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让六年级学生做哪些语文预习作业
小学生语文六年级上期预习要求 一读:轻声读,找生字,查字典,标音节。(快速浏览) 通过第一遍慢慢地轻声朗读,扫除生字障碍,为读通课文奠定基础。 1、边读边用符号勾划出来,文中的生字连词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索, 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2、课后生字条注上拼音,一类字组课文以外的两个词,想办法怎么记住一类字的字形。在书上写出本课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区别, 形近字组词。 3、在家庭本上练一练生字,一个拼音,两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二读:留心读,找新词,综合法,明词义。 结合第二遍的细细读,找出自己不理解和感兴趣的新词、成语。再利用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此方法是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在书中加批注。 三读:放声读,标段数,抓事物,找联系。 通过放声的朗读,分清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那些人物或其它事物,他们(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四读:默默读,理层次,分段落,抓内容。 在这一次默默地阅读中思考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哪些段落的联系更紧密,初步划分出意义段;归纳出课文各段的段意(在相应的地 方做好批注)和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50 字以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写在家庭本上。(1、段意综合法;2、摘句归纳法;3、课 题扩展法;4、串联要素法;5. 取主舍次法;6. 问题回答法) 五读:静心读,找佳句,质疑难,初解答。 结合静心的默读,摘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提出一两个疑难问题,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初步解答,做 好批注。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摘录2-3 个在积累本上。 六读:兴致读,品感情,抓基础,做练习。 体会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写作的目的)。最后结合相关的预习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课后的问题读一读,想 一想,你是怎么理解的?并用铅笔写在上边。 1、搜集本课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联的资料。利用电脑查找,利用课外辅 助资料查找,利用音像资料查找,也可以向父母、老师调查。 2、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成一段话,字数不少于150 个。(书签或资料本上)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本课写法上的特点。 温馨提示:预习完后请家长检查签名。(签在作业本的右上角。) (每天必备:积累本、练习本、字典、课外书、学习用具、两个空作业本。每天必做:看半小时课外书并在课外书上勾画。巩固当天学 习知识,预习第二天课文。每周必做:巩固本周知识,在一周内积累归类式的好词20 个,佳句3 个。做两篇及以上课外阅读训练,由家 长批改。写一篇周记。凡家庭作业中的听写默写由家长批改。) 小学生语文六年级上期预习要求 一读:轻声读,找生字,查字典,标音节。(快速浏览) 通过第一遍慢慢地轻声朗读,扫除生字障碍,为读通课文奠定基础。 1、边读边用符号勾划出来,文中的生字连词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标明,并认真思索, 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2、课后生字条注上拼音,一类字组课文以外的两个词,想办法怎么记住一类字的字形。在书上写出本课多音字的读音并组词区别, 形近字组词。 3、在家庭本上练一练生字,一个拼音,两个生字并组两个词。 二读:留心读,找新词,综合法,明词义。 结合第二遍的细细读,找出自己不理解和感兴趣的新词、成语。再利用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此方法是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在书中加批注。 三读:放声读,标段数,抓事物,找联系。 通过放声的朗读,分清自然段;想一想课文讲了那些人物或其它事物,他们(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四读:默默读,理层次,分段落,抓内容。 在这一次默默地阅读中思考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哪些段落的联系更紧密,初步划分出意义段;归纳出课文各段的段意(在相应的地 方做好批注)和运用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在50 字以内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并写在家庭本上。(1、段意综合法;2、摘句归纳法;3、课 题扩展法;4、串联要素法;5. 取主舍次法;6. 问题回答法) 五读:静心读,找佳句,质疑难,初解答。 结合静心的默读,摘抄好词、佳句、优美语段;提出一两个疑难问题,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初步解答,做 好批注。文中的优美句子或重点句子摘录2-3 个在积累本上。 六读:兴致读,品感情,抓基础,做练习。 体会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或写作的目的)。最后结合相关的预习练习题进行巩固练习。课后的问题读一读,想 一想,你是怎么理解的?并用铅笔写在上边。 1、搜集本课相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简介,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联的资料。利用电脑查找,利用课外辅 助资料查找,利用音像资料查找,也可以向父母、老师调查。 2、把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成一段话,字数不少于150 个。(书签或资料本上) 3、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本课写法上的特点。 温馨提示:预习完后请家长检查签名。(签在作业本的右上角。) (每天必备:积累本、练习本、字典、课外书、学习用具、两个空作业本。每天必做:看半小时课外书并在课外书上勾画。巩固当天学 习知识,预习第二天课文。每周必做:巩固本周知识,在一周内积累归类式的好词20 个,佳句3 个。做两篇及以上课外阅读训练,由家 长批改。写一篇周记。凡家庭作业中的听写默写由家长批改。) 必读书:《绿山墙的安妮》-----蒙格玛丽 加拿大 《故乡》-----------------鲁迅 《狼王梦》------------沈石溪水 动物小说
望采纳!
B. 小学生怎样预习语文
小学生语文预习的指导
如今教师布置语文预习作业,有的同学或是家长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语文预习作业就是读读课文,画画生字,蜻蜓点水、应付敷衍。这都是一种不好的取向和误区。在平时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语文的。
(一)通读全文。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
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字典解决,以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三)朗读
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四)摘抄
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五)思考
我觉得这是预习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
经过教师的引导预习,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减轻教学的负担。
提高学生预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会预习方法,培养预习兴趣。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当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各种预习方法进行学习,才会逐渐培养他们对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我根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几种预习方法:1、查。2、读。3、思。4、勤动笔。
其次,搭建推进梯度,呵护预习兴趣。引导学生预习将经历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搭建一个逐步推进的梯子,供学生不断深入预习,逐渐提高预习能力。由易到难的预习和不同的预习形式,可以呵护、巩固学生预习的兴趣。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我确定“常规预习模块”与“特殊预习模块”。
再次,放自主空间,激发预习兴趣。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如果学生的预习作业,一直是老师所布置的,学生没有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权力,那么一定会削弱他们预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爱动脑的学生更是如此。此时,预习内容自由选择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一定会促进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1、成立预习超市,让学生自主选择。2、重视预习质疑,让学生主动思维。无论是自主选择预习作业,还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预习,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同时学会从不同起点主动走向新的学习之旅。
最后,重视反馈评价,提升预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预习要重视检查,及时表扬,让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对预习做得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在预习过程中,能提出问题的,大胆质疑的同学及时加以肯定。对预习效果差的学生不应多加批评和指责,应积极鼓励,发现其闪光点。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预习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认真深入地进行预习,从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作业,才能达到预习的最大效率,最终为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预习
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无疑应从预习方面入手,加强指导,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果。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是不少语文预习只是流于形式,无章可循,难见成效,有的语文老师只以一句“去读读课文,预习一下”草草了事;有的老师让学生预习有布置无检查等情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预习至关重要,现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把握年级段的差异,提出预习要求
各年级段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不同,自学能力不同,教师应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如一年级侧重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和课文,尽量不读破句;二年级侧重查字典和分析字形;三年级侧重选择字的义项和分段;四年级侧重略说段意和略说主要内容;五年级侧重抓住课文中心和提出较深刻问题;六年级则要求学生深入预习,对字、词、句、段、主要内容、中心全面领会,侧重提疑难问题。在把握年级侧重点的同时,对学生预习能力的训练应采取螺旋式推进,逐步提高。
同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各具特点的,即存在个体差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齐步走,那是一种苛求,也是对学生天性的一种扼杀。所以教师没必要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次都全部完成你布置的预习任务,只要他能完成力所能及的就行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预习过程中基本完成课文的学习,如字、词的掌握、文意的理解、情感的把握和提出各种疑难问题等。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没那么强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认真对待预习,掌握大部分字词和知道课文的内容就行了。
实践证明,预习要求越是尊重差异,学生的预习效果就越好。
二、规范常规性步骤,细化方法指导
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年龄小,自主反思、自主调节学习方法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预习兴趣之外,还要教给他们语文预习的方法。教给小学生的预习方法,要求尽量细化,要求可操作性要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预习的步骤:“默读——查问——朗读——摘抄——思考”,(低年级段学生要求放低,不要求做笔记,在书本上标记即可。)每一步骤的具体方法、要求如下:
1.默读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比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
2.查问
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还可以查一些课外资料。
3.朗读
生字认识了,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用嘴读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
4.摘抄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写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
5.思考
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还应该静静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知识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对这些问题,有的可以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有的书面写下来。
经过以上步骤,学生边读边记,边思边写,也就形成了相对较规范的预习笔记。同时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规定大致栏目有:文章名(书名),出处,阅读时间,好词入脑,好句入心,总体心得(写文章预习感受,弹性较大),暂时存疑。要求学生做的预习笔记的自选栏目大致有:结构分析,写作风格,主要内容,写作目的等。对于预习笔记,我认为不需学生每文必做,每次必做,简单的课文,在课文上写写画画即可,重要的是预习常规性步骤的有效落实。对于后进生,规定栏目也可删减。
三、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的预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应该教给学生预习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为预习活动构建模式,使预习活动有章可循。预习一篇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概貌。从头至尾地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能大概的掌握课文的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如在预习《草原》时,学生能初步了解到课文讲的是“我”到陈巴尔虎旗访问,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款待。通读时,还要求学生看课文后的思考题,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就显得不盲目。
2、学习生字新词。自学认字表,写字表中的生字,掌握读音。在课文中找出生字词,并运用字典自学生字词,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3、参照教师给出的预习要求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课堂上及时质疑,及时得到释疑。对能在预习中提出问题的学生,老师应多加表扬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此外,对一些历史性,政治性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如教学《负荆请罪》一课的预习中,也作类似的要求: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文章中前两个故事写谁的事?为什么用“负荆请罪”作题目?同学们通过认真默读和思考,了解到前两个故事虽是写蔺相如的职位反而比廉颇高,所以文章必须这样安排。由此可见,二个小故事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内在联系。
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学生形成一定的预习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有困难的学生更要手把手地教,帮助他们尽快掌握预习的方法。在学生基本掌握预习方法后,逐步把预习活动放到课外进行。但教师更要严格进行预习作业的检查,使预习活动切实落实,养成习惯。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以及培养学生品词品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3、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提倡互学互帮,互相督促。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语文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听听别人的学习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形成自学的风气。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教是为了不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一种不能代替的力量,加上预习大部分在家里进行,因此要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即要求父母要抽出时间检查子女的预习的完成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作适当的指导,还提醒家长要善于发现子女在预习中的每一个细小的进步,并作充分的肯定,不应老在孩子身上挑毛病。当孩子预习出现问题时,要求家长配合教师作耐心的教育和指导。
六、预习的安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安排预习的呢?一般分三个层次安排预习:
第一层:通读感知。了解课文大段内容,能说出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学习生字词等。为理解课文作好铺垫。
第二层:再读理解。弄清文章结构层次,作者写作思路,找出一些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句子、段落。
第三层:细读深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理解句子深刻含义;抓住关键词语,用圈划批注的方法深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
在预习的各个层次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总之,语文预习多在课外,看似较难调控,但只要教师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切实落实指导规范,定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预习自学能力的培养
预习和自学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即使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作业,也是提纲式的,对学生提高预习自学能力作用不大。而预习自学能力的养成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本身都会带来深刻的变化。
小学里的预习,大部分就是读读课文学写生字词。自学就是大家先思考,然后在相互讨论,只是将各自的答案说一遍便了事。到底怎样进行预习和自学,学生还是不太理解的。所以,小学中高年级的预习自学任务应该整合。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自学,预习自学的学习的内容应该细化,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一堂课的起点,长久实行,促成学生养成正确的预习自学方法。
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老师对于小学生的预习自学的要求不能太高。小学生的学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好学习环节,然后才有可能学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顺利过渡,在小学中高年级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预习,二是写简单的批注。要把预习当作规范的作业来对待,不能将之看成是一个附属性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写批注大多是空泛的语句,唱高调,套成语,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在课堂讲授课文时经常让学生划出句子和词语,再进行讨论,并要求他们在书页空白处写下说明和感悟。教师要积极引导,当众表扬、鼓励那些写出自身的真实感受之批注的学生,因为只有写出对课文字词句的深刻理解的批注,预习自学才是有效。
习要求与检测案例分析一、预习要求
(一)读的要求
1 读第一遍
勾带有生字的词,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词典,为生字注音,为生词注释。
将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2 读第二遍
把词语读准确,把长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
3 读第三编
画关键词语,画重点句段。思考课后思考题,用符号将答案在文中标出并作批注。
注:对长的课文要求学生多读几遍,对后进生也要求多读几遍。
(二)写的要求
1、找出生字的形近字并写在书上。
2、给多音字组词。
二、预习检测
案例分析
《蒲公英》第一课时
教学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在预习本篇课文时有没有遇到了一些不认识的字?
生:有
师:自己通过查字典将这些字认识了的同学请举手。(大部分学生举手有些学生没有举手,但具我的判断这些学生肯定有不认识的字,不举手的原因是没有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师: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是我们的预习要求,但有些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来做。这样会影响你的朗读。希望这些同学以后按老师的要求来做。组长在检查预习时也要留意。
师:同学们在预习时觉得哪些字最容易读错请上来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板书)
生板书:绒球、嘱咐、迷惑。
师:谁愿意来把这些字的音注上?
抽生板书字音。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一教这些字。(学生教读)
师:请同学看黑板上的生词,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学生读本课的生词)
师:谁来说说你的同桌哪些字音最容易错。
生1:我的同桌是否这个词读错了。
生2:我的同桌嘱咐读成平舌音了。
生3:湖泊的泊是多音字还读泊,停泊的泊。
师:请你的同桌再读一读。(生读)全班同学读。抽生读,分男女生读,分小组读。
师:现在将这些生字放回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听同学们在预习时将课文读熟没有。(学生读课文)
师:老师听出来了,大部分同学预习时都读得很熟,但有些同学没有按老师的要求读。
接下来将分部分朗读,归纳每部分的意思,教学生将每部分的意思连接起来归纳主要内容。(略)
教学片断二:
师:再读生字。(学生读)
师:请同学来黑板上写生字,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笔顺和笔画的安排是否正确。
抽生板书生字,其他学生观察。
师:谁来说说他们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哪些地方有错。
师:刚才同学们都评价得很好,希望同学们写时注意。学生写生字。
师:先写完的同学将你找的生字的形近字组词写在黑板上。(学生在黑板上写生字形近字组词)
师:其他同学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补充。请同学进行补充,并将自己没有找到的形近字组词补充在自己的书上。
三、反思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自学的过程。因此,我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预习并且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今年我班学生步入三年级我首先根据他们原有的预习习惯和年段特点提出了预习要求。
要求提出来了学生不按要求做也是徒劳,因此我很重视对学生预习的检测。我不仅要求组长检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也是根据自己提出的预习要求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我班学生农民工子女较多,家长在子女教育上不是很尽心,学生的学习全靠学校,所以对学生预习的督促也落到了老师身上。我在课堂上非常注意学生预习的情况反馈。比如学生没有给不会认的字注音及时发现,及时提醒。让学生板书生字的形近字,让同桌互读生字去发现学生预习时是否按要求对不会的生词多读了几遍。认真听学生的朗读,发现没有读熟的同学点名提醒,让学生明白老师随时都在关注他们的预习情况,心里绷紧一根弦。经验告诉我,学生的预习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只有抓好学生的预习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C. 给六年级小学生代课,语文应该怎么预习呢
课本一些难读的字音让学生自己标出来,然后让他们念念课文,熟悉熟悉文本。再看看课文下的注解,了解了解这个作者的简介,生活背景等。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写下这样一篇文章。
D.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在寒假里都需要做哪些预习工作
预习课文,做好PPT ,想想怎样能与学生们出好关系,让他们在毕业考语文成绩能有所提高等等。如果亦是班主任的话需要考虑一些关于班级管理的问题。 希望能帮到你。
E. 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怎样预习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学习阶段,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初中阶段的自己学习。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读一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概念性数学知识的预习。
1.通读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新知识显现出来,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预习《圆的认识》时,学生用笔勾画了以下内容:
“圆沿不同方向对折后,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精读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
(1)通过举例子来理解概念。例如预习《倒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有学生举例:“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2)鼓励学生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百分数的认识》后,学生提问:“百分数后面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他们的智慧火花得到了碰撞,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效果是最佳的。
二、预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然地学到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预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对折自己做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发现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它们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并数出对称轴的条数。还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他们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创造出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轴对称图形,有衣服、松树、蝴蝶、花朵等图形。不仅张扬了个性,还培养了审美意识,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分享成功的乐园。
三、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推导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学生通过推导公式,提前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来历。预习《圆的面积》,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的半径,由S平行四边形=ah得圆的面积公式是S=?仔rr =?仔(rr)= ?仔r2。在这一预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数学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并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依据了乘法结合律。
四、试做例题,尝试练习
学生预习数学例题有一种误区,读完题马上看解题过程,导致不劳而获,似懂非懂,预习效果不理想。我让学生预习例题时,用纸蒙住解题过程,自己试做例题后与书上的过程对照,万一不会,再去看例题。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还应试做例题后边的“做一做”,检查预习效果。
五、注重落实,填好数学预习卡
预习要抓落实,让学生填写预习卡。六年级数学预习卡的主要内容包括预习思考题、我的收获、我的困惑、我的感想和我来出题。后两项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填写。在预习《百分数的应用》例3、例4时,部分同学的预习卡对我启示颇多。
张昕:“我的收获:通过预习,发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也要先确定单位‘1’,单位‘1’好比百分数应用题的眼睛,有了这双慧眼,才能看清题目的外貌,才能把题做下去。如例4的单位‘1’全班人数,是已知的,所以求及格人数实际是求45的80%,用乘法运算。我还发现例4和例5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与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十分相似。我的感想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我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信心。我们要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就应该好好预习,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应该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当然,在预习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
1.预习内容应具体,目标要明确
要有具体的预习思考题留给学生,难易要适中,保证学生“踮踮脚能够得着”。不要出现“预习数学课本X页——X页”之类的笼统要求。比如预习《利息》一课,我留给学生的预习内容是:“什么是利息、利率,怎样求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
2.允许学生的数学预习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预习作出正确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所以,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预习,有了一些收获,并发现一些问题,你就是成功的,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前面提到的张昕,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张昕,你真了不起,在预习中发现了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异同,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当看到一名学困生的困惑:“我想不通的是:例4列式为45×80%,老师讲过百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而例题中为什么把80%化成0.8计算呢?”我及时评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你的想法有根有据,的确要比例题中的简便,你的这种敢于挑战、大胆创新的意识值得大家学习。”被表扬的同学露出了笑容,透过笑容,我看到他们的自豪和成功感。
总之,六年级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可以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让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成为展示预习成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让学生的预习习惯成为一笔学习数学的财富,让他们受益终身。
F. 如何培养六年级学生语文预习兴趣
这些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学好这门学科最主要的就是课前预习。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学生没有课前认真的预习就会牺牲的是时间和精力。踏踏实实预习了才知道学习的难点、重点是什么,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才能主动,才能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达到一定的效果。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汉字,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也学会使用了工具书。预习已经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了。
案例一:
xxx是我们班的后进生,以前学习马马虎虎的,学习成绩怎么也不长进,特别是语文阅读能力很差。追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点问题就是该生长期形成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喜欢也没习惯课前预习,上课稀里糊涂的,没有重难点之分,囫囵吞枣。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课文的很多问题都不在课前解决。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造成知识不消化,产生厌学情绪。
案例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我首先指导任士成同学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让他自己将预习的内容用蓝笔画好。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可以用红笔圈注。这样下来他的书就是一本集参考、笔记和各种知识在内的全面资料书了。其实这样也可以避免他对接受新的知识心中没数,避免他们紧张地“奔命” 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所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时首先要明确目的,因为学生刚开始一般都不会预习,这时我们应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如一篇课文可以让他们从字词(也就是找生字生词入手),然后是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句子等。这些基础预习完,可以先给他们布置预习题,帮他们慢慢入门,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预习时教师还可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从中找出课文的主题,写法及语言特色,为解读课文寻求指导性意见。形成习惯后就可以不用布置预习题了,上课时可以用我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模式,学生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预习的内容,这样课堂容量就大多了。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一定的模式了,预习上了轨道之后学生学习也轻松了。当然在其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查阅多种资料。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生按参考资料预习,答案自然有了,其实不然,我觉得学生有资料可查就像老师备课,并不是限制学生思维,而是博采众长,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我都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来完成,以促进学生重视预习。同时我经常向学生讲述预习的重要性。并把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纳入语文学科的评价机制,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课前预习。第一天下午布置学生明天要掌握的知识点,具体做法是让课代表每天早自习检查,我们班规定是每早自习集中预习交流,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好中差按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刚开始时课代表不怎么会检查,我就检查几次,让课代表按我的标准打分,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这种形式。这样不仅减少了我们的负担也督促了学生学习。现在我们班级的学生每天课前预习基本不用布置他们也能自觉完成。对没有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同样给予一定的评价分,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样可达到学好语文目的。
G. 六年级上册各课预习。要求:主要内容和新词造句
123123123
H. 小学五升六,想要预习六年级语文,请问有哪些知识点 最好能有一个详细的计划
1、作文,上了一个档次。
2、阅读,可以买点书多读但不能烂读
基本上语文6年纪就这几个难点,可以预习一下数学,有点难
I. 六年级语文怎样预习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读一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概念性数学知识的预习。
1.通读数学知识。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新知识显现出来,为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预习《圆的认识》时,学生用笔勾画了以下内容:
“圆沿不同方向对折后,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2.精读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重、难点
(1)通过举例子来理解概念。例如预习《倒数的认识》一课,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0除外),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有学生举例:“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的倒数是。”
(2)鼓励学生对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质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百分数的认识》后,学生提问:“百分数后面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他们的智慧火花得到了碰撞,他们的学习是积极的,效果是最佳的。
二、预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数学
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自然地学到了知识,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在预习《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对折自己做的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发现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它们都属于轴对称图形,并数出对称轴的条数。还让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他们通过折、画、剪的方法,创造出了一个个富有个性的轴对称图形,有衣服、松树、蝴蝶、花朵等图形。不仅张扬了个性,还培养了审美意识,数学课堂成了他们分享成功的乐园。
三、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推导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学生通过推导公式,提前了解了计算公式的来历。预习《圆的面积》,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等于圆的半径,由S平行四边形=ah得圆的面积公式是S=?仔rr =?仔(rr)= ?仔r2。在这一预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数学极限思想和转化思想,并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依据了乘法结合律。
四、试做例题,尝试练习
学生预习数学例题有一种误区,读完题马上看解题过程,导致不劳而获,似懂非懂,预习效果不理想。我让学生预习例题时,用纸蒙住解题过程,自己试做例题后与书上的过程对照,万一不会,再去看例题。这样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还应试做例题后边的“做一做”,检查预习效果。
五、注重落实,填好数学预习卡
预习要抓落实,让学生填写预习卡。六年级数学预习卡的主要内容包括预习思考题、我的收获、我的困惑、我的感想和我来出题。后两项仅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填写。在预习《百分数的应用》例3、例4时,部分同学的预习卡对我启示颇多。
张昕:“我的收获:通过预习,发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也要先确定单位‘1’,单位‘1’好比百分数应用题的眼睛,有了这双慧眼,才能看清题目的外貌,才能把题做下去。如例4的单位‘1’全班人数,是已知的,所以求及格人数实际是求45的80%,用乘法运算。我还发现例4和例5的结构特征、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与以前学过的分数应用题十分相似。我的感想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预习,我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有了信心。我们要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就应该好好预习,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应该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当然,在预习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
1.预习内容应具体,目标要明确
要有具体的预习思考题留给学生,难易要适中,保证学生“踮踮脚能够得着”。不要出现“预习数学课本X页——X页”之类的笼统要求。比如预习《利息》一课,我留给学生的预习内容是:“什么是利息、利率,怎样求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
2.允许学生的数学预习有个体差异,对学生的预习作出正确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所以,应该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我经常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预习,有了一些收获,并发现一些问题,你就是成功的,就会受到老师的表扬。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前面提到的张昕,我对他们的评价是“张昕,你真了不起,在预习中发现了百分数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的异同,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当看到一名学困生的困惑:“我想不通的是:例4列式为45×80%,老师讲过百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而例题中为什么把80%化成0.8计算呢?”我及时评价:“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的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有所提高。你的想法有根有据,的确要比例题中的简便,你的这种敢于挑战、大胆创新的意识值得大家学习。”被表扬的同学露出了笑容,透过笑容,我看到他们的自豪和成功感。
总之,六年级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可以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可以让数学课堂异彩纷呈。成为展示预习成果的广阔天地。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