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
了解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把握初中语文教学对基础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是做好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初中语文教学难度有很大的增加,要求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文体并鉴赏文学作品,知识量更大,对语文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是初中课程开设数量远远多于小学阶段,而且物理、生物等课程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这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许多学生刚升入初中后都不能适应初中学习的快节奏,虽然小学阶段也较为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往往流于形式,远远不能满足初中阶段学习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由于不会合理的分配利用个人时间,不习惯一遍过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突然难度加大的考试,慢慢的产生了厌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未来各个科目的学习。
从更细的角度分析,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与小学阶段教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小学语文教学像一位母亲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谆谆教导,温柔而周到,初中语文教学更像一位父亲,表现的松散而粗犷,更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依赖性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容易进入贪图安逸、无所适从的误区,许多聪明的学生在小学时因为教师叮嘱成绩很好,而到了初中缺少了教师的督促成绩一落千丈,这种现象十分典型和普遍。②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主要目标在于打基础,而且受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影响,教师通常重视传授而非引导,对能力培养、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综合应用等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当学生升入初中后突然间从感性学习到理性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实际到理论,跨度太大使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因此,我们要从初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小学阶段教学的自身特点,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措施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二、做好初小衔接的教学策略与措施
首先,小学阶段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我们在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必须先把握好基础知识教学,做好总复习教学,系统的总结归纳小学阶段的拼音、字词、句段等方面的语文知识,有序的安排复习流程和环节,注重知识规律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确保知识储备和理解运用水平两方面都得到提高。
其次,我们应该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每节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做好预习,在课后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预习和复习的任务、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有针对性的加以指点,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给予关怀和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们灌输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价值,努力使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再次,我们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初中教学的需要,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诗歌朗诵比赛等手段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知识运用能力。考虑到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心智较为成熟,我们可以适当放宽放松,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交给学生,将教学重心放在学法指导上,以便于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学习氛围和节奏。
最后,我们要加强交流,做好信息反馈,及时沟通协调。六年级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与校内其他教师的交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思想动态,还需要与初中教师保持紧密的沟通,对于学生升入初中后常出现的问题要有所了解和预见,认真听取初中教师的意见,互相交流教学心得体会,相互借鉴和帮助,只有同心合力,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作为连接中小学教育的端口,小学六年级的教学有着很多独有的特征,这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虚心学习,适时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一生发展、素质培养为核心,努力使语文教学更具实效性,为学生们的初中学习乃至未来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有何好的措施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好的措施:
我觉得更重要在于换位思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象他们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这样很容易让对方满足。
『叁』 六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六年级学科分析语文
学科知识点:课内课文阅读拓展同步单元作文专
问题:作文无话,可写古文,字属词掌握不牢,理解不到位,审题不仔细,概括能力尚未形成。
失分点:文言,阅读,写作
重难点:正确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观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关键语句作文素材及思想的提升。
数学
学科知识点:整数与整除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问题:概念较多,学生易混淆 计算题上易失分,特别是分数的混合运算 形部分难度较大,在求图形的面积与周长上易失分。
失分点:比和比例圆和扇形
难点:分数的性质与应用 百分比的意义与应用 圆与扇形
英语
学科知识点:人称代词一般现在时特殊疑问句基数词情态动词(can.may.must)的用法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一般过去时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
学科问题:词汇量小,语法基础薄弱,常易忽略句子的时态,英语基本句型了解少,阅读看不懂
失分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的用法
重难点: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情态动词可数和不可数名词
『肆』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材中安排的读写训练点,都是从课文而来,教学课文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问题,经历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力争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这一课所在专题是“初识鲁迅”,本专题要学习的内容包括:了解、认识鲁迅;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重点学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照应到以上内容。学习《少年闰土》,应当在了解、认识鲁迅的大背景中进行。要引导学生留意作者写人的方法,还要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规律,以方便学生在单元末进行交流。
本册教材中保留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的一些优秀篇目,被编入了新的专题,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教师要根据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它们在专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本册教材大多数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关注人文内涵,体会思想感情,是学习课文要完成的任务之一,但是,人文内涵的开掘要适可而止,不可脱离文本,更不可不顾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从课文自身的特点出发,根据专题学习重点精心编写,应当是教学课文的主要依据。本册教材课后题主要体现以下学习要求: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工夫。
本册的默读要求,重点是边读边思考和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如,第三组的课文《穷人》课后第二题: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
……
又如,第七组的课文《最后一头战象》课后第三题:
课文许多地方对嘎羧的行为进行了具体的描写,如,“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需要指出的是,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把握,课后题有时候仅是一种引导,主动权应更多地掌握在教师和尤其是学生手中。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可以提示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议课文中需重点体会的部分,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积累在于运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最好能与运用结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生归类整理语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读书笔记。可以根据某方面的共同特征,把词句归归类,在课文里学过的词句旁边补充类似词句。可以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成“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等几大类,再分别抄写下来;可以归类整理本单元或前几个单元复习过的词语,如,“狂风怒号”“碧空如洗”“波涛起伏”可以归为一类,“左冲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归为一类;还可以补充以前课内外学习中积累过的词语,如,从课文中摘抄了“左冲右撞”一词,可以补充描写走路状态的词语“犹犹豫豫”“摇摇晃晃”“大步流星”等。这样归类整理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采撷同类内容丰富语言系统,有助于提取运用。另外,还要注意帮学生在阅读和习作之间搭桥。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用得好,某些语句写得好,可以随机设计相关练习,如,用词语写几句话,交流课文中的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用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中;还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尝试借用相关语句或学习其写法。
以上几个方面,体现了精读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从整册教材来讲的。具体到每一篇课文,要根据课文特点各有偏重。教师可参照教材的安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使精读课文的教学既把握住重点,又教出特色。
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注意与单元学习重点结合起来。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交际目标要明确。教材安排的交际话题类型不一,每堂口语交际课的交际目标也应各有侧重。要注意从倾听、表达、应对等各个方面考虑,提取需要重点训练的方面,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适时给予点拨、指导。对于辩论、演讲等需要专业技能的口语交际话题,要根据教材安排给予一定指导,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合在一起,要注意处理好口语交际和习作指导、讲评的关系。总之,在口语交际课上,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讲评中要重视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的练习活动。本册安排了3次小练笔,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教学时间,随时安排适于学生的练笔。“小练笔”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练习的时间宜短而快,教师不宜拔高要求。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好办法。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分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六组,与五年级教材相同,有
两种呈现方式。随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在第二组,可与国庆节期间的庆祝活动
结合起来进行。
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
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伍』 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今后努力的目标与具体措施
可参考《小学语文精讲精练》(刘志刚)里面的教学内容来制定,归类训练。
『陆』 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
第一学段
所谓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包括两个年级四册教材。四册教材需要落实的教学目标,崔峦老师曾为我们概括总结了五点:
1、学会汉语拼音(会读、会拼、会抄写);
2、识字、写字;
3、正确地朗读;
4、在不同场合与人主动地交流;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册教材的编写框架,除一(上)教材外,其余三册都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个专题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其中,四(下)教材还增设了“宽带网”栏目,同时,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一年级两册课文采用全文注音形式,从二(上)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为了便于中低衔接,在二(下)教材里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此外,从一(下)开始教材还分别安排了5~6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其知识结构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五部分。园地中题目的安排都以“我会×”的形式出现,每个园地后安排一次“口语交际”。
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语文素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三、四两个年级,共四册教材。总结本段教材特点包括:突出重点加强统合整体推进动态生成
这四册教材仍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册分别共设8个专题。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
单元课例包括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而且略读课文的比重随年级升高逐步加大。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四年级还安排有“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作了进一步改进。一是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提前,并作比较详细的提示,以体现对这两项训练的重视。二是扩充了内容,增加了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与展示台交叉安排。从本学段起,每册各有两组,结合专题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此外,每册还各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三年级教材词语表单列附后,四年级教材每单元增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之中的词语要求会写,“读读记记”要求会读记住。
第三学段
人教版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框架,与第二学段一脉相承。
因为我们的实验教材目前只进行到五(上),我们暂且就以这本教材为摹本来稍作交流。从五上教材来看,第三学段课文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课文编排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一、 各学段教材编排的突出特点
第一学段:
1、顺坡上学,做好幼小衔接
一二年级学生说起来处在同一个年龄段,但真正落实教学,应该说,一上和二下有着很大差距,我们的老师都会有切身感受。当然,我们的低段教材也很好的做到了幼小衔接。比如,新书起始的入学教育,分别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和“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
落实教学时,可根据学校不同的实际情况,把观察画面与参观校园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认识校园,初步明确学校常规,如:课堂上怎么坐、怎么举手发言、怎么读书,都要指导学生模仿图画练一练。尤其要让学生明确写字的正确姿势:“身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手离笔尖一寸。”我建议每到写字,我们可以设计“提示语”。安排一名学生提醒大家,喊一声:“三个一,要做到。”学生回答:“一尺、一拳、一寸。”边说边摆好写字姿势。每次有学生看书姿势不正确的时候,老师也应温馨地提醒和指导:身体坐正,书本端好。就像我们小学生站队时,体育委员喊,立正,小朋友喊:1,2。一样。
我曾经给小学生讲“唐驼”的故事,古时候有个姓唐的人,酷爱书法,终于成了一位书法家,但是因为不注意写字姿势,成了驼背,后来,大家连他的真名都不记得了,叫他“唐驼”。
还有,我们也可以巧用评价机智。比如:老师可以准备喜洋洋的小印章,谁的写字姿势好,喜洋洋就会找到他,在本上盖一个小印章。
应该说,习惯的初步养成是一场歼灭战,一定要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狠抓下来。做到先入为主。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习惯的养成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教师的不断检查,经常提醒,有机结合,长抓不懈。提醒大家习惯形成于践行,而非形成于说教。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每周确定单个项目进行专项评比,以提高习惯养成的实效性,如,这月我们重点抓握笔姿势;下月重点抓读书姿势;第三月重点抓课前准备情况;为什么要一月一个专题呢,因为我听某些人说,一个习惯的养成时间,大约需要21天。我们一个月的专项训练,应该够了。
2、强调综合,注重趣味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第二学段:
1、密切生活,加强开放
语文是母语学习,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如,四上八单元《呼风唤雨的世纪》中讲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课后安排了选做题:“我要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我觉得,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年青人,对于这几十年、十几年乃至近几年来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都是有所感受的。让孩子向成年人作些了解,听听他们举出的前后对比的例子,对课文的理解就加深了。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次语言交际的实践活动。再如“语文园地四”中,学生交流发现明贬实褒的语言现象,联系到自己的妈妈在向别人讲到自己时也常常是这样的语气。经过这一启发,估计许多孩子都能有类似的体会,对这种语言现象也就加深了理解。诸如这样的例子教材还有很多。
叶老曾经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一个学期,150多节语文课,40篇课文(加选读),不多,如果我们就禁锢在这40篇课文,那将是非常失败,非常可怜的一件事情。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课内学方法,课外多运用,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是体现教材开放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部分课文后面增加了“阅读链接”,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面,链接了周恩来东渡日本前所写的著名诗篇;这不仅适当扩展了课文的学习,还能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果有条件,他们还可能会把这些相关的材料找来阅读。还有,教材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结合习作,进行作文修改。安排了多项综合性学习,以利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
2、专题贯通,藕断丝连
我们都知道,每册每组教材都是围绕专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都彼此关联,紧密结合。才达到语文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培养整体推进,三维目标协调发展。课例以专题选编:语文园地依专题设计:这是一般老师很容易发现的;但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和板块之内的专题贯通却容易被大家忽略。
我想以第三册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说明教材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和板块之内的专题贯通。
教材板块之间的专题统合表现在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
第一单元围绕“多彩的生活”,导语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提出感受生活的任务,为课例、语文园地学习做好准备;在学完《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精读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为后续语文园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好铺垫;
到了第一单元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中,让学生交流展示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整个板块以专题就有机地相互沟通,整合串连在了一起。
我们中年级段教材的语文园地大多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等栏目,各个栏目表面看各自相对独立,但仔细琢磨你会发现他们大多藕断丝连,是围绕专题或明或暗地相互关联贯通的。
第三学段
1、加强导学,自主探究
学生经过前几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本段教材,更希望能够通过比较系统的导学设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组课文由导语、精读课文,其后有﹙思考与练习﹚、略读课文,其前有﹙连接语﹚、回顾与拓展,构成一个导学系统。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每组课文后安排了“词语盘点”,这是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一种形式。 “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反思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
在六下第五组的“交流平台”除了安排了一个与本组主题有关的话题以外,还设置了一个整体回顾六年以来学习收获的内容,让学生小结、交流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获得的语文能力,等等。
2、多元过渡,衔接中学
六年级下册作为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册教材,在教材的结构和思路对前面的教材有一定的继承,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以期向初中教材平稳过渡,使学生在小学毕业后能够适应中学教材,缩短升入中学后的不适应期。
首先是在专题设置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如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
六年级下册设置了“人生感悟”单元,希望能够通过本组的学习,能加强学生对自身、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一些感悟。学生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有了一定的基础,到初中再学习相关单元时,就不会感觉有太大的落差。
“阅读链接”的呈现方式和用途与以往相比,有所继承和发展。有的仍然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有的成为课后思考练习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渗透了对比阅读的理念。从形式和作用上来说,这些阅读链接的编排与人教版初中教材衔接得十分紧密。
“外国名篇名著”单元的设计,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编排方式与其他精读课文相同。然后安排了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采取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即“梗概+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与赏析,激发了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同时教给了学生一些阅读的方法。这与人教版初中教材“名著导读”的安排是比较切近的。
还有,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在相应单元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本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了四篇文言文,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了一点认识和了解,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有3篇文言文,篇幅也相应要长一些,有了小学的基础,学生对初中的文言文学习不会感到陌生和困难。
三、各学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
应该说小学语文每册教材的知识结构是相同的,概括地说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内容。只是学段不同,知识点的要求与落实不尽相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点的掌握要求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至于哪个学段落实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而不越位,我们的课程标准都有具体要求,不再赘述。
接下来,我想根据学段要求,选择我认为该段需着重落实的重点难点与大家做以沟通。
{C}1、 {C}汉语拼音教学----帮助学说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一二年级教材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一上教材。
需要一提的是,请大家关注我们《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要求的变化。其陈述内容总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并明确指出,“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新课程将汉语拼音教学定位于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不再提帮助阅读。
也就是说,我们新教材对汉语拼音要求降低了,所以新教材也没有直呼音节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学生掌握音节的分解与组成。这样编排,符合《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的要求。使教材不再那么复杂,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发音知识,以至于花费了很多时间而收效甚微,事倍功半;这样安排,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汉语拼音”部分一般安排6周左右的教学时间。“汉语拼音”部分学完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做一个检测,主要内容可包括拼读音节、认读字词和朗读背诵三部分。尽可能不要硬性拔高要求。
2、识字---最好的老师是兴趣
识字、写字应该是第一学段的又一个教学重点,课程总目标要求,小学阶段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第一学段就要认识1600-1800个,从数量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第一学段的识字量达到了一半还要多一点。
识字的安排,教材采取了根据汉字特点归类识字和随课文分散识字等多种方法,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准确把握识字要求。在字形的指导上要从整体出发,不要进行繁琐的字形分析,可以考虑字形的结构特点,但切忌细致到指导每一个笔画,以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后续教学中,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偏旁部件认记字形。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识字能力是不断发展提高的,鼓励他们自主识字,要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从而达到识字目的。
汉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我们要创造多种途径和多样方式,加强已认识汉字的复习巩固,防止回生。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如,让学生随身带好识字卡,发现门牌、标语记下来,来到学校与小朋友玩抽卡认字游戏。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培养了识字兴趣。
此外,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识字,教材分别在一(下)和二(上)要求学生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2种查字典的方法。
在写字教学中,尤其是初学阶段,我们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随着教学的深入,指导可以相应减少,但那些容易写错的字,不容易写好的字,教师的提示还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原则,我们不宜把写字任务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最好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例如,我在教低年级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进门小听写,即上课走进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听写。作用很多,屡试不爽。数量上不要多,3个词或5个词,一是能起到立即安静下来,容易维持纪律;二是检查巩固了生字书写;三是提高了认字写字的兴趣,因为3词,太容易全队,得100分了,原来得100分这么容易,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接下来,我再以(人教版小语第四册)《数星星的孩子》课文片段为具体案例,说说低年级识字教学兴趣及识字能力的培养。
我们识字教学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出示拼音的生字词---去掉拼音留生词读--去掉熟字留生字读—生说记字方法—师总结识字方法。
这样的四步识字法虽然能够完成识字教学的目标,但还是存在不足之处的。如,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将全班学生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始学习活动。使得那些学优生和学困生一起被禁在这一模式中。
新课开始,师交流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认为自己能把生字全读准的小朋友,请举手!
(出示生字词——撒在 碧玉盘 仰起头 傻孩子 距离 一组 清楚 张衡 汉朝)
师:这些生字词没有拼音,你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全读出来!万一哪个字你忘记了,就要赶快打开书看一看,或者问问同桌!
(学生兴致勃勃的自己读生词,偶尔有几个学生会打开书看一看,记一记,也有几个在问周围的人。)
师:(等同学们全都至少读完一遍后,组织学生停下来)刚才,不看书能全读出来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了手)太棒了,我为你们骄傲!(这些受到表扬的孩子更开心了)
看过书之后,能把这些生词全读出来的举手。(一部分学生举起手)你们也很好,如果课前预习时,再多用一点儿功夫,就跟他们一样优秀了。加油!(孩子们纷纷点头)
到现在,还没有把这些字全认识了的同学,你们也别着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会更努力的预习的。一会儿,我们一起学习生词的时候,你们也一定会更用心学的。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余同学要认真听,和自己对照一下,哪个字读错了,赶快改过来。(指一名学生读生词)
师:有谁发现自己读错了,自己改正的?(几名学生举手)
师:你们能认真地听同学读,还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你们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来个同桌比赛吧,看谁能一字不错的全读出来。
(学生同桌间互查)
师:这些生字词,同学们基本上都认识了,现在我们来玩个抢答游戏。(学生们立刻兴奋起来)
师:那个数星星的孩子是谁?(众生齐说——张衡,教师同时指生词“张衡”)
师:张衡是哪朝人?(大家齐说“汉朝”,教师同时指生词“汉朝”。)
师:(教师仰起头问)这个动作是——(学生们抢着说“仰起头”有的学生也做了“仰起头”的动作。)
师:(指生词 “仰起头” )请三位同学读(这三名学生是学困生)
师:(指生词“傻孩子” 学生们纷纷抢读。)在这篇课文中是谁称谁为傻孩子?
生:奶奶称张衡为傻孩子。
师:哟,看来奶奶不太喜欢张衡呀?
生:不是,奶奶很爱张衡,只是觉得张衡想把星星数清,这事做得有点傻,所以奶奶称他傻孩子,其实奶奶是爱他才这么说的。
师:哦,原来是这样,一起读一遍吧!
生:(齐读,但语气平平) “傻孩子”
师:没听出“爱”来,再读。(这次,学生们读得充满爱意)
这样的教学,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发展学生自省的意识和习惯。
3、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读书
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中年段重感悟,学积累;高年段重理解,学运用。重是侧重,不是忽略。
(1)低年段重朗读,学语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入学的儿童一般只有运用口头言语的经验,还没有掌握书面言语。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只能是朗读,随着朗读能力的发展,儿童的文字感知和内容理解之间的距离日益缩短。因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受年龄的限制,理解力不强,而掌握的词汇又有限,对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要用较为规范的语言清楚流畅的叙述、表达是很困难的。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他们的表述,要么重复罗嗦,要么条理不清,前言不搭后语,更有时候还看到他们在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况下,怀着着急而又紧张的心情,只好借助于手势或其他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通过朗读,就可以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揣摩作者组合语言的方式,表达的方式。因为朗读是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对学生书面言语的掌握起着孕育的作用。而孕育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语言组合,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建构口头表达方式的模型,有了这个建构的模型作拐杖,学生就由模仿表达过渡到自主表达逐渐达到了创造性表达的境界。
我们的新教材也完全落实了这个要求,让我们先从一个课后作业题上,来稍作感受。对“朗读课文”这个作业题,据不完全统计,旧教材1——4册共安排87道“朗读课文”的作业,其中安排在课后作业第一题的有30道,大约占34.5%,其余的安排在课后作业的第三题或第四题(在课后练习的最末一题)。而新教材的1——4册大约安排了121道“朗读课文”作业,除一题放在课后作业的第二题外,其余的120个“朗读课文”的作业题全放在课后练习的第一题,约占99%。从“朗读课文”这个题目的总量来看,新教材比旧教材多了34道。由此可看出,新教材非常重视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的确,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丰厚博大,我们的母语更具丰富的内涵。由一个个方块字组成的一篇篇美丽的童话、传说,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哲理。而母语起着负载、传承文化的作用;母语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可对于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要去理解这其中所蕴涵的哲理,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理解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再加之口头表达能力不强,不能把自己想说的意思用语言文字很好的表达。因此,新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朗读这条重要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朗读中去感悟、领会、思考、感知、感受。如新教材第一册15课,课文是这样写的: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他在洞里睡着啦。
通过朗读,学生把两类不同的事物——小鸡、小狗、小鸭、小马与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联系起来,通过看课文插图,在朗读中明白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它们的画儿不同,说明它们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就是可爱的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对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感悟虽然是肤浅的、表面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力的增强,这种理解就会有浅入深、由表及里,因为“语文教学起自朗读,归于朗读。”正如《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重视朗读,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增强语感。
『柒』 六年级语文教学论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方便大家考试同时满足大多数学生要求!官方规定CET全国四六级考试的报名时间为:每专年11月份属、5月份(每年时间略有不同) 考试时间为:每年12月份、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六。六月份一般的大学都还没有放假啊!
『捌』 求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建议
不知道您所在学校是否配有教学案,如有,可按教学案上知识点来教学,若无,建议在授课之前做好您的课前笔记,在网上搜些配套的教学分解或知识重点。
『玖』 语文六年级教学工作措施
其实小学六年级语抄文课本与初袭一年级语文课本内容上并没有太大的跨越,有一些东西甚至在一个层面上。
区别在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学习方式的截然不同:小学语文学习更强调积累,学生学习以记忆为主;初中学生学习因为有了小学的基础,开始侧重强调理解,感悟。
所以从六年级语文教学来讲,可以侧重阅读的指导而非知识的填鸭式灌输。
这样想的,一孔之见!
『拾』 小学六年级语文基础比较差的班级应采取什么教学措施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很多需要背诵的东西,不是说老是布置了,学生们就会内主动去背,该默写容是时候就要适当的默写,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要做到赏罚分明(不要太重,罚一些糖果之类的,奖励给默写正确率高的同学)。老师如果有时间,多在班级一些时间,毕竟是小学的最后一年,语文在小升初考试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应该抓得紧一些。【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