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的生字有哪些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一到五单元的词语盘点和一到20课的生字是哪些并标拼音。
⑵ 急! 品德与社会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课本内容
目录源
第一单元 题目:你我同行
第一课 题目:男生和女生
第二课 题目:朋友之间
第三课 题目:学会和谐相处
第二单元 题目:人类的家园
第一课 题目: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 题目:我们能为地球做什么
第三课 题目:当灾害降临的时候
第三单元 题目: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一课 题目:战争风雨下的苦难
第二课 题目:放飞和平鸽
第三课 题目:我们手拉手
第四单元 题目:再见,我的小学生活
第一课 题目:我的成长足迹
第二课 题目:临别感言
你干吗不去书店买一本
http://www.375e.cn/plus/download.php?open=2&id=23484&uhash=48fe1add5b444195716bd6dd
小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
买一本要多少钱啊?要不然就找上届借 你去学校去一趟不就得了?
⑶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对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教科书表达的一个思想是,看照片只能获取有限的信息,回忆看到过的事实,能够丰富我们的信息,实地观察能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大树的时候,让学生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 能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3. 让学生借助放大镜和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
⑷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⒈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二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⑸ 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第三单元空气第一课空气是什么样子的教学设计
一种说法,9~11楼空气污染最严重,因为污染物主要停留在这一高度。郑小姐说:“本来已经看中了一个小区的10楼单位,但朋友告诉我千万别买,因为这里属于空气污染带,空气最不好,不宜开窗。”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有关专家昨日表示,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在某小区的论坛上,记者看到一个“10楼真的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楼层吗?”的帖子,跟帖长达8页。有人发帖说,有所谓的“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9~11层之间。 对此,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实验数据支持这一说法。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此前在中信广场对不同楼层的空气污染程度进行过测试,每隔几层楼就放置一个仪器,结果发现污染物的分布几乎是均匀的。而且我们也在广州周边住宅小区的不同楼层进行过测试,也没有发现污染物会特别停留在某个高度。” 该负责人表示,实际生活中,可能随着当时的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等诸多因素而变化。他说:“要看楼盘附近有没有烟囱?通风情况怎么样?如果空气污染很严重,估计哪个楼层也无法幸免,楼层间的差异就不是太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