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0-12-14 23:16:32

A. 四年级下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掌握这一交际工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仅就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谈几点建议。

首先让我们重温小学课标中口语交际教学提出的总体目标:
“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在这个总体目标下又确立了阶段目标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明确课标要求,为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指明了方向。

【教材安排】

本册安排8次口语交际。

分别是:“走,我们去春游”“以诚待人的事情”“大自然的启示”“小小新闻发布会”“热爱生命的故事”“乡村生活”“我敬佩的一个人”“向你推荐一本书”。其中,“大自然的启示”“乡村生活”作为口语交际,是“综合性学习”的一部分。其他6次是结合专题内容,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比如,策划春游,真诚地对待人和事,对生命的了解和热爱等,都是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学生有话可说,能够彼此交际。这些话题中,有的以独白语训练为主,如,小小新闻发布会,也有的以交际训练为主,如“走,我们去春游”,更多的是两者相结合的训练。

本册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时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交际中,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指导:

教师可以在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上、内容丰富上和思维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指导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出表达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口语交际的不足,就共同的问题及时讲解,随时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还可有针对性地点拨纠正。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面向全体,训练到位:

教学要面向每一个人,不能留有教学的死角。要想办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中活跃思维,逐步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可以根据话题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可以采取同桌互说,指名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形式,扩大口语交际的“面”与“量”。教师要特别关注双向互说,了解每一个人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随机进行指导。

4、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5、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双向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实践。下面略举几例。

【教学案例】

如: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是围绕“生命” 这一专题展开的。选编的4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而且,在本组的导语中,教材还明确提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的要求,在《触摸春天》课后,设计了“搜集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办墙报”的泡泡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因此,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本组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组教学的延伸,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迁移,继续深化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既然教材以专题来组成单元,而且口语交际与习作一起编排,因此,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口语交际与习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教学,充分体现整合的教学思想。首先,口语交际课重在交流,既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也可以谈身边发生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还可以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发。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广开言路,允许学生既可以就某一方面内容来谈,也可以把几方面内容综合起来谈。习作教学则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自由表达,并在作后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2、阅读有关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披文入境、理解生命

1、激情导入: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围绕“生命”这一永恒的话题畅所欲言。

2、提问:

你怎样看待生命?下面这些人的做法可取吗?大屏幕显示有些人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或经不起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而采取轻生的做法的资料。

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轻生者的做法不可取,只有勇于向病痛、向困难挑战,才是生活的强者。

设计意图:课始,老师在学生已对生命有所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反面资料,让学生进行评判,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同时,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人应该怎样看待生命。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口语交际而架桥铺路,又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二、唤起记忆、感悟生命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资料,搞清每一段资料所立足的角度。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学生可以参考资料中的某一方面来谈,也可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另选角度来谈。)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不同于写作,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这一环节在学生明确训练提示后,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资料,联系旧知进行感悟。

三、创设空间、畅谈生命

1、创设语言情境: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准备举办一期主题为“生命”的节目,到时想邀请我们班的同学去做嘉宾。你们想不想去啊?一听这话,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⑴ 你们想说些什么?想怎么说?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

⑵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⑶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没听明白的可以向他(她)提问,让他(她)把语言说清楚。

2、创设活动情境:

⑴ 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发言,你们来评一评,谁说得最好?说说你们的理由。

⑵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⑶ 你们从他们的发言中得到了那些感受启发呢?

⑷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畅谈。(允许学生或深或浅的谈出自己的见解,不强求一致。)

3、创设表演情境:

⑴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如邻居XX失去双手,但他怎样学会用脚刷牙、洗脸、写字等),几个同学自编自演。

⑵ 学生表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主要要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怎么样等这些方面来评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样化的互动交流,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学生的表演,更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四、多方评价、深化生命

1、自我评价:

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

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

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4、屏幕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5、学生齐读,深化对生命的看法。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课的评价目的在于反馈情况,推动语言表达的发展。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同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尊重别人。所以不管是模糊评价还是积极评价,也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都应该是积极的。师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有这样,发言的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正面评价,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勇气。在交流中,才会轻松地交流,才会表达各自独特的意见、感受、体验,从而才有可能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第七单元

一、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二、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

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三、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四、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八单元

一、名言导入

对于书,我们都不陌生。书,好书,到底会给人带来什么呢?在我们以前,有很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多媒体打出,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好书。

二、自由交谈

自己读过哪些好书(说说书名,可不提及内容)

1、介绍一本好书:

⑴ 指名介绍一本好书。

⑵ 请1名同学介绍一本好书。

⑶ 征求大家的意见,想了解哪个同学读的哪本书,请那位同学介绍。

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2、小组开始互相介绍:

可以介绍自己最想向大家介绍的一本书,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兴趣,应他们要求,介绍一本自己读过大家又感兴趣的书。小组之间评价谁介绍得清楚,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

3、各小组评出都感兴趣的一本书,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4、教师也参与介绍一本好书,在语言上给学生一种规范、引导和点拨。

5、根据学生介绍,把好书名字写在黑板“好书看台”里,鼓励大家有条件亲自读一读这些书。

三、再读名言

能说说通过以前的读书经历和今天的交流,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交流,体会好书的作用)

小结:

名人们说的书,应该都是指好书。今天,我们谈到的书,应该说也都是“好书”。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四、生活拓展

1、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要把这本书的内容跟家长介绍清楚。

2、在适当的时机,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推荐一种好杂志(报纸)”的活动,使学生对读书产生持久的热情。

【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口语交际作为一个崭新的名词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教师们实践着新课标有关“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行为。如何促进口语交际有效地进行,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想从一个教学片断中谈谈口语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案例:朱老师骗人

今天要上《转告》。我们年级组的几位老师想用情境创设的方法来进行。

课间,张老师兴冲冲地走到我们班,佯装要找我。不知道真相的学生热情地告诉她,朱老师不在教室里。于是张老师一本正经地请学生转告一件事:“星期六,请朱老师到她家旁边的书店替我买一本《中国儿童文学精品选》。”

上课了,我刚走进教室,全班学生马上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朱老师,刚才张老师找你……”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气氛非常热烈。我心中窃喜,兴致盎然地开了课:“其实,刚才同学们把张老师的话转告给朱老师,这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转告。”

“啊——”

“哦——”

“什么?”

紧接着,教室里像炸开了锅。

“原来,朱老师和张老师是串通好的!”

有一位平时相当调皮的男生,突然情绪很激动,显得很生气,气呼呼地嚷起来:“朱老师骗我们!”

这一下,有好几个学生跟着叫起来:“朱老师骗人!朱老师骗人!”

思考一:关于情境的创设与开发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语言活动。这种语言交际活动离开了“特定的情境”就无法进行。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学生只有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才会带着情感,带着兴趣去进一步体验。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这一点已被教师们所认同。

但是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也能明显也感受到并不是简单地创设一个情境就能达到理想效果的。事实上,作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口语交际”,是限于特定的交际空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与日常生活中自然的言语交际活动相比,有许多不同,会受到许多限制,严格地说,是一种模拟的情境。朱老师遇到的尴尬实际上正是课堂交际的特定性与生活交际的现实性之间所形成的矛盾而带来的。那么,如何解决课堂交际与生活交际两者的矛盾,使之能比较自然地衔接,便成为一堂口语交际课能否成功的关键。许多成功的口语交际教学表明:在更大程度上让学生“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作为目标活动的口语交际情境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矛盾。

案例中,学生一开始兴趣极高,他们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对朱老师创设的情境有兴趣,说明学生对这样的语言实践机会是十分乐于参加的。也就是说,此时的学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跳出”了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之中。而朱老师一揭题,反而使儿童的心理需要发生错位,导致了交际的无效和浪费。所以,专家建议我们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可以将口语交际所指向的目标语境,绝大部分隐藏起来,有意留出可以刺激儿童进一步思考、探究的初始语境,让他们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以及初始语境的刺激下,在努力探求填补初始语境和目标语境的空白的过程中,逐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和能力。

因此,在上述案例中,如果采取这样的策略,效果将会更好;朱老师走进教室,认真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转告,并在相互交谈中不知不觉引导学生掌握转告的要点,学会转告这种口语交际手段,不必拘泥于一定要揭题。

以上案例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开发应充分考虑所创设情境的功效性,使之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情境创设应注意整体性和延续性,即使一堂课要出现多个相关情境,也应努力使交际过程的前后保持在一个整体的目标情境中,不要随意破坏和中断情境。

3、情境的创设和开发应充分考虑所创设情境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努力拉近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更大程度上“跳出”课堂,进入情境。

思考二:关于教师的操控与指导

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沟通,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教学手段。生活中的口语交际,并无明确的对错之分,只存在着交际技巧的高低,言谈举止的得体与否等方面。而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是尽可能在接近生活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教师除了一些必要的交际规则、程序予以指导外,不必就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内容进行具体的指导。当然,不具体指导并不意味着不指导。那么,如何在口语交际中处理好教师的操控与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口语交际朝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呢?

首先,教师应置身其中,即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全身心投入于口语交际之中。现在,我们许多教师都精心创设了情境,并积极参与到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这一点做得非常好。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常常忽略了教师自身在口语交际中的位置,总认为情境是为学生而设的。从“朱老师骗人”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孩子受骗感受的另一原因是朱老师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之外了。当孩子们用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时,老师却以局外者的身份想对口语交际进行一些主观的操控与指导,结果适得其反。新课程特别提倡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而口语交际在一定程度上更需要教师的全面参与,因为在课堂上教师往往需要参与扮演交际中的各种角色。我想,在上述案例中,如果采取另一种策略,也能获得较好效果:即教师采用合作教学。由张老师来替代朱老师完成《转告》的教学任务。下课后,朱老师再自然地出现在学生中间,听孩子们的转告。这样,教师充分融入其中,拉近了与生活的距离,更能使学生在自然中学会生活的本领。

其次,教师应以暗示作指导。这里的指导不是一种指令式的指导,更不是一种抽象的指导。我们应当提倡的是在真实的交际之中予以暗示,以便学生感悟、纠正、模仿。但是从目前普遍的口语交际课堂来看,我们很少发现教师能巧妙地以暗示作指导,使学生从中感悟,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成功例子。我们教师普遍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类似于案例中朱老师那样直白地进行指导:“……这就是转告,转告中要注意……”另一种是教师发现了学生错误的地方,却又不知如何指导,只能仓促地说:“这里用‘告诉’似乎不恰当,换个‘帮助’会更好些!”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在口语交际中的操控与指导艺术呢?最好的策略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最怕上的就是口语交际课。因为它不仅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临场应对能力,更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的言语交际能力(包括体势语的运用,交际规则的把握等诸多方面)。但现在许多教师反映,连自己都不太熟悉完善的交际规则,不清楚良好的交际习惯,更不用说指导学生了。因此,尽快提高教师本身言语交际能力成了当前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想,除了教师自身加强学习外,我们特别希望在组织的各种培训中,能补充有关言语交际方面的知识(如语用学、言语学、交际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培训不仅仅停留在口语交际的教学探讨上。

思考三:关于评价反馈

口语交际在课外有着更广阔的天地,许多教师创设了许多课外训练的机会,如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以拓展交际的空间。这些做法都特别好,但也要注意避免教师布置活动多,而评价反馈少的现象。我想,课外的口语实践活动更应加强评价与反馈。因为这是学生经过口语交际训练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际。在上述案例中,倘若教师合作教学,下课后,当朱老师出现在学生中间,聆听孩子的转告时便是最好的反馈,最好的评价时机。当然,反馈评价的形式可以更灵活,如结合交际活动,可以由家长、伙伴、访问对象等提出反馈评价建议,目的旨在提高交际的真实水平,使学生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本领。

总之,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绝不能把它当作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好时机。是学生生存的需要。

B.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案例

设计思路: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基础。对其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就相应有所提高。不仅能通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会分段,有中心。还应学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使文章增色。结合本班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语言平淡,缺乏说服力的问题。设计本课,让学生学会怎样利用排比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怎样使自己的作文更添亮点。
教学步骤:
片段1:
师:(大屏幕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早上出门前一句叮嘱“好好学习”;母爱是回家之后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母爱是早上穿在身上的带有阳光味道的衣服;母爱是……
句子2:母亲每天早上都要对我们不厌其烦地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生2:我读排比句似乎更能表达我对母亲的爱。而且用了排比句感情更强烈。
生3:后面用了一个省略号似乎还没有说完。而陈述句是平铺直叙,感情一般。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出示课题)
(评论:导入直接入题,既节省时间,让学生很快地明白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对一般的陈述句和排比句进行了比较,初步感受了排比句的妙处。)
片段2:
师: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大屏幕展示句子)
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希望是春天归来的燕子;希望是
;希望是 ;希望是 ……
生1: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
生2:希望是春天刚扎好辫子的柳树
生3:希望是春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赶快把这个排比句工工整整地写在你的作文本上,并向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评论:用学生熟悉的春天的景物作为此排比句的原材料,再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被打开了,相应的精妙的句子应运而生。无不另人为他们质朴的童心拍手叫好,学生把自己所说的排比句写在作文本上,读着这和儿歌一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特别有兴趣)
片段3: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学生归纳出:
1、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
2、 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4:
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
?难道友谊 ?
难道友谊 ……
生1:难道友谊不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吗?
生2:难道友谊不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吗?
生3:难道友谊不是你摔倒时伸出的一只温暖的手吗?
生4:难道友谊不是雨天为你撑起的一把伞吗?
……
生:这个排比句他的每个句子都是一个反问句。
师:观察得真仔细啊!我们都知道,反问是一种修辞手法,那谁还能说一说,在排比句中除了能用上反问句之外还能用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师:那你能上面这个“排比句+反问句”的句子改成“排比句+设问句”的句子呢?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回答:
生:友谊是什么?友谊是你心灵的一张创可贴;是你劳累时的一杯清茶……
(评论:此过程通过对排比句中另外的修辞手法的观察,让学生明白了排比句只是一个架子,在这个框架内可以填充各种各样的内容。学生在补充句子的同时,通过同学及老师赞许的目光中找到自信的感觉,找到积极发言的快乐。同时也找到了拿捏文字的乐趣。)
片段5:
师: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旅游观光区,一家三口正高高兴兴地坐在缆车上观赏周围群山的风景。突然缆车绳索断裂,三个人随即掉入水潭,说时迟,那时快,爸爸用双手将女儿举过头顶,努力举出水面。女儿才没被水淹没,而她最爱的爸爸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她……(播放音乐FLASH韩红演唱的《天亮了》)
学生欣赏
师(深情地):事后,小女孩时时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这痛苦中有思念,有愧疚,有伤心。如果,此刻你就在小女孩的身边,你会怎样安慰这个小女孩呢?请用上排比句。
学生思考并书写。
生1:爸爸离开你了吗?没有。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妈妈离开你了吗?没有。她在天堂看着你要好好活下去;老师离开你了吗?没有。他(她)希望你振作起来,好好学习;同学离开你了吗?没有。他们都在盼着你回家。
生2:别再难过了!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别再难过!
噩梦已经消失,世界依然美好;别再难过!爸妈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远行……
(评论:写作本就是为生活的感悟而写。它不应该被命令所挟持,被烦闷所压迫,被平淡所充斥。弄清这个目的,再经由老师精心安排的场景再现,先带动学生情感。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眼中有闪亮的泪花。再鼓励学生用排比句安慰别人,情已至,话已满。在此情形下写出的排比句就会少了干涩,多了感情。少了幼稚,多了成熟。水到渠成!另外也让学生明白“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教学反思:
一、 课程资源何其多,但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可以为课堂所用,在选择材料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需要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先性原则。这样,我们就可以灵活地在生活中选取语文课所需要的材料,而不仅仅停留在语文教科书上。一段音乐,一个故事,甚至一道数学题,一副画,都是课程资源。
二、 小学阶段不一定只遵循写整篇作文的模式。适当地给学生增加一定的片段练习。在形式上也不一定只拘泥于记叙文,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填宋词。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三、 现代教育更充满人性美。重视了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育中如果没有了“人”,就是毁灭的教育。本课中学生精彩而质朴的灵气是这堂课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四、 因时间关系,本课只能让学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语言魅力。还要靠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利用课程资源,增加练习机会,以加深学生对排比句的印象。巩固学生运用排比句的能力。

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整合教案到哪里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内设计)容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D.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E.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十九课生命 生命”的教学案例

19、生命 生命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人生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2、 领悟作者对生命所持的态度。

教学准备:

老师:

1、 课件

2、 有关生命的事例

3、 音乐

4、 有关生命的名言

学生:

1、 生活中有关生命的事例

2、 收集有关生命的名人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1、作者图片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作者杏林子是个身患绝症的小女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她的文章《生命 生命》。

2、读题

师: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题。

A:生命?生命 C:生命,生命……

B:生命!生命! D:生命?生命……

3、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板书)

二、感情入手 突破重点

(一)、师:在这三个事例中,哪一则事例令你感受最深?

1、师: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事例在小组里展开学习。

在学习中要注意以下要求。

要求:(指名读)

A、 找一找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

B、 读一读 在读中思考

C、 议一议 把自己的体会交流一下

D、 品一品 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2、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二)、感受入手 自由发表

1、师:请愿意的站起来说?(任意点击三段文字,其中的重点句也任意点击出现)

2、学生汇报:

三、品读句子 加深理解

师:大家感受真深,让我们找小伙伴或在座的老师,读一读你最受感动的一则事例,让他们评一评。请注意要有礼貌哦!(播放音乐) 四、小结事例 深入体会

1、播放三个事例的片段,老师旁说。

师:让我们再次回顾三个事例。

一则:挣扎中的飞蛾,让我们知道生之欲望,明白生命的意义。

二则:顽强的香瓜子,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力量,明白生命的价值。

三则:砰砰的心跳声,让我们知道要珍惜生命,要活得有意义。

2、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把这三个事例再读一遍。

4、老师小结

师:生命无处不在,生命充满美好和力量,但生命是短暂的也是宝贵的,而且也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活得不一样。

师:那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命?

3、引导学习最后一段

A、出示最后一段B、师:请读课文最后一段

C、师:体会到什么?

五、举例说明 加深体验

1、师:作者杏林子做到了,为了写作,她在腿上架着一块木版,用发抖的两个手指头夹着笔写字,没写一笔就像举着千百万斤一样,同时还忍受着身上巨大的痛苦。就这样,她写出四十多本著名的散文、小说、传记、剧本,成为了著名的作家,人们称她为“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作家!”,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女青年。”不但这样,她还热心帮助其他残疾人,用自己的精神照亮了其他人的道路!一直勇敢地活到59岁,虽然她去世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下一代的人。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2、播放有关图片,老师旁说。

A图:邓丽华 以聋哑之躯舞出生命!

B图:轮椅生命阻挡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

C图:双耳失聪的贝多芬,用自己顽强的毅力谱写出不朽的乐章。

3、师:在生活中你们又知道那些例子?(谁愿意可以出来说)

六、自身入手 指导生活

1、师出示名言

雷锋曾说过:“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2、指名学生读名言

3、师:雷锋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在实际生活,你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

4、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5、出示名言

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

生命,只要你充分利用,它便是长久的。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七、全文总结 布置作业

1、师: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

2、布置作业: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如:人生的启迪

??读《生命生命》有感

板书:

19、生命 生命

珍爱 生命

珍惜 时间

让人生更有意义

F. 四年级如何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实例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案例及反思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XX)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阅读全文

与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