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作文大全 > 蜀鄙俩僧续写作文

蜀鄙俩僧续写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29 14:50:07

A. 为学作文 扩写《为学》蜀之鄙有二僧的那段,要求500之以上,写的较好.好的我会加分

呵呵希望楼主从人的后天努力大于天赋,努力可改变人生的角度写,立意就好!

B. 作文 <<由 "蜀鄙二僧" 想到的>>快!快!快!

四川一复个偏僻的地方住着制两个和尚,一穷一富。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要到南海去。”富和尚说:“我几次想去都没成功,你凭什么呀?”言语中带着不屑,“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碗就可以了。”一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看完这个故事后,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那个富和尚的条件那么好,反而输给了穷和尚呢,这就是因为穷和尚有着坚强的毅力。大家还记得“水滴石穿”、李白小时候看见的那个老婆婆在磨绣花针的故事:“铁杵磨成针”。

只要有毅力,无论做什么都能成功。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名人就更不必说了,像童弟周来自偏僻的山村,可是在学校里坚持读书,甚至靠厕所的路灯来读书,正是由于他有着这样坚强的毅力。最后获得了成功,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再来说音乐家冼星海吧,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如果不是靠着坚强的毅力,又怎么能成为后来著名的音乐家呢。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再一次道出了成功者的心声。如果要想获得成功,请你坚持下去。

C. 作文蜀鄙二僧的故事:穷和尚去南海看到了什么

这是一则故事: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座寺院,寺院里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回富裕.有一天,穷和尚对富答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用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一直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去,可是一直到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至于富和尚如何想的不尽而知,但对我们却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所以行动要比嘴上说强的很多!

D. 读《蜀鄙之僧》有感 作文

《蜀鄙二僧》一文虽短,却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读了此则短文,细细品味,体会出了一个道理:天下事有难易之分。“难”可转为“易”;不为,就是“易”也能转为“难”。
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穷和尚凭着一瓶一钵去游了南海。相隔何止千里,穷和尚去成。可见“不能”与“不为”大不一样。“不能”是指客观条件不具备或是违反客观条件的事,是不可能做到的事。而 “不为”是指客观条件允许,有能力做到却不去做的事。富和尚比穷和尚具有优越的条件,但仍说不能去南海。“不能”与“不为”似乎很相似,但本质上却是大相径庭的。很就以前,古人早为两者作了区分,而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将二者混淆,以“不为”作“不能”
现在有些人对“振兴中华,勤奋读书”的热潮置若罔闻,一味怨恨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却不知要抓紧时间将这一块补回来,还振振有词说:书嘛!我再也读不来了。”真是“读不来”吗?恐怕是“不来读”吧!这些人正是混淆了“不能”与“不为”了,将后者作为前者了。君不闻:“事在人为。”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肯下决心去做。像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古代的晋平公主逾七十,古稀之年尚以“柄烛之明”自励,何况咱们这些尚未到而立年的人呢?怎能以“不能”为由搪塞?且看我们周围,自学成材的青年不乏其例、枚不胜举;郭辉摇着轮椅进最高学府;张海迪逆境奋发的事迹感动了多少中国青年。近据报载,某市一副市长为常握更多知识以适应改革需求,报考电大,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听到这些消息,那些对读书持“不能”论的年轻人应当有所感悟吧?已愈不惑之年的副市长尚视学习为“可为”之事,而年轻人又有什么理求去说“不能”之事乃由“不为”而来。
我不可以否认“不能”之事确有存在,但却不能将“不为”当“不能”。在蜀鄙二僧中,富僧没有亲身实践过,是否能徒步去南海,而是由主观消极怠惰,便妄下断言、语,踟橱不前,将游南海看为“不能”。贫僧靠着亲身实践和主观努力证明了富僧的“不能”乃为“不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能”与“不为”的关系,应当抛弃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提倡积极面对的精神。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勇于实践,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有些暂时“不能”的事,在一定的务件下通过努力将它们变成可能之事。
我国大画家齐白石,每日坚持画一幅画,就算生病了也不理,没有画的也一定要补回来。晚年几度画风,将常人认为的“不能”都作“可为”了,正如他在诗中所说:“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只有区分好“不能”与“不为”,将“不为”作“可为”,才能有所成就,杜绝“不为”而致的“不能”是我们首要之事。相信,不久后,在字典里看不到“不为”一词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完全正确的。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仅仅限于“吃苦耐劳”这一种方式。总有一些道德家鄙视财富,否定经济利益,忽视物质力量,声称“要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因素本没有错,他们的错误在于割裂了“物”与“人”的关系。一切物质财富都凝聚了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善于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服务,善于积累劳动成果,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财富的多寡、技术的高低,难道和人的努力、和人的素质毫不相关吗?富僧想买舟南下,并不是消极懈怠,又何必“有惭色”呢?文章中的这个故事,不知是作者自己所编还是引于他处。佛教中有“小乘”与“大乘”两种思想。“小乘”讲自我解脱,“大乘”讲普渡众生。故事中说到了僧和船,是不是有某种喻示呢?作者想用这个故事来说明他自己的观点,可惜他只做了浅层的解释。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运用了对比论证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成就事业的关键就在“为”和“不为”之间,而不能一味地依赖物质条件。对于有远大志向而缺乏物质条件的人来说,“僧之贫者”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阅读全文

与蜀鄙俩僧续写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高中作文耐心 浏览:59
变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660
2011台州中考语文 浏览:250
识字一的教案 浏览:85
语文作业本凡卡答案 浏览:619
300书信作文大全 浏览:227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补充成语ppt 浏览:891
爱的方式作文开头结尾 浏览:694
端午节的作文600字初中 浏览:70
3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浏览:265
高考语文与小学的联系 浏览:965
2015北京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979
双分点地步法教学 浏览:714
小学二年级作文辅导课 浏览:693
关于成功条件的作文素材 浏览:848
建军节作文的结尾 浏览:88
五年级下册语文mp3在线收听 浏览:696
ie教案6 浏览:907
三年级语文培优补差计划 浏览:679
二胡独奏一枝花教学 浏览:525