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年级上册语文90页的小练笔怎么写(我要学习 颐和园 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
记叙你在哪个公园或者游乐场,一进游乐园看到了什么,描写一下;然后左边是什么,描写一下;右边是什么,描写一下,都有哪些娱乐项目。
② 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怎么仿写
千佛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从北门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形态各异专的石雕罗汉。他们属有的好像在背诵经书;有的紧握双拳,怒目圆睁;有的凝视远方……
走着走着,很快,到了卧佛面前。这尊卧佛,约有 10米长。他 双眼微睁,头枕着右手, 好像在思考什么?
离开卧佛,很快到了唐槐亭,这里有一颗苍劲的“母抱子槐”,老槐树的树干里长出一棵小槐树,据说是秦琼当年拴马的地方。沿着西路继续往上攀登,很快到了“齐烟九点”,这里由于山上树木茂盛,已经看不全齐烟九点的美景。 继续沿山路拾级而上,迎面就是兴国禅寺。进入寺内,首先看到钟鼓楼,万年宝鼎和大雄宝殿。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古色古香。出了兴国禅寺,前面就是历山院,院内烟雾飞腾,还有一个书法大石壁。
很快到了山顶。一阵清风吹来,真舒服呀!放眼望去,整个济南市尽收眼底。远处,黄河像一条明亮的飘带飘向远方……终于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千佛山真不愧是济南的名山!
③ 仿照四年级上册语文《颐和园》的写法写一篇作文300字
我在暑假的时候去旅游了,那里在繁华的市中心又建起了一座风景如画的滨河广场。它与古老的中百一店遥遥相望,东临雄伟的鼓楼大桥,南面横着东城河,绸带似的伸向远方,四周树木林立,繁花似锦。这里成了泰州人消闲、游玩的好去处。
一日,和风习习,我紧紧牵着妈妈的手,踏着夏日傍晚的余辉,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滨河广场。
一进广场,只见人来人往,人们个个面目含笑。沿着石子铺成的小路往前走,一路花香扑鼻,蜻蜓纷飞,放眼望去,只见团团火红的不知名的花儿在风中摇曳,如一抹抹晚霞在天边缓缓移动,只只蜻蜓在花丛中穿梭,有的则全然不顾外面的喧闹,静静地站在花上,似在倾听花的细语。紧靠着的是儿童的天地,一群群孩子玩滑梯的、荡秋千的、吊杠的……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欢声笑语不断传来,让人感觉无尽的畅意。
从孩子群中挤过,便来到了广场的正中心。只见一顶高大的白色船帆高高撑起,像硕大的帐篷在风中轻轻摇晃,船帆的四周镶着点点灯光,闪闪烁烁,时隐时现,如幻境一般,帆船下聚集着一大堆人,我用力挤进人群,只见一年轻小伙子穿着冰鞋,随着音乐像一只小燕子在轻快地飞翔着,时而高高抬起一脚,张开双臂,如大鹏展翅;时而低头弯腰,急速俯冲,如猛虎下山;时而来个空中倒立,如小猴捞月,周围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喊起来:“好,好。”
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广场中心,径直向南走去。那里也是歌声嘹亮,人声鼎沸。放眼望去,只见灯火通明,无数根水柱窜向天空,忽而变成各种形状,有如险峻的山峰,有如弯弯的拱桥,有如晶莹的巨球,有如垂挂的珍珠水帘,音乐渐低,水柱也变得安静下来,慢慢地降低,收缩,又变成了朵朵一模一样的盛开的秋菊,水珠也渐次落入湖中,一点一点荡漾开去,灯光照在上面,虽是晚上,却分明看得清湖底的水草、游鱼晃动着娇巧的身子快活地嬉戏、玩闹。这时,我多想变成一根水草、一条游鱼和他们一起嬉闹,可是我不能,我只好俯下身子,挽起双手,捧起水喝上一口,啊,好凉快!冰河广场的水汩汩地流进心田,让我无法忘怀了。
我不禁爱上了这美丽的风景地了。
④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8课 颐和园怎么导入
园的美,需要一双爱美的眼睛和一颗爱美的心就够了,但要通过课文感受专颐和园的美,还需属要美的智慧。同学们有信心吗?现在我们来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颐和园 提醒学生注意“颐”左边的写法。 (在导入这一环节里,我借助图片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富有诗意的导语、具有感召力的过渡语,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有的学生看了图片说:“我真想现在就到颐和园去游览一番!”) ...〖详细〗
⑤ 四年级上册语文十八课颐和园的原名叫什么
颐和园的原名叫(清漪园)
拓展阅读: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1998 年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人文景观: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丽的北京西北郊,原名清漪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时值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盛世------"康乾盛世"时期;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等款项重修,并于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晚年的颐养之地。从此,颐和园成为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1898年,光绪帝曾在颐和园仁寿殿接见维新思想家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洗劫,1902年清政府又予重修;清朝末年,颐和园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主要居住地,慈禧和光绪在这里坐朝听政、颁发谕旨、接见外宾……。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面积29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占四分之三。这座古典园林素以规模宏伟、娇丽多姿而享有盛名。园内除有亭、台、楼、阁、宫殿、寺观、佛塔、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舫等100 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外,还有浩瀚的昆明湖,巍峨的万寿山等。
1924年,颐和园辟为对外开放公园。颐和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000余间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颐和园在历史上曾遭到两次严重的破坏。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重新修建,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重修,即成现在规模。
东门是颐和园对外开放的主要出口,聚集着较多的公交车站。你不用担心找不着地方就餐,这里到处都是小卖部、茶室和餐馆。
漫游颐和园
东宫门:颐和园正门,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中间正门供帝、后出入,称为“御路”,两边门洞供王公大臣出入,太监、兵卒从南门北两侧边门出入。匾额“颐和园”三字为光绪皇帝御题。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龙为皇家尊严的象征,又是谕旨和敕令的标志。
仁寿殿: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它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听政的大殿,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褶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
德和园大戏院:建于大型院落“德和园”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它高21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天花板中心有天井与上层戏台串通,中层戏台设有绞车,可巧设机关布景,上天入地,变化无穷。
乐寿堂: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东内间为更衣之处,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四只镀金九桃大铜炉和青花瓷大果盘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六合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画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本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不仅保留了西湖风景画,还增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画14000多幅,使长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廊。
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约60米,传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排云殿:在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部,是慈禧做寿时接受贺拜举行庆典的地方,殿前有排云门,二宫门,两边分列紫霄,玉华,芳辉,云锦四配殿。排云门与二宫门之间有一方形水池,上架金水桥,正殿左右两侧均有耳殿,中间有复道相连,横列共二十一间,全部建筑均用游廊贯穿,并用黄琉璃瓦盖顶,为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殿内陈列多为慈禧七十寿辰时各地督抚大臣所献的寿礼。
四大部洲:颐和园万寿山后山,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仿西藏桑鸢等成形式而筑。由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和八小部洲。日台,月台及红、绿、黑、白四座梵塔共十八座建筑组成。中心为象征须弥山的佛殿香岩宗印之阁。四大部洲的建筑平面分别为正方,三角,圆,半圆形,以对应地,水,风,火。该建筑群融合汉,藏两地建筑特点,依山而筑。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宏伟的气势。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曾经局部修整,近年大加修复,再现乾隆时的规模。
佛香阁:佛香阁建于万寿山前山陡坡高21米的巨石台基上。它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佛殿,以它为中心的各建筑群严整而对称地向两翼展开,彼此呼应,蔚为壮观。1860年佛香阁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照原样重建,是座宗教建筑。
石舫:原称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舫上原有中式的舱楼,后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九年(1893)仿外国游轮重建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海晏”之意合名“清晏舫”。船体长三十六米,用巨大的石块堆彻而成,两层舱楼系木结构,但都油饰成大理石纹样,顶部用砖雕装饰,精巧华丽,为慈禧夏日游玩观赏昆明湖小憩之处。
南湖岛、十七孔桥:南湖岛在昆明湖的东南部,与万寿山遥相对应,占地1公顷左右,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月波楼等,假山上的涵虚堂,为岛中的主体建筑,三层望檐阁,是观看昆明湖水军操练的地方。清光绪时改建为单层,慈禧曾在此观看北洋水师演习,龙王庙常作宫中祈雨之所,后称广润灵雨祠 。慈禧由水路入园时均先在祠前码头下船,进入祠内烧香。
十七孔桥与南湖岛相连,清乾隆年间造,是园内最大的石桥,由十七孔圈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状如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引人。
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起。牛背上还铸有八十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
昆明湖西堤:西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部景点长堤上,是清乾隆时仿杭州西湖苏堤建造。堤上有界湖桥,避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柳桥,合称西堤六桥,其中的玉带桥最为著名。堤上除6座小桥外,没有任何高大建筑,显得深邃沉静,与万寿山前山热烈浓密的风景区形成强烈的景观对比效果。
玉带桥:西堤上六桥中唯一拱圈结构的石桥,清乾隆时建,光绪时重修。拱高而薄,成流畅挺拨的曲线。桥身桥栏选用青白玉和汉白玉雕彻,清白如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原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的入水口。
谐趣园: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是著名的“园中之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仿江苏无锡慧山脚下的寄畅园建造,原名惠心园。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改称今名。后毁于英法联军,光绪时重修。为慈禧观荷垂钓之所。园中央为荷花池,环池有涵远堂,瞩新楼,知春堂,澄爽斋等十三座楼台堂榭,并用百间迂回曲折的游廊相沟通。室外廊边花木扶疏,竹影参差,山泉急湍,富有江南园林情趣。
苏州街:苏州街又称《买卖街》,在颐和园后湖中部两岸临水列肆。清乾隆时仿江南水乡构筑,帝后常泛舟游遨,店伙均为太监充任。咸丰十六年(1860年)被毁,后仅存泊岸遗迹与小桥两座。还有鸣佩斋,吐云号,步云斋等三十余家铺号。1990年,对苏州街重新修缮,按原样恢复了部分的景观,使苏州街成为颐和园娱乐购物的好去处。
⑥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18课《颐和园》是谁写的
严寅亮(1854-1933) 贵州印江县人,土家族,字碧岑,号弼丞,别号剩广、剩庵、阳坡山民、阳坡居士.清末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清朝皇家园林颐和园牌匾即为其所题.
⑦ 四年级上册语文长江颐和园答案
《颐和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对颐和园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和赞美之情,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⑧ 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是散文吗
是散文。
文章简介:
《颐和园》编写者是邢台市的焦老师,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
课文先写长廊的景色,作者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接着抓住每一间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容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
接着写的是万寿山的景色,分别介绍了从脚向上,和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
最后写昆明湖的景色,主要介绍了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最后写颐和园处处有美景,看也看不完,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
内容简介: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写作背景: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⑨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颐和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写了对颐和园美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美好山河和赞美之情,也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