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1-01-15 05:53:23

①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目录

第一组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李白)
望洞庭 (刘禹锡)
忆江南 (白居易)
2桂林山水 (陈淼)
3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4*七月的天山 (碧野)
语文园地一
口语交际·走,我们去春游
第二组
5中彩那天 (马丁·加德纳)
6*万年牢 (新凤霞)
7尊严 (李雪峰)
8*将心比心 (姜桂华)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以诚待人
第三组
9自然之道 (伯罗蒙塞尔)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习作·学习成果汇报会
第四组
13夜莺的歌声 (叶赛宁)
14*小英雄雨来 (管桦)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雷利)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高洪波)
语文园地四
口语交际·小小新闻发布会
第五组
17触摸春天 (吴玉楼)
18*永生的眼睛 (琳达·里弗斯)
19生命 生命 (杏林子)
20*花的勇气 (冯骥才)
语文园地五
口语交际·习作·热爱生命
第六组
21乡下人家 (陈醉云)
22*牧场之国 (卡尔·恰彼克)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渔歌子 (张志和)
24*麦哨 (陈益)
语文园地六
口语交际·习作·走进田园
第七组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王树槐)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
第八组
29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列子》)
扁鹊治病
30*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天方夜谭》)
语文园地八
口语交际·向你推荐一本书
选读课文
1趵突泉 (老舍)
2小珊迪 (迪安·斯坦雷)
3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张晓天)
4黄继光
5生命的药方 (胡建国)
6可爱的草塘 (刘国林)
7到期归还 (王江丽)
8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生字表1
生字表2
中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相关知识积累
带*是略读课文

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全部课文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三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5.中彩那天 6.万年牢 7.尊严 8.将心比心 9.自然之道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1。蝙蝠和雷达 12.大自然的启示 13.夜莺的歌声 14.小英雄雨来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7触摸春天 18永生的眼睛 19生命 生命
20:花的勇气 21乡下人家 22牧场之国 23.古诗词三首 24.卖哨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6全神贯注 27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29寓言两则 30 文成公主进藏 31普罗米修斯 32渔夫的故事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哪篇适合讲公开课

《大自然的启示》适合讲公开课。

通过前面课文的学 习,你知道大自然专带给 了我属们什么启示呢? 《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 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 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使我明白,要 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 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蝙蝠和雷达》使我知道,科学家们 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 发明了雷达。

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1、课题扩展法:即由课题进行内容上的扩展,总结出课文主要内 容。

2、找“六要素”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都包含了我们常说 的 “六要素” 。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 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 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 章的主要内容。适合写景、状物的文章。

5、找中心句法:一些文章,每段都有中心句,如说明文。

④ 四年级下册语文叶落情深阅读答案

五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草原一、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襟飘带舞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2.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法。三、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听歌曲引入: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2.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3、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学生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游览”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观赏。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1)作者老舍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草原?(2)汇报交流。三、分层朗读,感悟美景1.找出描写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段落,把你喜欢的词句勾画下来并有感情地朗读。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天、羊群和小丘的句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作者的感受。读中评价,体味美感。4、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5、想象:如果你是大牛、骏马,此时你会回忆什么?6、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四、品味练笔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交流展示。五、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课: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我们再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2、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看到这样的场面你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3、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读中体会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5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2、谈自己的感受,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体会。(1)主客见面时。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热情。(2)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3)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四、总结感悟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2.齐唱《爱我中华》。2*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认识“矗凹”等九个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价值。3.交流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你了解丝绸之路吗?2、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3.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1、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交流。3、全班交流。4、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5.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6.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7.集体交流。8.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四)、结合资料,深入理解1.其实,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齐读课文13自然。4、你有什么体会?5.再读13自然段。(五)、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眼中的丝绸之路。(六)、学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3白杨一、教学目标1.会写“晰伞”等六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体会写法。三、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听歌曲《小白杨》,谈感受。二、揭示课题,释题。三、默读课文,初晓大意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2.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成长。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第二课时一、自读课文,说说你对白杨树的了解。1、学生自读,思考。2、指名回答,出示第12自然段爸爸说的话。指名读。3、默读1——3自然段,画出词句体会白杨树生长的环境。4、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5、课件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齐读。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讨论: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三、总结课文,升华中心完成课后小练笔。(建设者、医生、教师、解放军……)四、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五、作业1.抄写课后词语。2.练习背诵课文。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教学目标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入课题1、在祖国的西部有一座雪域圣城,那就是——美丽的拉萨。2、指名谈拉萨印象。3、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2001年,党中央作出了指示:《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板书,齐读。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2.交流三个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这句话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1、思考讨论:(1)、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2、全班交流。五、想象情境,领悟内涵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研读困难,体验困难。在理解的基础上补充资料。六、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形象1、这项工程难度之大,让人难以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小结:正是建设者挑战极限,勇创第一的精神,正是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气概,才有了一次次实验,一次次攻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成功。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把铁路修到拉萨去!”2.联系生活,激发豪情:这就是壮丽的青春,这是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他们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他们谱写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篇章!3、听歌曲《天路》,为这条路命名。4、给文中的插图配上解说词。七、总结回顾·拓展一一、教学目的1.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2.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二、教学重点: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三、教学难点: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教学内容:一、交流平台(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在近两个周的时间里,我们与蒙古族同胞共话夕阳,我们走进了古老苍凉的雪域高原,观赏了风沙漫卷的茫茫戈壁上顽强生存的白杨。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西部的旖旎风光还历历在目,西部建设者可歌可泣的故事还萦绕在我们脑际。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二)回顾课文内容,比较写作特点。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3.全班交流、点评。(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3.总结:西部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二、日积月累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3.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三、趣味语文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故事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2.交流:(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么地方?(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四、总结口语交际·习作一一、教学目的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二、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三、教学难点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四、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1.你们想结交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吗?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3.我们怎样才能和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4.四人小组交流探讨。5.集体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方式: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2.学生分小组商量。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板书:支助活动书信往来情况介绍联谊活动网上交流……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3)面对这些远方的小伙伴,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呢?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2.与《小学生时空》中的小作者建立联系。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第二课时习作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说出想法(略)提出建议(详)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1.学生自己写信。2.教师巡视。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评价方向(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4)学生个体的进步。(5)书信的格式正确。2.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4.小组交流评改。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就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2.学习信封的写法。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4.学生练习写信封。五、总结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交流,友谊长存!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 尊严 全文

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描写法是(外貌描写),我从中知道了专(这位年轻人身属体不好,营养不良,极需食物.)。
年轻人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方法是(动作和神态描写)

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哪篇课文好讲

个人认为是《桂林山水》
因为这篇课文中用了许多修辞,值得讲的地方有很多,况且课文不长,不会花费过多时间。

⑦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为三月谱曲》全文

为三月谱曲
用小溪潺潺的流响,
用枝头新绿的芬芳,
用燕子呢喃的细语专,
为三月谱曲.
用河边茸茸的绿草属,
用晴空萦绕的鸽哨,
用悄然无声的小雨,
为三月谱曲.
三月的歌欢跳着,
三月的歌闪耀着,
三月的歌嬉闹着,
从树梢上,
从鸟巢里,
从彩云间,
滴落着--
三月的歌.
滴落在蝴蝶的翅膀上,
滴落在飘香的花朵上,
滴落在闪烁的目光里,
春天更美了,美在--
三月的歌.

⑧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16课文内容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

蔚蓝色的大海,本来是海鸥的乐园,可是巡弋专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属速之客,这究竟是为什么?
金黄色的沙漠,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们的梦幻,这究竟是为什么?
蓝的发黑的夜空,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茵茵的草地,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⑨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人教版下载pdf+mp3

语文的详细解释:
1、书面语言或文章。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版:“语文和口语不能完权全相同。”
2、语言和文字。如:语文程度(包括阅读和写作等能力)。
3、语言和文学。如:语文课本。

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阅读全文

与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