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轼与对联故事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xx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❷ 系列对联故事(十一)苏东坡对联趣话
苏轼与黄庭坚松下饮酒下棋,突然一松子落在棋盘上。轼出上联,庭坚对下联。
(轼)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坚)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落日归,路上坚出联,轼逗坚倒地,大笑,遂对出下联。
(坚)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轼)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
苏轼与佛印和尚泛舟江中。印建议答对。轼便手指河边一“啃骨头的狗”;印会意,顿将题有东坡诗的扇子丢入江中。对成哑对,二人大笑。意为;
(轼)狗啃河上骨,
(印)水流东坡诗。
苏轼贬黄州时,文人云集其下,钦差大臣来访,欲找茬,对轼的学生出了上联,但个个摇手,钦差讥轼。轼说;他们已对出来了是“默对”,你不懂吗?轼遂念出;
(差)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轼)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佛印和尚与东坡谈佛事,和尚大谈“佛法无边”苏小妹从里屋出联令使女出示和尚,和尚反击,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联;
(妹)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尚)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很巧妙的拆字联呵。苏轼,佛印,苏小妹泛舟于江上;苏小妹见和尚将竹篙打在自己的倒影上,遂出一联;和尚即从苏小妹日前井边打水情景对之;
(妹)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尚)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东坡戏联友名对
秦观和柳永(屯田)都是苏东坡的好朋友。秦观因为那首《满庭芳》的词写得很好,特别是第一句“山抹微云”是个佳句,因而时人便称秦观为“山抹微云”,使这句词成了秦观的绰号。秦观的女婿范温对岳父有这个名字引为自豪。他常自我介绍说“我是山抹微云的女婿。”人们确也投以羡慕的眼光。
那时柳屯田的《破阵子》词中也有一句为人传颂的名句“露花倒影”。于是时人也称柳屯田为“露花倒影”。
有一次,苏东坡同秦观、柳屯田同席而饮。酒至半酣,苏东坡诗兴大发,随口将二人的名字和绰号联成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秦柳二人一听,同声大笑,深服东坡诙谐的捷才。
苏东坡戏嘲张三影
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对张先进行戏嘲。对联写道: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成为曲剧《西厢记》)故事,将张先比做拈花惹草的秀才张珙。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这副对联,对自己作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佛印与苏小妹相戏
一天,苏小妹正和苏东坡吟诗作对,不料,佛印走了进来,她急忙躲藏帐中。佛印见此情形,即口占一联:
碧纱帐里坐佳人,纱笼芍药。
小妹想:这和尚真是恼人,人家兄妹正谈得起兴,被你冲散,你还吟诗戏我。好,待我回一联骂你一句。于是,念道: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苏东坡拍手称妙。佛印只得摸着光头苦笑。
东坡讽主持
一天,苏东坡到一寺庙游览,听说寺里的主持和尚行为不端,心中不免厌恶。可那主持对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却毕恭毕敬,招待甚周,还死皮赖脸向东坡求字。苏东坡提笔在手,疾书一联:
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
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那主持将对联悬挂于高处,许多文人 见了,皆捧腹大笑。原来,这副对联道出了两个字谜,谜底乃“秃驴”也。
苏小妹进京看望做官的哥哥苏轼,多年不见,为了试小妹的文章是否长进便以联试之,小妹见了十分欢喜,却一时想不到下联,忽见一丫环端酒缓缓走来便生灵感对了下联;
(轼)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妹)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苏轼见之拍案叫绝,因上联有《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三个词牌名,下联对成《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十分工整巧妙。小妹不愧是女才子。
黄庭坚应约来东坡家,东坡出门迎接;恰在此时小妹于窗前捉虱子,小妹于是出对戏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双月为朋)
东坡笑着应道;
小妹窗前捉半风。(繁体半风为虱也)
❸ 与苏东坡对联故事有关的阅读题及答案
故事: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年少时,在父亲指导下,勤奋好学,出口成章,专常受到别人的称赞属,因此,颇有些飘飘然。有一天,他在门口写了一幅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没几天,门口来了一位白发老人,手持一本小书,口称特地登门求教。苏东坡接过那本小书一看,不觉愣住了,书上的字他竟一个字也不认识。老人笑着看了看门上的对联,摇头走了。苏东坡羞得面红耳赤,待老人走后,连忙在对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
题目:
1.苏东坡为什么要改对联?
答案:因为老人让他明白了自己是多么的自负,多么不知道谦虚.
❹ 苏轼趣味对联故事
一天苏东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苏小妹亦步亦趋地跟着,突然看到一个和尚内在江中游泳,载沉载浮,碧波中就容好象一个光溜溜的圆球滚动不已,苏小妹少见多怪,看得兴致盎然,谩声说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滚葫芦。”跟在她后边的一位主持僧也是个爱开玩笑的,当即对道:“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这一下扯开话题就不止不休,苏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联:“僧眠锦被,万花丛中一葫芦。”
住持立即对道:“女对青铜,半亩塘中两菡萏。”
苏小妹一时为之语拙,正无可奈何,抬头望见江心有个和尚在撑船,话题一转:“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这联有些难处,它是从“影子”落笔,必须要以“影子”对答才能贴切,主持不由得仔细推敲,终于说道:“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苏小妹不甘心,再次发难:“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这次苏小妹遇到了对手,主持僧迅速对道:“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
❺ 苏东坡对联故事
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❻ 有关对联的故事苏东坡
一、四小友趣对
宋朝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在家乡读书,同程建用、杨咨十分要好,两人都受他带动,非常用功读书。一年夏天,苏轼同弟弟苏辙在家中无聊,恰巧程杨二人到访,四小友便在庭中玩耍。忽然,天降大雨,四人只好龟缩堂中。此时,程建用提议对句,大家同意。程便指着庭中松树吟道:
庭松偃盖如醉;
一阵凉风吹来,站在廊檐之下的杨咨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倒有了下联,于是接口道:
夏雨凄凉似秋。
苏轼笑道:“切情切景,若不似秋,如何会打寒颤?”杨咨笑道:“不要取笑,对句要紧。”苏轼拿起一个馒头啃了一口,见弟弟一手掩鼻,望着门外出神,忽然想起一个典故:东晋宰相谢安患有鼻炎,吟诗时带有鼻音,士大夫处处模仿他,吟诗也捂着鼻子学他的声音。苏轼存心同弟弟开玩笑,也以手捂着鼻子说道:
有客高吟拥鼻,
说完,又咬了一口馒头。苏辙回过神来,见哥哥取笑自己,也不甘示弱,一指苏轼手中馒头,回道:
无人共吃馒头。
程杨二人一时不明所以,及至看到苏轼正在吞咽馒头的样子,方才大笑起来。
二、三影居士撰联辩解
宋朝天圣年间进士张子野,擅长填词,自认为一生有三句填得最好:一是“云破月来花弄影”;二是“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三是“柳径无人,随飞絮无影”。因此,人称之为“三影居士。”张子野晚年隐居乡间,畜养歌妓,每填词之后,必叫歌妓唱之。苏轼十分敬重张子野,但对他畜养歌妓也颇有微词。一次,在歌妓唱完词之后,便撰了一副对联以为讽劝:
诗人老去莺莺在;
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子野当然知道联中意思,便写了一副对联回赠苏轼:
愁似鳏鱼知夜永;
懒同蝴蝶为春忙。
苏轼接过一看,方知误会了这位前辈。
❼ 苏东坡的对联故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文学家。诗、文、词、书法都有极高的成就,传世楹联也不少。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
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❽ 《苏东坡改对联》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苏东坡改对联》四年级阅读题和答案
苏东坡年少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勤奋好版学,出口成章,因此权他有些飘飘然。有一次,他在门口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没几天,来了一位白发老翁,手持一本小书,声称登门求教。苏东坡接过那小书一楞,书上的字,他竟然一个也不认识。老翁看了看门上的对联,摇摇头走了。苏东坡羞得面红耳赤,便将对联改了一下: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读书。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后来终于成为大文学家。
1.这两副对联虽然只有四字之差,意思却不同。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意思是(我已经认识了所有的字,读完了所有的书),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意思是(我要发愤学习所有的字,立下读完所有书的志向 )。
2.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
❾ 苏轼的对联故事集锦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迟到了。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
上联: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苏东坡沉思片刻,对出了下联:
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健,苏东坡夸口说我国妇孺村老皆能对联。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吟出;
上联: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
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下联: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据传,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上联:半边山,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有人引他到碑前,请苏东坡对。东坡一看,问道:
“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请李属对。
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李调元说,
苏东坡的下联是: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不过,
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金山银山三宝地》。镇江,古名“铁瓮城”,
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❿ 苏东坡改对联的故事,要全文!!!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一生好学不倦。这与他少年时得到的教训分不开。
苏东坡出生书香门第。他博览群书,聪明过人,长长得到人们的赞扬,于是,渐渐地骄傲起来了。
一天,他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得意洋洋地贴在大门上。
谁料,对联贴出来没几天,就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手里拿着本小书,找上门来,说是特地登门来向苏公子求教的。苏东坡也不介意,可是接过书本一看,顿时目瞪口呆了——书上的字,他竟然一个都不认识。“这……”苏东坡张口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老人却谦恭地说:“请苏公子赐教!”
苏东坡面红耳赤,认错道:“请老先生原谅小生一时狂言!”随即提笔在上下联联头上,各加两个字,成了截然不同的一副新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参考资料:
http://www.cxsyx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