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古今异义汇编!
七年级上:
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 )
反归取之(反:)
略无阙处(阙:回 )
土人谓之“傍不肯”(答傍: )
人皆伏其精练(伏: )
2、古今异义
至之市,而忘操之(操: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及: )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指示代词,这儿,今是判断动词)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求:)
至于夏水襄陵(至于: )
沿溯阻绝(沿: 溯: )
虽乘奔御风(奔: )
不以疾也(疾: )
方为秋田之害(方: )
岁以大穰(岁: )
但逐层布板讫(但: )
匠师如其言(如: )
3、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奔: )
不以疾也(疾: )
每至晴初霜旦(霜: )
匠师如其言(如: )
七年级下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处决如流(处决: )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龌龊: )
既薨(既: )
普明日复奏其人(明日: )
普颜色不变(颜色: )
卒用其人(卒: )
非显者刺(刺: )
池中奇峰绝壑(绝: )
3、词类活用
亦荆吴形胜之最(最: 副词用做名词,最美的地方??)
富人于五所园也(园: )
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下: )
⑵ 我要关于七年级语文(语文出版社)的文言文翻译
《论语》六则
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子贡问孔子说:“孔文子(死后)凭什么被称作‘文’孔子说:“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因此被称作‘文’。”
孔子说:“暗暗地记住它,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对于我有哪一样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身上)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世说新语》两则
期行
陈寔和朋友约定一同出行,(他们)约定在正午动身。过了正午(朋友)没到,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都没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正午。到了正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朋友感到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以表示谦意。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乘船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当即对此事感到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起先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受他的请求,难道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根据这件事来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伤仲永
金溪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他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让他做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
木兰诗
唧唧又唧唧,木兰正对着大门纺织。听不见织机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叹息的声音。问木兰想什么,问木兰惦念什么。木兰也没有什么想的,木兰也没有什么惦念的。
昨夜见到军中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卷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长兄,愿意去买鞍买马,从此替父出征。
去东市买骏马,去西市买鞍鞯,去南市买马笼头,去北市买长鞭。早上辞别爹娘,傍晚到了黄河边上,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流水在溅溅作响。早上离开黄河边,傍晚到了黑山头,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脚下胡人的战马嘶鸣的声音。
奔驰万里,赶赴战场,飞越一个个关口、一座座山峰。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用刁斗报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很多很多的将士战死在沙场,很多很多年之后将士才回到故乡。
回来之后拜见天子,天子高坐在大殿上。(为木兰)记了许多次功,赏赐的财物比成百上千还要多。可汗询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愿做尚书郎(这样的大官);只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到故乡。
爹娘听到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迎出外城;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对着大门整理妆饰;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霍霍地磨刀宰杀猪羊。打开东屋的门,坐在西屋的床上,脱掉战时的长袍,穿上过去的衣裳,对着窗子梳理黑发,对着镜子贴上花黄。走出门去看望战友,战友们都惊慌:在一起很多年,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的。
雄兔、雌兔脚步跳跃、双眼迷离。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分辨出哪只是雄、哪只是雌呢?
卖油翁
陈康肃陈尧咨先生擅长射箭,当代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自我夸耀。(他)曾经在自家的菜园子里射箭,有个卖油老汉放下担子站(在一边),斜着眼睛看他射箭,很久没有离去。看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康肃问(老汉)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难道不是很精湛吗?”老汉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康肃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老汉说:“凭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可铜钱一点儿也没沾湿。(老汉)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
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的行程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断缺的地方。层层悬崖排排峭壁,遮挡天空遮蔽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涨水的时候,江水涨上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断。如有君王的命令急于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季的时候,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从它们当中急流冲荡下来,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有很多趣味。
每到天刚放晴的日子或降霜的早晨,林间清凉,山涧显得寂静,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异常,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渔夫唱道:“巴东三峡哦,巫峡最长,听那绵绵不息的猿猴叫声哦,不禁泪湿衣裳!”
古文二则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他非常)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重视情谊。有位朋友在他家寄存了一千两白银,而没有立下字据。不久,这个人便去世了。蔡勉旃把这人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这人的儿子)觉得很惊讶,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这事儿,哪有寄存千两白银却没有字据的?况且我父亲从没告诉过我(这件事)。”蔡勉旃笑着说:“字据在心里,不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蔡勉旃)最终用车子运着(银子)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老师(戴震)这一年(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私塾先生)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下,(戴震)问私塾先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私塾)先生回答他说:“这是朱熹说的。”(他)接着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私塾先生)说:“宋朝人。”“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私塾先生)说:“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距多少时间?”(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私塾)先生无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陌上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自家起名叫罗敷。罗敷善于养蚕采桑,(常常)采桑在城南角 ;用黑色丝绳做桑篮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桑篮上的提柄。头上梳着云朵般的发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下身穿着浅黄色的裙,上身穿着紫色的短袄。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抚摩胡须。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束发的纱巾。耕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把住犁耕田,锄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握着锄锄地; 回家之后相互嗔怨,只是因为仔细看罗敷(的美貌)。
从南面来了太守模样的人,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令手下去问,问这是谁家的美丽女子。(那人)说:“她是秦家的女孩,她的名字叫罗敷。”(太守问):“罗敷现年几岁了?”(那人回答道:)“不够二十岁,十五略出头。”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同车共载吗?”
罗敷走上前来(对太守)说:“你是多么的愚蠢!你有你自己的家室,我有我自己的丈夫。(我的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众多,我的丈夫走在最前列。凭什么识别我丈夫?(请看呐);白马后面跟着黑色的小马,大白马尾巴上系着青丝绦,黄澄澄的金饰装点着马头;腰上佩着辘轳剑,高贵可值千千万万。十五岁就做太守府的小官,二十岁做了朝廷中的大夫,三十岁做了侍中郎,四十岁做管理一城的长官。(夫婿)长得皮肤洁白,胡须疏朗,从从容容地踱着方步,落落大方。座上众人都说(我的)夫婿不一般。
⑶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归纳(上下两册)
中考必背39首古诗词 (七上) 1、 观沧海 曹操 (魏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zhuó)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ò)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 西江月 辛弃疾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过故人庄 孟浩然 (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7、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9、 泊秦淮 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0、 浣溪沙 晏殊 (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七下) 11、 木兰诗 南北朝乐府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八上) 12、 望岳 杜甫 (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 春望 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 使至塞上 王维(唐)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15、 游山西村 陆游 (南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6、 黄鹤楼 崔颢 (唐)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7、 浣溪沙 苏轼(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八下) 1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 赤壁 杜牧 (唐)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0、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 水调歌头 苏轼 (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2、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3、 陶渊明《饮酒》(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4、 行路难 李白(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6、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7、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 (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30、 无题 李商隐 (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1、 登飞来峰 王安石(宋)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2、 相见欢 李煜 【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九上) 33、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4、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5、 破阵子 辛弃疾 (南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6、 观刈麦 白居易(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37、 雁门太守行 李贺(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8、 蒹葭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39、 关雎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⑷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文言文中“而”“之”的用法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下面是“而”用法总结!而(1)第二人称代词,(2)一般作定语某所,而母立于兹。 (2)副词,译为“就,才”。然则何时而乐耶?(3)连词并列关系,一般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因果关系,译为“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军惊而坏都舍。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2)、若夫……岩穴暝(承接、轻读)(3)、朝而往,暮而归(修饰、轻读)(4)、溪深而鱼肥(并列、轻读)(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转折、重读) 一、“之”作代词用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4、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二、“之”作动词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分析以上例子,我们知道“之”用作动词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动词“之”的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三、“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⑤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公输》) 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趣”、“洲”、“狱”、“意”、“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③④⑤⑥ 可以看出,这种“之”多用于时间副词后面,作用为调节音节,不译。 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⑸ 初一语文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三、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用“者”或“也”表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例如: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语后置
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愚公移山》)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⑹ 七年级语文版语文书教科书文言文以及古诗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
一、文言文
l 《童趣》
主要人物简介:
沈复(1763-?)字三白,江苏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文言文原文、翻译和注解:
原文:
童趣
余① 忆童 稚② 时,能 张目③ 对日,明察 秋毫④,见 藐小之物⑤ 必 细⑥ 察其纹理,故⑦ 时有 物外⑧ 之趣。
夏蚊成雷,私⑨ 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⑩ 为之 强一。又留蚊 于二 素帐三 中,徐四 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 唳五 云端,为之 怡然称快六。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七。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八 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九 一 癞虾蟆十,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翻译:
我回忆童年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极其敏锐,见到细小的事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的蚊子发出雷鸣般的叫声,我私下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样想,就有时成千上百,果然变成鹤了。我抬看它们,脖子为此僵硬了。我又把蚊子留在未染色的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果然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我常常在土墙高低不平、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仔细地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子和蚊子当作野兽,把土地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成山沟,精神在这个“山林”中游览,感到安适愉快而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个庞然大物,推倒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子就被它吃掉了。当时我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让我惊叫起来。心神安定后,我捉住了癞蛤蟆,鞭打几十下之后,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注解:
①余:我
②稚:幼小
③张目:睁大眼睛
④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⑤藐小之物:细小的事物
⑥细:仔细
⑦故:所以
⑧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⑨私:私下
⑩项:颈,脖颈
一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二于:在
三素帐:未染色的帐子
四徐:慢慢地
五唳:鸟鸣
六怡然称快:高兴得连声叫好
七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安适、愉快;然:的样子)
八兴:兴致
九盖:原来是
十虾蟆:癞蛤蟆
l 《<论语>十则》
主要人物简介:
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文章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就时常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五、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六、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选择他的长处去学习它,看到自己也有他的短处,就改正它。”
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九、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十、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l 《山市》
主要人物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文章简介:
选自《聊斋志异》卷六。《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原文:
山市
奂山① 山市②,邑③ 八景之一也,然 数年恒不一见④。孙公子禹年与 同人⑤ 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 青冥⑥,相顾⑦ 惊疑⑧,念⑨ 近中⑩ 无此 禅院一。无何二,见宫殿数十所,碧瓦 飞甍三,始悟四 为山市。未几五,高垣睥睨六,连亘七 六七里,居然城郭八 矣。中有楼若者九,堂若者十,坊若者⑴,历历在目⑵,以⑶ 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 莽莽然⑷,城市 依稀⑸ 而已。既而⑹ 风定天清,一切 乌有⑺,惟 危楼⑻ 一座,直接霄汉⑼。楼五架,窗扉皆洞开⑽;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⑾。又其上,则 黯然缥缈⑿,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 往来屑屑⒀,或 凭⒁ 或立,不一状⒂。逾时⒃,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⒄ 如拳如豆,遂⒅ 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 人烟市肆⒆,与世无别⒇,故又名“鬼市”云。
注解:
①山名。旧淄川县涣山,也写作焕山
②山中蜃景,与海市蜃楼相似
③县
④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恒:经常)
⑤朋友
⑥青天,天空
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⑧惊奇疑惑
⑨心想
⑩近处
一寺院(禅:佛教用语,表示与佛教有关的事物)
二不久,不一会儿
三飞檐。甍,屋檐
四才明白
五不久,不一会儿
六高高低低的城墙(高垣:高墙;睥睨:指女墙,即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矮墙。又写做“埤堄”)
七连绵不断
八竟然像一座城市(居然:竟然;城郭:城市)
九其中有的像楼
十有的像厅堂(堂:厅堂)
⑴有的像街巷(坊:街巷、店铺)
⑵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⑶用
⑷这里形容尘土之大(莽莽:广大)
⑸隐隐约约
⑹一会儿
⑺没有(乌:同“无”)
⑻高楼(危;高)
⑼直通云霄与天河
⑽窗户都大开(着)
⑾仅仅像星星点点(裁:同“才”,仅仅)
⑿昏暗得看不分明。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⒀形容来往匆匆(屑屑:忙碌的样子)
⒁靠着
⒂形状不一
⒃过了一会儿(逾:越过)
⒄突然
⒅终于
⒆人家和商店(市肆:集市;肆:店铺)
⒇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
l 《<世说新语>两则》
主要人物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
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谢道韫,字无奕,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做过太丘县令。
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文章简介:
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 内集①,与 儿女② 讲论文义③。俄而④ 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⑥。”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⑦。”公大笑乐⑧。即 公大兄⑨ 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 妻⑩ 也。
注解:
①家庭聚会
②子辈之人
③讲解诗文
④不久,一会儿
⑤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什么呢
⑥撒在空中的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⑦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
⑧高兴地笑(了起来)
⑨谢安大哥
⑩(的)妻子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①,期日中②,过中不至,太丘 舍去③,去后 乃至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⑤?”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⑥”元方曰:“君与 家君⑦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⑧;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⑨。” 友人 惭⑩,下车 引之一,元方 入门不顾二。
注解:
①相约同行
②约定的时间是中午
③不再等候就走了
④才到(乃:才)
⑤你爸爸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吗)
⑥不是人哪!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⑦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⑧就是不讲信用
⑨就是失礼
⑩惭愧(了)
一拉元方的手(引:拉)
二走进自己家的大门,不回头看(顾:回头看)
l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略
《智子疑邻》
主要人物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文章简介: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文言文原文及注解:
原文:
智① 子疑邻
宋② 有富人,天 雨③ 墙 坏④ 。其子曰:“不 筑⑤,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⑥ 亦 云⑦。暮⑧ 而 果⑨ 大 亡⑩ 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 疑一 邻人之父。
注解:
①聪明,以……为聪明
②指宋国
③下雨
④毁坏
⑤修补
⑥老人
⑦也这样说
⑧晚上
⑨果然
⑩丢失
一怀疑
《塞翁失马》
主要人物简介:
刘安(前179-前122),曾任西汉淮南王。
文章简介: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
塞翁失马
近 塞上① 之人有 善术者②,马无故 亡③ 而入胡。人皆 吊④ 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 数月,其马 将⑦ 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 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⑨ 者 引弦而战⑩。近塞之人,死者 十九一。此二独以 跛三 之故,父子相 保四。
注解:
①这里指长城一带
②精通术数的人(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这是迷信活动)
③逃跑
④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⑤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经过
⑦带领
⑧大腿
⑨壮年男子
⑩引弦而战拿起弓箭去打仗。
一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
二此人,这个人
三瘸腿
四保全
二、古诗词曲
l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l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东汉】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
【南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
1.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4.口技(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
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shàn)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kāo)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8.课外古诗词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