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年级语文 > 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件

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件

发布时间:2021-01-10 11:34:56

1. 初一下册语文22课字词注释

硌(è):咽部有异物感,吞咽时感觉食道有痛感,每咽一下感觉不牢靠,像在半空中进行,低头时咽部有硌一下的感觉。喘气喘不开,腹部累。吃食物时易噎在咽部,口腔不能控制

噎(yē):喘气喘不开,腹部累,吃食物时易噎在咽部,口腔不能控制食物,吞咽不顺利。
辐(fú)射(shè):自然现象 定义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筛糠(shāikāng):就是吓得直哆嗦的意思.人紧张时确实会身不由住的颤抖
遮蔽(zhēbì):使变暗;使阴郁
幻影(huànyǐng):幻像
疲倦(píjuàn):极度疲劳
协奏(xiézòu):乐队的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躯壳(qūqiào): 指有形的身体;肉体(对精神而言)
脐带(qídài):哺乳类的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
犁铧(líhuá)::犁头
真谛(zhēndì):真实的道理或意义
卷土重来(juǎntǔchónglái):比喻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芸芸众生(yúnyúnzhòngshēng):芸芸:众多的样子。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泛指一切生物(多指普通人)。

2. 语文7年级下册22课的拼音

峰峦(fēngluán):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预兆(yùzhào):事前显露出的迹象。轻盈(qīngyíng):文中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匀称(yúnchèn):比例和谐。崩塌(bēngtā):崩裂倒塌(多指山体)。弥漫(mí'màn):形容充满,布满。①(烟尘、雾气、水等)布满,到处充斥着。②漫远:路途弥漫。征兆(zhēngzhào):即将出现的迹象。一霎间(yíshàjiān):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姿态万千(zītàiwànqiān):形容容貌、姿态多种多样。变化无常(biànhuàwúcháng):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绫纱:布料,一种纱薄如蝉翼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凸起:突出;高起。顷刻:指片刻;极短的时间。冰雹:也叫“雹”,俗称雹子,有的地区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谚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丝丝缕缕:千根丝,万根线。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毛玻璃:又叫磨砂玻璃。表面糙、半透明。征兆:莫种情况发生之前的迹象。望采纳!!!!

3. 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参考答案(人教版)

不好意思,你说的书本,我们没有,想帮助你,也是没用啊!
你这多吗?可以的话,打给我们,那样子我们才可以帮助你,对吧!

4. 七年级语文下册21,22,23,课:从语言,写作方法,主题有什么共同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21,22,23课,语言写作方法主题的共同点可以从参考书那里得到,建议去买一本参考书,什么都会有

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在沙漠中心课后生字词拼音和意思

硌(ge 四声):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噎(ye 一声):食物塞住了嗓子
辐射(fu 二声 she 四声):指热,光,声,电磁波等物质向四周传播的一种状态
筛糠(shai 一声 kang 一声):文中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遮蔽(zhe 一声 bi 四声):遮挡;挡住某物不易显露
幻影(huan 四声 ying 三声):幻想中的景象
疲倦(pi 二声 juan 四声):疲乏;困倦
协奏(xie 二声 zou 四声):指一个独奏者或几个演奏者合作演奏;协助演奏
躯壳(qu 一声 qiao 四声):肉体(对“精神”而言)
脐带(qi 二声 dai 四声):连接胎儿与胎盘的带状物,由两条动脉和一条静脉构成。胎儿依靠脐带与母体联系,是胎儿吸收养料和排出废料的通道
犁铧(li 二声 hua 二声):翻土用的农具
真谛(zhen 一声 di 四声):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卷土重来(juan 三声 tu 三声 chong 二声 lai 二声):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芸芸众生(yun 二声 yun 二声 zhong 四声 sheng 一声):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死得其所(si 三声 de 二声 qi 二声 suo 三声):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希望可以采纳!
如果还有什么不懂,我可以教你(我读初二,版本相同)
哈哈!!!努力学习,加油哦!!!

6. 7年级下册语文书22,23.24课四字词语意思

语文一年级下册四字词语积累和特殊短语一、四字词语积累.春回大地柳绿花红泉水丁冬百花齐放万里无云古往今来春暖花开热情帮助五颜六色欢歌笑语一五一十万紫千红和风细雨鸟语花香聪明活泼四面八方天高云淡各种各样鲜花盛开友好相处万物复苏全心全意亲朋好友齐心合力山清水秀青山绿水念念不忘万水千山千言万语高风亮节闭门思过凉风习习自以为是远走高飞一往无前自言自语古色古香井井有条成千上万习以为常自不量力红花绿草大有作为一知半解天南地北无法无天法力无边奶声奶气泉水丁冬有去无回万象更新千军万马飞沙走石气象万千高高在上头头是道冰天雪地五光十色天天向上风和日丽年过半百千变万化一干二净一分为二三分天下一成不变万众一心万无一失桃红柳绿百发百中年过半百两面三刀有头有脸前无古人小题大做江河湖海诗兴大发节外生枝再生父母父老乡亲扫地出门少先队员妙笔生花没完没了欢天喜地不近人情东张西望千家万户不足为奇妙手回春眼明手快目不转睛另眼相看一心一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海为家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上八下九牛一毛十全十美风吹雨打有气无力一穷二白一日千里半斤八两一目十行三思而行尽力而为七零八落今生今世坐井观天平分秋色诗情画意湖光山色各种各样一叶知秋百年好合四面八方先天不足美中不足出生入死出人头地过目不忘六亲不认欢声笑语井井有条人来人往百发百中成家立业尺短寸长重见天日春风得意大有作为刀山火海说长道短来日方长天各一方非同小可不分上下风花雪月风言风语高朋满座高头大马各有千秋瓜田李下光明正大前因后果好好先生好声好气和风细雨和平共处花花公子火上加油见风是雨千军万马大快人心开门见山空空如也叫苦连天老大不小天长地久乐不可支冷言冷语里出外进力不从心心明眼亮面目全非一文不名目中无人牛头马面片言只字只言片语入木三分心平气和前无古人情同手足少年老成字里行间走马看花有口无心一上一下万众一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动不动花鸟虫鱼关爱他人言行不一太阳高照春去秋来春花秋月一日三秋公共汽车一马当先二、常用短语和特殊短语.1、“的”字短语:绿油油的树满意的笑容美丽的风景胖乎乎的小手红润润的小手小小的鸟蛋凉凉的鸟蛋大大小小的船高远的蓝天长长的小路高高的杨树美丽的小路亮晶晶的眼睛很美很美的水花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美丽的夏夜精彩的球赛可口的松果透明的翅膀有趣的问题闷热的天气绿油油的荷叶轻轻的步子雪白的贝壳青青的小虾金黄的落叶香甜的水果红红的太阳多彩的季节美丽的家乡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菜地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美丽的鲜花盛开的鲜花高兴的表情可恶的蚜虫圆圆的小虫碧绿碧绿的叶子雪白雪白的棉花成熟的桃子结实的玻璃砖大大小小的鱼各种各样的船只轻巧的桥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欢快的歌热心的大象高高的树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干干净净的小路会心的微笑亮晶晶的小灯笼闷热的天气亮晶晶的眼睛又高又大的树亲爱的祖国快乐的时光真正的狮子看不见的地心引力很大很大的力气波浪滚滚的大河长长的房子鲜花盛开的原野新型的高速火车了不起的创举炎热的夏天寒冷的冬天2、“地”字短语:仔细地看笔直地站愉快地走轻轻地送还高高兴兴地走轻轻地走过慢慢地走认真地清扫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兴冲冲地走来高兴地拉着着急地说不安地说惊奇地问快活地游轻轻地吹细细地下静静地站小心地移入小心地捧着高兴地眨着眼欢快地流淌自由地成长小声地说惊奇地站在桥上悄悄地离开呱呱地歌唱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放心地掉下来3、“得”字短语:下得更欢了觉得不很直听得入了迷乐得直叫得去跟太阳公公商量听得可专心了蝌蚪池中游得欢小朋友得救了得造一杆大秤提得起诚实赢得千家赞草长得又绿又密觉得很奇怪吓得闭上了眼睛眼睛睁得大大的4、特殊短语:(AABB式)大大小小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漂漂亮亮仔仔细细干干净净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来来往往红红火火明明白白多多少少左左右右来来回回家家户户急忙忙是是非非进进出出快乐乐和和美美年年岁岁弯弯曲曲风风雨雨丁丁冬冬完完全全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开开心心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花花绿绿林林总总星星点点方方面面风风火火口口声声亲亲热热辛辛苦苦热热闹闹认认真真地地道道平平安安里里外外千千万万清清白白说说笑笑时时刻刻三三两两原原本本吹吹打打结结巴巴马马虎虎分分秒秒方方正正平平常常冷冷清清世世代代实实在在普普通通拖拖拉拉(AABC式)多多关照年年有余高高在上井井有条闷闷不乐念念不忘念念有词头头是道星星之火落落大方熊熊大火历历在目空空如也人人平等闪闪发光洋洋自得区区小事步步高升代代相传格格不入洋洋得意足足有余心心相印久久不忘默默无闻生生不息息息相关(ABAC式)飞来飞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跳来跳去走来走去又高又大又绿又密又大又红又平又稳又大又多又大又圆不三不四一生一世有声有色自高自大一言一行一草一木自言自语自给自足无法无天有头有脸一问一答无大无小大手大脚不干不净一五一十不上不下风言风语非亲非故古色古香冷言冷语快人快语平起平坐土生土长真心真意十全十美全心全意动手动脚百发百中有头有尾有条有理不冷不热不声不响尽心尽力今生今世毛手毛脚无边无际无头无尾(ABAB式)火红火红大口大口努力努力了解了解打探打探打听打听紧张紧张暖和暖和凉快凉快学习学习放松放松活跃活跃热闹热闹飘扬飘扬鼓励鼓励练习练习高兴高兴开心开心辛苦辛苦打扮打扮商量商量清醒清醒(ABCC式)喜气洋洋得意洋洋怒气冲冲凉风习习兴致勃勃果实累累来去匆匆小心翼翼想入非非人海茫茫生机勃勃白发苍苍无所事事心事重重、行色匆匆议论纷纷书声朗朗波浪滚滚(ABB式)圆溜溜绿油油红彤彤红润润黄澄澄胖乎乎黑洞洞冷冰冰湿淋淋甜丝丝灰溜溜暖洋洋热乎乎亮晶晶水灵灵喜洋洋孤零零白花花红通通红彤彤静悄悄冷清清亮闪闪红艳艳气冲冲气呼呼笑哈哈黑乎乎金灿灿香喷喷笑眯眯响当当轻飘飘笑呵呵美滋滋光秃秃懒洋洋慢吞吞兴冲冲语文一年级下册近、反义词复习和句子复习一、背一背下面的反义词:是——非长——短好——坏冷——热前——后黑——白左——右东——西南——北高——低远——近外——内无——有慢——快老——少大——小多——少来——回高——矮爱——恨上——下里——外早——晚方——圆来——去男——女笑——哭出——入天——地日——月水——火开——关进——出美——丑湿——干迎——送阴——阳死——生落——升睁——闭歪——正忙——空收——放问——答甜——苦动——静脏——净分——合这——那凉——暖坐——立借——还晴——雨古——今真——假加——减新——旧重——轻头——尾得——失胖——瘦买——卖公——私明——暗睡——醒手——足对——错弯——直窄——宽难——易推——拉朝——夕饿——饱先——后丢——捡生——熟首——尾正——反日——夜吞——吐深——浅松——紧双——单始——终穿——脱浓——淡薄——厚捕——放忙——闲表——里归——去红——绿诚实——虚伪冷淡——热情黑暗——光明失败——成功安全——危险虚心——骄傲退步——进步别人——自己认真——马虎粗心——仔细黑暗——明亮前进——后退高兴——难过敌人——朋友好看——难看批评——表扬结束——开始弯曲——笔直讨厌——喜欢成功——失败集中——分散长处——短处柔软——坚硬忙碌——空闲上升——下降下沉——上浮温暖——寒冷雪白——乌黑细小——粗大很多——少许火热——冰冷热闹——冷清早晨——傍晚胆小——勇敢干净——肮脏优点——缺点担心——放心他人——自我集体——个人以后——现在、以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诚实赢来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二、记一记下面的近义词.停——止奔——跑关——闭观——看降——落拾——捡丢——扔蹦——跳摇——摆捕——捉站——立想——念旁——边叫——喊知——晓选——挑栽——种帮——助空——闲遥——远鸣——叫摆——放归——回欢——乐赞——扬明——亮寻——找美——好知道——明白粗心——马虎高兴——开心法——方法美丽——漂亮认真——仔细喜欢——喜爱立刻——马上急忙——连忙骄傲——自满雪白——洁白非常——十分表扬——赞扬到处——处处动听——好听很多——许多想念——思念主意——法迅速——快速丢掉——扔掉爱护——爱惜一同——一起美妙——美好伙伴——同伴、朋友突然——忽然难过——伤心经常——常常如同——好像、仿佛平安——太平礼物——礼品果然——果真本领——本事渐渐——慢慢温暖——暖和再见——再会力量——力气盼望——希望友好——友爱主意——法三、打比方的句子: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就像七颗星星,大家都叫我们七星瓢虫.她一看,原来是一座架在水里的桥,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爷爷把像雨衣一样大小的塑料桥放回到提包里.四、常用的句式:1.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她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2.我正忙着捉虫字呢!李老师正忙着改作业呢!3.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天气渐渐热起来了.4.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王二小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八路军放哨.兰兰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动物们一边走,一边唱.小鸟一边飞,一边叫.5.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他十分高兴地来到校园里.6.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只有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7、爷爷真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小明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8.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9、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妈妈整天忙着做家务,非常辛苦.10、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五、注意下面多音字的用法:小松鼠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听音乐是一件快乐的事.望着窗外的大雨,奶奶心里很着急.得造一杆有人提得起的大秤.六、读句子,注意读出语气.1、你能读出问的语气吗?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我们的妈妈在哪里?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棉鞋怎么这么暖和?他们到哪儿去住呢?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你的菜是哪儿来的?谁有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是要下雨了吗?2、你能读出感叹的语气吗?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啊,多美的小路啊!啊,多美的夏夜呀!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你们到那边去找吧!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7. 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第22课课后习题解答

22 荒岛余生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对于《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在一段时间里,受“左”的思想影响,权威的解读往往过于强调意识形态,把鲁滨孙看作是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殖民者的典型,而对于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实际上,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无数的读者,乃在于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由此看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作品,这里则可把重点放在代表人类创造、进取典型的“鲁滨孙精神”这一点上。

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

学习这篇课文,关键要理清鲁滨孙的思路。课文中他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这几个阶段的前后联系是什么?等等。而把这些联贯起来,则可以看出鲁滨孙的荒岛创业所折射出来的人类理性思维之光。

综观全文,鲁滨孙在短时间里遇到了生存问题、物质问题和精神问题,我们则正好可以用这三方面来概括课文三部分的内容。而这三个方面似乎有着深长的意味:这几乎可以看成是人类进化史的缩影。

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第1~3段写鲁滨孙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去。

第1段中,“我认为自己的前途很暗淡”“孤零零”“孤独凄凉的情况下度过我的余生”“不幸”“孤立无援”“沮丧无聊”,这些词句充分表达了初上荒岛的鲁滨孙那种伤心绝望、怨天尤人的心情。第2段,“每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另外一种力量出来阻止我的这种想法,责备我”,表明鲁滨孙伤心绝望的同时,内心又在积极寻求一种精神的支柱。如果说在第1段中鲁滨孙是凭感情用事的话,那么在这里,他开始用理性的头脑来思考问题了。面对无法改变的险恶环境,他知道只有冷静地面对它,而无法绕开它、回避它。我们发现,鲁滨孙能够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了:一方面自己固然可怜,但另一方面,全船就他一个人保住了性命,其余10个人都已葬身大海,对自己来说这当然是一种幸运。这样,鲁滨孙得出结论说:“当我们遇到坏事的时候,我们应当考虑到其中所包含的好事,同时也应当考虑到更坏的情况。”这说明,此时的鲁滨孙已经很好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是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第3段,鲁滨孙进一步论证自己的优势:有维持生活的充足的东西,既有生活必需品,也有制造或获取生活必需品的工具。这就更值得庆幸。

至此,鲁滨孙思考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他尽管落难荒岛,生活环境极端困难,然而他以人类特有的理智和辩证的思维,成功地调整了自己,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

人们必须首先吃、喝、住、穿,才能进行……

第4~9段叙述鲁滨孙为了生存所依赖的具体物质条件。

第4~5段,鲁滨孙既然决定活下去,则要清楚地跟上时间的脚步,即主动把握年、月、日,而不至于过得浑浑噩噩。这两段详细叙述鲁滨孙计算时间的方式。作者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写鲁滨孙计算时间这件事,我们由此可以引发一些联想。人之所以为人,不仅知道自己是活着的,而且知道是怎样活着的。而能清楚地掌握时间、驾驭时间,正是人知道自己怎样活着的一种标志。鲁滨孙来自文明社会,他必然要千方百计利用他已有的知识,主动掌握时间,按文明人的方式存在于时间之中。丢失了时间,在某种程度上是丢失了自我,生存的意义也应该打一个问号了。总之,鲁滨孙记录时间,是为了清楚地了解自己是怎么活着的,可能活多长时间。记录时间,也表明了鲁滨孙对生存下去充满信心。第6段,详写鲁滨孙在船上获得的许多“价值不大”的东西。其实,这部名著中尚未入选课文的前面部分,已经写到了鲁滨孙从失事的船上搬运物品的情节。但那些都是所谓的“价值大”的东西——“财产”,如食物、弹药、枪械等。这里再提那些小东西,表明鲁滨孙决定“细细地”活下去。因为在这种地方,文明社会创造的任何东西都可能对他极为有用。第7段写鲁滨孙还缺乏的东西;第8段写鲁滨孙艰难地打造木栅栏围墙,证明“住”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第9段写他每天觅食。

以上给我们展现了鲁滨孙日常生活的一角。证明鲁滨孙活得实实在在,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类艰难创造生活的历程。作者对于鲁滨孙的实干精神是持一种赞颂的态度的。

人没有精神寄托,灵魂就无所依附,到处漂荡。

第10~12段,作者抛开物质条件,详谈鲁滨孙的“精神”世界。主人公进一步调整自己生存的心态。

第10段,写鲁滨孙记日记,深入思考当前的处境。但他声明记日记并不是为了留给后来的人看(他似乎不相信以后会有人到这荒岛上来了),而是为了精神有所寄托,减轻心中的苦闷。而日记中的“坏处”和“好处”,最集中地证明,鲁滨孙身上所闪现的理性之光,证明人类的辩证思维的胜利。假如在课文开头鲁滨孙是匆忙中给自己随便找了几条活下去的理由,那么,在荒岛上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到这时是彻底的心平气和,对自己的想法来一番系统的梳理,极其冷静客观地列出了那些“好处”和“坏处”。这无疑为他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11段,得出经验教训,希望世人能够理解。第12段,鲁滨孙安心于荒岛生活。

综观全文,没有生动的故事,主要写的是鲁滨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问题研究

1.从课文中看出鲁滨孙是一个怎样的人?

鲁滨孙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他的一切行为,特别是他的思考过程,全是积极、主动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存的机会,创造物质条件,调整生活心态。

要避免学生误以为鲁滨孙是运气好,只身落难荒岛又得到许多生活用品,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应该充分注意到,鲁滨孙并不是在旅游,也不是在模拟生存挑战,他遭遇的是真实的海难,他打定主意一个人在岛上苦度余生。他是在克服了极端的孤独、恐惧、艰苦,经过反复动摇之后,才终于理智地鼓起勇气,孤身创业的。正因为这样,鲁滨孙才让人敬佩,值得学习。

2.鲁滨孙为什么要活下去?他是否值得这样活着?

如果换一个人,在这样的绝境中,很可能就不想活了,因为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孤岛上,迟早都是死,与其饿死、病死或老死,不如自杀而死——当然这是一种因为精神完全崩溃后导致的自杀行为。鲁滨孙却没有这样做,他说服自己顽强地活着,并打定主意在岛上独自生活一辈子。这需要巨大的勇气。从这里可以看出鲁滨孙是一个非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他活着,也许并非为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自己是一条生命,既然是生命就应该善待它。况且他活得积极,活得主动,活得像个人,活出了人的尊严。像他这样的人值得活着。

3.如何理解鲁滨孙的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人们记日记往往是为了记录生活,抚慰心灵。日记总是面对自我而非他人。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时间的长河里没有走失。西方人普遍面临的一个精神问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这种荒岛上,人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在这部名著里多次提到《圣经》及鲁滨孙对上帝的祈祷)。有了这个前提,鲁滨孙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其实谁都需要有精神支柱,才活得有理由,活得有意义。

4.鲁滨孙的自我安慰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什么区别?这是不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

鲁滨孙在那样的环境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冷静的表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他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态平衡地生活下去。这与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正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分析时可以简单给学生讲讲阿Q的故事。)

5.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作者写鲁滨孙的遭遇用第一人称来写,通篇都是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而读者有时简直觉得变成了鲁滨孙本人,在荒岛上生活;或者是鲁滨孙在孤岛上生活的惟一目击证人。用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简要概括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3.如何看待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

设题意图: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对课文中鲁滨孙这个人物形象有一点自己的评价。

参考答案:

1.既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的原话:“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用自己的话概括为: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2.鲁滨孙虽然身陷绝境,但他还是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那就是,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死了10个,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3.不能把鲁滨孙的这种逆境中的自我安慰看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表现。在那样的绝境中,任何人都必须首先解决心理问题,调整自己的心态,才能有下一步的行动。鲁滨孙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心理调整,为他在荒岛上顺利地生存下去打好了心理基础。他的这种自我安慰是值得肯定的。

二、回忆在你学习或生活中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一两件不幸或挫折,试仿照课文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把好处和坏处排列出来。

设题意图:从课文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辩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或挫折,从而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你将怎样做?发挥想像,写一篇短文。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设身处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鲁滨孙,培养想像力,练习书面表达。

估计不少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鲁滨孙身处绝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认为这很好玩,有意思。这种情绪可能会在他们所写的短文中流露出来。荒岛生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中“学会生存”,其含义是丰富的,这一题的题意也不妨包括进去。

教学建议

一、教学这篇课文之前,最好布置学生先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可参看本册书后的“名著导读”),使学生对这部世界名著中的思想内容和人物性格有个大体的了解。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可着重两点: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实干爱劳动的良好作风。

三、课文主要用心理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这是小说家常用的描写手法。教学时可适当向学生点明这一点,但不必说得过多过细。因为这个阶段我们不突出文体教学。只是为以后的文体学习打基础。

四、可引导学生了解一下课文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和生存常识。如荒岛生存需要哪些基本常识,课文中提及的那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怎么使用;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一下鲁滨孙观察太阳、计算日期的方法。

五、若有条件,组织学生观摩这部名著的电影、光碟或其他录像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父亲经营屠宰业。笛福原姓福,1703年后自称笛福。他受过中等教育,但没有受过大学古典文学教育。他早年经营内衣、烟酒、羊毛织品、制砖业,曾到欧洲大陆各国经商。1692年经商破产,负债达17 000镑,以后又屡屡失败,因而不得不用各种方法谋生。他曾充当政府的秘密情报员,设计过各种开发事业,同时从事写作。

笛福在59岁时开始写作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同年又出版了续篇。1720年又写了《鲁滨孙的沉思集》。此后,他写了四部小说:《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杰克上校》(1722)和《罗克萨娜》(1724)。此外他还写了若干部传记,几部国内外游记,还有几部关于经商的书。据说笛福曾与26家杂志有联系,有人称他为“现代新闻报道之父”。他的作品,包括大量政论册子,共达250种,无一不是投合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写城市中产阶级感兴趣和关心的问题。

笛福的“鲁滨孙小说”,以第一部流传最广,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叛变,被抛到智利海外荒岛,度过五年,最后得救。笛福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写成此书。鲁滨孙不听父亲劝阻,出海经商贩卖黑奴,在海上遇难,流落荒岛28年,在岛上与自然斗争,收留了野人星期五,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又去巴西经营种植园致富。第二部写他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又视察巴西种植园,接着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严格说来都是道德说教。

……

笛福的小说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往往写一个出身低微的人,靠机智和个人奋斗致富,获得成功。社会不容许这种人出头,他或她只好不择手段,干一系列欺骗、盗窃以至出卖肉体的勾当。作者出于清教徒道德观,总是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表示悔恨,立誓不干坏事,但环境又一再迫使主人公违背誓言。

笛福对他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他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情节结构不落斧凿痕迹。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摘自《中国大网络全书·外国文学》,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82年版)

二、笛福的思想(杨耀民)

笛福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他属于资产阶级,他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一生最关心的是发展资本主义,他极力称赞的是资产阶级,他认为一个国家发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发展贸易。“给我们贸易就是给我们一切”“贸易是世界繁荣的生命”,这就是他最根本的主张。因为他以为贸易使制造业和航海业发展,使人民有工作,有衣穿,有饭吃,物资也因此能保持高价,并且可以维持高的地租,所以上层社会也得到好处。只要有勤劳的人来发展贸易,任何地方都会繁荣起来。他的一切经济论著与部分政治论著都发挥这个主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笛福关于发展经济的主张是有利于英国社会发展的,但是,他热烈地支持殖民制度,提出夺取、经营殖民地的办法,提出与落后民族扩大贸易的办法,并且拥护黑奴买卖。这一切都表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

笛福对于那些因门第而骄傲的贵族、绅士抱有很大的反感,他尽力颂扬并非上层阶级出身的资产阶级,抨击了那些看不起“平民”的“绅士”。他说人的始祖就是做工的。他强调商人是有用的人,而绅士变商人,商人变绅士则又是合理的事,等等。对自己阶级的称赞,他在《罗克萨娜》里有一段话说得最明显:

罗伯特男爵和我对商人的看法是完全一致的。罗伯特男爵说——我觉得他说的完全正确—— 一个地道的商人是全国最好的绅士,无论在知识上、在仪态上还是在判断能力上,商人都比许多贵族强。他们一旦控制了世界,虽然没有地产,也比有地产的绅士富有。

笛福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有两面性。他认为犯罪的根源是贫穷,富有的人是不会犯罪的。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萨娜之所以走上不光荣的道路,就是因为贫穷,所以他对这两个人物也是抱有同情心的。他主张发展工商业使人民有工作。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却把当时工人工作时间长、工资低、未成年的孩子就要工作等残酷剥削现象视为固然。这是雇主的观点。

笛福接受了洛克的政治思想,反对专制,主张民权。当时英国的议会是上层社会的政客明争暗斗的场所,贿赂和种种肮脏手段公行。工人、农民和中小资产阶级根本没有代表。笛福主张人的基本权利是任何人,包括国王、内阁与国会,都是不能够侵犯的,“英国人既不是国王的,也不会是国会的奴隶”。笛福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当时英国虽然没有像法国、西班牙那样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极端专制,但是对国教以外的新教教派和天主教信徒也是有种种限制的。他是非国教的新教教徒,这种人多是中小资产阶级,他们要求合乎“革命原则”的政治体制,要求信仰自由。笛福是这派的代言人。他主张人民应受到较开明的教育,主张给妇女受教育的机会。

总的看起来,笛福的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的思想的局限性也是很大。资产阶级在当时还是进步的阶级,还在进行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保守的贵族、地主不事生产,坐享巨额地租收入,资产阶级组织着规模日大的工商业推动了社会发展。中小资产阶级一方面与大资产阶级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与统治阶级大资产阶级和贵族有矛盾,要求更开明的政治。所以笛福种种发展资本主义的意见,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政治不民主,反对垄断等主张,都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他受到时代和阶级偏见的限制而拥护殖民制度和种族歧视,这却是与大资产阶级一致,是反动的。对劳动人民,他所关心的只是使他们有工作,能生产财富,这又与资本主义的要求相吻合。笛福思想上这种两重性,鲜明地表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三、鲁滨孙的形象(杨耀民)

鲁滨孙是个新人,是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有教养的贵族中间的人物,而是一个平民。……鲁滨孙就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在荒岛上,也尽可能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的体面,也使他能用这种当代文明的产物征服可能危及他本人和他的“领土”的土人。除了衣服和一些小用品外,他几乎享有一切当代文明的产物。这样他始终维持了“文明人”的生活而没有变成野人。他在岛上一方面等待离开荒岛的机会,一方面积极开发这个小岛。荒岛上一旦出现了第二个人,他就俨然以岛的“总督”自居了。鲁滨孙离开人群达28年之久,但是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状态方面,他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是资产阶级的一分子。这与“返回自然”或“知足常乐”是没有丝毫共同之处的。鲁滨孙受尽千辛万苦之后,终于得到了大量的产业和财富,这就是这个阶层英雄人物向往的归宿。

鲁滨孙是喜爱劳动的人。这样阶层的人物没有什么遗产可以得,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维持中等地位,才能爬到上层去。鲁滨孙父亲的观点也许只能代表旧时代,代表保守力量,而不能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对鲁滨孙来说,“一个人只是呆呆地坐着,空想自己所得不到的东西,是没有用的”,这就是“绝对真理”。他凭一个人的力气,又没有小船,把破船上的东西往岛上搬,是有困难的。但是他的哲学是行动的哲学,是不怕困难的哲学。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搬东西,把两手搬得动的东西通通搬了下来,而且“倘使天气继续这样良好,我一定可以把全船一块一块地搬到岸上来”。他没有坐失时机,所以当破船终于为风暴摧散时,他可以觉得坦然,因为他没有偷懒。他说:“我平生没有使用过任何工具,然而久而久之,运用我的劳动、勤勉和发明才能,我渐渐发现我什么东西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我有工具。话虽如此,即使没有工具,我也做了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鲁滨孙用自己的双手,凭着开辟新天地的热情,创造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鲁滨孙是坚毅的人。他说:“我的脾气是只要决心做一样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没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经验,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好长的时间,比如做一块木板就要42天。他做的许多事情都是白费了劳力,没有成功,但他从来不灰心失望。他总结了失败的经验又重新开始。……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因此也就不厌烦劳动。他就是这样与自然进行斗争,改变了自己的处境。我们可以说他的作为说明了劳动在他的小范围内能做出什么样的事业来。

鲁滨孙又是一个殖民主义者。他到荒岛上来以前就是个殖民者,而且是因为要到非洲买黑奴才离开巴西的。荒岛上还没有别人出现的时候,鲁滨孙踌躇满志地说:“这一切都是我的。”而且如果可能,他还要把它传诸子孙。他后来把“星期五”变成了他的奴隶。

鲁滨孙在荒岛上做了许许多多的具体的事,荒岛的自然面貌就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他做每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看来是不可克服的,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他有坚强的毅力,最后他成功了。他要吃饭、要穿衣就必须劳动,他的一切建树都是凭自己劳动完成的。

作品以生动的、吸引人的故事说明,人只要有志气、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选自《〈鲁滨孙漂流记〉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四、作品评价(杨耀民)

笛福的见解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的。鲁滨孙的坚毅性格,我们不是从笛福的直接说明看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费42天工夫做一块木板,怎样费了许多时间和劳力做了一只独木舟,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开始造第二只等等。笛福就是通过许许多多真实的细节把人物性格突现出来。他用的细节是非常具体的,怎样做一件东西,拿了或用了多少物件,甚至吃了什么东西,吃了多少等等,都一一写下。他所列举的细节,以至于整个事件,都是让人觉得是可能发生的,是真实的。

笛福认为语言的美主要在于用易解、明显和习用的文字,使每个听众或读者都能正确地理解原意。《鲁滨孙漂流记》用的正是这种语言。我们读这部作品时似乎在听人讲故事,自然而流畅,看不到雕琢的痕迹

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词语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 词语主音和词语解释

一、一周知识概述

学习《在沙漠中心》一文,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此外,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自身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短文两篇》,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理解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猫》是郑振铎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同时,借鉴文章的写作特色。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一)《在沙漠中心》

1、基础知识掌握

(1)字音掌握

硌(gè) 辐射(fú) 筛糠(shāi) 协奏(xié) 犁铧(lí)(huá)

噎(yē) 躯壳(qū) 脐带(qí) 真谛(dì) 虫豸(zhì) 乙醚(mí)

(2)词语解释

硌:触着凸起的东西觉得不舒服或受到损伤。

筛糠: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虫豸:虫子。泛指虫类小动物。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卷土重来: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2、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作者圣埃克絮佩里1900年生于法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幼时聪明爱动,写诗歌,摆弄机械,好遐想,功课平平。青年时服兵役参加了空军,复员后在航空公司工作。在原始的条件下,与航空史的先驱人物如梅尔英兹、吉约梅一起开拓法国—非洲—南美洲的飞机航线。生活在西撒哈拉敌对的阿拉伯部落中间,为迫降的飞机提供接应和支援;作为特派记者采访内战时期的西班牙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深入德国内地观察纳粹党喧嚣一时的第三帝国。他获得过十三项航空科技发明专利;当空军飞行员时经历过法国1940年大溃退;43岁时超龄八年,坚持披挂上阵,驾驶侦察机飞赴敌方阵地上空。1944年7月31日,从同盟国驻地科西嘉岛东北的博尔戈起飞执行任务,钻入云端后就此失去了踪影。

3、课文分析

课文描述的是圣埃克絮佩里和他的同伴在一次飞行中,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望茫茫沙海中一个晃晃悠悠的驼队来营救。

“我”坠机后遇到的困难有:

(1)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人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在这些困难中,“我”生理上的不适有:

(1)产生幻影;

(2)感到疲倦、错乱;

(3)呼吸困难。

结构安排:

第一部分(1--7):在沙漠里濒临死亡边缘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8--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痛苦——绝望——乐观——平静

中心思想:

《在沙漠中心》记叙了“我”在沙漠中由“痛苦、绝望”到“乐观、平静”的心理过程,通过对沙漠奇景的描绘和“我”内心的独白,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4、问题探讨

(1)作者能从痛苦、绝望中转而变得乐观、平静的原因是什么?

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②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③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2)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那他是为了什么呢?

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5、语句赏析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我”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我”感到绝望,这是“我”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2)“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

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沙漠的恶劣环境和“我”的感受,语气并不沉重,反而有些风趣,表现了“我”镇定乐观的精神。

(3)“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

宝贵的露水在黎明才有,黎明代表着生的希望,所以“我”说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充满希望的春天;中途站维系着飞行员的生命,所以“我”说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福地。这两句话体现了“我”对生命的热爱。“群星”代表大自然,“在群星中寻找真理”就是在同自然的搏斗中实现生命的价值。这句话体现了“我”对自己的追求的自豪。

(4)“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不过,我总算是呼吸过海风了。”

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是有意义的,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没有使生命虚度,所以即使失败,甚至牺牲生命,他也无怨无悔。

(二)《短文两篇》

1、文言知识掌握

(1)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指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饮于河、渭(古义:黄河;今义:河流的通称)

(2)一词多义

2、关于神话及相关作品来源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了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大都为口头创作。它的内容有关于天地开辟、人类起源的;有关于日月星辰、自然万物的;有关于洪水和部族战争的。这些神话多方面地说明了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山川草木及人类、民族的由来,表现出古人天真美丽、富有情趣的艺术想象。中国古代神话记载早,品类多,至今依然在民间流传。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了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的资料。

《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3、课文分析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有宏大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关于共工氏和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的传说,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在那个时候,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

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4、问题探讨

(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命延续下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使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

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3)“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如何理解结尾含义?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4)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走的英雄,虽然失败了,却至死不忘为后人造福,是一种宁可牺牲自我,也要为后继者开拓成功之路的英雄。

共工: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归纳:

1)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2)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三)《猫》

1、基础知识掌握

(1)字音掌握

污涩(sè) 红绫(líng) 怅然(chàng) 诅骂(zǔ) 怂恿(sǒng yǒng)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娱乐(yú) 相称(chèn) 郁闷(yù)

(2)词语解释

涩:文中为不光滑的意思。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相称:相符;相配。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2、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 —— 1958),现代著名作家,文学史家。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五四”时期在北京参加学生运动,1921年与沈雁冰、王统照等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后主编《小说月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郑振铎远游欧洲。1958年出国访问,途中飞机失事去世。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以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1959 年《郑振铎文集》出版。

3、课文分析

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死亡让我难过自责。

图示:

来历
外貌
性情
在家中的地位
结局
对我的影响

第一只(花白猫)

从隔壁要来的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很活泼

宠物
病死
一缕酸辛

第二只(小黄猫)
母亲带回的
浑身黄色的

太活泼了

宠物

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

怅然地,愤恨地,诅骂路人

第三只(丑猫)
拾来的
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若有若无

大家都不大喜欢

不加注意
被我打了一棒

忽然死了
更难过得多

永不养猫

4、问题探讨

(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意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后来,猫死了,因此,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5、主题理解

(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6、写作特点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

作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三、难点知识剖析

(一)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神话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意义?

神话表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以及他们改造自然的愿望,这些神话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广为传诵,主要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神话是极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教育资源,并且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课文中的神话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至今仍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为地名之说,与“邓林”即“桃林”之说并不矛盾。我们可以认为,“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后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三)怎样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的挑战精神?

这篇神话中描写的残酷战争说明当时社会正处于原始社会崩溃的时期。原始社会进入父权制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氏族贵族,有了部落联盟的大酋长,他们不断发动战争,对弱小部落进行掠夺和压迫,共工不甘于压迫,他于是向强大的颛顼挑战,怒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维绝”,连日月星辰的运转,也为之改观。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写道“不周山下红旗乱”,同时在注中称赞“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是确实胜利了。”不管胜利与否,共工的挑战精神留给了人们许多的思考。

9. 语文七年级下册书中的第21和22课的感悟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校园风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心声(黄蓓佳) 3、我的老师(苏叔阳) 4、我的五样(毕淑敏) 5、我的读书生活(雅科夫列夫) 诗词诵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口语交际:春节你是怎样过的 写 作:身边的人 综合性学习:有趣的汉字 第二单元 阅读:四季歌 6、散文两篇 春(朱自清) 春风(林斤澜) 7、夏天的旋律(杨德祥) 8、诗两首 秋天(何其芳)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9、唐宋诗中的物候(竺可桢、宛敏渭) 10、大自然的启示(松下幸之助) 诗词诵读 如梦令(李清照) 清平乐子"村居(辛弃疾) 写 作:春天的歌 综合性学习:唐宋诗词中的…… 第三单元 阅读:英雄 11、沁园春"雪(毛泽东) 12、芦花荡(孙犁) 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14、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 15、勇气(狄斯尼) 诗词诵读 乌衣巷(刘禹锡) 赤壁(杜牧) 口语交际:我能行 写 作:心中的那颗星 第四单元 阅读:科学的星光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17、神奇的纳米(何佳) 18、甘露的秘密(仇春霖) 19、思想的声音——诺贝尔奖获得者寄语中国青年(让"多塞等) 20、技术年表 诗词诵读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 作:介绍小制作 综合性学习:邮票上的学问 第五单元 阅读:科学的幻想 21、外星人(节选)(威廉"科兹文克) 诗词诵读 次北固山下(王湾) 浣溪沙(晏殊) 口语交际:身边的变化 写 作:动物朋友 第六单元 阅读:生活中的哲理 22、《论语》八则 23、寓言三则 南辕北辙 塞翁失马 阿豺折箭 24、渡者之言(周容) 25、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26、卖油翁(欧阳修) 27、黄生借书说(袁枚) 28、古诗二首 观沧海(曹操) 饮酒(其五)(陶渊明) 诗词诵读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过故人庄(孟浩然) 口语交际:学会说“不” 写 作:我有一个“金点子”

阅读全文

与七年级下册语文22课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