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年级语文上册所有的日积月累古诗词和文言文
60【年代】:南宋 【作者】:杨万里 【作品】: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1【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作品】:春日 【内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62【年代】:南宋 【作者】:林升 【作品】:题临安邸 【内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年代】:南宋 【作者】:叶绍翁 【作品】:游园不值 【内容】: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年代】:北宋 【作者】:范成大 【作品】:村居即事 【内容】: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蚕又插田。 65【年代】:清 【作者】:高鼎 【作品】:村居 【内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6【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作品】:墨梅 【内容】: 我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正气满乾坤。 67【年代】:明 【作者】:于谦 【作品】:石灰吟 【内容】: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惜, 要留清白在人间。 68【年代】:清 【作者】:郑燮 【作品】:题竹石 【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69【年代】:清 【作者】:龚自珍 【作品】:己亥杂诗 【内容】: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70【年代】:清 【作者】:袁枚 【作品】:所见 【内容】: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蝉鸣, 忽然闭口立。
『贰』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版去人近,而日中时权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叁』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的文言文有哪些
P36,陈太丘与友期
p40,两小儿辩日
p58,山川之美
p122,为学
p126,孙权劝学
p144,中国古代寓言四则:买椟还珠,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画蛇添足
『肆』 语文六年级必考课外文言文
1、扁鹊投石[注]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注] 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2、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
3、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 错:镶嵌。 ② 纶:钓鱼绳。 ③ 是:正确。
4、进士不读《史记》 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①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②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递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5、夸父逐日 《山海经》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6、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7、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伍』 六年级语文下册要背的古文,古诗和所有日积月累的内容
1.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5.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7.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芙蓉楼送辛渐 唐五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9.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0.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3.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4.浣溪沙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5.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陆』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上所有古诗,文言文,对子,等等需要背的所有内容,拜托了
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换旧符。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清明 唐(杜甫)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