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北师大版

发布时间:2021-02-10 09:04:06

⑴ 北师大版的初一语文有什么课文啊

多了- -,看你要什么了

⑵ 请问有没有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所有课文题目

第一单元
1 在山的那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
3 生命生命
4 紫藤萝瀑布
5 童趣
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这就是我

第二单元
6 理想
7 短文两篇
8 人生寓言
9 我的信念
10 《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11 春
12 济南的冬天
13 山中访友
14 秋天
15 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

第四单元
16 化石吟
17 看云识天气
18 绿色蝈蝈
19 月亮上的足迹
20 山市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

第五单元
21 风筝
22 羚羊木雕
23 散步
24 诗两首
25 《世说新语》两则
第六单元
26 皇帝的新装
27 郭沫若诗两首
28 女娲造人
2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30 寓言四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追寻人类起源

课外古诗词背诵
名著导读
附录

⑶ 上哪儿能买到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

新华书店
大的购书中心

⑷ 7年级上册北师大版语文书易错的拼音50个

1 .感喟.(ì ) 2.浸渍..(jìn zì )
3.澎湃..( pãng pài ) 4.隽.秀(jùn )
5.瑰丽(guī ) 6.菲薄(fěi )
7.蹒跚(pán shān ) 8.糟粕(pî )
9.跛足(bǒ ) 10.媲美(pì )
11.欺侮(wǔ ) 12.愤懑(mân)
13.呜咽(yâ ) 14.窈窕(tiǎo )
15.谙习(ān ) 16.蓦然(mî )
17.湮没(yān ) 18.包庇(bì )
19.炽烈(chì ) 20.沮丧(jǔ )
21.狙击(jū) 22.悲怆(chuàng )
23.鞭挞(tà ) 24.氛围(fēn )
25 . 匍 匐 ( pú fú ) 26 . 灵 柩 ( jiù )
27.赏赉(lài ) 28.梦魇(yǎn )
29.赝品(yàn ) 30.噬啮(shì niâ )
31.刹时(shà) 32.颀长(qí)
33.慰藉(jiâ) 34.妩媚(wǔ )
35.陷阱(xiàn ) 36.熨贴(yù )
37.俯瞰(kàn ) 38.颤栗(lì )
39.箴言(zhēn ) 40.惬意(qiâ )
41.轻佻(tiāo ) 42.翕然( xī )

⑸ 哪里有北师大最新版本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电子书

可以制作PDF电子书

⑹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全部(北师大版) 快!!!

一)、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 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宋)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南宋)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南宋)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二)、课外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赵师秀·南宋)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赵翼·清)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⑺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 词语表

初中语文古诗文积累精萃

有关四季的古诗词

l 带“春”字表现春天的: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③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⑤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带“春”字表现春天的: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④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⑤烟花三月下扬州。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⑦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8竹外桃花三两枝。

l 带有“夏”字表现夏天的诗句:

力尽不知热,便惜夏日长。

不带有“夏”字表现夏天的诗句: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l 带有“秋”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日暮秋风起,屈子怨何深。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不带有“秋”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②古道西风瘦马。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l 带有“冬”字表现秋天的诗句:且似今年冬,走休关西率。

不带有“冬”字表现秋天的诗句:①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②水落而石出。③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l 离愁别恨是人生一大主题,古诗词多有名句细致刻画。李煜《相见欢》“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写出了愁之味,请按要求从不同方面写出“愁”的诗句。

愁之深: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比离苦。

愁之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之重: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之多: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写“花”的诗句: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④烟花三月下扬州。⑤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⑦花木成畦手自栽。⑧一枝红杏出墙来。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含“山”的句子: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山外青山楼外楼。④西塞山前白鹭飞。⑤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含“月”的句子: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②明月几时有。④明月别枝惊鹊。④月有阴晴圆缺。

l 默写出古诗词中含“树”的句子:①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花木成畦手自栽。③千里莺啼绿映红。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⑤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⑥枯藤老树昏鸦。

l 默写出古诗中写“长江”的句子: 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l 思乡、念友人、思亲人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3、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1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16、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2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l 黄河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l 默写出古诗中写“水”的句子:①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③桃花流水鳜鱼肥。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⑤小桥流水人家。⑥春江水暖鸭先知。

l 默写古代诗词中写“莲”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枝头。 ③唯有绿荷红菡萏(hán dàn),舒展开合任天真。④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l 古代送别诗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中学学过的唐诗中这样的诗句:①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l 文言诗文理解性默写

l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l 《孙权劝学》说明不能用老眼光看人,而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句子是: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

l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l 有一首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终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l 问:《《论语》六则》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哪句?

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只学习不思考和只思考不学习都是不完整的学习方法,要想使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学思结合。

l 问:《论语》六则》中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什么?

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叫他‘文’呢”.孔子借这个问题告诉子贡要勤学好问,既回答了弟子的问题,又教育了他。

l 问:《《论语》六则》中与“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一点东西,必须从不日满开始”意思相近的成语是什么?

答: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l 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表示?

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l 《论语》六则》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l 成语“择善而从”的出处是什么?

择其善者而从之。

l 《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l 《论语十则》中强调躬身实践重要性的句子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知学也。

l 《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学习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l 孔子论述认真思考和努力读书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 《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中都有两句诗表现宾主情深,相处随和,不请自来,它们分别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l 《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风光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l 《过故人庄》中表现与友人相聚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l 《游山西村》中蕴涵生活哲理的句子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l 《游山西村》中现在常被用形容事情看似无法进行了,然而忽然又有了转机的诗句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l 《归园田居》中描写作者不满官场的黑暗,返回农庄从事农业劳动而不悔的意思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l 《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热爱农事,不辞辛劳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l 《归园田居》中表明不辞农事的辛劳,追求不随世俗、不违心愿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l 《钱塘湖春行》中最能体现初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l 写出几句与“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意思想近的成语或熟语: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l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不愿作高官而但愿还乡的醇厚质朴的句子是: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l 《木兰诗》中描写战地寒冷,战斗生活艰苦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概括写战争的频繁和残忍的句子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l 问:成语“扑朔迷离”出自哪首诗?原句是怎样的?

答:〈木兰诗〉。原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l 问:《木兰诗》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各是怎样描写军中苦寒生活的?

答:“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此句又写出了边塞夜景。“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l 问:〈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矫雄姿和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句子是什么?

答: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l 〈木兰诗〉中写在策勋和赏赐面前,不取高官但愿还乡的淳厚朴质的句子是什么?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l 问:《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它写出了大草原浩渺无边景致的句子是什么?

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l 《木兰诗》中写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l 《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可汗征兵面前的态度的句子是什么?

l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l 。

l 表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l 《木兰诗》中概括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l 木兰归来,一家人欢天喜地。父母是:出郭相扶将。姐姐是:当户理红妆。弟弟是:磨刀霍霍向猪羊。

l 王勃劝友人不要在离别时悲情伤感,作儿女之态是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l 《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比喻年老仍有雄心壮志的一个成语出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l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l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l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l 《西江月》描写山乡夜晚骤雨将至的诗句是: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l 《西江月》描写江南山村夏季月夜图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l 融为一体的诗句是哪两句?

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l 问:《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哪两句最突出?

答: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l 《西江月》以动写静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l 《西江月》里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l 问:〈西江月〉一词中写急忙避雨迷路,焦急迷惑之后欣喜的句子是什么?

答: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l 《望岳》中写泰山之大,连绵不断的诗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极言泰山之高峻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l 《望岳》中常用来比喻在取得更大成绩时,再看自己过去或别人的某些成就微不足道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l 《望岳》中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l 《如梦令》中写一群少女为急寻归路,争执之声惊飞夜栖飞鸟的诗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l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什么?

答:兴尽晚回舟。

l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构成一个很有点吃惊却情趣横生的意境的句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l 问:崔颢〈黄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之意境相仿的马致远的曲中有一句也表现了游子的悲苦心情,请写出这句诗。

答: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l 《口技》中作者对口技表演议论的句子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l 问:(1)《口技》中既说明宾客对表演者的向往之情,又为下面表演创设了肃穆氛围的句子是什么?(2)从演出开始到结束,宾客反应又如何?请依次写下来。

答:(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l 《杜少府之任蜀州》流传千古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l 《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作者对朋友,也是对自己的叮咛的句子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l 《春望》中表现面对国破城败,自己忧国情怀的诗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l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两句诗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l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l 《秋词》一诗一反悲秋之情,表达了明快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请在写一首赞美秋色的古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与此意境相反的一首诗《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l 《秋词》中表现诗人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l 《秋词》中以形象的描写说明“秋日胜春朝”的原因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l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l 根据“1 ,0”这两个符号,写出学过的两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l 苏轼的《浣溪沙》,实写的句子是门前流水尚能西,从词中“溪水东流”可以看出来。

l 苏轼的《浣溪沙》,一词中,即景抒情,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l 王维的“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中,涉及两个人物,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熟悉的陶渊明。

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的语文书后的十首古诗是什么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越调]天净沙·秋思①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②,小桥流水人家,古道③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④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思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赏析】该曲虽和马致远的《秋思》有相似处,但却又自有特点。首二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着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着和谐的人生图画。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於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阔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对比分析】两首曲子的共同点:1、都是描绘秋天;2、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 3、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两首曲子的不同点:1、马致远的《秋思》作为描绘秋天最著名(至少是之一)的一首曲子,开篇连着三句,通过每句三个名词,即每行三个简单的事物描绘,最后点出一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心情,由外及内,由物及我,既有由物转情转换的流畅,又有由情及物的淋漓,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词;白朴的《秋思》也是写物,但是通篇没有一句写情,只是播放风景优美的秋天的画面,没有象马致远的《秋思》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配音,只是通过画面让观众自己去体会。2、马致远的《秋思》在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上也和白朴的《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写秋景,马致远的《秋思》从一开始就通过几个细微事物的描写,写出了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白朴的《秋思》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显示出作者的心情和马致远的《秋思》作者心情还是有差别的。3、色彩感的不同:马致远的《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写颜色的词,但是整体看却是灰色的;白朴的《秋思》里面却有“青、绿、白、红、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不一样!4、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马致远的《秋思》和白朴的《秋思》相比,知道马致远的《秋思》的人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的多的白朴的《秋思》,在给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马致远的《秋思》稍逊,所以大家更容易记住马致远的《秋思》。

[越调]天净沙·江上

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 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作者介绍】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生活年代比卢挚、马致远晚。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注释】①嗈嗈(yōng):雁叫声。平沙:水边的沙地。 ②依依:轻柔的样子,描述野鸭轻飞的样子。鹜(wù):野鸭子。此句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名句。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种从容闲适的情趣。

[越调]天净沙

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赏析】这首元曲写的是秋天的景色,分成近景和远景两句,前一句“平沙细草斑斑”是说溪边的细沙上长着斑斑的矮矮细细的青草,“曲溪流水潺潺”说的是溪水蜿蜒流去,水声潺潺,“塞上清秋早寒”塞上就是塞外长城附近,就是河北内蒙陕西向北的地方,这句是说塞外的秋天冷得比较早。这一句总的交待了时间地点,写的是近景,是诗人眼前看到的东西。第二句以一声雁叫打破这个近景,让我们可以想象到诗人顺着雁叫声从眼前的景色向远处看去的动作,远处是黄云红叶青山,颜色绚烂,好一幅塞外清秋景象!

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sǒu)人狂。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

【注释】1.寂寥:寂静;空旷。2. 春朝:春天的早晨。这里可译作春天。3. 排云上:冲云直上。排:推开;冲出。4. 便:就;于是。5.碧霄:蓝天。嗾,教唆,指使。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化自宋玉《九辩》中留下的“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黄花指菊花。 不似:不类似,不象。廖廓:空阔远大。

【题解】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毛泽东写《采桑子·重阳》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统一在艺术形象里,由于对革命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描绘的秋光、秋色明艳而壮丽。两度突出“重阳”,既符合“采桑子”“反复”的格律,又表现了作者重回红四军前委工作时的激动心情。选择“黄花分外香”这一形象,侧重表现色彩艳丽,选择“寥廓江天”与“万里霜”这两种形象,侧重表现境界开阔。 与我国传统的诗文相比,《采桑子·重阳》之中的秋天形象色彩艳丽,生机勃勃;这主要取决于当时作者“东山再起”的革命豪情;词中主要选择了“战地黄花”“寥廓江天”“万里霜”等形象表现这种特点。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被称为杜少陵,杜工部等,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诗风格显得“沉郁顿挫”,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奔腾而来。面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构成对仗,而且还有句中对仗,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精辟,达到了奇妙难言的境界。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簌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的笔力。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宏阔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颈联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相互交融。尾联作结,并紧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加难以排遣。本来会意兴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形、声、色、态:一一得到了表现。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气氛,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颈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多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和自己的潦倒不堪。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感,便跃然纸上。

童区寄传

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太府。太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日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作者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有《柳河东集》。

【译文】儿童区寄,是柳州打柴放牛的孩子。他正一边放牧一边打柴,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带他)走了四十多里,要到集市上去卖他。区寄假装像小孩似地啼哭,(假装)害怕得发抖,像小孩常有的那样。强盗以为他好对付,就互相敬酒痛饮,喝醉了。一个强盗去商量买卖;另一个躺着,把刀插在路上。孩子暗地里察看他睡着了,把捆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刮,绳子终于被割断,就拿起刀来杀了他。(孩子)还来不及逃远,去商量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孩子,十分震惊,将要杀害他。(孩子)急忙说:“当两个人的仆人,哪比得上当一个人的仆人呢?他待我不好,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且好好待我,怎么处置都行。”去商量买卖的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了这个僮仆,不如把他卖了;与其卖钱两个人分,不如我一个人独占。幸好(孩子)杀了那家伙,好得很!”就藏起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孩子到集市上窝藏强盗的人家,(把孩子)越发捆绑结实。半夜,孩子自己翻转身,让捆绑的绳子靠近炉火把它烧断,虽然烧伤了手也不害怕;又拿起刀杀了这个要卖掉他的强盗。接着大声哭叫。整个集市的人都大吃一惊。孩子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该做别人的仆人。两个强盗抓了我,我幸好把他们都杀了。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管集市的小吏报告州官,州官又报告上级官员太府。太府召见孩子,发现孩子原来既幼小又老实。刺史颜证觉得他与众不同,留他当衙门小吏,(他)不肯。就给(他)衣服,(让)小吏护送(他)回到乡里。乡里抢劫绑架的人,不敢正眼看他,不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还小两岁,却杀了两个强盗,怎么能接近他呢?”

李寄①

干宝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口。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炒灌之(24),以置穴口。蛇便出,头大如囷(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作者介绍】干宝(283~351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他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此书为我国魏晋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保存了许多古代民间的传说,如《干将莫邪》、《相思树》、《董永卖身》、《李寄斩蛇》等,给后世文学艺术以深远影响。
【注释】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江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低湿之地。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军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⑦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⑧啖(dàn):吃。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12)朝(zhāo):初一日。(13)啮(niè):咬。(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汉初临淄淳于意幼女。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18)潜行:偷偷逃走。(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咬。(20)诣:到。(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狗。(23)米糍(cí):用米蒸制的食品。(24)炒(chǎo):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25)囷(qūn):谷囤。(26)创:伤口。(27)髑髅(dúlóu):死人头颅。(28)咤(zhà):感叹。(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哀叹、怜悯。(31)聘:送礼物以迎娶。(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译文】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去咬,李寄从蛇后头砍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予她父亲为将乐县的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了赏赐。从这以后东冶再也没有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虎

刘基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北师大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