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语文教研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活动记录
"作文真难!"这是小学生的普遍反映。作文到底难在哪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发现,小学生作文之所以这么"难",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小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二是写作素材平时积累不足。为此,本人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对作文教学进行了改进。
一、培养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笔者以为,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1.复述故事写作文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为了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写作状态,形成轻松的写作氛围,笔者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让别人看了清楚明白。接着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之后,请两名同学上台复述,台下同学可以提示补充,最后让学生把故事写下来。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顺流畅、具体,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心情愉快,既有了成功的体验,又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创设情景写作文
三、四年级学生最怕作文,因为一、二年级训练的是看图说话,现在面对题目要学生写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学生自然感到无从下笔。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减轻作文的难度。
我为学生创设的情景:观察一幅有意义的画、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导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按要求写下来。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在轻松愉快中学作文。
3.搞活动训练写作文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平时,我经常组织班内朗诵会、写字比赛、书画展、词语接龙等活动,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作文竞赛等。趁着学生兴致高昂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观察重点等,帮助他们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条理,往往能写出真情实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作文。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日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目让学生摹仿写作。这样不仅减轻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再次回顾文章写法,体会课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于接受写作文,并通过学语文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
三、滴水成河,重视知识积累。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出具体生动有特色的文章,学生不仅要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积累和写作知识的积累。然而,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笔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这样,通过大量的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必然日渐充实,写作文时,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了。
我以为,喜欢范文、熟悉范文正是学生写作文的起始,让学生在作文园地里精心采撷,把自己喜欢的、可借鉴的作文编成集子,变为自己的"作文集"。这个阶段是学生"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作文方面的书,并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摘录优美的词语、好的句子或段落,记下自己的感想见闻,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读书、摘记习惯。长期坚持,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事实证明,只有激发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使其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作文难"这一痼疾才能手到病除。
⑵ 小学四年级写一篇名人研究作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今中外有不少闻名世界的名人,他们中有的是爱国志士,有的是发明家,有的是文学家,不论是各行各业,皆有值得他们闪光的一面,值得令人歌颂的一面,因此这些名人名事,也成就了少有志之士,而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一员。我曾是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在家里受到家人的责备,在学校受到老师的批评,可就是改不了这个习惯,直到对她有所了解,我才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她就是我所崇拜的伟人——居里夫人。居里夫人一生的道路坎坷不平,而她却始终坚持着,坚持着她成为一位响誉世界的伟人而止。她一出生,就生在亡国之痛,她所在的家乡波兰被德国占领,她生活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国家中,接受着不是自己应有的教育中。但也因此开辟了她心灵的爱国大门,令她发奋读书,她曾因背一遍德国历史而感到耻辱流下眼泪,这是可见她多么爱国,这难道不是我应该学习的吗?在十几岁时,她的母亲、姐姐相继去世,这对她的幼小心灵是多么大的打击,而她竟奇迹般地坚强起来,这换了我,能做到吗?二十几岁为先送二姐去巴黎深造,自己毅然走上打工之路,坚持了三年,这是一般人能办得到吗?在打工期间,因初恋失败,险些自杀,心情更是降到了谷底,可她也挺了过来,这简直斟称奇迹。在此后来,认识了皮埃·居里,两人共陷爱海,成为夫妻,在以后的研究实验中,她的条件更艰苦,这也压不倒她,先后与丈夫发现了镭等各种元素,因此先后获得两次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的一生不可不谓是艰苦之极,在三十多岁时,丈夫出车祸去世,而她又一次陷入了悲痛之中,而后来却毅然接下了丈夫的职务,这是历史没有的壮举,没有任何一位女性能够拥有如此荣耀,而她排斥绯闻,坚定的坐在丈夫的位子上,以不变的真理征服了众人,也征服了世界。有人说,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各种元素而出名,而我却否定了这种学说,我认为居里夫人响誉世界的不是任何发明,而是她那独一无二的精神品质,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可能有,也只有她这样的人才有资格拥有,也正是这种精神打动了我,使我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人曾问我:居里夫人在你心中的形象?我说:在我心中,她不仅是名人,也是一位普通人,一位有孝心的女儿,一位体贴丈夫的妻子,一位疼爱儿女的母亲。她在我心中,是一位良师。她在我心中,有一种精神是我无法学完的人,是改变我一生的人。
⑶ 如何提高四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反思型研修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传: 杨文林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那么,语文素养是什么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积累语文知识的保证,提高语文素养的最好途径。
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践: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挑动学生心目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都注意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时,我采用了直接导入课题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我一起书空课题,在板书的时候,我故意将鱼游到了纸上,写成了鱼画到了纸上,学生都很激动,连忙指正我的错误,我顺势引导:咦,不对呀,鱼是活生生的动物,只能被画到纸上,怎么可能游到了纸上了呢?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感兴趣,非常迫切的希望进入课文一探究竟,很自然地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同学吸引力就更大,所以,我就立刻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效果会好些。
二、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那么,语文课堂作为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阵地,以文本为凭借,就要求教师采用各种可行的办法来帮助更好地融入课文,理解课文,来达到目的,学生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遣词造句等方面的范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依靠文本,如何充分地利用好文本来培养语文素养呢,我认为应该多重视朗读。在小学课堂中,所有的阅读课文应自始自终都贯穿朗读,在朗读中来培养良好的语感,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文本,除了要求在课堂教学是多读几遍,甚至要让学生能够背诵出来,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能够快速地理解课文内涵,文中许多句子比较长且难以读通顺,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甚至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当堂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的感情融入的更深刻,不仅增强了朗读的训练,也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训练,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发展个性,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我常根据课文的内容有目的的去进行语文实践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如果当时你站在悬崖边看着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让学生说说,你想怎么当好导游,把这个美丽的风景介绍给你身边的伙伴亲人。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都抢着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一般经过快速思维后,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再推荐说得好的在全班交流,这样,谈论交流而后把他们说的写成文章,效果是很好的,使学生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四、适时练笔,提高作文水平。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语文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读、写的能力。教师要找准语文课本中读写结合点,在阅读中教给学生表情达意的方法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抓好由读到写的迁移,扎扎实实地掌握写的技能。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章给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想像空间例如《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救出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触摸春天》,盲女孩安静在经历了这次奇妙的历程之后,以后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建议我们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填补那片空白,让学生的想像自由驰骋,海阔天空,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会,更是一次锻炼写作的好机会。在阅读感悟、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情动辞发,因而写得情真意切。“我手写我心”,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许多孩子都很喜欢阅读,但很多孩子都没有很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范围很窄,读过就忘,不注重读书笔记,这样往往花了时间,却未必能达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内花一定的时间知道孩子的课外阅读。为了纠正孩子们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内和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我采用了如下办法,首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与文本对话,做好读书笔记,我的要求是,预习新课文的时候,首先要找出自己感触最深或是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段落,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尝试与课文,与作者对话,并写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一个学期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比较准确地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地方得到适当的理解,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也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
而针对有些孩子阅读面太窄的毛病,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内适当地为学生推介,并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小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以及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与评价。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了《颐和园》,对祖国的名胜古迹,知道多少?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找到相关书籍阅读。学了《女娲补天》,可以去读一些民间故事……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重要的,作为教师,要让孩子们学会阅读,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要努力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要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让他们体验都阅读的快乐,然后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表达,把心中的话说出来,写出来,在这样一举三得的方法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文素养。
⑷ 如何开展小学四年级语文小本研修工作
小学的知识比较少也比较简单,多做题多练习为主,给他买本辅导书,多做做题,给他讲讲就提高的很快。我们学校用的《小超人作业本》我给孩子推荐的,这个基础性强一些,也对应教材,可以给孩子买一本
⑸ 小学四年级语文校本教研小课题有哪些
很多啊,例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书信的格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学样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拿出一课去说,这些都可以作为课题
⑹ 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研修日记
通过学习,使我对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有了更进一步较深刻的认识。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从教师层面上看,《品德与社会》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具有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因为,各种各样的活动材料,都和自己的身边事息息相关,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必然想要开口说,想要参与活动,易产生急于参与的冲动。所以,在缺乏自制力的前提下,使课堂出现难控制的局面。但仔细分析,这也很正常。那怎样把握好课堂的调控艺术,让学生既动起来,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 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向学生回礼是幼稚可笑的毛头小子行径;也或许是寒来暑往听惯了这样的问好声,犹如听惯了上下课的铃声,故而置若罔闻了;还可能是想用挂满脸颊的严霜和冷漠,维持所谓的“师道尊严”?我们经常哀叹,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懂礼貌,小学生比中学生懂礼貌,到了大学,扬长而去者与满脸惊讶者甚至会产生角色调换。然而哀叹之余,我们是否想到,一个我们认为是教育细节上的疏漏----例如向学生友好的回礼----竟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道理产生怀疑,导致多年教育成果的崩溃。同时,这个在我们认为是细节的问题,恰恰反映出一些为人师者内心深处并不曾将自己与学生的人格放在平等的地位。
二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决定不同的教学形式。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有切身体会的内容,适宜表演活动。一些社会事例,则更多的侧重于搜集采访和交流活动。例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关心你,爱护他”学习单元,在该单元的教学中,我采取了“采访搜集+交流”的活动形式,大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根据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学生的品德形成是螺旋上升的,学生的知识形成有其阶段性的不同。应根据学生知识形成阶段设计活动。例如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期与下期中都有对家庭生活关注的内容,上期的要求是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和不易,下期则侧重于学生对家庭生活的参与和对父母家人爱的表达。因此,上期适宜开展观察和交流活动,而下期开展实践汇报活动更为合适。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学生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强意志、情感、动机等的培养,不仅给学生提供外显的直观活动,更要注意思维层次方面的活动的开展,如开展尝试活动、整理活动、探究活动、辨析活动、自学活动等。
三 感悟明理,育情导行
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不能忽视“总结、提升、引领”的作用,这是教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个环节的教学里,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特点,与学生一起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做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从学习习惯上讲,归纳总结是引导儿童体验发现的快乐,促使儿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去,从而达到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完美结合有效手段;从教学实效上谈,归纳总结的作用是在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进行正确树立的有力时机。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确了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了明理导行,教学实效大大提高。
四 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回归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结合《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生活性和开放性的特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扩大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真正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把一棵剪贴的大树干粘在了教室后面的墙壁上,起名“班级成长树”,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进步与班集体的成长息息相关,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纪录在“收获果”上,再把“收获果”贴上“成长树”。这样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旨在让道德培养回归生活,实现知行统一。
总之,本模式根据《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以及各课时的教学目标,遵循“激情引趣、自主探究、感悟明理、拓展延伸”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索到独立思考再到合作交流,多种学习方式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实现了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总结知识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探索出一套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⑺ 谁知道如何上好复习课——记二中心小学四年级语文组的一次教研活动
每到期末,枯燥无味的复习课往往令老师头痛,令学生厌烦。究其原因,一是复习内容内简单重复,无法容激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复习形式单调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四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近期的教研组活动中作了专题的研讨,大家发现只要潜心设计,复习课同样可以很好地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首先,组内老师认为复习应把平时在每篇课文中学到的零碎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要把复习课与新授课区别开来,切忌逐课逐段地把字词句像回放电影镜头似的重复一遍。其次,复习课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把更多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组内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还提出可以在复习完整册教材后,让学生每人试着出一份测试题。这样的开放式复习,学生自身受益,全班其他同学也受益,教师也了解到更多的学情信息,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更有实效性。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注意知识之间的互融性,一般情况下,以复习段落的阅读为载体,把基础知识和写作的复习融入其中,三者兼顾,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们表示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发掘课文中蕴含的训练因素,这样才能大大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