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教学案例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乌拉街中心校 杨玉娥
一、教材分析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主题下的一个活动。这一活动又分“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说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习俗与礼仪”六个小的活动。根据教材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个活动:“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材一开始安排的是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和各民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民族地区分布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展现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欢乐祥和的愉快场景,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我知道的民族”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3、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
4、活动过程中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MTV《爱我中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民族团结照片和体现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学生简单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并搜集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MTV《爱我中华》)
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跟着唱(一段)。
2、师:看得出来,欢快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每一个人,孩子们,大声说出歌曲的名字吧!(学生大声说:爱我中华)
3、师:是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板书: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活动一:我知道的民族
1、师:同学们,上小学一年级时,我们都要建学籍,你见过自己的学籍卡片吗?能简单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老师这里也有一份学籍卡片(学籍卡片部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看一看,你会填吗?谁想试一试?勇敢的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学生说怎么填,教师及时评价)
2、同学们,老师听到刚才这些同学在填学籍卡片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认真听的同学也一定发现了!(让学生说共同的地方)
是的,刚才这些同学在民族一览中填的都是“汉族”,同学们,是汉族的,请把手高高举起来。(老师跟学生一起举手)
3、老师发现我们班同学都是汉族的,老师也是汉族的。汉族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哪些少数民族吗?(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对说的较多的及时表扬鼓励。)
(三)活动二:民族区域自治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一共生活着56族兄弟姐妹,为了保障各民族的权利,国家制定出台了一项民族政策,你知道是什么政策吗?(民族区域自治),那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找学生说一说,教师补充强调)
2、师: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机关,我国共设立了5大自治区,你知道哪些自治区?(找学生说五大自治区)
3、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五大民族自治区,并请学生到前面指出来。
4、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民族分布图,说说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民族居住。联系我们坊子、潍坊实际,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知道除汉族外,这里还有哪些民族。)
(四)活动三:民族大团结
1、师:在我国许多地方各民族相互交错居住,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各民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记得老舍先生的《草原》吗?“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正是民族团结的体现。
2、师:体现民族团结的故事何止这一个,同学们,老师相信,课前你一定也搜集了许多有关民族团结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学生分组交流,组长主持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交流的非常热烈,课前搜集的资料形式多样,图片、文字、光盘各种各样,下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各小组汇报交流,教师组织指导)
4、小结:刚才,各个小组从不同的方面向我们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很深。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围绕“民族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新风尚”教师适时引导。)
(五)齐唱歌曲,深化感受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如同兄弟姐妹,亲如一家。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齐唱《爱我中华》(MTV《爱我中华》)。
(六)课后探究
我国各民族的服饰、民居、民俗文化、节日习俗等都是丰富多彩的,课下请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组成小组,一起探究。
教学反思: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创设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习得知识。尤其是“民歌服饰、舞族”的教学环节,创设“歌舞大看台”,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民族学生的哈族、维族舞蹈表演,激发了学生的表演热情,大方自然的歌舞表演,加深了民汉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并结合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及时进行“反分裂、反渗透”教育,自然升华学生的“民族团结”情感。
在学习壮族相关知识后,全班模拟壮族竞技运动项目“多人板鞋”,游戏中,每个小组商量不同的方案,相互补充、认同,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不足之处:在收集民族服饰环节,意在通过收集活动,激发学生对不同民族的认识了解和认同,但个别学生不够积极主动,收集的民族服饰不够多,图片也较少,使展示交流活动不够丰富。
培养学生的课外收集资料能力,是综合学科必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能力之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详细的指导和强化。
阅读全文(307)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上一篇:[原创]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下一篇:[原创]四年级社会上册《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登录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昵称:
主页:
标题:
友情提示:发表评论/留言后需要等待3-5秒刷新页面才能看到!
悄悄话:
2.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下册26课
一二三题略
第四大题
yes
no
yes
第五大题(1)略
(2) 略
(3)锣鼓喧天、张灯结彩、载歌载舞,人声鼎沸
聪明屋
长 取长补短 石 水落石出
梁 偷梁换柱 花 移花接木
活 去活来 真 去伪存真
3. 小学5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第二单元 图形的面积(一)
目标:
1、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会用面积公式熟练进行有关面积的计算,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画高,掌握转化方法探索图形面积。
3、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学习。
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运用公式进行有关面积计算。
难点:转化方法的运用。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关于教学内容的一些策略:
1、在活动中,探索图形面积大小的关系
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有多种方法:可以根据图形面积的大小直接进行比较,也可以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运用重叠的方法进行比较,还可以分别计算面积后再进行比较等。为让学生能充分地体验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材所呈现的“观察与比较”栏目,就是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知道,比较面积的大小,方法是多样的。在这一栏目的后半部分,教材呈现了三个小卡通人物提出的三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可能学生在课堂上还会出现更多的方法。对此,只要学生能合理地说明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在学生学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前,教材安排这些内容的目的是通过比较活动,让每个学生懂得面积比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确定一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仅要根据图形的形状,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图形所占格子的多少来确定。这样,也为学生自主探索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2、在解决问题中,渗透面积计算的策略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的基本特点是不规则的,有很多图案甚至进行分割后仍难以找到基本的图形,这就给学生解决问题设置了障碍,需要学生灵运用各种策略去解决问题。
如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让学生根据地毯上所绘图案探求不规则图案的面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可以直接通过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图案的面积。这一方法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又是有限的。二是将图案进行“化整为零”式的计算,即根据图案的特点,将整体的图案分割为若干个相同面积的小图案,先想办法求小图案的面积,再得出整个图案的面积。三是采用“大面积减小面积”的方法,即通过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得到所求的面积。后两种方法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均有较大的影响。同样,在后续安排的“练一练”的三组练习中,每一组练习的内容均渗透了灵活解决问题的策略。
当然,教材中呈现的这些问题与练习内容仅是编写者的一种思考,而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补充更多的材料,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图形的底和高
教材中没有给出底和高的概念,主要是想让学生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感受高和及高和底的对应关系,而不要求学生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这两个概念,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很重要,是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在教学的时候,要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基本的方法,底和高的引入是解决问题中的发现,而不是老师直接告知学生。
4、在探索活动中,理解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具体目标内容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整个教材均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突出学生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借助这三个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为今后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在“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情境中,教材首先呈现了如何计算草坪的面积的问题,为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教材又呈现了两种计算面积的思考方法,一种是将图形摆放在方格纸上,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知道这块草坪的面积;另一种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利用长方形的计算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者是借助方格子作为参照物,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直接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多少。后者则是借助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新的问题转化为旧问题,这也是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条重要思路,当然,如何进行转化则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教材呈现了两种转化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方法可能会更多,甚至会出现不能拼成长方形的情况,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尝试,然后在交流中逐步使他们明白应该如何进行转化的道理。
同样,三角形面积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是安排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才出现计算公式,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没有必要让学生完全按教材中呈现的方法去探索。
4.在练习过程中,巩固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对一般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通则,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因此,教材在三个探索活动中,均安排了一定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逐步体会到面积计算公式运用的广泛性。
“等积变形”的练习,教材安排这些内容,除了让学生知道底、高相同,其面积也是相同的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运用同样的一个公式,可以计算各种各样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从中使他们感知公式计算的方便性。当然,通过这些图形的计算,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决定图形面积大小的,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图形的底与高的长度,从而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本质特征。
困惑问题:
1、 多种方法探索问题,可能全部探索、展示,时间不够;
2、 困难生不太主动或问题过难,探索积极性不高,怎样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问题;
3、 练习的系统性不强,跳跃性有太大。
4. 五年级语文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讲授法: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的让学生掌握,为学生在实践中能更游刃有余的应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将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安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经常应用,因现场教学模式要受到客观条件的一些制约,因此,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采用此种情景教学法。
4.讨论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多处采用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强调教师放权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5. 体验学习教学法:“体验学习”意味着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想象”中领悟知识,学生在“探究知识”中形成个人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