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题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题

发布时间:2021-01-12 23:59:58

『壹』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S版五下第六单元测试卷
编审: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富顺小学 李利
一、知识●基础:(39分)
(一)我会写漂亮工整的钢笔字。(8分)
Cháo xùn dǎ jiǎo léi ɡǔ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 )
zhú biǎn dǎo ɡào nà hǎn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 )( )
(二)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正月(zhènɡ zhēnɡ) 肮脏(zānɡ zhānɡ)
勉强(qiánɡ qiǎnɡ) 中邪(xiá xié)
(三)照样子,写字并组词。(5分)
例: 属 (嘱) 嘱咐 (瞩) 瞩目
胃( ) ( )
秀( ) ( ) ( )
(四)用“严”字组词,并选词填空。(8分)
严:
李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 )。期末复习时,李老师( )地对我们说:“这次考试非常重要,是对我们这学期学习的一次大检阅,希望大家能考出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对班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 )地批评。望着李老师那张( )的脸,我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复习,决不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期望。
(五)注意带点的字,并仿写词语。(本题共计4分。)
无穷无尽:
醉醺醺:
(六)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10分)
1、凡卡的悲惨命运真值得我们同情啊!(改成反问句)

2、飞机降落在停机坪上。(扩句)

3、在“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中,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4、以“雾”为题,写一句拟人句或者比喻句。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调换词语顺序,使句子意思发生变化)

二、 积累●运用(14分)
(一) 我会背: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手捏 ,向一匹猹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3分)
(二) 我会写:
1、大明经常不能完成家庭作业,老师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没有时间写作业!”
你可以用鲁迅的名言“ , , 。”来劝告大明。(3分)
2、读了《凡卡》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心里话想跟凡卡说说,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4分)
3、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你一定读过吧?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塑造栩栩如生。请你写出小说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个人物的名字: 、 、
、 (4分)
三、 阅读●感情(16分)
仔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作业: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浮想联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潮难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课文,回答问题:(4分)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短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做题(以下两题中共有8个填空,任选其中的6个填空做即可.6分)
(1)文中提到的“大地”、“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神州”指:________________“海内”指: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__“知己”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词的后半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
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______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
四、习作●表达(30分)
有的文章让人感慨万千,有的文章让人浮想联翩,有的文章让人潸然泪下,有的文章让人兴高采烈……总之,好文章能使人产生丰富的感受,能引起人的无尽的思索。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写一则读后感。
部分参考答案
一、 (一)潮汛 打搅 擂鼓 神机妙算 竹匾 祷告 呐喊 专心致志
(二)zhēnɡ zānɡ qiǎnɡ xié
(三)(谓)所谓(猬)刺猬(锈)生锈(诱)诱人(透)透过
(四)严格 严肃 严厉 严峻
(五)略
(六) 1、难道凡卡的悲惨命运不值得我们同情吗? 2、一架飞机缓缓地降落在停机坪上。 3、去掉“使”,或者去掉“在……中”4、略5、雾这样大,曹操不一定敢派兵出来。
二、(一)银圈 一柄钢叉 尽力地刺去
(二)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略3略

『贰』 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一、认真听老师读短文两遍,完成下列听力测试题。

我国有三大盐湖: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新疆的罗布泊盐湖、山西的运城盐湖,其中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而运城盐湖既有死海的神奇,又有死海无法可及的景色,所以有中国的“死海”之称。在察尔汗盐湖,它有盐而没有水,整个湖是坚硬如铁的盐,它的总面积有5856平方公里,厚度达18米,储盐量四百多亿吨,够全世界食用一千多年。在这里有座“万丈盐桥”,其实就是一条长达40公里的用盐修建的公路。由于它质地坚硬,路面平坦,汽车开过这里,好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盐桥若出现坎坷不平,只要泼上盐水,晾干后就立刻平滑了。
在这里还有用盐修盖的房子,用盐垒起来的墙,连青藏铁路一段也是从坚硬的盐层上通过的。
从盐湖里开采的盐,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雪花形、珍珠形、粉条形、花环形、水晶形……有的乳白,有的淡蓝,有的橙黄,有的粉红……
多么奇妙而美丽的盐的世界呀!

1.我国有三大盐湖,其中察尔汗盐湖是我国 的盐湖,运城盐湖有中国“ ”之称。(2分)

2.盐湖的盐有 、 、 等用途。(3分)

二、知识基础:(共计40分。)

一、小小书法家。(我会在田字格内写出漂亮工整的钢笔字。本题共计8分。)
jùn mǎ xuán wō yì rán jué rán
( ) ( ) ( )
tuí sànɡ rè chén shén jī miào suàn
( ) ( ) ( )
二、火眼金睛。(我能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本题共计2分。)
可汗(hán hàn) 憔悴(jiāo qiáo)
屡次(lǚ lǔ) 求饶(náo ráo)
三、趣味成语填空。(本题共计4分。)
1.开门见__穷水__心竭__不从__满意__智多__(3分)
2.__丝不苟+__宵云外=___万火急(1分)
3.__花__门-__面__刀=__令__申(1分)
四、照样子,写词语。(本题共计4分。)
例: 属 (嘱) 嘱咐 (瞩) 瞩目
詹 ( ) ( )
交 ( ) ( ) ( )
鬼 ( ) ( ) ( )
五、给“然”组词并填在合适的句子中。(本题共计8分。)
()然()然()然()然
1、魏格纳被自己的()发现惊呆了。
2、()这个发现,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明,但魏格纳()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3、魏格纳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到了证据。
六、下面的词语“迷路”了,请你把它们送回“家”。(本题共计4分。)
真诚 凶残 贪生怕死 视死如归
虚伪 善良 大公无私 气急败坏

『叁』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所有单元作文题目

第一单元:编写来故事(题目自拟自)续写<<神鸟>>
要求:神鸟和那些前来捉它的人还发生了哪些故事?从自己想到的故事中挑选一个写下来.
第二单元:写连续观察日记(题目自拟)
第三单元:写写自己的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身为男孩的你,是不是家中姐妹或同龄女孩没有的特权?身为女孩的你,当男孩子在外自由玩耍时你是否只有羡慕的份?所有的学习活动,你是否有平等参与的机会?你是否认为男孩子能做到的事,女孩子也能做到?写一写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故事.
第四单元:我和XX
要求:写自己与别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第五单元: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第六单元:学写读后感(题目自拟)
要求: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S版

『肆』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难点题(三)

前三题有人回答了嗷~就不打了
4、目不暇接
5、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朝不保夕回 只争朝夕
6、1韩愈答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2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3华夏 中华 神州 九州 4张骞 5诗经
7、1无赖此处指可爱 2叫做 3于是 4安排 5奇怪的人
8、1一诺千金 2万寿无疆 3万念俱灰 4一毛不拔 5众志成城 6暴殄天物
9、1千岩万壑 山明水秀 2完璧归赵 毛遂自荐 3一表人才 风度翩翩
10、1君子当自强不息 2无志空长百岁 3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一寸光阴不可轻 5吾将上下而求索 6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呼~终于打完了,希望能对你有帮助^o^

『伍』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4444444444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
5理解句子: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
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
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
1《牧童》诗意: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2《舟过安仁》诗意: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3《清平乐??村居》词意: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4《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5《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
6《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你的猜想是 。
《童年的发现》
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一语双关。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杨氏之子》
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再见了,亲人》
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
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c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桥》
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是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这座桥梁正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句子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其中, “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负荆请罪”是这件事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将相 “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草船借箭》
1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2〉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
3〉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4〉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
5〉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
5人物特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周瑜:自负,嫉贤妒能,智谋过人,心胸狭窄;鲁肃:忠厚守信;曹操:多疑谨慎。 6句子理解
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a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b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只叫弓弩手射箭。c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d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可见,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
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④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敢逼近曹操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有丰富的天文知识,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7《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其它三部作品分别是《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2《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个片断侧重了对小嘎子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特点。
3《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他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见面的经过。通过对王熙凤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形象。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索、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理解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并没有改变”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威尼斯的小艇》
1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2“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是从 (1)小艇速度极快。(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表现出来的。
3小艇与人们生活密切关系: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4本课的写作特点是: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
5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6理解句子: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大街”指河道,“汽车”指小艇。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本段用了三个比喻,把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独木舟;把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新月;把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比作水蛇。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在2700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利用烽火传递信息。公元前490年,希腊人菲迪皮茨用跑步的方式传送信息。1943年,哥伦布用漂流瓶传递他写给西班牙女皇的信。
2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根快捷了。1984年,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3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其中,重点是结论部分。

『陆』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难点题

一、1.爷爷的书法名声在外,很多人都不远千里来请教。
( 名声在外,千里寻书 ):
2、800米长跑比赛离终点还剩50米,他奋起直追,居然夺得冠军。
(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
3.我们发表见解时,不要拐弯抹角,要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
( 愚公的家——开门见山 )
4.虽然老师批评过他多次,但他还是老样子,一点也没有变化。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二、
1.景物很多,眼睛看不过来。(目不暇接 )
2.景物很多很美,让人看了个够。( 大饱眼福 )
3.毫不关心,看到了就如同没见到一样。( 视而不见 )
三、
1.轻声温柔的话:(轻 )言( 软 )语
2.气势豪迈的话:( 豪 )言(壮 )语
3.简单的几句话:( 三 )言( 两 )语
四、
1.( 一 )言未定+( 一 )鸣惊人=( 两 )全其美
2.( 三 )令五申+( 四 )平八稳=( 七 )之才(应该填七,不过7之才是什么?你少打字了吧?)

五、巧用格言:
1.诗人屈原一生忠君爱国,至死不悔。哪句话就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六、理解课文:
1.从《将相和》一课中,蔺相如是个( 机智勇敢 )的人,因为他( 不畏惧秦国的壮大 );;廉颇是个(知错能改 )的人,因为(他认识到错误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 );赵王是个( 善用人才 )的人,因为他(文用相如武有廉颇)。

2.“渑池会见”后,蔺相如的职务和廉颇一样,都是上卿,但文中为什么说蔺相如的职务比廉颇高?
( 蔺相如是文官,站右边,古代以右为贵,所以说文中说蔺相如职务比廉颇高)

七、
1.坚持不懈算圆周率的人是我国(南北朝)的(祖冲之 )。
2.长期在灯下苦读,池塘边学画的是(元代末年)的( 王冕 )。
3.卖身为奴为学画画的孩子是(五代南唐)的( 钟隐 )。
4.学习是吃糍粑,把墨当糖蘸着吃的是我国大元帅( 陈毅 )。

还有不懂可以追问 :) 真诚为你解答 ~

『柒』 五年级下册语文模拟考试的题有什么s版

五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52分)
一、看拼音,写字、词。 (4分)
chōng jǐng xiàn jǐng hūn yōng jǐng tì
( ) ( ) ( ) ( )
二、形近字组词(4分)
刊( )峰( )署( )毒( )灼( )
刑( )烽( )暑( )霉( )钓( )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6分)
昏( )无( ) 如( )大( ) 故( )重( )
按兵( )( ) 心急( )( ) ( )( )走险
四、给下面句子中“大方”选择合适的解释。(2分)
大方:A.对财物不计较,不小气 B.言谈举止自然,不拘束
C.样式、颜色不俗气
1、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大方。( )
2、这位电视节目主持人显得很大方。( )
五、选择其中的两个关联词写一句话。(2分)
那么……那么…… 既……又…… 不管……总是…… 虽然……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用“然”组成合适的词语填空。(4分)
(1)天气变化太大,已是农历二月了,( )这么冷。
(2)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下午( )下雨了。
(3)好几天没照管花儿,今天看看花,它( )长得很好。
(4)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 )说只要三天。
七、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2分)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
八、成语乐园(4分)
四面楚歌( )(写主角) 走头无路( )(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万事俱备, 。(补充成语)最昂贵的稿费: (猜成语)
九、查字典(2分)
当我们读书时,遇见不认识的字,可以用 查字法;当我们习作时,不会写某个字时,可以用 查字法。“截”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再查 画。
十、综合改错。(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4分)
走进学生阅览室,宽阔的空间,淡雅的色彩,浓浓的书香,一下了进入了我的眼帘。你看,书架上陈立着崭新的一排排图书,桌子上还摆放着《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西游记》和《中国少年报》等杂志。许多读者以经坐在里面津津有味地看书了。
十一、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发生在 时期,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早在27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利用 传递信息了。
2、《“我们胜利了”》这个故事中,信息是通过 相传的;《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利用 传递信息。
3、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获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多,有: 、 、 等。
4、多媒体电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 。
5、__________________,寄与陇头人。 海内存知己, 。
利于病, 利于行。
6、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可以分四步: ; ;
; 。
十二、你的一个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下降,你知道后会怎么劝导他?(2分)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18分)
一、读下面的短文,选填恰当的比喻句。(填序号)(3分)
正午的阳光,从树梢上倾泻下来,染得每一片银杏树叶_______。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来到树林里,她是跟着爸爸特意到这儿来照相的。她的衣服太艳丽了,远远望去,就像_______。当她靠在树干上,微笑着拍摄下一张照片的时候,有一片叶子无声地飘落着,_______,轻轻地落在围巾上。
(1)好像一只金色的蝴蝶 (2)金光闪闪的小扇子
(3)都像一张金色的书签 (4)一朵红云在金色的树海里飘动着
二、课外阅读(15分)
低头与昂首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一支高昂的曲子,它的开端常常是低调的。这在音乐节上叫做“软起首”,一开始就把调门定得老高,后面的旋律就无法进行,再美的歌也唱不出来。要想把一颗钉子钉进木板,先要把它的头削尖。低头,既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即使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低头是我们做人的“软起首”,但这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一颗钉子,后面越来越小,也同样钉不牢木板。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同样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人生的悖论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在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1.用“——”画出本文的中心句。(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逆来顺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悖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①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中加点词语“低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短文列举富兰克林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年轻人应聘的事例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认为正是当初他的肯“低头”,才让他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是怎样认识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请你换个角度思考,以“假如我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捌』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答案和试题

我国有三大盐湖:青海的察尔汗盐湖、新疆的罗布泊盐湖、山西的运城盐湖,其版中察尔汗权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而运城盐湖既有死海的神奇,又有死海无法可及的景色,所以有中国的“死海”之称。在察尔汗盐湖,它有盐而没有水,整个湖是坚硬如铁的盐,它的总面积有5856平方公里,厚度达18米,储盐量四百多亿吨,够全世界食用一千多年。在这里有座“万丈盐桥”,其实就是一条长达40公里的用盐修建的公路。由于它质地坚硬,路面平坦,汽车开过这里,好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一样。盐桥若出现坎坷不平,只要泼上盐水,晾干后就立刻平滑了。
在这里还有用盐修盖的房子,用盐垒起来的墙,连青藏铁路一段也是从坚硬的盐层上通过的。

阅读全文

与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