云亦云,而应通过实际观察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此时,老师想问一下: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海?
生1:我知道我国的黄海,是泥沙染成的。
生2:亚非的红海就是水中死亡的水藻呈红褐色造成的。
生3:俄罗斯北部的白海呈白色,就是因为那里常年积雪的原因等
……
师:你们知道吗?海水的颜色除了由海水的光学性质决定外,还与水中的悬浮物质,海水的深度,云层等因素有关。但是,不管海是什么颜色的,用手捧起海水来,却都是无色透明的,似乎这个海那个海与湖泊与江河并无区别,都是水嘛。不过,就是水,也可以美得让人陶醉!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溶化了的盐也是没有颜色的,浪花又都这么白,白得叫人心醉。)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吧。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师:你能仿照这两个句子的表达特点,写写你身边的人或物吗?
生1:(看着他骑着自行车那潇洒自如的样子),叫人(真羡慕)。
生2:(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的,布满星星的夜空),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生3:(看到妈妈脸上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让人(总算是放心了)。
……
四、以“学” 促读。
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了大海的颜色,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如果大家有兴趣,请课外阅读白克的《漫谈海的颜色》。

板书设计:
渤海 草绿色 温暖 亲切 随和
西沙群岛 湛蓝色 神秘伟大 令人肃然起敬
10、海的颜色
西西里岛 天蓝色 晶莹明亮
摩纳哥 天蓝 颜色深

作业设计:
一、比一比,再组词。
戴( ) 褐( ) 溶( ) 渤( )
带( ) 喝( ) 融( ) 勃( )
二、照样子,写词语。
灰蒙蒙
硬( ) 笑( ) 亮( ) 黄( )
急( ) 乐( ) 黑( ) 红( )
三、按要求写句子。
1、不论在大连、北戴河还是烟台,我看到的海基本上是草绿色的。(用关联词写句子)

2、渤海的颜色令人觉得温暖,亲切,随和,让人愿意接近。(在句中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1、囚蚁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以生动、富于童趣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的一件童年往事: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由于喜爱蚂蚁,便开始了饲养蚂蚁的尝试,没想到第一次饲养导致了蚂蚁的丧命,第二次饲养以蚂蚁的全部逃走而告终,从而促使作者明白了“自由可贵”的道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流露出兄妹俩浓厚的好奇心,使我们感受到童年时代的纯真和感悟生命真谛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饲养”、“突发奇想”、“兴致勃勃”、“惊慌不安”、“无所不能”、“平心静气”、“威风凛凛”、“安乐窝”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收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感受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作者与妹妹第二次饲养蚂蚁的过程。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深刻感悟“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这句话的道理。

学情分析:
情感是深度语文的精神支柱,离开了情感,语文教学就无法以走向深处。对于只有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真正明白“自由”的含义,正确理解“自由”的意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整堂课应尽量淡化理性的自由,把重点放在体会作者孩提时代的纯真与美好上,让学生们感受小兄妹俩的天真可爱和从养蚂蚁的过程中获得的快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眼,导入新课。
1、师板书“囚”字,指名读,齐读。看着这个“囚”字,产生了什么联想?
2、补充板书“蚁”字,齐读课题,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教师梳理问题)
过渡:看来,同学们的问题都围绕着“囚”字展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家
赵丽宏纯真的孩提时代,跟随他在“囚蚁”的经历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说说课文的大致内容。
2、默读课文,说说“我”和妹妹为什么想养蚂蚁,两次养蚂蚁的结果如何?作者的感受
又是什么。
3、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自然段)作者囚蚁的原因。
第二段(2—4自然段)我与妹妹第一次囚蚁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段(5—7自然段)我与妹妹第二次囚蚁的经过和结果,并从中悟出了道理。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作者囚蚁的原因是什么?
(1、作者“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都可以从小养到大”。。2、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
3、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2—4自然段。
1、默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强烈的感受到“囚”?把句子勾画下来,并将自
己的感受批注旁边。
2、交流预设:
“有盖的瓶子……旋紧瓶盖”
引导:我和妹妹“旋紧瓶盖”的这个小动作对于这15只蚂蚁来说意味着什么?(生自由
说),难怪它们——
“不停地、急急忙忙、来回走动、惊惶不安、奔跑”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什么?它们肯
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叫喊,它们会喊——(生补白)
过渡:可惜蚂蚁的“呐喊”作者听不见——(学生接读第四段)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 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一定记得上节课那对养蚂蚁的小兄妹吧!他们找来玻璃瓶饲养了15只蚂蚁。可第二天早上全死了。谁记得原因?
板书: “旋紧 死”
2、后来兄妹俩决定为蚂蚁再做一个新居。为什么蚂蚁已经死过一次了,他们还要再次养蚂蚁呢 ?
(预设:因为他们喜欢蚂蚁,没想到玻璃瓶里没有空气蚂蚁会被闷死了。而且他们认
为所有的动物都能养大,就想把蚂蚁养得比蟋蟀和蝈蝈还要大,第一次失败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这样。他们怀着对蚂蚁无比的喜爱和美好的期待,决定为蚂蚁再造一个新居。这节课,让我们走到兄妹俩身边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二、精心研读 理解感悟。
1、请大家翻开书70页,默读课文的五、六自然段,这次给蚂蚁做新居,兄妹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画出有关内容细细体会。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此时可以渗透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的学法指导)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这一次给蚂蚁做新居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
(预设)
(1)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生:(读句子: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来透气。)第一次蚂蚁就是因为不透气被闷死了,他们想火柴盒上扎了小洞眼,蚂蚁们就能透气了。我从“怕它们再闷死”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蚂蚁,不想它们被闷死。
师:对!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爱小蚂蚁,就不能让它们闷死。板书:扎
谁愿意来读读这句!
生:读句子。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细心的小男孩。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我从命令这个词中感受到哥哥对这件事非常重视,一定要让蚂蚁们透气。
师:都命令妹妹了,可见这是件大事。经过第一次的失败,怎能让闷死的事件重演呢!
谁来读读哥哥的决心!
生:读句子。
师:你的朗读使我相信蚂蚁们决不会再闷死了。严实的火柴盒扎上小针眼立刻变成了一个既透气又通风新家,这对兄妹真行!男同学一起来读一读?
师:从扎小洞眼我们体会出小兄妹对蚂蚁们的关心呵护,谁再接着说?
(2)剪碎稻草
生: (读课文中的句子: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小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从妹妹新的担忧中体会到妹妹又怕蚂蚁们冻死,很着急!
师:她不愿蚂蚁们冻死,谁读读这句。
我仿佛看到了妹妹担忧的表情,真可怜呀!这么冷的天气,蚂蚁们怎么过啊!谁再来读读妹妹担忧的句子。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对蚂蚁的关心。女同学一起来读读吧!
你可以看图也可以结合课文想象当时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生1:读“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从作者从保暖用的草窝里抽出几根稻草觉得兄妹俩很爱蚂蚁,他们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来给蚂蚁取暖,简直就把小蚂蚁当亲人了。
生2:我从“蚂蚁客人”中的“客人”这个词体会到兄妹俩把蚂蚁当朋友。
师:是呀,既是亲人又是朋友,多纯真可贵的感情啊!
生2:我从图上看到兄妹俩边剪碎稻草脸上还有微笑,我想他们为蚂蚁忙碌的时候很快乐,可能还在说:“有了这些,小蚂蚁再也不会怕冷了”。
师:你就把这份快乐读出来吧!
生3:我从无所不能、果然这两个词体会到哥哥很会想办法,铺上稻草小蚂蚁不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吗。
师:你感受到了他们的真心。
生4:我从图上看到他们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摆放得很整齐,觉得兄妹俩太爱蚂蚁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险啊!可他们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着蚂蚁。从那些整齐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们多么用心地摆放啊,生怕蚂蚁们住得不舒服。这对小兄妹真了不起。
师:(板书:剪碎) 有了希望还有什么是不能战胜的呢?我也被这对小兄妹感动了。请你把这句话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4:读句子
…………
师:让我们感受着小兄妹的纯真与善良,朗读这个部分吧!
(3)师:这个新居又透气又暖和,兄妹俩并没有满足,他们还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生:(读书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来……会喜欢这个新家的。)我从放饼干屑感受到他们想得很周到,怕蚂蚁饿着了。
师:(板书:放)谁能读出这种细心。
师:的确是把蚂蚁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啊!难怪他们自信地以为,一起读: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
师:是呀!两个小宝贝相信这样一个透气、温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蚂蚁们一定会喜欢的。(师加动作深情朗读:遗憾的是……)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
先和同座说说。

H. 小学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书,第一课少年旅行队的课后习题4题怎么做,要标准答案啊!急急急!

2.理解少年旅行队的含义、可从不同的认识层面和角度来理解、它首先指的回是由少年组成的一支答外出旅行的队伍、结合文章理解、指的是少年旅行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旅行的过程、在这个工程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读完文章理解、少年是人生之旅的开端、是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理应在生活的海洋、只是的世界不断探索、遨游、就像一只只小船要在海洋里开始探索之旅、只有这样的少年才是理想远大、活泼健康、永远进取、斗志昂扬、充满希望的一代.

3.表达了作者对亲历的大山,大海,河流的赞美和讴歌,同时也饱含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喜爱之情。

4.小标题使文章要点清晰,层次分明。每个小标题概括性强,突出了各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五个小标题,既是旅行的经历,也是文章的思路、抒情的脉络。

5.第一句和后三个问句之间是总分关系,点明了出发前要做好带昆虫网、带标本箱、带笔记本的准备。两个马上表现了少年旅行队迫不及待地要想大自然出发的心情。
仿写:都到齐了吗?炊事班来了吗?尖刀连来了吗?山炮营来了吗?

I. 鄂教版小学语文电子课本

三年教语文下册

阅读全文

与鄂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