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复资料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复资料

发布时间:2021-01-21 02:38:07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5课 词语解释

牧童
作者:[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横野:辽阔的原野。 六七和三四都是泛指,约数。
弄:相合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工具。
卧月明:睡在月光下。
译文:
在绿草如茵的广阔原野上,牧童悠闲地放着牛。徐徐的晚风中,隐隐约约传来几声悠扬的笛曲。
到了黄昏,牧童回到家里吃饱了晚饭,连蓑衣都没脱,就悠然自得地躺下来,观赏那高空的明月。
赏析一:
在绿草如茵的郊野,一个孩子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在那里放牛。天晚了,他骑着牛回家,偶尔拿出竹笛迎着晚风,吹出几支悠扬的曲子。回到家里,饱饱地吃一餐晚饭。天近黄昏,他连蓑衣也不脱,就露宿在明亮的月光下面。——作者把放牛娃的生活写得如此优美、如此快活,目的是劝告钟弱翁与其去追名逐利、巧用心机,倒不如过他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赏析二:
《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词句解析。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1: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
山学道,不知所终。
作者介绍2:
吕岩(一作岩)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世传“八仙”之一。号纯阳子。一说名洞宾,
一说字洞宾。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
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
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
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此外尚有颇
多传说,纷纭不一。比较可信是《国史》的记载:吕洞宾本儒生,因科场不利,而转学
道,遇五代隐士钟离权授以内丹道要,隐居终南山,活动于关中等地。“年百余岁,而
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时至陈抟室”,与陈抟、李琪(一作“李奇”)等传奇人物
交往。好以诗言内丹旨要,对钟吕金丹道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有弟子北宋施肩吾(华阳
子)传其道。
吕洞宾以内丹为修仙径路,兼摄禅宗,自称“幼习儒业,长好性宗,修天爵而弃人
爵,鄙顽空而悟真空。天爵止于人事,真空不离因缘”。①指出:“修炼丹者,先正其
炉。”身为丹炉,神气精液为药物,目、耳、口、鼻为炉之八门,“常固守之”,勿伤
内真,“然后于天地之炉、造化之鼎,调和药物,匹配阴阳,制炼神气”。认为“顺天
道者,常存其身之元阳真一太和纯粹之气,则坐致长生”,并说“其要在乎变炼五行而
已”。主张一日当一年,昼法春夏,夜法秋冬,“升降阴阳,运行四序”,②昼夜终始
修炼。又认为,“性命根源,归乎一气。其来也,有一夫一妇焉;其去也,有三男三女
焉。金男采黄芽于九宫之台,玉女收白雪于十二楼。水中起火,以分八卦;阴内炼阳,
以别九州。于是三田和会而火龙出于昏衢,千日功成则游于蓬岛矣。其要盖十有八焉:
小成之道七,中成之道六,大成之道五”。提出修炼当从消除六欲七情着手,泻心之积
气而集其神。行肘后之法,即透过尾闾将药物搬上背以入脑,要存想龙虎河车,使上起,
但应防止肾之虚阳入顶而引起上壅生热,故须震、坎、艮三男和巽、离、兑三女“俯仰
开辟,节次升存,过关勿急”。继行飞金晶,“一撞三关”,直入上宫。炼之既久,如
虑太过,则吐玉液炼其形。另尚有金液还丹炼形等法。③其诗词,如“一粒粟中藏世界,
二升铛内煮山川”、“饮海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等,奇谲诡异,尤脍炙人口。
北宋以后,历代有人假托吕洞宾之名(或称“回道士”、“回客”、“回山人”等),
行种种异事,故神化事迹迭出。民间信仰吕洞宾者甚盛。宋代道教学者曾慥编《集仙传》,
称唐五代成道之士中“独纯阳子吕公显力广大”。托名吕洞宾的“自传”即称其遇钟离、
苦竹真人,得金丹、驱鬼之道。“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郭上灶,第二度赵仙姑”,
“常游两浙、汴京、谯郡。尝著白襕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头大。世言
吾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二断贪嗔,三断色欲,是吾之
剑也。世有传吾之神,不若传吾之法;传吾之法,不若传吾之行。何以故?为人若反是,
虽握手接武,终不成道”。①元代道士苗善时更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七卷,汇
集一百零八化故事。因而吕洞宾也为帝王所崇奉,宋宣和元年(1119)敕封“妙通真人”,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赠“纯阳演正警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
正警化孚佑帝君”。
相传吕洞宾传有钟离权所授《灵宝毕法》十二科,为钟吕金丹道教典。自著《九真
玉书》一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即《道枢》卷二十六之一篇)、《肘后三成篇》
一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即《道枢》卷二十五之一篇。《直斋录》又著录《纯阳
真人金丹诀》一卷,谓即此篇,略有不同)。其丹道思想尚散见于《道枢》之《五戒》
《众妙》《指玄》等篇中;诗词有南宋夏元鼎编《金丹诗诀》,与杨亿所说“世所传者
百余篇”吻合,其中一些诗句为杨亿所引,依托之作较少;单行本《沁园春丹词》有数
家注本。《正统道藏》所收《纯阳真人浑成集》为元道士何志渊所编,真伪杂糅。《吕
祖志·艺文志》又增添《敲爻歌》、杂曲十首等,更不可信。
《吕公窑头坯歌》虽见录于《直斋书录解题》,然其中竟有“富郑公”(富弼),
“张尚书”(张商英)、“赵枢密”(赵鼎)等名,显系南宋人伪作。《道藏辑要》收
录署名吕著的作品,多为后人依托或扶乩降笔。《吕祖全书》绝大部分也是伪作。
注:
①②③ 《道藏》第4册422页,第20册738页,729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
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④ 《能改斋漫录》

网上有许多关于村居的东西,你可以自己找一下。
喜在这里指的是讨人喜欢的意思。
我也是小五的老师,我才讲到《白杨》,呵呵

2.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多音字:
踏:tā(踏实) tà(踏歌行) 撒:sā(撒娇) sǎ(撒下)便:diàn(方便) pián(便宜)
二、填空:
1、本文通过植树活动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我国的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
3、积累相关的公益用语。
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让我们托起双手共同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天空是小鸟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
2、《只拣儿童多处行》
一、多音字:
只:zhī(船只) zhǐ(只有) 看:kān(看门) kàn(看见)
解:jiě(理解) jiè(押解) 发:fā(发现) fà(头发)
转:zhuǎn(转学) zhuàn(转圈) 尽:jǐn(尽管) jìn(尽力)
二、解释: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座无隙地:形容人多,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成千盈百:盈,满。形容人很多。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走进玉兰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烂漫!它把一冬天蕴含的精神、力量,都尽情的释放出来了!
3、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4、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的春游的儿童,表现了儿童生机勃勃,活泼欢快的情态,表达了冰心奶奶对我们少年儿童的喜爱以及所寄托的希望。
5、原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改编: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6、在本文中,儿童先后被比喻为小天使、繁花、春光。
7、作家卡片: 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寄小读者》,这是她在赴美留学期间,将旅途和国外的见闻及感受,陆续写了二十多封信。她的主要作品还有:《春水》《繁星》《小桔灯》等。
3、《早》
一、多音字:
正:zhēng(正月) zhèng(正义) 朝:zhāo(朝阳) cháo(朝代)行:xíng(行人) háng(同行)
二、解释:冰清玉洁:比喻人的品质高尚、纯洁。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中的四样。
三、填空。
1、本文是按照方位的顺序来写的。通过写三味书屋,告诉我们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时间,珍惜春天,珍惜早晨,争做“东风第一枝”。本文的作者是吴伯箫。
2、三味书屋是三间的小花厅。还没进门,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像是桂花香,又像是兰花香。
3、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4、作者写蜡梅的用意:借花喻人(鲁迅),用梅花开得盛比喻鲁迅先生勤于写作的一生;用梅花开得早比喻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用梅花的冰清玉洁比喻鲁迅先生品德高尚、正气凛然的人生。
5、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乡拾》《阿Q正传》《祝福》等就是他的主要作品。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笔下的著名人物形象:阿Q、孔乙己、祥林嫂、闰土。
6、鲁迅先生名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
7、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4、《古诗两首》
一、多音字。
应:yīng(应该) yìng(答应) 落:luò(落后) là(丢三落四)
二、解释。
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值:逢、遇到。应:应该。怜:爱惜。苍苔:青苔。
小扣 : 轻轻地敲。 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疏疏:稀疏。径:小路。
深:深远。树头:树枝头上。未:没有。阴:树阴。 急走:快速奔跑。
三、填空: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遇主人,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意:去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
诗意: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门。满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了。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风光的赞美。
题意:在新市一位姓徐的人开的旅店里住宿。
四、拓展:
1、关于描写春色的诗: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关于描写儿童的诗句: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

渲xuàn染 勾勒lè 低吟yín 迂yū 回 襟jīn飘带舞 拘jū束
羞涩sè 摔跤jiāo 清晰xī 抚fǔ摸 新疆jiāng 陷xiàn入
同行xíng 拨转zhuǎ 凹āo凸 夹jiā道 冶yě铁 废寝qǐn忘食
隧suì道 开凿záo 撕扯chě 屋脊jí 高歌一曲qǔ 稀薄bó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迂回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天涯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贯通 热乎乎 下马威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浑黄一体 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比一比组词:
吟(低吟) 蹄(马蹄) 涯(天涯)戎(戎装) 娆(妖娆)遐(遐想)
冷(冰冷) 啼(啼叫) 崖(山崖) 戒(戒备) 浇(浇水) 暇(闲暇)
晰(清晰) 疆(新疆) 媒(媒体) 狰(狰狞) 绕(围绕) 暇(无暇)
淅(淅沥) 僵(僵硬) 谋(计谋)挣(挣扎) 饶(求饶) 绍(介绍)
跤(摔跤) 缰(缰绳) 睁(睁眼) 烧(烧饭) 招(招手)
效(效果) 拨(拨转)驰(疾驰)
郊(郊外) 拔(拔牙)弛(松弛)

4.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生字词语
渲xuàn染 勾勒lè 低吟yín 迂yū 回 襟jīn飘带舞 拘jū束
羞涩sè 摔跤jiāo 清晰xī 抚ǔ摸 新疆jiāng 陷xiàn入
同行xíng 拨转zhuǎn 凹āo凸 夹jiā道 冶yě铁 废寝qǐn忘食
隧suì道 开凿záo 撕扯chě 屋脊jí 高歌一曲qǔ 稀薄bó
高歌 绿毯 柔美 渲染 勾勒 低吟 奇丽 回味 洒脱 迂回 疾驰 马蹄
礼貌 拘束 羞涩 摔跤 天涯 清晰 插嘴 分辩 抚摸 介绍 新疆 陷入
古朴 典雅 矗立 戎装 守候 鸵鸟 匕首 商贸 芝麻 妖娆 机械 开凿
巍峨 媒体 狰狞 逞凶 撕扯 效率 贯通 热乎乎 下马威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浑黄一体 精神饱满 美轮美奂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比一比组词:
吟(低吟) 蹄(马蹄) 涯(天涯)戎(戎装) 娆(妖娆)遐(遐想)
冷(冰冷) 啼(啼叫) 崖(山崖) 戒(戒备) 浇(浇水) 暇(闲暇)
晰(清晰) 疆(新疆) 媒(媒体) 狰(狰狞) 绕(围绕) 暇(无暇)
淅(淅沥) 僵(僵硬) 谋(计谋)挣(挣扎) 饶(求饶) 绍(介绍)
跤(摔跤) 缰(缰绳) 睁(睁眼) 烧(烧饭) 招(招手)
效(效果) 拨(拨转)驰(疾驰)
郊(郊外) 拔(拔牙)弛(松弛)
近义词:
盼望(渴望) 沉思(深思) 巍峨(高大) 狰狞(凶恶)
融化(溶化) 热闹(喧闹) 响亮(洪亮) 天涯(天际)
舒服(舒适) 洒脱(潇洒) 矗立(耸立) 欢腾(欢跃)
精彩(出色) 庆祝(祝贺) 繁华(繁荣) 凝望(凝视)
清晰(清楚) 分辩(争辩) 软弱(柔弱) 表白(表明)
高昂(昂扬) 提供(供应) 迅速(敏捷) 实验(试验)
威胁(要挟) 确实(的确) 勾勒(勾画) 礼貌(礼节)
乐趣(情趣) 疾驰(飞驰) 惊叹(赞叹) 羞涩(害羞)
守候(等候) 精神饱满(精神抖擞)
反义词: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冷清(热闹) 大方(拘束)
羞涩(大方) 淡雅(粗俗) 鲜艳(素净) 漫长(短暂)
丰富(贫乏) 清晰(模糊) 软弱(坚强) 表白(沉默)
复杂(简单) 坚硬(柔软) 凝固(融化) 狰狞(慈祥)
恶劣(优良) 稀薄(浓厚) 高傲(谦逊) 响亮(低沉)
动摇(坚定) 严肃(随便) 失败(成功)
词语搭配:
(清新)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满心)的愉快
(无边)的绿毯 (柔美)的线条 (奇丽)的小诗
(无限)的乐趣 (各色)的衣裳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 (忽飞忽落)的小鸟
(会心)的微笑 (浩浩荡荡)的大军(古朴典雅)的石雕
(悠悠)的驼铃声 (鲜艳)的旗帜 (欢腾)的人群
(恶劣)的天气 (茫茫)的大戈壁 (高大挺秀)的身影
(巍峨)的昆仑山 (一碧千里)的草原(狰狞)的面目
拨转马头 流入云际 表演舞蹈 满载货物 迎候使节 凝望石雕
陷入沉思 浮起微笑 提高效率 表白心愿 轮番进攻 开凿隧道
扯得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源源不断地输氧
夜以继日地试验 一点一点地延伸
词语意思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文中用此词意在说明路途遥远。
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文中用来形容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艺术,由于汲取了西方文化的长处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
遐想:漫无边际地想象。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形容气候恶劣。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词句解析
第1课《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3课《白杨》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4、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对兄妹二人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就凸显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而对爸爸的描写则抓住了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5.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资料和解读

1 草原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教学难点一是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二是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总起来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老舍将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置身于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既愿久立欣赏,又想吟诵诗篇。

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所以才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2)对词语的理解。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①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并初步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例如,服饰特点、生活特点。②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③通过展示图片和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作介绍,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炼的诗句总结全文。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将大家带进草原,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作家老舍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情感也在变化着。但贯穿全文的是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景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语句,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课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写等方法,来体会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主要特点,作家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将独特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精笔细描,如,草原如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这些描写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的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种纪实的描写,更能表达出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和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方式,为口语交际、习作和交流平台做准备。

6.生字、生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检查时要注意一些字的字音字形。如“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四、教学案例

片段:

品读优美语句

师: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非常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色彩太美了,碧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原比作绿毯,可以让我们想象到那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是这样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发现了,是“绣”!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这块巨幅地毯上的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叹,令人感到舒服呢?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也很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为牛马生活在草原,简直就是进了天堂,它们一定在品味这种幸福的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令我们心向往之。

生:它们可能在回味着眼前的美景:羊群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正是作者这些优美的描写,才给了读者这样丰富的联想,让我们和作者一样,深深陶醉于草原的美景,和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五、相关链接

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

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

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

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

鄂温克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和黑龙江讷河县等地。

陈巴尔虎旗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部,海拉尔河下游,滨州铁路经过南境。这里水草丰美,畜牧业发达;农产品有小麦、油菜籽、甜菜等。

6.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
【古诗词】
【日积月累】
【词语积累】
1.写人物外貌的:眉清目秀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骨瘦如柴
2.描写人物神态的:愁眉苦脸 目瞪口呆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挤眉弄眼 垂头丧气
3.描写人物行动的: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4.描写人物说话情态的: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5.描写人物心理的: 心旷神怡 迫不及待 心急如焚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惊胆战
6.描写高尚品质的:拾金不昧 见义勇为 光明磊落 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大义凛然
7.表现机智勇敢的: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奋不顾生 奋勇当先
8.含有人体器官名称的:眼高手低 目瞪口呆 胸有成竹 头重脚轻 口是心非 手疾眼快
9.含有动物的:指鹿为马 虎头蛇尾 狐朋狗友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鹤立鸡群
10.互为反义的:
a.表里如一:黑白不分 黑白分明 是非曲直
b.先礼后兵:大惊小怪 有气无力 南腔北调 明争暗斗 里应外合 苦尽甘来 前俯后仰
c.无独有偶:弄假成真 弄巧成拙 口是心非 顾此失彼 瞻前顾后 三长两短 争先恐后
d.喜新厌旧:此起彼伏 前因后果 优胜劣汰
11.互为近义的:
a.惊涛骇浪:争分夺秒 瞻前顾后 同甘共苦 交头接耳 丰衣足食 精打细算 同舟共济
b.花言巧语:面红耳赤 千方百计 里应外合 聚精会神 通宵达旦 胡思乱想
12.反映历史故事的:三顾茅庐 精忠报国 围魏救赵 指鹿为马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13.反映口才差的:语无伦次 张口结舌 漏洞百出

【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想象的人。
《杨氏之子》: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晏子使楚》: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
《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桥》: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梦想的力量》: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将相和》:蔺相如个机智勇敢、足智多谋、临危不惧、对友人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人。
廉颇是个知错就改、豪爽直率的人。
《草船借箭》:
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
周瑜是个智谋过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
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
《景阳冈》:武松是个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猴王出世》: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
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
《刷子李》: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金钱的魔力》: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一)什么是信息
信息,不是新冒出来的事物,本来就广泛存在于自然与社会之中。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依靠太阳东升西落带来的信息确定时间的。南雁告春,是动物带来了春天的信息;一叶知秋,是植物送来了秋天的信息。
学生坐在教室里学习,与亲友、朋友们通信,看电影、电视,也是在接受信息。信息包含了人们以往不知道或者不能确定的东西。因此,消息、新闻、报道、资料、情报都是一种信息。知识也是一种信息,是经过人们提炼、加工、系统化了的信息
(二)信息的特点
1、信息是活的,是在不断扩充的。
2、信息是可以压缩与还原的。比如,很多复杂的现象,可以归纳成一条简明的定律;一大堆数据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方程式来表达。这就是说,人们能够对信息进行集中、综合和概括。同时,也能将压缩了的信息展开。
3、 信息是可以存贮的。远古时代人们只能用大脑来保存信息,后来有了文字,就用文字来记存各种信息。今天,人们还可以用电子计算机及其他自动装置保存信息。
4、信息也是需要加工的。例如,4×6-7=17,就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加工。等号左侧是原始信息,右侧是加了工的信息。将英语译成汉语,也是信息加工。英语是原料,汉语是成品;后者对中国人更有用。此外,像经营决策、情报检索、资料分析、自动控制,甚至下棋、打扑克都是一种信息加工。
(三)收集信息的方法:

搜集资料的方法

优点

不足

适用范围

自己观察、记录

第一手资料,真实

费时多

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

调查、访问

比较真实可信

工作量大

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

材料集中,信息较多

寻找费时

需要较多资料时

利用网络搜索

速度快,信息量大

需要设备

需要大量资料时

(四)信息的传递:
1、古代人们已经重视信息的传递,但古人用烽火、漂流瓶等传递的信息量小,传递的速度慢,有时还会误事。
2、靠驿差长途跋涉
3、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
4、 电报【1844年,莫尔发明了电报】、
5、电话【贝尔和沃特林发明了电话】
6、1902年,史特波菲德又发明了无线电广播
7、 1993年,美国人阿尔·贝尔又提议建立信息高速公路,把工厂、矿山、铁路、学校、商店、银行、图书馆、旅游景点、文艺单位、研究部门、政府部门以及家庭的计算机联网,让人们可以随时接受到任何地方传播出的文字、声音和图像。
8、当代:计算机网络。与前几种信息传输方式相比,计算机网络无论在传递的信息量、信息的多样化以及传递的速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
9、多媒体电脑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集成编辑,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量,传输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10、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在整个营救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改进,造福于人类,但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辨别信息的良莠,正确利用信息,是现代社会一个人良好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取健康信息,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事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7.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的资料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2)对词语的理解。
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
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作者有所了解。
2.教学时,可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突破重难点。下面这两种思路供参考:
其一,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再引导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回读全文说说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或者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读后感,或者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引发课外阅读季羡林作品的兴趣。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其二,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3.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1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各自“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2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3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想象)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第4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4.本课有7个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字形结构都比较复杂,笔画较多,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书写,可采用师生范写、上台板演等方式进行指导。另外,要注意“莞”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四、教学案例
引发想象,广泛联系,读中激情,熟读成诵
——第3自然段课堂教学实录
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
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
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
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师:×××同学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
生:我听到她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读得较重,这样就突出了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景色。
师:评得好,请大家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两生说成语意思)
生:我认为她读得有感情,声音有低有高,表达了作者惊奇、赞美的语气,最后两句适当拖长,给人一种“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味道。
师:你愿意像她那样读给大家听吗?(该生感情朗读)
师:是的,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我们默读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学生默读)
生:课文前面说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十分肯定地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你结合上文理解,很好。
生:我想课文最后一段说的“多么奇丽的景色”就是指我们刚才想象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就是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师:你说得真好!这就叫会读书。请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
师:你谈得很深刻。
生:我想到了我们班捐书设立图书角,如果大家都不捐,就办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到“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
师:你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谈得好。实际上,生活中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很多,请大家接着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生:……
师:读懂了这一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课文自己打吧!

8.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的资料。

黑猫白猫就能看见哦家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复资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