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所有课文
我北师大的
一单元:乐趣
《养花》老舍 《故事二首》(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山中杂记》冰心
拓展:《爸爸带我去爬树》 《美猴王》吴承恩
二单元:遗迹
《长城赞》罗哲文 《索桥的故事》巴金 《我站在铁索桥上》
拓展:《白鹤梁的沉浮》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三单元:珍惜
《可爱的中国》方志敏 《古诗二首》(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城市的标志》张抗抗
拓展:《吾腰千钱》 《爷爷的毡鞋》
四单元:生命
《野草》 《琥珀》白吉尔 《人生礼赞》朗费罗
拓展:《生命奏鸣曲》 《孟子语录》
五单元:冲突
《寓言二则》(矛与盾 鹬蚌相争) 《小抄写员》亚米契斯 《大自然的秘密》波罗蒙赛尔
拓展:《我看见大海了》 《甘罗十二为使臣》
六单元:英雄
《你,浪花的一滴水》魏钢焰 《金色的鱼钩》 《白衣天使》
拓展:《苏武牧羊》 《南沙卫士》
七单元:科学的精神
《当代神农氏》 《一个这样的老师》大卫欧文 《詹天佑》
拓展:《床头上的标签》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八单元:告别童年
《我们上路了》 《学步》赵丽宏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乔万尼莫斯卡
拓展:《万岁,母校》 《童年的朋友》
2. 六年级下册语文有哪些课文
1、我复们爱你啊,中国
2、郑制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
5、负荆请罪
6、船长
7、爱之链
8、小草和大树
9、轮椅上的霍金
10、生命的林子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
12、姥姥的剪纸
13、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6、草原
17、麋鹿
18、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
19、钱学森
20、詹天佑
21、鞋匠的儿子
22、古诗两首
23、学与问
24、大自然的文字
3.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长春版第9单元作文真假美猴王
八年级(上)期中测试卷
(满分:120分,时间小时)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填在括号内( )
A、陡坡(dǒu) 溃败(kuì) 蹒跚(pán) 提防(tí)
B、和谐(xié) 疟子(yào) 仄歪(zè) 掳掠(nǔ)
C、狼藉(jí) 伛着身子(yǔ) 滞笨(zhì) 愧怍(zuò)
D、俨然(yán) 黄发垂髫(tiáo) 诣太守(yì) 选贤与能(yǔ)
2、下列词句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抵抗 激战 横度长江 谦逊
B、惊讶 门坎 奋不顾身 踹开
C、督战 坚韧 豪无斗志 阡陌
D、琐屑 颓唐 触目伤怀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2分)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A、占有 牵制 封锁 B、占领 控制 封锁
C、占领 控制 封闭 D、占有 牵制 控制
4、下列关联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份报告震动了全世界。 人们对它的评价不一, 它的重大意义是促使人们重视日益严重的资源,人口环境等问题,同时 促使人们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理论诞生了,这就是著名的“持续发展”战略。
A、虽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么 还 D、因为 所以 还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C、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
D、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是( )
A、伎俩:不光彩,不正当的手段。 愧怍:惭愧。
B、滞笨:呆滞笨拙。 尴尬:心情沉重,不愉快。
C、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簌簌:形容风吹草木的声响。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7、下列词语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芳草鲜艳:花草遍地,鲜艳美丽。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B、来此绝境: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屋舒俨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独亲其亲: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
独子其子:只抚育自己的子女。
D、鲜有间:很少有听说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精益求精 锐不可当 触目伤怀 无人问津
A B C D津
开卷有益 旗鼓相当 襟怀坦白 遍体生津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则名 濯清涟而不妖 缘溪行
A、 B C D
咸来问讯 自为其名 学而不思则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译完全正确的是( )
A、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对子牡丹的喜爱,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译:渔人就要求去他们家,摆酒杀鸡作饭菜。
D、男有分,女有归。 译: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归宿。
二、填空题(15分)
1、按要求默写。(多字、少字、错别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2)斯是陋室,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4)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杜甫在《望岳》诗中近望泰山,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诗句是:
, 。
(6)感时光溅泪, 。
(7)夜久语声绝, 。
2、《西游记》中有许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闹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请你再用4-5个字概括出另外两个故事。(2分)
3、人们常常将植物与人的品格联系起来:看到莲花,会想到性情纯洁的人;看到松柏,会想到意志坚强的人……你有过这样的联想吗?请选择一种植物写出你的联想。(要求:语句通顺,联想合理,不少于40个字)(5分)
三、阅读理解
(一)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15分)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撞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下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味儿。”
⑾“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⑿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⒀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⒁“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⒂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⒃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
⒄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⒅“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⒆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她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1、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 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2、小说第②小节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洋激凌”?第⑾节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3、第⑨节和第⑿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3分)
5、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30字)(4分)
(二)感激(节选)(10分)
梁晓声
我感激我少年记忆中的陈大娘,她常使我觉得自己的少年曾有两位母亲。在我们那个大院儿我们两家住在最里边,是隔壁邻居。她年轻时就守寡,靠卖冰棍拉扯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长大成人。少年的我甚至没有陈大娘家和我家是两户人家的意识区别,经常地,我闯入她家进门便说:“大娘,我妈不在家,家里也没吃的,快,我还要去上学呢!”
于是大娘一声不响放下活儿,掀开锅盖说:“喏,就有俩窝窝头,你吃一个,给正子留一个。”——正子是她的儿子,比我大四五岁,饭量也比我大得多。那正是饥饿的年代,而我却每每吃得① 。
后来我们那个大院被动迁,我们两家分开了。那时我已是中学生,下午课,每每提前上学,去大娘家,大娘一看我脸色,便主动说:“又跟你妈②了是不是?准没在家吃饭!稍等会儿,我给你弄口吃的。”
仍是饥饿的年代。
我照例吃得心安理得。
少不更事,从不曾对大娘说过一个谢字。甚至,心中也从未生出过感激。
有次,在路口看见卖冰棍的陈大娘受恶青年的欺辱,我像一条③的狼狗似的扑上去和他们打,咬他们手。我心中当时愤怒到极点,仿佛看见自己的母亲受到欺辱……
那便算是感激的另一种方式,也仅有那么一次。
6、请选择正确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①②③处。(只填序号)(3分)
(1)A、安然自理 B、心安理得 C、泰然自若 D、理直气壮( )
(2)A、赌气 B、生气 C、吵架 D、吵闹 ( )
(3)A、凶恶 B、凶狠 C、凶猛 D、勇猛 ( )
7、陈大娘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8、作者为什么感激陈大娘?以什么方式感激的?(用简要的语言概括)(4分)
(三)桃花源记(2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9、解释句子加点的词。(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无论魏晋( )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4)遂与外人间隔(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后遂无问津者。
(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1、根据以上选文,请写出三个与本文意思有关的成语。(3分)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3分)
(1)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13、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
14、本文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组织材料,细读文章,完成文章结构图。(2分)
——访问桃花源——
四、作文(40分)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就在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要求: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材料丰富、详略得当、感情真挚、题目自拟。
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A 5.D 6.A 7.B 8.C 9.B 10.
二.填空题。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惟吾得馨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是故谋闭而不兴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恨别鸟惊心
(7)如闻泣幽咽
2.略。
3.略。
三.阅读理解。
(一)1.语言
2.都不能。“那个”表明孩子不知道他想要吃的是什么,也就表明他从来没有吃过冰激凌,更符合他家的情况。“拍”和“打”表意程度不一样,“打”比“拍”程度更重,所以用“拍”才能恰当表现母亲既生气但又不忍过分责罚孩子的矛盾与无奈之情。
3.不能。周围人的反应一方面有助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用这些人的自私与冷漠来反衬那位“衣着光艳”的妇人的仁慈与善良。
4.结尾在形式上使作品结构更完整;内容上能起到以小见大,揭示并深化作品的思想内涵的作用。
5.略
(二)6。(1)B (2)A (3)C
7.是一个生活艰难但善良、坚强的人 。
8.因为陈大娘待“我”跟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到陈大娘受恶青年欺辱,“我”心中愤怒到了极点,仿佛看到自己的母亲受到欺辱,就扑上去和他们打。
(三)9。(1)交错相通(2)更不用说(3)妻子儿女(4)隔绝
10.略。
11.如“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等。
12.缘∕行,忘∕路。有∕良
13.(1)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发现桃花渊 离开桃花渊
四.作文略。
4. 要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合集(所有课文)
......野先生[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 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野先生[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 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 ...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课文补遗(人生)
......课资料课文补遗关于勃兰克斯流亡者文学与流亡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家与流亡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丹麦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巨著《19世纪文学主流》 ...标版,补遗......课资料课文补遗关于勃兰克斯流亡者文学与流亡结下了不解之缘。文学家与流亡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丹麦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巨著《19世纪文学主流》 ...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课文析读(《庄子》故事两则)
......课资料课文析读简论《庄子》寓言的艺术特色善用寓言标版,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备课资料司马迁在 ...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课文补遗(变脸第2课时)
......备课资料课文补遗魏明伦简介:1941年生于内江标版,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补遗 ...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练习第一单元(全套)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 不逊(xùn) B.瞥见(piē) 畸形(qí)C.诘责(jié) 诲(huǐ) D.驿站(y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新课标八年级英语......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 不逊(xùn) B.瞥见(piē) 畸形(qí)C.诘责(jié) 诲(huǐ) D.驿站(y ...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课文赏析(热爱生命)
......课资料课文赏析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艺术特色《热爱生命》创作于1906年。小说的题材来自作家所熟悉的北方淘金者同大自然作残酷斗争的生活。十九世纪末标版,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热爱生命在 ...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课文补遗(地下森林断想)
......课资料课文补遗读《张抗抗散文》得知张抗抗散文集获得鲁迅文学奖标版,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我一点也不感觉突然,补遗反而认为那是一种必然。而绝非偶然。她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
新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课文分析(含练习)课件.rar-新人教[整理]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1、祗 2、骈 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 5、槽枥 6、才美不外见 7、其真无马邪 世有伯乐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我一点也不感觉突然,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文 而伯乐不常有。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乡愁》课文
......余光中:《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我一点也不感觉突然,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余光中:《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 ...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新课标版)备课资料:课文赏析(诗两首)
......课资料课文赏析余兴中乡愁诗歌赏析周道模在余光中众多优美典范的抒情诗歌中标版,这是《庄子》一书很重要的艺术特点。庄子在其《寓言》篇中自叙其著述特点时就明言“寓言十九”,9岁时迁居自贡,现居成都。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我一点也不感觉突然,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备课资料《乡愁》《乡愁四韵》和《民歌》三首可以看成是一组情浓、意深、味长、形美的乡 ...
详见:http://hi..com/boy8889/blog/item/0e29cbfc80cb51cfb48f3195.html
5. 六年级上册课文有哪些,全部 长春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行不?
6.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文学小常识,很急!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单元分析解读 1.正气歌 本板块是小学生进入6年级的第一个学习板块。本板块主题为“正气歌”取材于《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的五言长诗《正气歌》。本板块共有3课内容分别是歌词《苏武牧羊》、七言律诗《过零丁洋》、七言绝句《狱中题壁》和五言绝句《绝笔诗》。这个板块课文的内容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颂扬人间浩然正气、抒发胸臆、表达作者坦荡的情怀。在情感基调上本板块课文突出了一个“爱”字。爱国所以甘洒一腔热血爱民族所以不畏凶悍强敌。苏武历尽苦难信念不改文天祥面对亡国痛楚慨然赴死谭嗣同为强国信念情愿献出生命吉鸿昌义正词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爱是产生信念的基础。6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提升时期也是树立人生观的黄金时期。本板块在落实语文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两方面都有切实意义。 苏武牧羊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歌词由蒋荫棠创作。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本课篇幅不长韵脚清晰语句长短适宜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把课文内容读懂并产生真切的感受。 过零丁洋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连称“好人好诗”竟不能再相逼。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向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地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激奋高亢。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教材分析 本课是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作品。公元1278年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严词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并出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连称“好人好诗”竟不能再相逼。从艺术上说此诗是大气势、大手笔在具体表现手段上同样是别具匠心。开头两句从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入手是从纵的方面追述。三、四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具体形容当时的局势从国事说到自身是从横的方向着笔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接下去五、六两句则承接前两句进行具体地补充“惶恐滩”和“零丁洋”是两个地名对仗工整自然天成而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真是妙手偶得的佳句没有亲身的体验和出众的才华很难达到这样的境界。可以看出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激奋高亢。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则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舍生取义的生死
太多了,望楼主采纳
7. 因小失大的读后感,六年级水平,长春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书上的课文,富兰克林写的,跪求!!!
7
056455454
8. 六年级下册的长歌行课文
长歌行 (汉乐府诗)
《长歌行》是一首汉族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作品原文
长歌行⑴
青青园中葵⑵,朝露待日晞⑶。
阳春布德泽⑷,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⑸,焜黄华叶衰⑹。
百川东到海⑺,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⑻,老大徒伤悲⑼。[1] [2]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榆荚仁。”此诗“青青园中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huā):同“花”。 衰:一说读“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3-5]
白话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5]
创作背景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2]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就像青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1] [5]
历史评价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释此诗说:“言荣华不久,当努力为乐,无至老大乃伤悲也。”
宋郭茂倩引:“崔豹《古今注》曰:‘长歌、短歌,言人寿命长短,各有定分,不可妄求。’”
清吴淇《选诗定论》评此诗说:“全于时光短处写长。”
自网络
9. 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课文一篇!
文章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安徒生生于一个鞋匠家庭。幼年丧父,童年生活贫困不堪。1835年开始编写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模特儿便是安徒生的母亲。文章已被用为小学义务教育六年级下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
作者简介
安徒生(Heinz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嗓子变音而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宜于演出,没有为剧院所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青年的尝试》一书,以威廉·克里斯蒂安·瓦尔特的笔名发表。这个笔名包括了威廉·莎士比亚、安徒生自己和司各特的名字。1827年发表第一首诗《垂死的小孩》,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于1829年问世。这是一部富于幽默感的游记,颇有德国作家霍夫曼的文风。这部游记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会的初步承认。此后他继续从事戏剧创作。1831年他去德国旅行,归途中写了旅游札记。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宝贝儿》等。
10.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全部课文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2.匆匆
3.桃花心木回
4.顶碗少年
5.手指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答特色的民居
9.和田的维吾尔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15.凡卡
16.《鲁宾孙漂流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梗概 精彩片段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古诗词背诵:
七步诗
鸟鸣涧
芙蓉楼送辛渐
江畔独步寻花
石灰吟
竹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己亥杂诗
浣溪沙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综合复习:
养花
生活是多么广阔
中华第一龙
狱中联欢
名碑荟萃
琥珀
智慧之花
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
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额~这样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