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年级语文18课颐和园哪段用了季节变化顺序
本文没有按季节变化写的段落。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视点和要叙述、说明的对象都在移换。移步换景也叫游览顺序。(附原文)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Ⅱ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在按游览顺序介绍景物特点的文章中,常常采用所谓移步换景的方法,也就是到内一个地方写一种景容色。《颐和园》中描写景物乍一看是按:“长廊——万寿山脚下——佛香阁前——昆明湖”这样的游览顺序来介绍的,但在实际描写中,却藏着丰富的变化。
首先是对万寿山上的描写。“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写的却不是山脚的景色,而是“抬头看”,写了半山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却不写山上,反而“向下望”去,写山下树丛掩映的黄的绿的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写昆明湖的静和绿,还写了眺望远处的城楼和白塔。这样看起来,其中的“移步”与“换景”不相一致,甚至有点对不上号,但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这正对应着颐和园的特点。因为颐和园是一个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和精妙设计,都不是一览无余的。如果站在山下写山下,就会被树丛遮住平视的视线,只能看眼前的景色,不能看到更多更远的景色。
Ⅲ 四年级上《颐和园》 第4段的顺序 (如:从大到小)
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等,总之不难
Ⅳ 四年级课文颐和园是什么结构
给你一个教案 【教材内容】
《颐和园》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第18课(需两课时)。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教学这篇教材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写法。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形象具体,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色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
2、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运用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着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那里有着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教师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出示幻灯片
认识颐和园的几个着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课文:
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出示生字卡认读:
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1、教师指导学法: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和记叙的游览顺序,划分段落。
2、学生自学。
五、检查交流课文学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检查交流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情况。
3、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
⑴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⑵从文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法:
进入、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
4、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Ⅳ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颐和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对颐和园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和赞美之情,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Ⅵ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是采用什么的写法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优版美生动,具体形象,处处权都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Ⅶ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是采用什么的写法
解答:
依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 写的方法!!!!
从语言文字 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受到情感的熏陶。
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 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Ⅷ 什么顺序描写的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请回答,我是四年级上册的
按照游览顺序写了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偶尽力了,希望采纳!!!!!!!!!
Ⅸ 四年级 颐和园课文按什么顺序游览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二写万寿山的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
Ⅹ 根据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写说明文颐和园长廊
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属长廊了。
前几年,吉尼斯世界记录的编辑们到中国来探密,发现颐和园的长廊可列为吉尼斯世界记录,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奇的消息呀!那么,长廊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长廊的美,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往下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也就是像英文字母“W”的形状。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表示福到了。
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了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
长廊的第三绝是机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有一个钉子,这是老辈们留下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这就是颐和园的长廊,你想看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