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教案,共6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请到“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全套教案[整理] site:flye.cn”下 载
第一单元 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动手能力和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具:
刻度尺一把,5厘米的纸条,图钉,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别针,花生。
学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绳子,新的铅笔一支,较长的纸条,一角的硬币。
教学过程设计: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提问:你能说一说你的课桌有多长吗?你知道你的数学课本有多长吗?(提示:左、右小组分开测量。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测一测)
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
(1)在刚才的实际测量当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5颗别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4个三角形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
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2)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你知道有那些吗?
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1)我们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观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么?(大小刻度、数字、厘米)观察这把直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厘米,也就是说直尺以1厘米为单位。)
(2)今天我们来学习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3)板书课题。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请你刻度尺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3)请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三.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卡的量。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四.巩固反馈
五.发展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讨论交流,想办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课小结
今天学了什么?
教学反思: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
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❷ 2017新北京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与课件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抄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❸ 北京版二年级语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2、能力目标:
①、让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能力。
②、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
①、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雄伟、庄严的天安门;现代化建筑立交桥;名胜古迹、风景优美的公园和新建的高楼大厦。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从未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我采取的相应对策是充分运用国际互联网、校园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表象积累,括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对象分析
首都北京对于在校学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几乎都没去过。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北京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但可喜的是,本班学生从一年级便开始接触计算机,到了本学期已熟练地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及上网浏览、查询资料等计算机操作技能。基于这一有利前提,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到http//bjkj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景点的方法,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教学策略一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通过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更直观、更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当北京风景以及风俗民情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真实、生动、形象地感受北京的伟大、美丽,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2、教学策略二
提出任务、自主上网学习。在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学习任务:①从“天安门”、“立交桥”这两个景点中,任选其中的一个,到http//bjkj这个网站中,浏览查寻相关资料;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作电子板报;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你最喜欢的景点。
3、教学策略三
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在查询信息阶段,充分利用校园网中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老师所提供的资源目录和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校园网上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要求,分工合作,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并用自己的话把它介绍出来。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教学策略四
展示、评价电子板报。在学生完成他们的电子板报制作后,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这时,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教学策略五
查询资料,拓展延伸。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习到了课文中无法获得的知识。
五、教学媒体设计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 何时作用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文本 天安门、立交桥 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 新课做准备
多媒体文本 本节课学习任务 学习第2、3自然段 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上网学习
HTML 有关北京的网站 学习第2、3、4
自然段 学生在网站中自由、大胆地搜索、查询相关文字、影像、图片资料。然后,根据课文内容把网上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中制成一份电子简报,让学生在协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
多媒体网络 学生自主完成的电子板报 展示、评价
电子板报 在学生完成电子板报的制作后,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媒体播放器 抒情的钢琴曲 配乐朗诵全文 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六、教学过程 设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
师:上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块儿初游了北京,已经领略到了北京美丽的景色。下面,谁来说说我们主要游览了哪些地方?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天安门立交桥
二、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
1、师:作者是怎样具体地描写这两个地方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轻声地读课文的2、3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把它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优美词句,有感情地朗读。
3、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出示学习任务:
师:经过作者的这一番描写,再加上小朋友有感情的朗读,老师感到北京更美了。现在,北京已经成为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有更多的人想了解北京。你们愿不愿意当小导游把北京天安门和立交桥的景色介绍给他们呢?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这两个景点当中任选一个,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一块合作,上网访问http//bjkj这个网站,查找有关的资料,复制图片、摘抄文字;然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WORD当中制作成电子板报;最后推选出一名小导游把北京美丽的景色向游客们描述出来。下面请你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开始上网学习吧!
课件出示以下文本内容:①上网浏览查寻相关资料,网址:http//bjkj;②复制图片摘抄文字;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电子板报;④推选出一位导游向游客解说。
四、查询信息,制作电子板报:
1、学生寻找学习伙伴,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开始上网查询资料,在WORD中制作成电子板报。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2、小组推选小导游,在组内试说。
五、交流反馈:1、师:哪位小导游愿意向大家介绍天安门的景色呢?
A、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B、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C、组员补充。
D、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2、师:除了美丽的天安门以外,北京的立交桥也非常漂亮,哪位导游愿意来介绍一下北京的立交桥。
A、小导游根据制作的电子板报向游客介绍。
B、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C、组员补充。
D、相机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网络对全班同学广播典型的案例。
六、配乐朗读:
1、师:北京的景色实在太美了,而小导游们精彩的讲解更让我们领略到了北京的无穷魅力。下面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再把课文的2、3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2、全班配乐朗读。
媒体播放优美的钢琴曲。
七、拓展延伸:
1、师:北京除了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两个景点之外,还有很多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请你们再到网站中去查询有关的资料。
2、除了课文上介绍的内容外,你还从网站中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向学生提供教师自制的有关北京的网站)
八、教师总结:
刚才小导游们在网站中,查询到了很多有关北京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和公园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再请小导游把你们在网站中看到的、听到向游客们介绍,好吗?
设计思路及多媒体
应用分析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导入 新课做准备。
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的欲望,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环节也就是所谓的“任务驱动”环节,教师把所要讲授的内容隐含在任务中,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电脑屏幕上出示的问题,有选择性地学习课文内容,避免了盲目性。
任务的驱动让学生进入了学习情景,在查询信息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在活动中,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从网站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成电子板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传输、广播的功能,向全体学生提供某组学生的典型案例。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进行讲评。在讲评中主要从学生的口头表达、电子板报中所涉及到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假设、拟人”、词语的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电子板报进行点评。评价的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制作电子板报掌握了相关主题的学习内容,完成了意义建构。
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使全体学生沉浸在北京美丽的景色当中,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在课的最后,让孩子再到网站中查寻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公园和大厦。网站以图文、影像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关北京的各种信息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