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小池》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色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
《小池》描写的是:初夏的景色
《小池》。唐。内杨万里
泉眼无容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⑵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中的所有古诗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共有四首,即春晓,村居,所见和小池。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陶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风光的柔和。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什么
一、字: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一、填空题(1-3每题3分,4-5每题4分,第6小题7分,共24分)1.在○里填>、"、"、7068○9=5958○17<456.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67861009168547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口算题(每道小题10分共20分)1.90-9=24-10-7=46+5=20+13-9=8+57=34+(25+5)=98-70=58-(58-8)=65+20=39+7-20=2.25+7=50-8=86-5=4+65=20+67=42+30=73-40=85-7=8+45=76-60=三、计算题(每道小题6分共18分)1.65-47=28+54=2.68+29=92-46=3.36+57=70-25=四、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3分共12分)1.68和73相差多少?2.比39多24的数是多少?3.比92少45的数是多少?4.两个加数都是46,和是多少?______________五、应用题(1-2每题5分,3-4每题8分,共26分)1.小兰今年9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和小兰相差多少岁?2.工人叔叔修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14米,第一天修62米,第二天修路多少米?3.一双球鞋21元,一双布鞋比一双球鞋便宜9元,一双布鞋多少元?买一双球鞋和一双布鞋要用多少元?4.(1)木工组修理一批桌子,已经修好了38张,还有17张没修,这批桌子有多少张?(2)把上题改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再列式计算1、为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手足(zhuzu)写字(zi)大山(shansan)竹(zhuzu)排只(zi)三天(shansan)大人(yenrenyin)两(lialangliang)人中国(guoguo)2、数一数下面的字有几画,再写笔顺。虫()风()马()会()3、把下面的字去掉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自()()禾()()去()()鸟()()电()()天()()4、按要求填空。医:()结构,共有()画,第七画是()。弯:()结构,共有()画,第九画是()。脚:()结构,共有()画,第八画是()。敬:()结构,共有()画,第五画是()。5、比一比看下面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成词。种()自()坐()和()白()座()哪()手()乌()那()毛()鸟()二、词。1、选词填空。(到处、处处)乌鸦口渴了,()找水喝。(什么、怎么)乌鸦喝不到水,()呢?(用法、法)乌鸦想出()来了。2、写出意思相反的词。小()近()来()少()直()快()笑()先()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一根()()小河()的花一朵()()老师()的树一片()()小白兔()的衣服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多少的词。例:(一棵)大树(两把)椅子()小羊()楼房()尺子()水井()水牛()苹果三、句子。1、为下面的句子填上标点符号。哪座房子最漂亮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天空寻么蓝那么高2、把句子补写完整。雷锋和几个小同学一起()。农民种了()和()。()到了,天气凉了。3、用下面的词各写一句话。很多:就是:一会儿:四、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⑷ 一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两首春晓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这篇讲读课来文是一首古诗。有一幅自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的过程:
您可以访问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查看更多与本文《春晓》相关的文章。
⑸ 谁有一年级语文下7、古诗两首(春晓、草)教案和ppt急求,请发邮箱,特别感谢!
第一课时
一、复习音节、讲多音字
1、小朋友,你看!我们的老朋友来了!谁还认识他们?快拼一拼!
dīfúyèchènyānyuānzuìliǔcūn
2、你们还认识这个字吗?
“长”(cháng),长空的长。今天我们再学习的这个字念“长”(zhǎng),长大的长。春天到了,小草长出来了。
二、情境引入
看!(出示黑板上的画面)春姑娘来了,小草变绿了,柳树发芽了,到处鸟语花香,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哦!这还有几个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多美的春天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古诗二首”,这是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三、初读课文
1、请你打开语文书,自己读一读。
2、首先我们来学习一首比较熟悉的,由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春晓”(注音)。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好多同学在上学之前就会背“春晓”这首诗了,谁会呀?
那我们现在上学了就要学习认字!你们真的会了吗?谁认识这几个字?
雨处闻晓啼
3、我们把这些字放回古诗再读一读,看你有没有进步!
4、谁会读了?
四、学习《春晓》,理解与指导朗读
1、请你仔细听一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2、这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古诗,还自己演了一个动画片呢!你们想看吗?那看完以后,可要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什么?
(放动画片)
3、讨论:
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
春眠不觉晓,──春天的夜晚,睡觉可真香,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晓:早晨)
处处闻啼鸟。──到处都是小鸟的叫声。(眠:睡觉闻:听)
夜来风雨声,──昨夜的大风大雨。(昨天晚上)
花落知多少?──得有多少花被吹落呀!
4、小结:
在这个春天的夜晚,这个小朋友睡的可真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听见到处都是小鸟唧唧喳喳的叫声,想起昨夜的风雨,有多少花被吹落呀!
五、回读古诗《春晓》
1、雨后的清晨多美呀!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在读一读!一会儿给你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大家来欣赏!
2、指名配乐读。
3、咱们一起来读一读,会背的可以背。
六、学习《村居》
1、导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是什么啊?
生:《春晓》。
师:除了《春晓》之外,还有一首古诗也是描写春天的,可美了!
春天到了,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叫的可好听了,柳条长长的扫过堤岸。孩子们很早就放学回来了,连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多开心啊!这就是清朝诗人高鼎写的《村居》。
2、初读:
这首诗挺难的,有哪些小朋友会读啊?只有两三个人读过,没关系,现在我们就打开书读读,看谁把字音读的最准确。
学生初读古诗多读几遍。
师:在这首诗里,有几个生字和认读字都不太好读,我来考考你,看看你都会了吗?
学生读生字和认读字,教师适当讲解。
师:把这些字放回这首诗里,和小伙伴们读读,看看谁有进步了!
小组读书。
3、讲读:
⑴师:我们来听听这个小朋友是怎么读的。
学生看电脑动画。
⑵师:谁愿意像这个样子给大家读读?
⑹ 哪儿有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3课《古诗两首》说课稿
这一课可能要分成两课时吧,没有合在一起的说课稿哦。。。
《小池》说课稿
《小池》系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下面我就一年级学生学古诗的特征,古诗教学所应遵循的规律,来讲述自己对这首古诗处理、研究、设计的过程及体会。
一、说教材
古诗《小池》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述了初夏小池的美丽、和谐、充满“爱”的景象。它以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为意象,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勾勒了一幅充满活力与和谐的画卷,表现了初夏的情趣,表达诗人喜爱小池,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除了“晴柔”这个词以外,本文浅显易懂,短小精悍,特别是“爱、惜、立”十分有趣,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也是培养学生吟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好材料,更是能在学生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民族文化的凭借。这首诗应该让他们学什么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学会诵读古诗,正确吟诵古诗,有学习古诗的兴趣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 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2.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3. 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一首古诗,在一年级学生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对学生进行繁冗枯燥的解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言语,捎带情理的空洞说教的教学,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就始终缺乏真切的感受。所以,本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这样学:
1、强调吟诵传情法。前面已经讲述,诗歌学习缺少吟诵,就等于是鱼离开水一样。诗歌应有的意境就会丧失全无。所以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以正确读—熟练读—感情读为途径,体会情趣读,从而使学生在吟诵中受到美的感染。
2、玩索养趣法。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本诗也不例外,抓住古诗中“惜、爱、立”,品味玩索,深挖细酎,让学生走进诗境,体验小池的情与爱,才能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味诗情,感受作者对小池的喜爱。
3、想象展情法。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实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因此,古诗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动物立上头。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淀了语言,更重要能使学生获得小池不仅景色美,而且和谐美,也可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相信学生在我的引领下,肯定会做到低声慢吟,欣赏入境,感悟美感,体会诗情,表达自己对诗韵的理解。教室里也肯定会书声朗朗,诗声扬扬,情声激荡。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池上》谁还记得,指名背出,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在池塘里小孩偷采莲花的事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小池塘有关的古诗,题目叫《小池》,板书题目。2.介绍作者:这首诗是唐朝的杨万里写的。二、指导看图,初读课文1、同学们小池指的是小荷花池,也叫小荷塘。那么你们想象一下夏日的小荷塘都会有什么美丽的景象呢?学生自由想象并用语言描绘。2、我们一起看看课本插图,看看课文里的小池塘里都有什么?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试着夸一夸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那么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3、学生自由读诗,学习生字。4、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昔”认读那么老师给它加个竖心旁“惜”你还认识它吗?你还能给“昔”加什么偏旁?(2)同样方法学习“廷”和“蜓”。(3)指名读全诗,教师正音。5.全班齐读。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1、请一个同学朗读全诗,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想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写泉眼诗人是怎样写的?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1)指导读出舍不得的语气。(2)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3、作者又是怎样写树阴的呢?读第二行,“树阴照水”怎样理解?晴柔刚才同学们学生字已经理解了,“爱晴柔”又怎样理解?谁喜欢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呢?这行诗是什么意思?(1)指导读出喜欢的语气。(2)学生练读,男女比赛读。4、小结:这两行诗写了小池周围的景物--泉眼和树阴。作者把泉眼和树阴写得像人一样懂得感情,其实是融进了作者自己的感情,知不知道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喜爱)请同学们把两行诗连起来读一读,读出舍不得和喜爱的语气。指名读,赛读。5、写"小荷"和"蜻蜓"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读三、四行。这两行诗写的是小池里的景物。“小荷”指什么?“才”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嫩和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哪为同学知道这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池塘?为什么?(初夏,因为只有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来这两行诗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把这两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怎样读才能表达出生动、有趣的情景呢?指导朗读。6、把四行诗的意思连贯起来说一说,注意诗句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自己说,互相说,当众说)7、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够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8、指名反复朗读,指导读出语气9、全班朗读。10、有感情的朗读小诗。四、总结: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更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小朋友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五、小结: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默写古诗。2、找一找杨万里的诗背一背。四、说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运用各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能够达到激励、导向、调控作用。在这节以诗歌诵读的古诗教学课堂,我努力以真诚的语言,温和的表情、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当学生朗诵出现误差时我给予纠正安慰,当学生了解找不到方向时我给予尊重引导,当学生理解感悟呈现连珠妙语我给予表扬放大。这样及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予以鼓励、评价,以建构民主、互动、和谐的课堂,让课堂诗情飞扬!
古诗《所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13课。它是一首充满儿童生活气息的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立樾”等生字,会写“童、闭、立、黄”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切喜欢这首诗,愿意主动诵读,激发向往大自然,并有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秘密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识字、写字教学;②会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牧童活泼、好奇的特征。
4、教学准备:音乐、图片、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古诗短小浅显、琅琅上口,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背诵。这首诗小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它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语言充满机趣,且这些夏天里的故事、景致也是很多儿童所能经历,感受的,但由于它是古诗文,意蕴较为丰满,学生不易读懂。因此,教师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导。另外,诗中出现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作引导解释。
三、教法、学法
1、反复诵读法
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积淀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理解和体味。通过诵读来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欢同喜,感受诗歌的意蕴,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诵读者的情感之中,换言之,诵读者的情感自觉地融入古诗的意境中。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诵读过程之中,诵读者脑海里呈现的画面,事物也会强化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学法
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学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3、合作学习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一种师生、生生平等的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设计理念
在学习内容上构建三个维度:即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自行选择的学习内容。三个维度之间在课上以教材内容学习为主,另两项内容作为延续。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通过学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进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许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设置情境,促成互动,合理评价,在教师有效地参与下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关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这壮丽诗篇中的最生动的诗行。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一读感知:
1、揭示课题。(美丽的春天悄悄告别了我们,夏天来到了我们中间,凉爽的风吹来了,我们看见了一片小树林,“哪几个小朋友能把夏天的小树林搬到教室来。)
2、多名学生经过自行讨论,在黑板上画“初夏的小树林”图。
●引导学生创设诗歌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出示古诗。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上,有一首诗。借助拼音,谁能读会它?(应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纠正字音,必要时教师范读或领读,并指导读出节奏)。
4、组成合作小组,互帮互助,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5、检查小组朗读情况。
●这一环节通过合作,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为解诗意、体诗情设下伏笔;通过合作,借助拼音、读通、读熟诗歌。
(二)、二读感悟
1、自由读诗,结合图画想想还应该画上一些什么。
2、学生之间交流,并要求说出为什么要画上这些。
●儿童的认知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让学生为诗配画,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请学生当“小画家”,容易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讨论该画些什么的过程中,很自然地理解了诗意,做法新颖,不落俗套。
3、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拔。
●在这个阶段,通过学生之间有效地互动,教师的相应点技,以及不断地丰富画面,不正是理解诗意的过程吗?这里展示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讨论、交流、判断。学生在过程之间得到发展。
(三)、三读想像
1、看着画同带着想象朗读全诗。(指名读、小组赛读、齐读)
2、想像一下,这牧童唱的会是什么样的歌。
3、用自己的表演把诗意表现出来。
4、有感情地朗读过首诗(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
●体会诗情,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儿童的言语描绘也好,动作表演也好,无不是用他的生活经验来诠释、演绎动人的诗境,同时,兴趣也在这里涌动。
(四)、四读成诵
1、根据画面背诵这首诗(愿意背的齐背随着音乐)。
2、向好伙伴背诵这首诗(可加上动作)。
(五)、写字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说出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
六、打开“学习包”
这里有三首诗,你一定能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⑺ 一年级下古诗两首素祝
一年级下古诗两首:
春晓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春眠不觉晓,处处回闻啼鸟。答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