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六年级语文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复习要点1文言文两则1.《学弈》选自《孟子•告子》。通过写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3.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的言行被弟子编成《论语》一书。《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4.理解句子。(1)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3)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5.《学弈》全文:学弈(yì)[1]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注释: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诲:教导。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6、之:指弈秋的教导。7、鸿鹄:天鹅。8、援:引,拉。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10、之:他,指前一个人。11、俱:一起。12、弗:不。13、矣:了。14、为:因为。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学弈》全文翻译: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6、《两小儿辩日》全文:两小儿辩日[16]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25]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注释: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17、辩斗:辩论,争论。18、以:认为。19、去:离。20、日中:正午。21、及:到。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25、决:判断。26、汝:你。27、知:通“智”。《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2匆匆1.《匆匆》的作者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3.课文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开头、结尾都用了设问句,首尾呼应,突出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句子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3桃花心木1.《桃花心木》的作者是林清玄,我们学过他的《和时间赛跑》。文章借树的生长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的重要意义。2.树的生长“不确定”指老天下雨,种树人浇水没规律。人生活的“不确定”指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坎坷、曲折、磨难。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寻找水源、拼命扎根,就能长成百年大树,显示出勃勃生机。人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历风雨和磨难就能成为意志坚强有所作为的人。树似人,人如树,这篇文章是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表达文章主旨句子是“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经得起生活中风风雨雨的考验,才能成为坚强的人,有所作为的人。6北京的春节1.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2.文章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1)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2)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小孩逛庙会。(3)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3.课文按时间顺序,对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三部分写得详细,其它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主次分明、印象深刻。4.本课突出的表达方法是以时间为顺序,有详有略。10十六年前的回忆1.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记在心里的感情。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1)被捕前,李大钊同志坚持革命工作。(2)被捕时,李大钊同志从容镇定。(3)法庭上,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4)被害后,李大钊的妻儿悲伤的情形。3.课文前后照应有多处(1)①我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来听母亲说……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的更清楚,得到的印象、感受更深刻。(2)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我父亲的被难日……②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作用: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这件事印象深刻,表达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3)①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②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三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作用: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更清楚,印象更深刻。4.理解句子(1)那年春天,父亲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出去了。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2)局势越来越严重……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李大钊同志把革命看的比生命重要,体现了他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的精神。(3)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表现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的精神。(4)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没戴眼镜”和“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李大钊遭受了苦刑;“平静”说明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表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护。(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充满信心,所以在极端困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屈服,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伤为力量。12为人民服务1《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于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议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议论文。2.文章从三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1)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2)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3)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14卖火柴的小女孩1.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他的作品还有:《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本课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暖和的火炉,是因为她十分寒冷,渴望得到温暖;第二次擦燃火柴,她看到喷香的烤鹅,是因为她十分饥饿,渴望得到食物;最后擦燃整把火柴,她看到了慈祥的奶奶,是因为她想把奶奶留住,和奶奶一起飞走,远离寒冷、饥饿、痛苦。3.文章之所以打动,是因为作家巧妙的表达方法: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交替出现。4.写出下面两段话的理解。(1)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小女孩离开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就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曾经”指的是火柴擦燃后的幻想。前一个“幸福”指小女孩临死前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指小女孩死后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15凡卡1.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2.本文由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想象三部分穿插组成的,凡卡在信中通过吃不饱,睡不好,挨打、受人欺负三方面写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景:爷爷守夜的情景和过圣诞节的情景。3.文章表达上的特点是:(1)讲凡卡的悲惨遭遇时,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组成;(2)采用了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3)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了他愿望的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们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喜欢这个人物的理由: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战胜了种种困难,顽强生存下来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第1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历经百年,魅力不减。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五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汤姆•索亚历险记》和《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写作方法:细节描写使人如临其境;生动的语言描写使人如闻其声;心理描写让人了解事情背后的变化;侧面烘托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使文章条理清楚等。回顾拓展四1、《日积月累》。正直是道德之本。——(埃及)迈哈福兹《平民史诗》眼泪无法洗去痛苦。——(冰岛)拉克司内斯《冰岛之钟》最伟大的见解是最朴实的。——(英国)戈尔丁《蝇王》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苏联)《静静的顿河》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印度)泰戈尔《飞鸟集》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课就是打不败他。——(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
❷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点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 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哪几篇课文?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要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 每一篇课文的体裁?每一篇课文的中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⒊ 《文言文两则》的复习提纲:
⑴ 背诵两篇课文,了解孟子。
⑶ 掌握文下须要求掌握的注释。
⑷ 《学奕》中“之”字的不同用法。
⑸ 两篇课文要说明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⑹ 了解这是( )的小儿,( )的孔子,从哪儿可以看出?
⑺ 明白两小儿辩日的观点及依据。
⑻ 了解文中的几种修辞方法:比喻、反问、设问。
第二课时
⒋ 《匆匆》
⑴ 字词的过关:一去不复返、确手、空虚、头涔涔泪潸潸、游丝、徘徊、伶伶俐俐、凝然(及课后的生字)
⑵ 复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⑶ 朱自清要表达的感情。
⑷ 文章的几种修辞方法:排比、比喻、设问、拟人。
⑸ 重点句子的理解:
a.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 像针尖一滴水滴在水海里,……也没有影子。
c.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d.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⑹ 重点段落的分析:
第1段:①排比句,模拟说话。②“——”的用法。
③加上这么多“?”的作用。(不断追问,引人思考)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第3、4段:①第3段描写什么来表达感情?②仿写“……的时候,日子……”③两段中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④第4段中的最后一个问句要表达什么?
⑺ 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并体会这样的作用。
⑻ 背诵全文。
⒌ 《桃花心木》
⑴ 字词的过关:莫名其妙、枯萎、偶尔、语重心长、汲水、从从容容、无缘无故、规律、勃勃生机(及课后生字)
⑵ 本文的写作特点。
⑶ 本文蕴含的道理。
⑷ 作者的感情变化?种树人的哪些做法令作者奇怪?
⑸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性,……有时浇得少。
②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③ 种树的人不会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⑹ 重点段落的分析:
第12段:①段意。②段中的“不确定”指什么?③为什么就“不确定”中成长可以长成百年大树?
第13段:①种树人为什么语重心长地说?②树苗依赖什么?依赖的结果如何?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第14段:①人的“不确定”又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②“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③为什么不确定中,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④联系生活实际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⑺ 背第12、13、14段。
第三课时
⑻ 复习《顶碗少年》《手指》
① 字词的过关:萦绕于心、座无虑席、惊羡、歉疚、不失风度、不慌不忙、惊心动魄、喧哗、不知所措、抚摩、养尊处优、附和、陶醉、堂皇、附庸、渺小、喝彩。
② 找出描写顶碗少年的语句,分析( )描写,体现是个( )的少年。
③ 为什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④ 你的体会?用上所学的格言。
⑤ 文未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⑥ 五根手指的作用和特点。
⑦ 背《手指》最后一段,谈体会。
⒐ 词语盘点须100分。
⒑ 《邯郸学步》的内容和成语意思。
⒒ 日积月累:
① 背并默写。② 类别:人生哲理的格言。③ 五句格言的意思及蕴含的道理。④ 个别字词的解释:孰、惑、知之、衰、竭。⑤ 能灵魂运用。
⒓ 复习第一单元的作用《看〈假文盲〉有感》、《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 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几篇课文?记住课题、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 每篇课文的体裁、每篇课文的中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⒊ 《北京的春节》的复习提纲:
① 字词过关: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名色(及课后生字)。
② 复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③ 文中的写作顺序、表达方法及作用,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
④ 北京的春节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了解作者列举的春节各个时间段的风俗习惯,体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⑤ 文中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⑥ 重点句子的理解:
A.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B. 除夕夜家家灯光通宵……都要守岁。
C.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高潮到了。
D. 一眨眼,到了残灯未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⑦ 重点段落的分析。
A. 找出课文中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联系实际,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B. 第7自然段:①中心句哪一句?②有哪风俗习惯。③透过 、 词语,体会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
C. 第8自然段:正月初一有哪些风俗习惯,人们的活动有哪些?
D. 第11自然段:①找出说明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的语句。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是为了什么?②元宵有哪些风俗习惯。③这个片断采用的是什么的段落结构。
⑧ 背诵、详写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第二课时
复习《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
⒈ 字词过关:传奇、呛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骚扰、偏僻、魅力、清风徐徐、和睦相处、遮天盖地、蜂拥而至、安然无恙。
⒉ 两篇课的体裁。
⒊ 说明文的几种表达方法。
⒋ 《藏戏》的顺序、结构、表达方法(比喻、反问、象征、夸张)。
⒌ 了解藏戏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⒍ 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
⒎ 体会《各具特色民居的说明方法,举出具体的句子说明。
第三课时
复习《和田维吾尔》、日积月累、习作。
⒈ 字词过关:扼杀、俊朗、豁达、深邃、渺渺回荡、美不胜收、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载歌载舞、随风摇曳。
⒉ 了解和田维吾人有哪些特点,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什么?
⒊ 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
⒋ 词语盘点过关,须100分。
⒌ 了解详略得当的作用。
⒍ 日积月累:①背并默写。②类别:关于什么类型的诗歌。③大概了解诗意及表达的情感。④课外积累同类型的诗歌。
⒎ 复习第二单元的作文。①介绍收集了解到的民风民俗。②写一写自己如何过春节。
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 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几篇课文?课题?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 每篇课文的体裁、中心。
⒊ 《十六年前的回忆》复习提纲。
① 字词过关:含糊、尖锐、僻静、苦刑、残暴、匪徒、一拥而入、严峻、会意、沉着。
② 文章的叙述顺序?写了哪事?
③ 这是一篇回忆录,课题写的是谁的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④ 找出课文中对比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⑤ 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⑥ 重点句的理解:
A 父亲是很慈祥的……竟这样含糊回答我。
B 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C 在法庭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D 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⑦ 重点段:父亲烧文件是为什么?
⑴ 2-7段:局势越来越严重体现在哪些?
⑵ 父亲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与前面的“——”形成鲜明的对比,体会了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
⑶ “我哪能离开呢?”意思是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9-22段
⑴ 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⑵ 法庭上父亲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⑶ “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第二课时
《为人民服务》复习提纲
⒈ 字词过关:精兵简政、五湖四海、死得其所、追悼、剥削、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哀思、兴旺。
⒉ 体裁?论点?从几方面来证明论点?
⒊ 重点句子理解。
①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张思德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②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③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照你的办。
④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⑤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
⑥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
⒋ 重点段的理解:
① 段:
A 结合具体的例子,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B “完全”指什么?“彻底”指什么?
②段。
A 联系实际谈谈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B 解释“固”、“或”、“于”及整句话的意思。
C 这句话的作者。
D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个句子来写的?
⒌ 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灯光》、《一夜工作》,日积月累。
⒈ 字词过关:围歼战、黑魆魆、璀璨、突击、歼灭、憧憬、焦急、陈设、极其、隔壁、浏览、思索、热腾腾、咨询。
⒉ 《灯光》叙述的顺序。
⒊ “多好啊!”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话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⒋ 找出课文中几次前后照应的句子和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⒌ 《一夜的工作》从几方面来写周总理,找出相应的句子。
⒍ 《一夜的工作》的表达方法。
⒎ 重点句的理解。
A 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如此而已。
B 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
C 花生米并不多……
D 在以后的日子里……你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⒏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⒐ 背诵最后两段。
⒑ 读读背背过关。
⒒ 《日积月累》背诵、默写,了解课外书屋中几本革命小说。
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时
⒈ 本组课文的主题?共有几篇课文?课题?作者?本组课文导语提示达到的学习重点?
⒉ 每篇课文的体裁、中心。
⒊ 《卖火柴的小女孩》复习提纲。
① 字词过关:闪烁、灵魂、蜷腿、裂缝、填满、橱窗。
② 课文的写作特点?表达方式?
③ 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④ 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和产生这些幻象的原因。
⑤ 重点句的分析:
A.天冷极了……
B.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
C.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D.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
⑥ 重点段:1-4段
A.几处“——”的作用,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B.小女孩的可怜体现在哪里?用概括性的语言来说。
C.画出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这些描写的作用?
⑦ 段。
A.段意?
B.“终于”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C.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光?
D.画出这段话中想象的部分。
10-12段(最后三段)
A.“飞到那没有寒冷……”这句话的意思。
B.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句。
C.小女孩死了,为什么嘴上带着微笑?
D.两个“幸福”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二课时
《凡卡》复习提纲
⒈ 字词过关:慈悲、指望、祷告、抽噎、饥饿、礼拜、揉皱、眯缝、撇嘴、冻僵、逗笑、打搅、耷拉、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
⒉ 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⒊ 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从文中举例说明)。
⒋ 体会课后结尾“梦”的含义。
⒌ 重点句:
① 圣诞节前夜……写起信来。
② 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③ 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④ 过了一个钟头……摇着尾巴。
⒍ 重点段的分析:
第 8、10、15自然段:
A.凡卡曾经有哪些指望?
B.找出凡卡给爷爷写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
C.从第8段中找出老板和老板娘打凡卡的动作。
第6自然段:
A.这段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B.文中“——”的作用。
C.画出拟人句。
第20、21自然段:
A.凡卡“连破皮袄都没披,只穿着衬衫,跪到街上去了”是因为什么?
B.凡卡“辞蜜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C.他的“辞蜜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第三课时
《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日积月累
⒈ 字词过关:畜养、圈养、知足安命、聊以自慰、梗概、畏惧、天涯海角、简陋、闻所未闻、日晷、不毛之地、重见天日、萌生、无赖、凶悍、游手好闲、落荒而逃、衣衫褴褛、若无其事、鱼贯而入、虚惊一场。
⒉ 了解作者及其它作品。
⒊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按什么顺序,写了哪几件事,突出鲁滨孙怎样的性格特点。
⒋ 理解书中的一些名句。
⒌ 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的5次历险。
⒍ 分析汤姆的性格。
⒎ 词语盘点过关。
⒏ 日积月累:①背并默写。②理解每句名言的大意。(联系实际)
⒐ 复习第四单元的作文。①读后感。②学会生存。
第五单元复习提纲
一、复习目的:
⒈ 掌握课文内容,过关本单元的课文基础。
⒉ 学会本单元课文中写作方法,并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⒊ 学会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⒋ 提高学生的审题、阅读能力。
二、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整体性复习:
⒈ 本单元的主题?有哪几篇课文?每篇课文的主人公?作者?体裁?
⒉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⒊ 每篇课文的中心?
二、复习《跨越百年的美丽》
⒈ 字词的过关:人声鼎沸、疲倦、庄重、肃然无声、刚毅、侵蚀、淡泊、震惊、定格、废弃、烟熏火燎、执着、盛名、卓有成效、浑身乏力、歧视、里程碑、迄今、一如既往。
⒉ 居里夫人的品质: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从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该如何写这篇课读后感?
⒊ 本文的写作特点?
⒋ 居里夫人是如何发现镭的?从中表现什么?
⒌ 理清文章的脉络。
⒍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空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②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③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④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专任永远的里程碑。
⑤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⒎ 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对居里夫的了解。
⒏ 重点段落的分析:
⑴ 课文第二段:①段意。②为什么科学院人声鼎沸?而后为什么又肃然无声?③居里美丽的形象指什么?④两个“定格”说明什么?⑤背诵。
⑵ 课文第4段:①段意。②荧光指什么?为什么说融入了女子美丽的生命和高远的追求?“伟大自然发现”指什么?“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指什么?③四个“变成”说明什么?“放向线”“居里”为什么加引号?你体会到什么?
⑶ 第5段:①居里夫人共获得哪些荣誉?②她如何对待这些荣誉?说明她什么?③本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什么?
⒐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小测《18》课
二、复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⒈ 字词的过关: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漩涡、无独有偶、不慎、广泛、打破沙锅问到底、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百思不得其解。
⒉ 本文的观点:你如何解释这个观点?
⒊ 本文的写作特点。
⒋ 理清文章脉络。
⒌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观点?每个事例中的“?”指什么?如何拉真?最后变成的“!”是什么?
⒍ 现实中,你这举出举似课文的事例来加以说说观点吗?
⒎ 重点句子的理解:
① 最后把“?”拉直成“!”,找到了真理。
② 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有所成就。
③ 只要你见微知著……就能发现真理。(这句话和课文开头有何联系?)
④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⑤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⒏ 重点段落的分析:
⑴ 第6-8段:①第6段的第一句起什么作用?②第6、7段在全文中又有什么?③科学史上的事例请举出。④这三段中几个句子含义深刻的理解。⑤对你有启发的语句,你体会到什么?
⒐ 学着写一篇议论文。(读已写过的议论文)
⒑ 背1、2、6、7、8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千年梦圆在今朝》《我最好的老师》
⒈ 字词的过关:先驱、九天揽月、鲲鹏展翅、苍穹、振奋不已、夜以继日、积劳成疾、风华并茂、华发早生、猝然长逝、宛若、饶有趣味、想方设法、终身受益、糊弄、侃侃而谈、目瞪口呆、出人意料、真伪
⒉ 中华飞天梦的实现过程?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⒊ 航天工作人员具有什么品质?
⒋ 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意义?
⒌ 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⒍ 《21》重点举了哪个例子来描写先生的?
⒎ 课文第6、7段:①为什么科学课成为“冒险”。②“饶有趣味”的过程指什么?“充满刺激”的过程呢?③“论点”为什么加引号?这个词如何理解?④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⒏ 最后一段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二、《词语盘点》须100分。
三、举例说明利大或是弊大。
四、复习习作,学会审题。
五、交流:学到了哪些语文知识?具有了哪些语文能力?掌握哪些学习方法?有怎样的学习习惯?等等。
六、日积月累:①类别。②解释。③会运用。④会造句。⑤会举一反三。⑥“舍本逐末”的故事内容和含义。⑦互相过关。
一,病句的几种类型:
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
2.搭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两个成分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意思重复: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概念不清:即句中的意思含糊不清,令人不解,混淆.
例:造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归为了一类.
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二,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①读句子,理句意
②查排审,找病因
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
三,改正下面句子中指代不明之处.
1.老师把王虹和晓敏喊到跟前,对她说:"上课要积极发言."
2.小丽和小华一起去上学,她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
3.张文和王勤约定一起在自己家做作业.
4.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四,改正下面句子中搭配不当之处.
1. 昨天的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2."六一"节那天,同学们穿着新艳的衣服和红领巾到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城外耸立着一座小巧的房子.
4.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事业.
五,找出下面句子中归类不当的地方并改正.
1.幼儿园经常给我们吃哈密瓜,西瓜,苹果,西红柿等水果.
2.学校的体育室摆满了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体育器材.
3.奶奶家养了许多鸡,鸭,鹅,牛,马等家禽.
4.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六,修改病句.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
2.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3.今年,我们的王老师又光荣地被评为"市先进班主任"的称号.
4.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六年级学生.
5.小亮的肩头被沉重的米袋压得喘不过气来.
6.看了这本书,很受教育.
7.桌子上的闹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8.庐山瀑布,大明湖,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9.游泳运动员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10.通过老师的帮助,使我改正了缺点.
11.桌子上有尺子和钢笔,这是她的,那是他的.
12.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计划.
13,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14,开运动会那天,校园里飘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15,全校师生都想争做三好学生.
1、他经常回忆有趣的往事。
2.、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王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
3.、杭州是个美丽的城市。
4.、老师表扬了班里的全体同学,重点表扬李小明同学。、
5、.老师要求学生们大声的朗读课文。
6、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7、我们要学习他刻苦钻研认真学习.
8、上课时,全班同学积极地,认真地,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
9、我穿上了洁净的衣服,把脏衣服脱了下来.
10、纤夫们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低价*卖自己的劳动.
11、尽管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飞机模型还没做成.
12、古代的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
1、大厅里摆满了看演出的观众。
2、校园里生满了白的、红的、黄的等五颜六色的花。
3、我站在操场上,仔细地看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4、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大家的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5、小组讨论会上,大家的发言很猛烈。
6、异口同声地说:“赞成!”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8、我爱看《小蜜蜂》、《小溪流》、《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9、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10、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1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12、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13、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4、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5、当我递上了茶杯,妈妈的脸上现出了愉快的心情。
16、小明的姐姐陆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17、我们来到公园,观赏美丽的情景。
18、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19、他的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完成。
20、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1.少先队员发挥革命传统。
2.小兴安岭的夏天真美丽。
3.经过学习,大家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4.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5.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6.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和方法。
7.开学,我们树立了计划,明确了努力方向。
8.爸爸对我说,我小时候,没钱读书。
9.我的抽屉里堆满了许多获奖证书。
10.快毕业了,应该更加刻苦学习。
(1(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1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15)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16)《科学画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爱看。
(17)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20)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22)经过教育,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3)墙上的挂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24)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25)草原把夕阳照得五彩缤纷。
(26)《小学生数学报》和《少年报》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27)王老师被光荣地评为“模范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28)我们大摇大摆地走在山间小道上。
(29)我们要不断改善缺点,发挥优点,取得更大的成绩。
(30)经过努力,王小明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
(31)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32)这篇作文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
❸ 6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诗歌集《女神〉《星空〉等
历史剧本《屈原》
附:著作集锦
1、 诗集
《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2、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聂莹》;
3、 回忆录
《洪波曲》
4、评论集
《雄鸡集》
5、专著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6、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年,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年,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年,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年,创造社
《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年,创造社
《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年,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年,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年,群益
7、著作书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绍
《女神》(诗集)1921年,泰东
《瓶》(诗集)1927年,创造社
《前茅》(诗集)1928年,创造社
《恢复》(诗集)1928年,创造社
《水平线下》(小说、散文集)1928年,创造社
《我的幼年》(自传)1929年、光华
《漂流三部曲》(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山中杂记及其他》(小说、戏剧集)1929年,新兴书店
《黑猫与塔》(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后悔》(小说、戏曲集)1930年,光华
《黑猫与羔羊》(小说集)3931年,国光
《今津纪游》(散文集)1931年,爱丽书店
《桌子跳舞》(小说、散文集)1931年,仙岛书店
《文艺论集续集》(论文集)1931年,光华
《创造十年》(回忆录)1932年,现代
《沫若书信集》1933年,泰东
《豕谛》(历史小说)1936年,不二书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锋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剧集)1938.北新
《战声》(诗集)1938、战士出版社
《创造十年续编》(回忆录)1938,北新
《羽书集》(散文、论文集)1941,香港盂厦书店
《屈原》(剧本)1942,重庆文林出版社
《蒲剑集》(散文、论文集)1942,重庆文学书店
《棠棣之花》(剧本)1942,作家书屋
《虎符》(剧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论文)1943,群益
《今昔集》(论文集)1943,东方书社
《孔雀胆》(剧本)1943。群益
《南冠草》(剧本)1944,群益
《青铜时代》(史论)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学说述林》(论文)1945,福建永安东南出版社
《十批判书》(史论)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苏联纪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苏联五十天》,1949,大连新中国书店
《归去来》(散文集)1946,北新《筑》(剧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时代》(自传)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传)1947、海燕
《盲肠炎》(杂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剑》(散文、杂文集)1947,海燕
《历史人物》(史论)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黄》(散文、杂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声》(小说集)1947,海燕
《创作的道路》(理论)1947,文光
《抱箭集》(小说、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诗集)1948,群益
《雨后集》(诗集)1951,开明
《海涛》(散文集)1951,新文艺
《奴隶制时代》(史论)1952,新文艺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鸡集》(诗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传)1959,百花
《蔡文姬》(剧本)1959,文物
《潮汐集》(诗集)1959,作家
《骆驼集》(诗集)1959,人文
《武则天》1962,中国戏剧
《李白与杜甫》1972,人民
《沫若全集》(文学编l—5卷)1982一1987,人文翻译书目:
《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
《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
《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
《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
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
《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
《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
《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47,群益
❹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50分,1-8每题2分,9-18每题3分,19题4分)1、下列带“.”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 jiao xu zhui pu nai A、矫健 作崇 坠落 谱写 气馁 mo tai bo zai hu B、肃穆 淘汰 刻薄 记载 会晤 jiao chou shu ai juan C、发酵 筹集 私塾 皑皑 镌刻 xia zhong fen geng bian D、遐想 中用 焚烧 更夫 憋气2、《新华字典》中,“筷”、“狂”两个字都在第260页,根据音序排列规律,推断出“宽”、“款”、“筐”三个字所在的页码。它们分别在( B )页。 A、258、259、261 B、260、260、260 C、260、261、261 D、259、260、2613、下面查字典,答案每项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A、婪:查部首“女”,查音序“L”,共11画。 B、梦:查部首“木”、“夕”都可以,读音meng。 C、梵:查部首“凡”,查音序“F”,意思是与佛教有关。 D、冕:查部首“日”或“曰”,读音是mian,意思是帝王的帽子。4、下面笔顺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丑: 葵: A、 B、 及: 垂: 瓜: 肃: C、 D、 火: 乃: 5、下列词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C )。 A、震耳欲聋 跋山涉水 遍体粼伤 安然无羊 B、呕心沥血 春意盎然 沉重其事 再接再励 C、流水潺潺 斩钉截铁 风餐路宿 辗转反侧 D、谈笑风声 忑忐不安 狼狈为干 神计妙算 6、下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B )。 A、兀、立、晨、手、升 B、矗、苗、女、中、马 C、本、看、从、星、瓜 D、虎、水、鸟、鼠、舞7、下列加“.”字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E)。 出神入化(神妙) 滥竽充数(蒙混) A、 意蕴深刻(包含) 安居乐业(喜欢) 欺君之罪(欺凌) 举不胜举(尽) B、 首脑会晤(见面) 奋不顾身(照管) 古木参天(高耸) 危峰兀立(高而上平) C、 目不暇接(空闲) 通宵达旦(经过) 山清水秀(青色) 喜出望外(意料) D、 走投无路(投奔) 寡不敌众(少)8、词语:鼠目寸光、雪中送炭、事半功倍、腰缠万贯、名副其实的反义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B)。 A、胸怀大志 锦上添花 一箭双雕 一贫如洗 徒有虚名 B、目光远大 莫不关心 事倍功半 衣衫褴褛 名不副实 C、高瞻远瞩 锦上添花 事倍功半 一贫如洗 名不副实 D、高瞻远瞩 莫不关心 一箭双雕 衣衫褴褛 滥竽充数9、下列各组四个词语结构形式完全不同的一组是(C )。 A、霞光 危峰兀立 凶神恶煞 噩耗 B、规矩 春意盎然 绿草如茵 手足 C、呼吸 拔苗助长 鸟语花香 出入 D、谈心 叶公好龙 出水芙蓉 动静10、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 A、深沉的微笑 战斗时候 端正态度 炮火剧烈 B、深沉的雷声 战役年代 端正目的 竞赛激烈 C、深沉的哀悼 战争年代 端正作风 光线强烈 D、深沉的夜晚 战役时候 端正思想 疼痛猛烈11、下列无法按任何规律排列的一组是(C )。 A、头部 眼珠 身体 眼睛 B、弟弟 爸爸 爷爷 姐姐 C、第二小组 小学 白水洋小学 六年级 D、树叶 树根 树干 树枝12、下列四个句子缩句,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C )。 ⑴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 ⑵每年入冬,成千上万、五光十色的蝴蝶,就像候鸟迁徒一样浩 浩荡荡地飞进蝴蝶谷过冬。 ⑶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⑷鹤发童颜的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A、⑴东郭走。 ⑵蝴蝶飞进蝴蝶谷。 ⑶海面上洒遍银光。 ⑷老奶奶合不拢嘴。 B、⑴东郭先生牵着毛驴走。 ⑵蝴蝶过冬。 ⑶微波洒遍银光。 ⑷奶奶笑 C、⑴东郭先生牵着毛驴走。 ⑵蝴蝶飞进蝴蝶谷过冬 ⑶海面上洒遍银光。 ⑷老奶奶笑。 D、⑴先生走。 ⑵蝴蝶飞进谷过冬。 ⑶微波洒遍银光。 ⑷奶奶笑得合不拢嘴。13、下列关联词语用得不正确的是( A )。 A、尽管你脑袋灵得很,如果不认真学习,还是得不到好成绩。 B、不管风霜雨雪,小明总是天天早起锻练身体。 C、只有全心全意地为同学服务,才能受到同学们的尊敬。 D、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取得好成绩。14、依次填入方框内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一个猎人,□他打扮得十分威武,□为人十分胆小。□分的妻子常常劝他要挺起胸膛,鼓起勇气做人。猎人说:“□你这样劝我,□我也没有办法把我的胆子加大呀!” A、尽管、还是、所以、虽然、但是 B、尽管、还是、因此、虽然、但是 C、虽然、但是、因此、尽管、可是 D、虽然、但是、因为、尽管、可是15、下列各组修辞判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4 )。 ⑴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⑵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⑶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⑷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⑸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 栓缩小了一半。 A、⑴拟人 ⑵比喻 ⑶排比 ⑷反问 ⑸夸张 B、⑴拟人 ⑵拟人 ⑶比喻 ⑷设问 ⑸比喻 C、⑴比喻 ⑵拟人 ⑶排比 ⑷反问 ⑸夸张 D、⑴比喻 ⑵比喻 ⑶比喻 ⑷设问 ⑸比喻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A、经过这次旅游,让我大开了眼界。 B、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要想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必须刻苦, 勤奋,再刻苦,再勤奋! C、北京博物馆展出了二百万年前新出土的黄河象化石。 D、《忆铁人》一文反映了铁人关心群众,勇于承认错误,严于 律己。1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 yun A、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啊! B、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C、“行啊”,小敏回答说。“叫我干什么都行!” D、“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徐向前元帅常常告诫自己的子女不 要靠爸妈去“铺路”。18、衔接短文,最恰当的一组是(D )。 清晨,每当嘹亮雄壮的国歌奏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同学和老师无不兴奋异常,满怀激情。看,操场上,飞速跑向教室的同学立刻停住脚步,打扫卫生的同学立即放下手中活,赶往上班的教师马上收住匆匆的步伐。他们都就地立正面向国旗,恭恭敬敬行礼。________ A、然而,往往有小同学却随随便便走来走去,因为他们还不懂 这是庄严的时刻。 B、然而,往往有老爷爷或老奶奶却若无其事地在操场上走来走 去,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是庄严的时刻。 C、然而,往往有“名牌服装”,手持“大哥大”,若无其事昂 首挺胸从站立者身旁擦过。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是庄严的时 刻?不可思义! D、此时此刻,我总是思潮翻滚,那不是祖国在召唤我们吗?19、下列是排列错乱的段落,合理顺序的答案应是( C )。 ⑴他吃得非常痛快,一点儿也没有怪我们请他太迟的意思。 ⑵在下午六点钟的时候,他果然来了。 ⑶他不仅会种桃子,而且还会品尝桃子的滋味。 ⑷他把桃子放在袖口上擦了两下,就坐在院子中央的一条凳子上 吃起来。 ⑸当说明了我们的意思以后,他就欣然地走到桃树下,轻轻地把 手伸向桃子,桃子于是便自动地落到他的巴掌心里,好像专门 等他来摘似的。 ⑹相反的,从他品尝桃子滋味的表情来看,倒似乎是在夸奖我们 的种植技术呢——他丝毫没有想到这种技术完全是他传授给我 们的。 ⑺他是一个朴实而又热心的人,随便什么时候去请他,总是不会 推却的。 A、⑶⑺⑵⑸⑷⑴⑹ B、⑺⑵⑸⑶⑷⑴⑹ C、⑺⑵⑸⑷⑶⑴⑹ D、⑵⑸⑶⑷⑴⑹⑺二、阅读(共50分) 一阅读片断完成第20—24题(共12分)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①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婷婷立在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②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③而眼前的荷叶,那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和杨柳是一样的。④你瞧,那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地滚动着,满池的荷叶简直在翩翩起舞了。 20、哪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花港观鱼绿的特点?用“ ( ) ”划出。2分 21、“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这句话是从这段文字中抽出的 的,应在( )。2分(A)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2、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绿)2分 23、作者为表现花港观鱼的绿色之美,采用怎样的表达方式? ( A)3分 A、记叙和说明 B、描写和说明 C、描写和记叙 D、描写和议论 24、下列对本段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3分 A、描写花港观鱼的“绿”重在强调它的生命力。 B、描写花港观鱼的“绿”,在描写池中新荷之绿的同时又描 写了池旁杨柳的嫩枝之绿,重在强调那里充满生命之“绿”。 C、描写花港观鱼之“绿”,主要描写那池中的新荷之绿。描 写杨柳嫩枝目的是衬托“新荷”表现出来的生命力。 D、为表现花港荷池的无限生机,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 张等修辞方法,并运用叠词作修饰。二阅读短文,完成第25—30题。(共18分) 一次,仪山禅师洗澡。 水太热了点,仪山让弟子打来冷水,倒进澡盆。II 听师傅说,水的温度已经刚好,看见桶里还剩有冷水,做弟子的就随手倒掉了。 正在澡盆里的师傅眼看弟子倒掉剩水,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的的任何东西,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是贵是贱,都各有各的用处,不要随便就浪费了。你刚才随手倒掉的剩水,不就可以浇灌花草树木吗?(这样水得其用,花草树木也眉开眼笑,一举两得,又何乐而不为呢?)II” 弟子受师傅这么一指点,从此便心有所悟,取法号为:“滴水和尚。”II 25、给短文选择一个题目,用“√”标出。2分 (仪山禅师 滴水和尚 一举两得 (对)万物皆有所用 26、这个故事的起因是:师傅要洗澡,让弟子打水 经过是:弟子把一些冷水倒掉 结果是:经师傅教育,悟出道理.6分 27、给短文分段,在文中用“‖”标出。3分 28、划出文中既是拟人句,又是反问句的句子。用“( )”标 出。1分 29、文中划线中的“一举两得”,“一举”指:一次举动 “两得”指:两份收获 “何乐而不为”的意思是:为什么不这样做呢?3分 30、弟子心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C )3分 A、讲究节约,不要浪费一滴水。 B、万物都有用处,不要随便浪费掉。 C、要珍惜自己存在的价值。 D、法号应该取为“滴水和尚”三认真阅读下文,仔细作答第31—37题。(共20分)一 只 贝 一只贝,和别的贝一样,长年生活在海里。海水是咸的,又有风浪的压力;嫩嫩的身子就藏在壳里。壳的样子很(体面、美丽、(漂亮(对),涨潮的时候,总是高高地浮在潮的上头。有一次,他们被送到海岸,当海水哗哗地落潮去了,他们却被永远地留在沙滩上,再没有回去。蚂蚁、虫子立刻围拢来,将他们的软肉啮(nie) 掉,空剩下两个硬硬的壳。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太阳、月亮、星星,还有海上长虹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浪花、旋涡(wo)和潮峰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这光洁的壳上还留着这色彩和线条。 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发现了好看的贝壳,捡起来,拿花丝线串着,系在脖子上。人都在说:这孩子多么漂亮!这漂亮的贝壳! 但是,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他不漂亮,他在海里的时侯,就是一只(难看、(丑陋(对)的贝。因为有一颗石子钻进了他的壳内,那是颗十分硬的石子,无论如何不能挤碎它;又带着棱角;他只好爱着内在的折磨。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颜色,没有了图案,他失去了做贝的((对)荣耀、资格、荣誉);但他默默地,他说不出来。 他被埋在沙里。海水又涨潮了;潮又退了;他还在沙滩上,壳已经破烂,很不(完好、完全、(完整(对)了。 孩子们又来到沙滩上玩耍。他们(玩够、(对)玩厌)、玩腻)了那些贝壳,又来寻找更漂亮的呢。他们又发现了这一只两片瓦砾似的壳,用脚踢飞了。但是,同时在踢开的地方,发现了一颗闪光的东西,他们拿着去见大人。 “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珍珠!嗨,多(稀罕(对)、少见、稀少)的一颗大珍珠!” “珍珠?这是哪儿来的呢?” “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血和肉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③” 孩子们重新去沙滩寻找他,__________ 31、在文中( )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用“√”表示。3分 32、划线句子①中的“这色彩和线条”指的是(太阳)、(月亮)、(星星) (海上彩虹)的颜色和(浪花)、(旋涡)、(潮峰)的形状。3分 33、划线句子②中的前一个问号应读(惊奇)的语气,后一个问 号应读(疑问)的语气。2分 34、划线句子③中的“可怜”指这只贝(被石子折磨着过了一生);“可敬”指这只贝(用血肉之躯磨出美丽的珍珠)。4分 35、这是一只怎样的贝?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语。2分 ( 可怜)的贝;(可敬 )的贝;( 丑陋)的贝;( 破烂 )的贝 36、根据“一只贝”的品质,给文章选一个恰当的结尾。(2)2分 ①好不容易寻找到两片瓦砾似的壳。他们把壳珍藏起来。 ②但,没有找到。37、这只贝与其他贝的经历有什么不同?这只贝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道理?4分(答:"其他的贝都是美丽,幸福的.而那只贝却被石子给折磨着.通过这只贝,我们可以知道凡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经过人们用血和汗制成的,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❺ 百度文库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
知己或知心朋友,莫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