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囚歌课文精彩句段
1.学习叶挺同志坚定的革命立场和伟大的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党、对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产主义理想。 2.理解诗中部分词语的含义或作用,进而读懂全诗,使学生体会诗歌精炼、形象的特点,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朗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一致的,即准确地理解部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词语卡片;指导朗读的幻灯片或挂图。【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新课,解题,介绍时代背景。 1.直接导入 新课,然后告诉学生《囚歌》是叶挺在四川写的。在英雄战斗过的土地上学习英雄写下的诗篇,大家一定会有一种亲切和自豪之感。 2.通过讨论解题:(1)谁能从题目上看出这首诗是叶挺同志在什么环境下写的?(随即指出“囚”字在这里的含义)(2)它为什么不叫“囚诗”而叫“囚歌”?(学生若答不来,暂且存疑)
3.介绍时代背景:(1)问学生是否了解叶挺坐牢的原因和狱中斗争事迹。有了解的请他们向大家介绍。(2)教师介绍或补充介绍。强调叶挺同志不为高官厚禄所动这一点。最后由狱中难友传唱这首诗一事再回到题目的“歌”字。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记号;读完后想一想: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叶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讨论以上问题,把握中心思想。 4.学生质疑。教师提示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研读课文,较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内容。 1.分节读议课文。每小节均按“阅读——分析——概括”的顺序进行。分析时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1)“人”和“狗”各指什么?用狗来比喻叛徒表达了作者对叛徒什么样的感情? (2)“为人进出的门”和“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 (3)前两句话反映了当时的革命者面临着一种什么样的处境? (4)“高叫”反映了敌人怎样的心情?对敌人的话应该如何理解?哪个字是理解的关键? (5)第一、二节中的两个“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哪个词表达了他对真正的自由的态度? (6)“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这里不用陈述而用反问的语气? (7)“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话是什么关系?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但”字在这个句子乃至全诗中起着什么作用? (8)第三小节有哪几个比喻?它们各比喻什么?这样比喻好在哪里? (9)“将我……一齐烧掉”表达了叶挺同志什么样的愿望和精神? (10)“将我……一齐烧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吗?为什么?(联系《就义诗》) 2.简要地梳理全诗的内容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借助“纲要信号”板书) 3.请学生提出仍未弄懂的问题,择要回答或讨论。 4.出示词语卡片,抽一行学生顺次解释课后习题的五个词语。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试背课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朗读课文; 2.领读课文(利用幻灯或挂图进行指导),辨析两个破折号的不同作用; 3.自读课文; 4.请刚才朗读的那位学生再朗读课文; 5.请一位学生试背课文; 6.齐背课文。下课。板书设计 评: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都体现授课人的成熟或不成熟的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的《囚歌》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呢? 第一,紧紧把握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 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表现为思想性、工具性,还有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初级性的统一。小学六年级与初中相衔接,因此还应体现出一定的过渡性。总之,我要把《囚歌》上成地地道道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
第二,紧密联系两个实际,并在它们的结合点上作文章。 首先要联系教材实际。从体裁上看,《囚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从思想上看,它是一篇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从内容上看,它虽然不很艰涩难懂,但多处用了比喻,精炼、形象的语言中包含着较深广的思想感情;从课文类别看,它属于一类课文。
其次要联系学生实际。虽然在今天的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谈不到“吃透学生”,但是对此时此地学生的实际也应该做出尽量符合实际的估计。首先是四川儿童在知识、情感方面和《囚歌》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次是作为西南地区政治文化中心的大城市的第一流小学再加优秀教师的独特优势,这些都是有利的因素。但是小学生毕竟还小,他们对过去毕竟知之不多,感之不深;他们对诗歌,特别是抒情的认识一般还停留在感性的阶段,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发挥也可能因教师或环境的变换而受到影响。这些都是不利的因素。
所谓“在两个实际的结合点上作文章”,就是说,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可以互相补充的地方。例如《囚歌》有理想信念教育的因素,而小学生正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于是这里便形成了一个结合点,我们便可以“取教材之长,补学生之短”。
第三,努力体现教改精神,同
❷ 囚歌的版本注释
①原文版:抄该文收录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注释:这首诗是叶挺囚禁在重庆红炉厂秘密囚室时写的。由叶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②歌词版:与某些文章引用的一样,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但与胡作霖烈士谱曲的歌词相同。
注释: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
③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
❸ 囚歌全文
《囚歌》
【作者】叶挺
【朝代】现代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3)五年级语文囚歌原文扩展阅读:
这是一篇白话述志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 ,没有华丽的文字雕饰,更没有用一个典故,但音韵嘹亮,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壮美,让人读后被作者那股凛然正气所震撼。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诗的上半节,作者以“人”与“狗”、“门”和“洞”作对比,鲜明的阐述了革命者对于人的气节的崇高追求。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曾有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之名句,表达出了人对自由的执著追求。
国民党反动派也正是想利用人的这种本能的渴望,来征服他们用酷刑所无法征服的革命者。然而,他们又怎会知道,他们所给予的“自由”和革命者渴望的“自由”之间有着何等的差别?这种诱惑在像诗人这样坚贞的革命者面前,起不了任何作用。
革命者正是因为要为更多的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是身陷牢狱,也义无反顾。虽然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但如果失去这种“小自由”而能换来更多人的“大自由”,那有什么可以顾惜的呢!
古人说:“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而诗人正是这样一位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堂堂正正的革命志士。
他写道:“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所以当他面临着“自由”和“囚禁”的选择时,为了保持一个“人”的尊严,为了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他宁可选择“囚禁”。 诗人伟大的人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诗的下半节,诗人以激昂的语气来回答了那个在外面高叫的声音,告诉了他们自己的选择,用激烈的话语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志向和无畏的气概。在诗中诗人用“活棺材”来比喻这座囚禁革命志士的人间炼狱,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这里残酷迫害革命志士,屠杀共产党人的暴行。
另一方面,也以此来揭示国民党反动统治必将走向灭亡的最终结局。诗人坚信革命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他盼望着革命的烈火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的炼狱。
他愿为国家、为民族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让自己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而得到永生。我们仿佛看到,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起来,光耀千秋。
❹ 囚歌本诗的主要内容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被囚禁在重庆的渣滓洞时期作的一篇白话述志诗。这篇诗作于一九四二年。该诗分为上下两节,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不着一典 ,犹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这是诗人高尚情操的真实流露,让读者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的那股凛然正气而震撼,为诗人的高尚人格而肃然起敬。
版本注释
①原文版:该文收入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黑牢诗篇》里,对照其诗句,与原件无异,这首诗稿现在存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
注释:这首诗是叶挺囚禁在重庆红炉厂秘密囚室时写的。由叶夫人李秀文探监时带出。
②歌词版:与某些文章引用的一样,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但与胡作霖烈士谱曲的歌词相同。
注释:这首诗写在囚禁叶挺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第二号牢房墙壁上。[2]
③课文版:这是中国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原文。文字与原诗略有不同,该文与中国中央电视台2003年8月18日发表的《囚歌》内容相同。[4]
注释:这首诗收入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里。该文是第18课《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的第一首诗。[3]同时也收录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册中。在该册第64至65页。
答案来源:http://ke..com/view/829268.htm
❺ 叶挺的《囚歌》
地下的烈火”也就是革命的烈火,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地下的烈专火”比喻属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http://www.ywzx8.com/jajx/xxja/xz/200804/21527.html
❻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七单元的囚歌的中心思想
《囚歌》是叶挺将军写于国民党监狱中的一首诗,是一首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诗。表达了作者蔑视敌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忠于党忠于革命的思想感情。
❼ 我的自白书和囚歌,这是小学几年级的课文说详细点!谢谢!
6年
4年
教材版本很多 各有差异
❽ 叶挺的囚歌全文
是人的躯体不是人的身躯,我们语文书上这么写的
❾ 五年级北师大版语文书里,囚歌,有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是什么
意思
革命者所走的路被敌人紧紧地锁着,出卖革命,充当可耻叛徒的投降之路却敞开着。反动派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投降吧!给你自由!我渴望得到自由,但是我深深地懂得---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怎么能出卖革命获得自由!我希望有一天,革命的烈火,把我和反动派的监狱这黑暗社会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火与热血的斗争中得到永生。从1987年后由迟志强录制的专辑《悔恨的泪》开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歌曲类型——囚歌系列。指进过监狱的人出来后演唱的悔过的歌曲,在80年代非常流行。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了了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
❿ 哪本书中提到过囚歌 急急急
小学四五年级的语文书 还有好久好久以前是小人书 介绍叶挺还有那段往事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