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十九课我的感受作文三百字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作者杏林子心里一直有个疑问:生命是什内么呢?
从飞蛾求生、香容瓜子发芽、静听心跳的事件中,作者知道了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除了杏林子知道了生命的意义,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知道。就像叶欣、邓练贤、王晶。李晓红……这些抗非典英雄。就说说叶欣吧:
叶欣是省中医院二沙分院里急诊部的护士长。在非典期间,叶欣救了很多非典患者。叶欣却因此患上了非典,但叶欣还是处处关心非典患者。
当叶欣抢救一名患者后的一个星期后,叶欣离开了她热爱的岗位、亲人。我想,叶欣可能认为她生存下来就是为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自己生存。
除了生活中的英雄,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
就像我们学校门口的交警,下大雨时还坚持着维护交通秩序,让开车的人很满意。
植物也同样有着顽强的意志:花,谢了还能再开;叶子,枯了还能在长;草,烧了还能再长……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想法。
读了《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我知道了:虽然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你可以让它散发出无限的光彩。
㈡ 小学四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第19课的小练笔
心存希望和向往,迎接一个有一个雨后灿烂的太阳。把每个黎明都看作是生命的开始,希望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是我们没有发现。
珍惜生命不仅仅是指的不放弃生命,不放弃生命只是最基本最基本的一个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都是虚无和没有意义的。可是有了这个条件也不代表珍惜生命,借用惠特曼一句话: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我想这样就足够了,不做生命的奴隶就不会对命运束手无策;不做生命的奴隶就不会颓废地生活。
看看我们的大学生活吧,我们有没有因为自己虚度年华而悔恨,有没有因为碌碌无为而觉得羞耻。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接连不断的晚会和party、充满诱惑的社会,我们是否感到迷茫。当我们筋疲力尽的参加晚会躺到床上时,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的生命有没有意义?
道理很简单,假如你现在说:没有关系,我有的是时间。没有关系,我还年轻。没有关系,死亡离我很是遥远。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病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那么当你生病或不舒服时,你是否想念你健康的时光?答案是会的,会的,这是我们普通人的普遍心理。所以为了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不后悔,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属于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在这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交织着矛盾和痛苦,充满着求索和艰辛,遍布着荆棘和坎坷,这正如那不为人知、寂寞生长的野草,只有异常沉重的付出,才能换来无比丰硕的甜美。渺小与伟大、可悲与丰富、失意与重塑、挫折与幸运……只有珍爱生命,把握自己,才能抛弃渺小、可悲、失意和挫折,拥抱伟大、丰富、重塑和幸运。要知道,生命是这样的可贵,连小草也在不断挑战极限、完善自我呵!
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珍惜家人,珍惜爱人,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自然,珍惜有生命的和维护生命的一切一切!生命不只是你自己的生命,它属于爱你和你爱的人,同样也属于我们的社会和全人类。所以为了善良的爱我们的人们,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负起这最基本的责任吧!
㈢ 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9课的批注有哪些
1。不忘烈士抛忠骨,民族复兴中国梦。
2。中国文明五千专年,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属谱写了伟大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他们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祖国建设的精神,把他们的事迹流传下去,展示我们新时代年轻人
3。虽然它在名义上只是一个祭奠逝者、表达哀伤的节日,但清明带给我们国人的意义与价值远不止于此。
4。铭记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不断增进爱国情感,努力学习,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5。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当年他们浴血奋战的每一寸土地,如今已鲜花朵朵,绿树成荫,我们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更要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㈣ 四年级下册语文补充习题的第十九课怎么做
一,读一读,再抄写。
二,读一读,根据提示写句子。
1,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2,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沟渠,山坡,欢声笑语,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数木可以利用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森林,少先队员满怀希望栽的小树。
四,把收获写下来。
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我们以后要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2.第一朵杏花
二、2、慎重 严重 郑重
三、选3
四、1、霎时间 转眼间 须臾
2、兴奋 激动
3、严谨 一丝不苟
3.燕子
一、聚集 俊美 偶然
分散 丑陋 时常
二、1、分红的桃花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2、在暖暖的阳光下,小猫侧身躺在墙角,舌头先舔下自己的爪子,然后在脸上抹了几下。
三、
1、
(2)、细雨 柔柳 青草 花 小燕子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1)电线 小燕子 欢快动听
(2)几痕表现朦朦胧胧,像有又像无,很逼真,如果换成几根就太清楚了没有作者写的耐人寻味。
四、剪 闹 不借你们的盐,不借你们的醋 只借你们的屋,给我们来住住。
五、抓住小猫耳朵大,胡子硬 眼睛灵活来写的。
4.古诗两首
一,通过学习,你弄懂古诗中的那些字词的意思?写下来。
啼:啼叫。
船:小河。
余:我
二,想一想,写诗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3.峨嵋山月歌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三。理解诗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1,山郭 水村 佛寺
2.宋 程颢 春天的某日,偶有所感写成的诗歌。 风和日丽, 偷闲, 全诗表达了理学家追求平淡自然、不急不躁的修身养性的色彩和水到渠成的务实功夫,也表现了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
四,完成练习。
1,山 花草 燕子 鸳鸯
2,燕子 鸳鸯
苹果里德五角星 补充习题答案
5.苹果里的五角星
一,填表
鲜为人知 选第二个读音 少
色彩鲜艳 选第一个读音 ④
一切两半 选第一个读音 用到从上往下割
求胜心切 选第二个读音 ①
二,选择
3 1 2 4
三,阅读,完成练习
1,清晰 生疏
隐藏 循规蹈矩
2,顶部切到底部
拦腰切下去
6.最佳路径
一、选择读音。
迪斯尼 漫山遍野 选第一个,其余第二个。
二、造句
这种名贵草药是自然生长的。
只要好好学习,自然会取得好成绩。
马上要上场表演了,要自然一点,不要紧张。
三、填空,回到问题。
1、 40 无数 微不足道 大伤脑筋
2、50 一次
对建筑设计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有很强的事业心。
四、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 全划去第二个。
2、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农民卖葡糖的做法种获得路径的设计。
3、都体现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道理。
五、阅读,完成练习
1、蜜蜂每次采过一朵花的蜜,就屙一粒屎
2、指的是儿童的好奇心和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
7.人类的“老师”
三、1、写科学家从鸟儿在蓝天飞翔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
2、从鲸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船体设计,提高了轮船航行速度。
3、从鸡蛋那里发现了“薄壳结构”,并应用到建筑学中。
四、1、发热体发出的热线叫红外线 每种动物都有热量,都会辐射红外线。
2、(1)位于眼睛和鼻子之间的内容 感受温度变化。
(2)红外线接收器 肉窝。
(3)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
8.三顾茅庐
二、1、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尊重人才
三、1、高兴 高高兴兴 快乐 快快乐乐
2、轻轻敲门 不要惊醒 轻轻的走进去 恭恭敬敬 等了半晌功夫
3、我们来到公园,只见遍地都是五彩缤纷的鲜花。
9.祁黄羊
1、代替 替代 演讲-讲演
生产 产生 现实 实现
二、1、形容词,指偏心于一方。
口语,副词,从来,根本。
2、仇人 解狐 亲人 祁午 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仇人,对内不避开亲人。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一、1、4135
2、213
三、1、xiang 第四声 chang 第二声
2、(3)
3、(3)
4、(1)你喜欢吃鱼而不接受送你的鱼,为什么啊?
(2)就是由于特别喜欢吃鱼,才不收。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一、ji ji gei sai(第一声) se sai(第四声)
二、23461
三、1、通畅 堵塞
2、声色俱厉 斩钉截铁
3、尽量包揽。。。。。。商量余地。
4、英勇无畏,舍生忘死,关心他人。
12.“番茄太阳”
二、日月如梭 泪如雨下 车水马龙
三、灰暗 温暖 喜欢 快乐 感动
2、等我好了,等我长大了,我把我的腿给你好不好。 这句话体现出明明是个富有爱心的女孩。她接受了别人的爱心,也传递着爱心。
四、2、(1)指真正的太阳(2)明明的笑脸(3)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13.第一次抱母亲
一、1、这里的“轻轻”指的是母亲体重很轻。
2、这里的“轻轻”指的是我的动作很亲。
3、扁担和挂在两头的东西的总称
4、负担
二、1、我察觉到我没有把母亲照顾好,感到内疚、难过。
2、被儿子孝敬的举动打动了。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三、2、萨沙朝着蔷薇。。。。。。蔷薇花上。
3、(3)
四、1、小草把公园的草坪打扮得像绿毡一样 是春天给了他漂亮的颜色 春天给草坪染上了鲜艳的颜色 它本身没有色彩,是桃花给了它红色,小草给了它绿色。
2、谦虚 不渺小 伟大
15.鸟语
一、1、224
2、布谷鸟在催促快快出工 喜事到家 喜事到家
二、2、因为鸟儿不会说话,“我”也不会是鸟儿的知音的。这里的语言只是它们的叫声,加引号表示有特殊的含义。
3、从聪明的乌鸦那里,我学到了遇事要多动脑筋。
三、1、与鸟为友
2、初夏之际,草木茂盛,鸟托身丛林而自有其乐,诗人寓居在绿树环绕的草庐,也自寻其趣,耕作之余悠闲地读起书来。体现出世间万物、包括诗人自身各得其所之妙。
3、爱鸟,护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16.天鹅的故事
一、略
二、1、湖畔 选2 沼泽 选1 胸脯 选2 颤动 选1
2、(2)(3) 打√
三、1、似乎 选1 窟窿 选 1 边缘 选2
2、”破冰勇士“指老天鹅,说它是”破冰勇士“的原因是为了让整群天鹅能捕捉到食物,生存下来,老天鹅 不怕疼痛,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连续不断地扑打冰面。
3、仿佛是它们齐心破冰的劳动号子。
4、众人拾柴火焰高。
人心齐,泰山移。
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四、拔河场面
17.生命的壮歌
一,完成练习。
1眼花缭乱:纷乱,眼睛看见复杂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目瞪口呆:用力挣大,形容受惊而楞住的样子。
2夜空的月亮像小船。
二,填空。
1团结,合作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新知语文
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语
三,完成练习。
1,薄画第2个,其余画第1个
2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四,完成练习。
1,没完没了的叫,欺侮最忠诚的鸭子,(新知语文)下蛋后乱叫。
2,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3,选1和3
18.沙漠中的绿洲
一、看拼音,写字词。
侍弄 挖去 填土
恶劣 漂亮 代价
二、造句。
1.我不是想去,而是奶奶偏让我去。
2.妈妈是我的长辈也是我的朋友。
追问:
r/>三、问答。
1.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们侍弄花草非常精心?
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飘洒了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
2.他们为什么那么爱护花草?
因为阿联酋人民种植花草树木花了很大代价,连泥土跟水都是买来的,他们也深知花草树木是人类的朋友,所以他们爱护花草树木。
四、完成练习。
1.分别画第一个,第二个。
2. “ 、 , 。” 。
3.不毛之地
4.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源源不断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5.画最后一句话。
五、完成练习。
1.使全世界都来关心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2.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眼泪。
19.云雀的心愿
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1.(1)分别选213
(2)分别选513
2. 一片沙漠 一阵狂风
一条大河 一座水库
一把大伞 一台空调器
二、完成练习。
1.树冠、树干选第一个,其余选第二个。
2.森林的树冠不像一把大伞吗?
森林是一座大水库。
3.黄瓜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4.这一段的2、3、4句反映了森林是一座大水库。
三、完成练习。
1.地球 人类 把草地破坏、向天空吐烟、往河里排放废水。
2.草地 天空 河流
20.古诗两首
一、填空。
1.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2.怕得鱼惊不应人
3.充满童趣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二、写感悟。
1.淘气 天真 幼稚 可爱
2.不好,因为遥招说明小孩回答路人,让路人走近。而遥摇则显得没礼貌。
三、完成练习。
1.密密麻麻的野草长满了堤岸,水涨满了池塘,太阳慢慢地落山了,落在两山之间像被山含住。它们的倒影浸在有凉意的水波纹里。
2.可爱。这首诗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一, 读读,填词。
蓄着 拖鞋 裹在 衣衫不整
二,改句子,意思不变。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是“最伟大的人”。
三,写出你对爱因斯坦的评价。
1,平易近人 待人有礼貌
2,喜欢读书但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
四,填空。
他是最伟大的科学家;连衣服也穿不整齐;很谦虚。我认为他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把自己大部分精力全用在科学研究上。
五,答题。
1,自己照书。
2,画第一句话。爱因斯坦是一位幽默,平易近人的老人。
3,戴领带,穿衣服要整齐,梳头发。
六,完成练习。
1,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一起,感觉时间过得快。
一个人孤单坐在人气逼人的火炉边,感觉时间过得很慢。
2,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
3,随和 平易近人 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一、 1、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五湖四海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五颜六色
2、稠密 茂密 稀疏
永久 永远 短暂
崇敬 尊敬 鄙视
二、1、常 招 即 具
2、无论。。。总是。。。 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总是第一个到校。
只要。。。就。。。
3、樟树的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
4、将石榴树与樟树进行对比,突出樟树有拒虫的香气
三、因为樟树不仅(四季常青 ),而且(具有拒虫香气,能永久保持,让虫类害怕 ),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 一身正气让敌人害怕 ),人们为了表达( 对宋庆龄的尊敬与怀念 ),所以总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23.黄河的主人
一、1、(1)湍 选 2 漂 选1
(2)恶 选 1 系 选2 乘 选1 篙 选 1
2、战:发抖 。形容非常害怕。
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
履,踩,踏。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轻易。
二、1、描写艄公驾驶羊皮筏子的句子是: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乘客: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的特点
2、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期末综合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可怜 均匀 违犯
悬崖 番茄 精确
二,按要求完成练习。
1,
发抖
知道
害怕
应答
2,
虽然 但是
无论 总
因为 所以
只要 就
三,填空。
1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3,言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回答问题。
1,画1,2
2,倾盆大雨 大雨如注
3,因为他认为蔷薇花是最弱小的,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1,凝重 浓重
2,按顺序选2,3,1
3,画最后一段。
㈤ 四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第十九课短文蜜蜂的阅读答案
走进校园,一股浓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好香啊!”抬头一看,啊,这么多的花呀!真专让人眼花缭乱!虽然属不是什么奇花异草,但还是体现出格外的漂亮。
“瞧,那半月池中有小鱼儿。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儿,在池中无忧无虑地嬉戏着,追逐着……丢一块小面包到池里,你会看到它们争抢食物时的精彩片段。
半月池后面是一座古庙,那座古庙原来不怎么样,可经过三年级时的装修,古庙焕然一新,变得像新的一样了。上学期,古庙又改成了一个图书馆。从此,这里变成了我们的小天地。
图书馆后面是逸夫楼,逸夫楼是著名的富商邵逸夫建的,在黄冈中学也有一座。逸夫楼下面可漂亮了,因为那里有一个小花园。虽然是小花园,但也别有天地。这里的花非常多,有月季花,万年青,仙人掌,凤仙花……这些花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多么像一群婀娜多姿的少女啊!
逸夫楼后面是操场,每当下课,这里就会变成学生的天地,像一个热闹的海洋,许多的鱼儿在海洋中嬉戏着,追逐着,打闹着
㈥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笔记
1) 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 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
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
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
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文章没有背景的渲染,像是素描直接进入肖像描画,这一句勾画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突出了他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下文就这两个特征展开描述: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脸膛;眉毛宽约一指,朝上倒竖;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分别描述之后,又用一句作结:“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总结之后再一次突现特点:托尔斯泰的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一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但不给人以嗦重复之感,反而一下子就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这就是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而浓墨重彩的描绘,又来自于夸张和比喻手法的大肆铺排: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些句子中不仅有比喻,而且比喻中有夸张,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美的遐想。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作者先用“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去除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并且凭借托尔斯泰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荡开一笔,仿佛要撩起托翁的胡须让读者进一步逼视他的面部“造型”。这一段作者同前一段一样,仍是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刻画托翁的面部特征: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就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等等。总之,托翁的面部“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作者写道:“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阴影,滞留着愚钝压抑。”“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作者抓住托翁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毫无避讳,展示出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平常。从穿戴方面看,“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从职业方面看,既可能在台上主持大臣会议,也可能同一帮酒徒鬼混;既可能是面包商,也可能是大主教。事实上,托尔斯泰在真实的生活中与普通人也没有区别,作者进一步写道:做学生的时候,属于同龄人的混合体;当军官的时候,与他的战友没有什么两样;在乡间生活,也雷同于乡绅角色;坐在马车上,谁是马车夫,会叫人猜错;与农民交谈,就俨然是位农民。作者从多种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罗斯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详见参考资料)。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作者生动描述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作者通过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一段同时又是过渡段,自然过渡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上来。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一块玻璃。”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而充分表达出来。“心情的变化引起了眼神的变化。”“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灿然笑意。”在这一段里,作者不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有时比喻中有夸张,而且连续运用两组排比句式描写托尔斯泰的“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最后引用高尔基的话作结,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至此,我们对托尔斯泰粗鄙的外貌才豁然释怀,原来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这便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作者进而写道:“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里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一段都是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他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身后编成的全集多达90卷。在这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有三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也是他实践“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标志。当我们阅读了他的有关作品,我们也就理解了课文作者为什么会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出如此的评价。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㈦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怎么分大段
第一段(1)写小云抄雀跟袭妈妈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第二段(2—4)讲小云雀 跟妈妈飞到一片沙漠的上空,看到地面上“黄沙漫天飞”,心里直埋怨.听妈妈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人们乱砍滥伐的结果. 第三段(5--10)讲云雀跟妈妈飞到一条大河的上空,看到洪水泛滥成灾,感到奇怪.妈妈告诉它,这是人们破坏“森林水库”的结果. 第四段(11--13)妈妈告诉小云雀,森林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森林里冬暖夏凉. 第五段(14--15)告诉我们,到沙漠上中枢,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
㈧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九课
因题干条件不完整,缺……条件,不能正常作答。
㈨ 语文四年级下册关于第19课的知识
(小学语文 人教版)四年级 下册 19 生命 生命(集体备课初稿)
教材分析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它属于第五组课文的第三篇文章。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文中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是一篇抒写感悟人生的好文章。教学中一方面要整合前两篇课文有关生命真谛的内容,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单元教学的目标,指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理解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搜集资料、积累语言,不断增强语感。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青少年时期,渐渐地会开始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怎样塑造自己,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问题。因此,有关生命的话题,学生是渴望了解的,进行生命的思考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需要。但是他们年龄较小,大多数对生命的认识,更多地停留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和空泛的生命道理这一层面,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具体到对《生命 生命》一文的阅读来看,四、五自然段中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文中从动物到植物再到人三个生命个体所展现的生命精神内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在体会时会因对作者的不了解,对生命话题的认识较粗浅而产生学习困难。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鼓动、跃动、欲望、冲破、坚硬、不屈、茁壮、沉稳、震撼、糟蹋、短暂、有限、珍惜、听诊器”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手段,在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
(2)联系上下文和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及阅读实践理解课文内容,说说对生命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2)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赞叹之情、珍惜之情。
2、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1、师:学习了《触摸春天》,我们已经知道:安静虽然是一位盲童,可她的生命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阅读了《永生的眼睛》,我们懂得了:珍爱生命,关注他人,人生会更有意义。关于生命,我们还有太多的话题。
2、板书;生命 生命 齐读课题。想一想:这个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3、生谈论交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的表达效果。
4、师总结:题目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生命的可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与热爱。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注意其中的生字新词、文章的标点符号、长句难句,把它们读正确、读通顺。看看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能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评议朗读情况。
重点读好以下词语:(随机学习生字词语)
欲望 不屈 震撼 茁壮 糟蹋 听诊器 有限 骚扰
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a.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b.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c.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
d.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体会文章的情感。
3、生默读课文,思考:生命是什么?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到了生命的存在?共写了几个事例?试着用小标题概括一下每个事例的内容。
4、反馈交流读后所得。师生梳理总结课文的三个事例,并随机板书:
⑴ 飞蛾求生欲望强烈。
⑵ 瓜苗破土不屈抗争。
⑶ 心脏跳动令我震撼
三、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1、齐读课文。
2、选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幻灯片出示填空内容,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香瓜苗 ;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心脏 ;
四、 小结本课
1、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小飞蛾求生的欲望;生命就是香瓜苗不屈的抗争、茁壮地生长;生命就是我们心脏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地跳动;生命是一首诗;生命是一支歌。我们赞美它,更要珍爱它。师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再读课文。再次体会文章的情感。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警句。
附: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19 生命 生命
生 飞蛾求生的欲望 强烈
命
是 瓜苗破土的不屈 顽强
什
么 心脏沉稳的跳动 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